海灣地區股市
『壹』 迪拜破產對世界股票的影響
迪拜債務違約風險,警示金融危機尚未結束,類似迪拜的房地產泡沫和金融泡沫爆破危機,在全球隨時可能再現。而且,舊的泡沫未撇除干凈,新的泡沫又在迅速聚集。由於全球太多的刺激經濟方案,熱錢泛濫,令金融市場回升,但當各地政府部署退市時,熱錢催谷的泡沫又可能破裂,實體經濟亦可能遭受重大沖擊,投資者宜提高風險意識,政府亦應未雨綢繆。
崛起在沙漠上的迪拜,近年來一派繁榮,成為世界奢華之都。迪拜政府雄心勃勃,要把迪拜打造成世界級觀 光和金融中心。海灣地區充足的石油美元在迪拜聚集,令迪拜的金融、貿易、房地產、旅遊業飛速發展,許多外國人湧入迪拜,好萊塢的電影明星、體育界的球星拋巨資到迪拜購置房產,一時間迪拜引來無數億萬富翁。隨著金融危機橫掃全球,嚴重依賴外資的迪拜驟然失色,金融地產泡沫迅速破裂,許多人的財富大幅縮水,甚至負債累累,倉皇出逃。
迪拜世界的欠債約為590億美元,而整個迪拜政府的欠債亦只有800億元,即迪拜世界佔去了超過一半欠債。要求延遲還款的消息傳出後,迪拜世界的違約交易掉期升至歷來最高水平,令迪拜成為全球第6個最大機會破產的國家投資公司。迪拜世界的債權人,包括匯豐控股、巴克萊、萊斯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若迪拜破產,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生成沖擊,令尚未擺脫金融危機陰影的世界再添陰霾。
當前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出現復甦跡象,人們所擔心的金融系統全面崩潰的情況不但未出現,而且全球股票市場強勁上漲,但迪拜債務違約風險,說明不宜對全球金融和經濟前景過分樂觀。歐美可能還會有第二波的金融沖擊,因為高失業率會帶來更多的信用卡拖欠,其潛藏的危機不亞於次按。而且,全球經濟復甦基礎脆弱,不足以承受退市政策的後果,但越遲退市,金融泡沫滋生的風險越大。香港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系,歐美等外圍市場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直接影響本港經濟。危機尚未結束,無論是政府和市民,都應保持警惕
『貳』 海南版塊的股票有哪些
要聞精選
〇教育部表示今年將加大藝術教育投入力度,並於21日召開全國學校美育工作會議。
〇浙江、安徽、廣東等省份近日紛紛啟動省級環保督察,重點督查對象包括火電、鋼鐵、水泥、玻璃、垃圾焚燒等行業。
〇恆生AH溢價指數收報122.58點創出近10個月收盤新低,分析人士認為AH股價差將隨著互聯互通擴容進一步縮小。
〇預計今年全球黃金總需求、總供給分別上升1.5%和0.5%,下半年金價或向上突破。
04
重大事件
● 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即將召開 海南要統籌實施大數據戰略
點評:海南要「統籌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大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衛星導航、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鼓勵發展虛擬現實技術,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產業」。
上市公司中,高偉達(300465)收購海南堅果創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後者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搭建與硬體相結合為特色的移動廣告平台。奧飛數據(300738)是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服務)核心供應商, 海口金鹿數據中心正在建設。
● 阿里首個購物中心即將開業 線上線下充分融合
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園區三期親橙里購物中心將4月28日正式開業。這是阿里自家新零售落地的首個購物中心,通過採集存儲記錄消費者的購買偏好,同時,阿里將在該項目中落地「刷臉消費」、「零負擔購物」、「AR導購」、「千人千面」魔幻試衣等新技術,實現線上融合線下(OMO)的新模式,購物中心所有品牌均為線上線下聯合經營探索互聯網的新零售品牌。
點評:上市公司中,南都物業(603506)親橙里是公司「輕資產輸出管理」的第一個商業項目。視源股份(002841)成為阿里新零售首家硬體服務供應商,共同構建智慧門店落地生態。達實智能(002421)與阿里支付寶有合作。
● 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將落地、醫院信息化需求上升
點評:電子病歷、醫技、信息平台、分級診療系統以及大數據分析、雲平台等高階產品需求開始上升。東軟集團(600718)、衛寧健康(300253)等上市公司都已有相關軟體項目在各地醫院中標。
● 逾百億元集成電路項目集中簽約、耗材及設備成重點
點評:我國在半導體裝備和材料領域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隨著晶圓廠投產,本土化配套半導體材料是必然趨勢,看好主營濕電子化學品的晶瑞股份(300655)、江化微(603078),以及已獲得大基金投資的上海新陽(300236)等公司。
05
政策、行業指向熱點
★ 海南探索發展競猜型體育彩票
挖掘類海南彩票股:愛建集團(600643)、新華聯(000620)
★ 海南要統籌實施大數據戰略
海南大數據概念股:奧飛數據(300738)、高偉達(300465)
★ 阿里首個購物中心即將開業,線上線下充分融合
阿里新零售概念股:南都物業(603506)、視源股份(002841)、達實智能(002421)
★ 阿里即將發布雲通信重磅產品
雲通信概念股:北緯科技(002148)、夢網集團(002123)、二六三(002467)、天璣科技(300245)
★ 面板廠商加速布局8K屏幕
8K屏幕概念股:精測電子(300567)、華東科技(000727)、京東方A(000725)、深天馬A(000050)
06
個股淘金
◆ 華瑞股份(300626)年報凈利同比增44%,擬10轉8派1元。
◆ 信息發展(300469)年報擬10轉8派1元。
◆ 山東礦機(002526)年報凈利同比增567%,擬10轉7。
◆ 建發股份(600153)年報凈利增17%,證金持股由去年三季末的3.61%增持至4.9%。
◆ 華域汽車(600741)參股公司亞普汽車IPO過會,公司持股占亞普汽車發行前總股本的33.90%。
◆ 騰達建設(600512)中標11.7億元土建施工項目,佔2017年營收的32.6%。
07
龍頭股點評
德生科技-002908
點評:而且這個票在分時上是和指數共振的,也屬於分歧到一致的回封,享受溢價是必然的。當前客觀的盤面情況,最強主線毫無疑問是海南,但並不怎麼給機會。數字中國是一條分流資金的助攻線,尾盤和指數共振,但是借勢還是造勢現在很難判定,還需要看情況。
『叄』 股票價格是怎麼形成的
來源於市場買家復和市場賣家對制於股票即時價格的認可;
情況不是形成的原因,而是形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成交的原則,那就是,同一時間價格優先,同一價格時間優先;
沒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就算你例舉的情況,平開後,同一時間收到漲跌停板的大單,那就看哪方的力量更強大,在申買申賣的被動掛單中,按時間優先的原則,漲停的主動買單只能買到限價10元以上的賣單,而跌停的主動賣單也只能賣給所有10元以下的被動買單,被動買賣單被掃清後,形成對峙,強大的一方,最終戰勝偏弱的一方;
價格的形成就是多空的較量,當空方力量強大,股價就會下跌,當多方力量強大股票就會上漲,通俗一點說,買的人多,賣的人少股價就上漲,賣的人多,買的人少股價就會下跌。
『肆』 股市中的IPO是什麼意思
上市公司是指所公開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的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一般來說,上市公司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在證券市場融資,廣泛吸收社會閑置資金,如公開上市增發股票,從而迅速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伍』 請問海南國際旅遊島推出利好哪幾只股票
你好,有這些:海南航空、三特索道、中國國旅、羅頓發展這些都受益於海南旅遊到的建設。希望能幫到你!
『陸』 股市要跌到5000點啦
應該下探到5500點左右
『柒』 迪拜事件 為什麼會引發股市暴跌
在金融海嘯爆發一年後,人們以為危機已經結束。然而,迪拜2009年11月26日宣布,將重組其最大的企業實體迪拜世界,並將把迪拜世界債務償還暫停6個月。消息令全球金融市場氣氛逆轉,引發風險資產市場資金快速出逃。受此影響,日股跌0.6%,A股跌3.6%,港股跌1.78%,歐洲股市開盤至少下跌2%。
迪拜債務違約風險,警示金融危機尚未結束,類似迪拜的房地產泡沫和金融泡沫爆破危機,在全球隨時可能再現。而且,舊的泡沫未撇除干凈,新的泡沫又在迅速聚集。由於全球太多的刺激經濟方案,熱錢泛濫,令金融市場回升,但當各地政府部署退市時,熱錢催谷的泡沫又可能破裂,實體經濟亦可能遭受重大沖擊,投資者宜提高風險意識,政府亦應未雨綢繆。
崛起在沙漠上的迪拜,近年來一派繁榮,成為世界奢華之都。迪拜政府雄心勃勃,要把迪拜打造成世界級觀 光和金融中心。海灣地區充足的石油美元在迪拜聚集,令迪拜的金融、貿易、房地產、旅遊業飛速發展,許多外國人湧入迪拜,好萊塢的電影明星、體育界的球星拋巨資到迪拜購置房產,一時間迪拜引來無數億萬富翁。隨著金融危機橫掃全球,嚴重依賴外資的迪拜驟然失色,金融地產泡沫迅速破裂,許多人的財富大幅縮水,甚至負債累累,倉皇出逃。
迪拜世界的欠債約為590億美元,而整個迪拜政府的欠債亦只有800億元,即迪拜世界佔去了超過一半欠債。要求延遲還款的消息傳出後,迪拜世界的違約交易掉期升至歷來最高水平,令迪拜成為全球第6個最大機會破產的國家投資公司。迪拜世界的債權人,包括匯豐控股、巴克萊、萊斯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若迪拜破產,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生成沖擊,令尚未擺脫金融危機陰影的世界再添陰霾。
當前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出現復甦跡象,人們所擔心的金融系統全面崩潰的情況不但未出現,而且全球股票市場強勁上漲,但迪拜債務違約風險,說明不宜對全球金融和經濟前景過分樂觀。歐美可能還會有第二波的金融沖擊,因為高失業率會帶來更多的信用卡拖欠,其潛藏的危機不亞於次按。而且,全球經濟復甦基礎脆弱,不足以承受退市政策的後果,但越遲退市,金融泡沫滋生的風險越大。香港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系,歐美等外圍市場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直接影響本港經濟。危機尚未結束,無論是政府和市民,都應保持警惕
——負債4573億 恐爆最大主權基金違約事件
沉寂一時的金融危機可能再次爆發。負債累累的迪拜政府前日宣布,將重組旗艦控股公司迪拜世界(Du World),並與
『捌』 韓國股票史 知道的來
給你個全點的答案,包括韓國\日本\台灣:
高速發展的經濟體
都出現了股市大泡沫
我們選擇的是同處亞洲市場的日本、中國台灣地區、韓國和泰國四個市場,選擇的時間段分別是1982-1992年(10年)的日本市場、1983-1990年(7年)的台灣市場、1985-1992年(7年)的韓國市場和1986-1998年(12年)的泰國市場。我們之所以選擇上述市場,在於上述時期內,這四個國家或地區都展現了與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相似性。
首先,這些國家或地區都經歷了經濟的高速增長階段。日本1960年代就開始騰飛,持續高速增長了3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台灣地區、韓國與香港、新加坡緊隨日本之後,於1970、1980年代經濟快速增長而被譽為「亞洲四小龍」(因為後面的兩個市場較小,受外部影響較大,獨立性較差,我們不對其進行重點考察),而泰國則是後來興起的「亞洲四小虎」之首。經濟的高速增長與股票市場牛市興起的背景基本吻合,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在泡沫產生之前,都經歷了經濟的長期高速增長,在泡沫時期,四個市場的GDP通常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其中,日本為4.12%(盡管增速有所下降,但還是延續了1960、1970年代的增長勢頭)、台灣為7.69%、韓國為7.97%、泰國為8.5%。
其次,這些國家或地區基本都經歷了本幣升值的過程(泰國除外,其在泡沫期間仍然實行聯系匯率制度)。1980年代中期,為解決美國經濟面臨的財政和貿易雙赤字的困境,1985年9月,美日等五國簽訂「廣場協議」,旨在降低美元對日本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匯率,由此導致了日元的急劇升值,韓元和台幣也緊隨其後,紛紛升值。其中,日本在1984-1995年本幣對美元升值63%,台灣在1985-1992年升值幅度達到38%,韓國在1985-1989年升值幅度達到25%。
我們發現,在上述時間區間內,這些市場的股市都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大泡沫。而各市場估值差異性也較大,並可能長期出現系統性偏離,從而考量泡沫大小需要綜合各種因素,不能簡單地以PE、PB的高低為唯一指標,因此,我們給出對於大泡沫的統一描述:
(1)短時間內上漲幅度驚人,至少都有數倍的漲幅;(2)泡沫破滅後的下跌幅度很大和速度很快(跌落幅度超過50%以上,時間1-2年內);(3)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通常超過3-5年)沒有有效創出新高,股市整體投資收益顯著降低,甚至長時間為負。
以下我們統計了中國台灣地區、日本、韓國和泰國等幾個市場的泡沫特徵,為便於比較,我們也提供了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大陸的相關數據。
日本日經225指數從1982年9月的7000點,漲到1989年底的39000點,其中,歷時7年時間,漲幅達4.63倍。達到高點後,股指快速下跌,用了2年時間,跌去60%,股指從39000點跌到1992年10月的17000點。直到今天,日經指數仍不到高點時候的一半。
台灣加權指數從1983年的440點,漲到1990年的12000點,其中,歷時7年,漲幅高達26倍。達到高點後,股指一路快速下跌,用了1年時間,就跌去78%,股指從12000點跌到1990年底的2700點附近。直到今天,台灣加權指數仍然沒有達到12000點的歷史高點。
泰國曼谷綜合指數從1986年7月的130點,漲到1993年的1700點,其中,歷時7年時間,漲幅高達12倍,達到高點後,股指震盪整理了2年時間,然後從1996年初開始快速下跌,用了2年半時間,跌去80%,股指從1700點跌到1998年9月的250點。直到今天,泰國曼谷綜合指數也沒有恢復到歷史高點。
韓國綜合指數從1985年10月的140點,漲到1989年3月的1000點,其中歷時3年半,漲幅達到6倍以上。達到高點後,股指快速下跌,用了2年時間,跌去50%,股指從1000點跌到500點,低點後2年時間有所恢復,但短暫的新高後,韓綜指繼續下跌,並一直到2005年才實現了對歷史新高的有效突破,期間歷時15年。
上述四個市場的泡沫盡管都不小,但是比較而言,韓國市場的泡沫相對較小,無論從跌幅、下跌的時間以及恢復的時間來看都是程度最小的(後面我們還將從估值角度分析,韓國市場估值也是最低的)。順便提一下的是,香港和新加坡在泡沫破滅後也出現了快速下跌,2000年受美國科技泡沫影響短暫創出新高,但實際上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才實現對泡沫高點有效突破。另外,作為比較,我們也列示了H股指數、上海A股與深圳成分指數近年來的漲幅,上海A股4.5倍漲幅,深圳成指6倍漲幅,H股漲幅更大,有8倍。
因此,我們傾向於認為新興的市場總是會出現一輪因為經濟高速增長(經濟高速增長也是本幣升值的內在根源)導致的牛市,牛市發展到後期,大型泡沫的出現似乎不可避免,這可以被一種行為金融學上的心理自我強化機制來解釋,而泡沫破滅後,都迎來了相當長一段低投資收益的時期。
泡沫時期的市場特徵分析
既然泡沫看起來是不可避免的,那麼讓我們來好好地解剖它、研究它。以下我們來觀察在泡沫生成、吹大的過程中的某些市場特徵。
1、估值水平比較
首先來看泡沫時期各個市場的估值情況(下面提到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如果不特別指出則皆為靜態指標,由於業績預測的不確定性,國際上一般都用靜態或者滾動指標作為衡量指標)。
日本一直被我們認為是一個高市盈率的國家,但是實際上,我們通過研究其歷史市盈率的變化發現,在1980年代的初期,日本東京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只有20倍左右,隨後,日本市場市盈率逐漸提高,從1980年初的20倍,逐漸推升到1987年的70倍,1987至1989年三年時間內,盡管股指繼續上漲,但是PE相對維持60-70之間,因此,日本市場不過5倍的漲幅中,有3倍漲幅來自於估值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泡沫加速膨脹的後面幾年中,市盈率水平並沒有持續提高,而是維持相對高位震盪,這反映了泡沫後期的企業盈利情況增長較高。為說明問題,我們以日本的企業利潤數據為證,日本製造業稅後利潤於1988財年增速達到52.34%,1989財年也有18.80%,而股指在同期只漲了50%,當然,我們相信這期間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利潤還應該來源於證券市場資產價格上漲(交叉持股、投資收益等)帶來的正反饋收益。1990年泡沫破滅後,盈利水平伴隨經濟增速一起下滑,這加速了日本泡沫破滅的過程。隨後的1990年代中期,由於日本企業效益的下降,大量微利或者虧損企業出現,導致市場整體市盈率水平一度突破過100倍,不考慮這段時期的市盈率變化,日本整體市盈率水平在泡沫破滅後,到目前已經恢復到1980年代泡沫初期的20-30倍左右水平。PB水平的下降幅度也是比較大的,日本股市在達到1989年底的最高點5.4倍PB以後,整體PB水平就伴隨股指一路下降,在股指達到最低點後,PB水平為1.7,隨後的多年直到現在,PB一直維持1.2至2之間的水平。
在股市泡沫上面,中國台灣是與日本最為接近的市場,而且,漲跌幅度都超過了日本。在1990年初的泡沫高峰期,中國台灣整體市盈率達到70倍以上的最高點,之後迅速下降,9個月時間內下降到只有20倍左右的水平,隨後有所恢復到30倍左右,至今的多年時間內一直在20倍左右水平。而PB水平也是從泡沫高峰期的8.9倍,下降到1991年底的3倍左右,1992年初有所恢復回到4倍,隨後跌至1993年初的2.26倍。相比日本而言,中國台灣的泡沫破滅速度更快,而且在破滅後的最初幾年內,經濟增長與公司盈利增長速度並沒有顯著地下降,因此,可以認為中國台灣泡沫的破滅更多地體現為估值的下降。
與中國台灣、日本相比,韓國的泡沫程度要小很多,在泡沫產生和破滅中,韓國的PE水平一直維持15-25倍之間,PB也相對較低,在1-2倍水平左右。
泰國的泡沫盡管一點不遜於台灣和日本,但是在估值上,PE與PB在泡沫期都不是很高,在牛市初期的時候,只有10倍,在泡沫最高峰的1993年底,也只有26倍,不過泰國市場的PB值相對韓國而言較高,泡沫高峰期達到過4倍。在1989年的時候有過短暫的估值高估階段,PB最高7倍,PE30倍,1993年股市新高的時候PE、PB都有所下降,並沒有超過1989年的最高估值水平。
我們認為PB才是較穩定的估值指標,從PB看,國內估值也已經接近或者超過多個市場高峰期估值,就靜態估值PB、PE,僅僅相比台灣,我們還顯得比較溫和。
2、整體證券化率比較
估值水平是微觀層面的比較,我們還比較了資產證券化率這一宏觀指標。我們發現,在中國台灣、日本的泡沫高峰期,其證券化率分別為180%、150%左右,泰國和韓國相對較低,尤其是韓國只有61.7%。比較而言,中國目前單考慮A股證券化率就為108%,但根據證券化率的本意,我們還應算上在香港和美國等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市值,這樣,我們的證券化率為158%,這一水平已經可以與日本、台灣泡沫期的證券化率水平相提並論了。
另外,再考慮到國內GDP構成中有相當部分是三資企業和外資的貢獻,而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沒有在國內上市,因此,我們的證券化率應該比發達國家更低才合理。
3、金融地產行業的演變規律
在行業結構上,得益於資本市場繁榮,各個市場的金融類股票漲幅居前。日本市場盡管普漲明顯,但金融類漲幅相對居前;台灣泡沫高峰期金融類100多倍PE,因此,盡管泡沫高峰期的三年內金融行業漲幅巨大,但很大的貢獻來自於估值提升;韓國盡管整體PE不高,但2000年以金融服務為首的行業PE達到最高,相應證券類為首的金融行業漲幅居前,達到40多倍;泰國證券類漲幅達到20倍,而銀行股表現一般,稍好於指數漲幅。
各個市場的房地產行業與股市的發展也密切相關,這與房地產具有極強的金融屬性有關。我們比較了上述四個市場發現,日本的房地產市場與股市走勢基本吻合,在1983年到1990年的牛市行情中,日本六大城市地價指數漲幅為3.6倍,於1990年9月達到峰值,隨後就伴隨股指基本沒有反彈的下跌,一直到今天,仍維持在1983年左右的水平。由於土地稀缺,日本東京地價在房價中的比例高達65-80%,一般城市在60-75%,因此,地價指數與房地產指數相關性非常強。而台灣地區在1980年代末房地產與股價齊漲時,房地產價格也上漲2倍以上,房產價格由於調控政策也開始下跌,但是下跌幅度遠沒有股市大,尤其是台北市這一大城市房價的抗跌性更強,在1992年達到高峰後,盡管緩慢下跌但跌幅不大,到1996年也只有20%的跌幅。相對股市而言,韓國的房價指數走勢更為穩健,房價整體漲幅相比而言不是很大,全國房價指數從1986年到1991年達到局部高點,上漲80%,隨後出現盤整格局,至2002年以來繼續上漲。泰國的房價指數抗跌性也較強,上世紀90年代早期,泰國房地產價格急劇上漲,漲幅在2-3倍,受到金融危機沖擊,1998年,房屋價格平均下跌15%至20%。
我們研究發現,各市場的房地產走勢與股市走勢有很強的正相關性,但不同步;房價走勢相對股市而言波動相對要小。
是什麼導致了泡沫的破滅
1、泡沫的破滅時間與實體經濟衰退、升值結束與否沒有必然聯系
既然泡沫的產生有著很強的規律性,那麼泡沫的破滅也似乎成為必然。現在很多人認為既然牛市泡沫的產生一般都是伴隨著GDP和公司盈利的高速增長,以及本幣的持續升值過程,那麼,泡沫的破滅通常的先兆就應該是經濟增速出現下滑,或者本幣升值預期結束的時候,但是,根據我們的觀察發現,泡沫破滅的時間與GDP增速下滑以及本幣升值是否結束沒有必然聯系:首先,從GDP增長的角度,台灣和韓國的經濟增長在泡沫破滅後依然較為強勁,盡管比泡沫破滅前有所降低,但到1997年金融危機以前仍分別保持了5.79%和6.08%的較高增長水平,泰國泡沫在1996年破滅,那年的經濟仍然高達5.9% ,而日本經濟開始衰退也是在泡沫破滅後的一年以後;其次,從本幣升值與否的角度,日元在1995年前一直保持著持續的升值、台幣的升值也持續到1992年,而這個時候,泡沫早就完全破滅了。因此,不能認為只要GDP仍然保持較高速度增長、本幣升值仍然持續,就認為泡沫不會破滅,換言之,GDP增速下滑以及本幣結束升值不是泡沫破滅的最根本原因。此外,我們還發現,除了日本之外,泡沫的破滅對實體經濟影響並不是非常大的,盡管股票市場陷入低迷,但是,GDP增速仍會保持較為快速的增長,這其中,台灣、韓國、泰國市場泡沫的破滅對實體經濟發展並沒有產生太大影響。而之所以日本股市泡沫破滅後,進入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期,其中的原因在於日本銀行介入資本市場太深,積累了大量壞賬,泡沫期投資生產的設備出現嚴重過剩、房產和股票下跌導致企業和個人負債提高,隨後的10年經濟低速乃至負增長,稱為「失去的十年」,泡沫破滅對日本實體經濟的確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2、各市場泡沫時期的調控措施比較
各國面對資產泡沫的出現,無一例外,都採取緊縮性的政策調控,而利率提高等緊縮性調控政策產生的累積效應的確能成為擠破泡沫的最後稻草;而當泡沫破滅後,降息等提高流動性的寬松貨幣政策往往也於事無補。
我們首先來看日本的情況:1980年代初,日本市場的漲幅和估值水平處於穩步提升階段,因此,日本政府並沒有刻意採取強硬的調控政策限制股市發展,這時的最大問題在於貿易日益增長引發的日美貿易摩擦。廣場協議後,日元大幅升值導致了1986年秋季日本經濟的短暫衰退,為此,日本政府還採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於1986年11月和1987年2月兩次調低了官方貼現率,由原先的5%降低到2.5%。而1980年代後期,日本開始意識到資產價格膨脹的嚴重性,於1989年將官方貼現率提高到3.25%,又於1989年底進一步提高到4.25%。1990年8月,為防止海灣戰爭可能導致的石油價格上漲導致通貨膨脹,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預防性緊縮政策,將官方貼現率提高到6.0%,於是積重難返的股市開始暴跌,泡沫破裂。相反,在泡沫破滅期內,由於擔心經濟持續衰退,日本貨幣當局重新轉向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連續降低利率(在隨後失去的十年中,利率降低到零),增加貨幣供應,但是收效甚微。
其次,與日本非常相似的中國台灣地區市場上,似乎是完全的一個翻版。由於新台幣在短期內大幅升值,對當時的中國台灣地區經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1985-1987年,台國際收支賬戶中短期資本凈流入猛增,為延緩外資進入,中國台灣地區還引導利率不斷下調,從1983-84年的7.25%,調低到1988年的4.5%,但仍無法阻止熱錢湧入,新台幣升值壓力進一步加劇。1980年代末,資產泡沫快速膨脹,迫使台灣採取一系列強硬的緊縮政策:比如開放外匯管制,大幅提高居民匯出資金的額度限制,引導企業對外投資;實現利率的完全自由化,並隨後大幅升高存款准備率和再貼現率,採取緊縮政策降低貨幣供應量,其中,1989年4月再貼現率從維持了一年的4.5%提高到5.5%,同年,8月提高到6.153%,9月再提高到7.75%;同時,嚴格取締地下金融活動,打擊股市非法資金等等。其中,最嚴厲的調控措施是1988年9月份台當局宣布恢復徵收證券交易所得稅,股市投資者信心受到嚴重沖擊,股指大跌55%。但其後,為避免崩盤,台灣當局對其政策予以澄清,並鼓勵機構進場護盤,導致投資熱情重新點燃。還是與日本相似,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普遍預期油價將上漲,外資撤離,中國台灣地區股市開始崩盤。
再次,我們來看韓國,在1980年代初,韓國的利率水平相對保持較低水平,從1987年開始,韓國股票市場和房地產過度投機使物價水平提高,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於1988年12月宣布了一攬子利率自由化措施,包括放開大多數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貨幣市場工具利率等,結果利率急劇攀升,1989年基準利率——拆借利率達到18%,自由化計劃被迫中止。泡沫破滅後,利率也隨之下降,在1990年代基本維持在6-8%左右水平;同時,還大幅度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從1985年的4.5%逐步提高到1991年歷史最高點11.50%,並一直維持到1995年。
最後,泰國的牛市泡沫啟動和破滅時間比上述三個市場要晚,泰國實施的匯率盯住制度使中央銀行喪失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靈活性,一直維持著較高的利率水平,1980年代以來,一直到1990年代,泰國最小貸款利率多年一直維持在12-16%水平浮動。1995-1996年,由於出口增長下降、泰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短期資本開始外流,為了維持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吸引外資流入,防止外資流出、更為了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泰國中央銀行被迫繼續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不斷收緊銀根,持續提高利率。1996年,由於經常項目逆差迅速擴大、泰國經濟形勢惡化、使泰銖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這為國際投機資本提供了可乘之機,1997年以泰國為代表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
3、外資在泡沫產生與破滅中所起作用
四個市場的證券自由化程度各有異同:日本是四個市場中自由化開展時間最早、程度最深的,其在1980年代初就允許境外投資者投資國內市場,而中國台灣、韓國的證券市場自由化進程則較慢,台灣在1990年股市大跌的時候才引入QFII制度,寄希望於境外資金入場救市,而韓國在1992年引入QFII制度,也是在其泡沫破滅後實施的制度。
因此,我們認為,外資在泡沫產生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是毋庸質疑,尤其是日本、中國台灣和韓國市場正處於本幣升值階段,外資通過多種渠道進入境內的房市和股市,而盡管泰銖並沒有升值,但是由於升值預期明確,同樣,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泰國,因此,外資在助推境內房市、股市泡沫中的確起到相當作用,外資的進入直接助推了泡沫的吹大。但泡沫的產生最主要是由於本土資金的推動,我們注意到在泡沫時期往往本土投資者都展現了極大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泡沫破滅時與外資的關系也不大。以日本為例,實際上外資從1980年後期就開始陸續撤離日本,最後的泡沫瘋狂階段,基本由國內資金推動。而中國台灣地區和韓國的外資比例都很小,外資在泡沫後期的撤離對泡沫的破滅更多的只是心理意義。其中,只有泰國市場受外資影響算是最大的,這與其在1995年以後繼續保持高利率吸引外資的政策有關,1995年泰國證券市場外國投資比重僅4.8%,1996年快速上升到34.25%,在金融危機前更是達到44%以上的水平,金融危機後外資撤離,的確對國內市場造成較大負面沖擊。
『玖』 怎麼才能知道社保基金進入或退出股市
各種資訊的分類大致包括以下各項:
①經濟要聞:經濟新聞很多,如都剪下來那工程就大了,投資人需要的只是跟證券市場有關的經濟要聞,如:(A)經濟成長率:這個數據每年統計一次,不過每季也會有成長率的統計,是一個國家總體經濟的成績單。但我們必要注意,經濟成長率的實質性,還要配合當年度物價變動率來觀察。如物價上漲幅度很高,通貨膨脹無法壓制在良性范圍內,實質經濟成長率就必須重新估算了。已開發工業化國家的經濟成長率,一般都不高,如果有3%—5%就算很不錯了,經濟情況差的時候,有時1%—2%,有時還負成長。台灣過去在經濟初成長階段,每年有10%以上的成長,但近年來已經降至6%左右。大陸的經濟成長過去熾熱時,可以超過20%,近年來實施宏觀調控,也降至10%左右。經濟成長率如連續數年有很好的表現,股票市場的反應是最熱烈的。(B)進出口貨物統計:這是相當重要的資訊,但凡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均欠缺外匯。所謂外匯,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進行貿易所支付的貨幣。外匯欠缺的國家,就沒有能力進口所需的原料、材料、工業半成品,及各類民生必需物資。有時欠缺外匯的國家就用本國出產的農業產品或工業產品,跟對方進行「以貨易貨」。一個國家的外匯存底的多寡,就是一國富有或貧窮的象徵。亞洲地區的中國人這些年可揚眉吐氣,因為香港、台灣、中國內陸的外匯存底急速增加,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也代表過去被西方、日本等國看不起的「東亞病夫」,已經真的站起來了。進出口成長率很高,表示一國的工、商業發展得很順利,而外匯存底高,代表在國際貿易中,賺取了很大的利益。這也說明近10年來,號稱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運用種種方法跟日本、台灣、中國內陸等貿易順差國家或地區,大肆進行所謂的貿易談判,又單方面訂定了「進口配額制度」、「3叮貿易法案」等等,其原因就是美國受不了連年的巨額貿易逆差,若非美元是國際間的流通貨幣,美國早已破產了。由此可見,進出口貨物金額統計及外匯存底,對一國的經濟與民生是多重要了。既然那麼重要,當然當影響股票市場的榮辱了。(C)工業生產指數:物價指數、就業率、全國景氣調查、工業景氣調查、能源的供應等,每項都是有關經濟興盛與衰退的重要因素。(D)重大經濟政策:如對工業的獎勵,進口貨品的開放與管制及國家經濟發展計劃。(E)國蒙重大經濟建設:如發展大煉鋼廠、造鐵路、修築高速公路、建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工業區等等。(F)國家重點發展的項目:這個部分對股市有密切的關系,因為上市公司跟國家重點發展的工業是同一項目,就可以獲得很多好處,有助於上市公司困難之解決,盈利之增加,及技術水準之提高。(G)進口貨品的管制與開放:此項對上市公司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工業尚在發展的國家,開放國外貨品進口,及降低進口稅,對國內同類工業的打擊是很大的。
②金融要聞:包括利率、銀行存款准備率、重貼現率、匯率、通貨膨脹等。金融要聞最重要的是「放鬆銀根」、「收緊銀根」這兩個重點。因為利率、銀行存款准備率、重點現率等調整,都是這兩個重點的工具。為了預防經濟過熱,造成通貨膨脹之後的物價大幅上升,侵蝕了經濟成長的果實,則中央銀行以其金融工具來調節之。利率的升降是直接影響股市的重要因素。1996年美國、加拿大等股票市場大幅上揚,就是受到利率持續調低的刺激。而一旦利率止跌回升,會對股市立即產生沖擊。不過,當多頭市場氣候形成,且股市上升潛力仍濃厚之際,利率之調升並不能立即遏止股市上升的態勢;相反地,利空出來了,股市只稍停頓一下,很快地又恢復強勁的走勢;這種情況以1987年到1990年,台灣股市自1千點邊上,一口氣沖到1萬2千點為代表。台灣的中央銀行連續運用金融工具,企圖冷卻股市,但卻毫無效果。不過當時沒有發揮力量,在股市後勁乏力之際,中央銀行緊縮的措施作用就發揮出來了。基此,我們可以了解到「利率」對股市非常重要,其影響力只是「遲」與「早」的區別而已。
③財稅政策:包括政府的財政收支與預算、進口貨物之關稅、營業稅、營業加值稅、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綜合所得稅、證券交易稅、證券交易所得稅。「稅」是政府向人民拿錢,拿越多,人民賺的錢就越少。像加拿大號稱福利辦得很好的國家,但稅率之高也令人咋舌。加拿大國民年凈收入只要超過5萬加幣(約100萬新台幣),大約要繳40%—50%的稅。所以如果一對夫婦年收入20萬加幣,聽起來似乎是很高的收入,但稅後大約只剩下一半,要過太富裕的生活根本不可能。社會福利愈多,政府抽的稅就愈多,羊毛出在羊身上,此惡性循環如不設法糾正,國家財政會非常危險,搞到最後就無法履行國際信用,而國內通貨膨脹卻無法抑制,整個經濟與社會都會為之崩潰。所以重要的財稅政策,對國計民生有直接的關系,研究股票者不可不注意。
海峽兩岸的股票市場,對「證券交易所得稅」都會產生很大的敏感。30多年來台灣股票市場,受到了政府要開證券交易所得稅的沖擊,大約有三、五次之多。最近的一次是在1988年9月間,當時的「財政部」長郭婉容,突然宣布要在1989年開始徵收證券交易所得稅,宣布日是在中秋節前夕,搞得全台灣老百姓過了一個痛苦難忘的中秋節,因此股市為之大崩盤,股市連跌19個無量交易日,跌幅近40%(詳情請參閱第一章台灣股市)。1995年以來台灣「財政部」又想要開征證券交易所得稅,結果引起「立法院」一陣混亂,到筆者執筆時,問題還沒有解決。中國內陸近年來也曾有開征證券交易所得稅的構想,但鑒於股市反應劇烈,為免影響股市的安定,暫時予以擱置,尚未實施。
其實「證交稅」是惡稅,台灣的經驗是很好的例子。要像美國、加拿大等國一樣征這惡稅,是要有先決條件的,最基本條件是政府已建立每一個國民及企業所得的資料檔案,全部輸入電腦,除非走漏洞,否則無法逃避稅賦,這樣才可以征證交稅,要不然徒增政府的困難,又造成股市的波動。這個惡稅,還可以用「人頭」來逃稅,政府收到的稅有限,是「勞民傷財」,讓「不法分子得利」的惡稅。但是惡稅歸惡稅,萬一真要開征,會對股市產生很大的心理沖擊,是股市波動不安的動源之一,股友們自然應予以密切注意。總之,財稅政策事關國計民生,股友在收集資訊時,應特別注意這一類的資訊,以便對股市作綜合研判時,能比較准備預估未來的變化。
④證券要聞:凡證券管理與監督機構所制定的法令規章,及其本身施行的各項行政措施,對股票市場有密切的關系就是證券要聞。例如開放外國人投資證券,是利多消息。假如中國內陸若作此決定,同時准許大陸同胞可以直接用美金來買B股,則B股的股價必然會大幅調整。跟這個有密切關系的准許企業及個人,在內陸境內自由匯兌美金一事(此乃屬於金融政策的一環),則對大陸股市產生的影響也會很大。至於是什麼影響,要看當時各種環境而定了。筆者認為,中國內陸會逐步加強對證券政策方面的制訂,運作的空間極大,自然對未來大陸股市的影響也至大。大陸的股友自應密切注意,平時好好收集這方面的資訊,才可以作適時又適當的反應。在台灣,由於所謂的層峰,幾乎在直接影響證券政策,證券主管機關淪為三級機構,主管的官員要迎逢上面的意見去做事,又事事被很多黑、金「中央民意代表」所牽制與壓迫,根本做不了什麼事。即使是「財政部」,也無法對比較重要的證券政策,有較大的自主權,下面的證券管理委員會自然成為「執行單位」了。所以股友在收集這一方面的資料時,要了解「政策」從那裡來,有辦法的人可循線往這方面去探詢。
⑤工商業動態:應將各主要行業如:紡織、電子、電器、機械、化工、石化、水泥、食品、房地產、建材、交通運輸、金融、服務等業,分類收集各業景氣調查與營運動態,以利對各該業營運現況及未來展望分析,進而分析各個別上市公司的營運及其展望。這方面的資料不難收集,如平時注意收集,則就可以建立比較完整檔案。當股友對某股票有興趣時,除了要研究該公司本身的各項資料外,這家公司經營的『行業前景」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有時行業景氣已轉弱,但個別公司公布的績效還未明顯受到影響,說不定還非常之好。這可能是上市公司有意這樣做,希望股價不要在大股東還未將股票賣出來之前而下跌,或者是企圖引誘不知情者,高價買進股票,甚至還逢低承接。前面筆者曾提及一位加國友人,他先聽信經紀的的推介,又聽到上市公司業務經理人員不實的業績分析,盲目地買進某房地產公司的股票。事實上,加拿大的房地產及建築業,自1989年之後就逐漸瀟條,一直到筆者執筆時還未見起色。這位朋友認為堂堂一家有名的上市公司總經理,應該不會騙人,所以不但在高價時買進,股價下跌時還一路加碼。結果這家公司在不久之後卻宣布倒閉了。北美洲的工商業是非常現實的,也不要臉皮,就是百年老店,生意不好,照樣關門大吉。不像東方企業界,還要顧及企業的歷史與榮譽,在困難時竭力維持,盡一切可能使企業不致倒下去。而北美洲企業一旦倒閉,就很難東山再起了。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只有當作壁紙來貼牆壁了。這位朋友就是沒有注意行業景氣的重要性,同時也犯了一般投資人的通病,太容易相信經紀人與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話。另外,投資人也應對上市公司經營管理階層,建立檔案,以了解經營者之為人,過去講過什麼話,是否重信譽等等,上市公司經營階層之良芳,等於這家公司良芬,非常之重要。
⑥國內政治局勢:政治如有問題,必然影響經濟,經濟不好,股市也好不到哪裡去。在美國,如民主黨的政綱有利於工商界,則美國股市必視民主黨當權為利多消息。布希總統後期,美國經濟蕭條,美國人大都怪罪布希及他所屬的共和黨,其實是里根總統種下的因,布希是替罪羔羊。美國的兩黨政治其政綱大都是對立的,所以誰有利股市,股市就支持誰,當選後也自然成為利多因素了。前些時候海峽兩岸氣氛緊張,台灣的股票市場也大受沖擊;後來局面稍見和緩,股市止跌盤穩,並逐漸回升。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股市,對鄧小平先生的健康非常關切,尤其是香港,曾經一度對此問題非常敏感。對於政治局勢資訊之收集與整理,在台灣與香港等地,是很方便的事,各大報章雜志均有詳細的新聞報導及專欄分析。但是對政治方面的研析,往往見仁見智,尤其目前台灣政局,是非不分,被執行者故意挑起族群對立,使政治上的看法更南轅北轍。就以李登輝當選連任這件事,對台灣未來的政治和經濟是好是壞?相信會有正、反兩種對立的看法。所以若將政治因素加人對股市綜合分析范圍內,首先要確定的是閣下對政治局勢的解讀,是否客觀,否則就會影響對股市正確的研判。對於一些政治方面管制比較嚴肅的地區,雖然取得客觀的資訊比較困難,但仍然要設法收集自行評估,但應注意不要與外界討論,以免有麻煩。
政治局勢的評估項目大致包括下各點:(A)各種民意調查報告:這是主要資源的來源,包括執政者及其代表的黨團,人民支持的程度及一般形象。這一方面西方國家幾乎天天在搞這種東西,報紙、電視台、電台、雜志、研究團體,以及專門的民意調查機構,都在對各種與大眾有密切關系的問題,進行民意調查。投資人可從各種民意調查中獲得較客觀的資訊,也不必自己費神去研究,非常方便。(B)社會秩序:這一點是在對股市作長遠的研判時,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一個國家治安長期惡化,黑道橫行,社會正義感盪然,政治人物公然說謊,上下交征利,上下交征「棍」,則這個國家遲早會出問題。資金是很敏感的東西,在不安全的地區,資金是很容易逃走的。亞洲國家中菲律賓是代表,菲國有很好的自然環境,物產也豐富,勞力資源充沛,但其經濟始終無法有起色,是遠東及東南亞地區最不安定的地區,也是經濟落後的地區。資金留不住,外國資金裹足不來,國內殷實階層紛紛移民,中產階段失去信心,雖然短期而言股市受到的影響不大,但從長線來看,該地區的股市已註定很難有起色,甚至會逐漸走低。其他有關政治方面的評估項目很多,讓投資人自己去選擇。
⑦國外政治與經濟局勢:在亞洲股市中,對國外政、經局勢變化最敏感的地區是香港、日本等,尤其是香港股市,只要發生重大國際政、經事件,立刻會有反映。如前幾年海灣風波,香港股市先應聲而下,筆者曾告訴香港一位經紀人,跌下來就是買進機會,而且要趕快買,否則來不及了。但是這位經紀人仍然怕伊拉克的武力,會將美國粘住,如打成越戰那樣就麻煩了,所以還在觀望。果然不出所料,港股僅下跌幾天後,立即反彈回升。前一陣子海峽兩岸風波興起,友人問起對行情的看法,筆者認為,若以短線眼光來看,不致出現很惡劣的情況,重跌時應勇於買進,但只能作短線操作,不宜長期持有。事後印if筆者也「猜」對了。國際政治與經濟方面應收集的資訊、包括以下各項:
(A)能源供求及價格的變化:七十年代第一次能源危機爆發後,世人才從夢中驚醒,石油開始漲價,而且漲得昏天黑地,全世界經濟幾乎快被漲垮了。從此之後,國際石油價格從每桶美金一兩元,一口氣曾漲至逾30美元,如今仍處在15元一20元之間盤旋。由於石油蘊藏量有限,總有一天會用完,而替代能源還沒有發現,世人用油的習慣仍然沒有什麼長進,國際石油消費量每年卻在增長之中,長久下去,新的能源危機遲早會再來,到那個時候,再一次對全世界經濟的劇烈沖擊是可以預期的,國際股市面臨的大危機,亦無可避免。前些日子,美國消費者責怪政府未處理好國內能源的供銷系統,致使石油公司聯合壟斷市場,造成汽油價格大漲,使消費者負擔加重的現象。最後迫使柯林頓總統出面解決,將1千2百萬桶戰備儲油出售,以緩解石油降價之緊張局勢。石油漲價會增加交通運輸、電力、石油化學工業等行業直接的生產成本,更間接使各行各業都受到很大的壓力,其影響是全面性的。筆者認為,下一次能源危機的來到,可能將油價推高至30美元一桶。我們可以計算一下,原油價格上漲50%之後,對國際物價的穩定,及通貨膨脹的限度,會有多大的影響。而股票市場必然首當其沖。如那一天來到,世界各國股市應該有30%一50%的跌幅。平時油價波動,對以石油為原料的工業影響較大,如其產品無法將石油上升所帶來的負擔,轉嫁給使用其產品的客戶,則勢必要吃下這部分成本,而影響其營利,甚至會有虧損。因此,國際石油價格雖然不像能源危機時來個大暴漲,只是在某種幅度內盤升,對相關行業仍然有影響的。研究股票者不可不對此問題,予以密切的注意。
(B)國際金融局勢:包括國際利率水準、美金在國際貨幣市場的波動、國際游資(熱錢)的流向、美國及日本等地股市的走勢,彼此貿易密切的國家的股市走勢等等。
(C)美國等國際重要工業國的經濟情況:由於美國每年需進口大量產品,是新興國家產品主要銷售對象,也是外匯的來源。如美國經濟蕭條,減少對外的需求,則輸出國的經濟必受影響,股市也很難在高檔站穩。
(D)鄰近貿易夥伴的經濟情況:如台灣、香港、中國內陸已形成非常密切的貿易夥伴,其中有一地經濟有問題,必然波及其他地區的經濟。前幾年中國實施宏觀調控,對香港的經貿影響很大,台灣也遭受不小的壓力。中國宏觀調控的實施,對港股壓力很大,受到沖擊最大的是地產股,其次為業務以內陸為重點的公司。鄰近的貿易夥伴的經貿情勢變化,對彼此股票市場的影響是快速與直接的。
(E)與本國經貿關系密切之國家政治局勢的變化,也是直接影響本地股市的重要因素。這包括兩個層面:一為對方政治紊亂,影響其經濟,本國受間接影響,二為對方政治發生變化,造成與本國某種程度上的摩擦或事端,對本國股市的沖擊是直接的。如蘇聯瓦解後,對全世界的國家是一大沖擊。如改制為西方制度的俄羅斯,政治與經濟改革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有了較大的發展。以上舉例,讓讀者運用智慧,對此予以客觀與冷靜的研判,以有助於股票的操作。
(2)親自動手劃線:在本書第三章至第九章均講解重要的技術分析方法,如果自己動手樣樣都做,當然最好。不過目前電腦資訊發達,有資訊公司專門提供股市各種技術分析的資訊,如:股價指數日K線、周K線、月K線,以及各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日K線,周K線、月K線。在K線圖中還繪制各周期的移動平均線、OI3V線等。只要有一部電腦,就可以跟資訊公司接上線,每天透過線路將資訊輸人電腦中,隨時取出所需要的觀看。但是全部依靠電腦有缺點:一為資訊公司庫存的資料有限,可能保有3年左右的資料,再久的就沒有了。二為資訊公司為了湊合顯像器銀幕的大小,將各種K線圖按銀幕大小排列,所以無法將較長時間的K線圖同比例地聯在一起。所以當你在索閱K線圖時,會見到前一段K線比後一段K線要大或小的情況,不利於研判中、長線的走勢。三為缺少現實感,對股價之漲跌的感受,不如自己動手繪圖那樣深切。
投資人慾在股市獲得報酬,應花點代價,自己動手繪制部分線路圖是必須的。(貓否註:作者寫作該書時尚沒有股票軟體,所以不必當真去自己繪圖)但是全部都做是很費時的事,最好的方法是選擇幾種圖來畫,就比較簡單實用:①股價指數日K線圖:雖然報紙上可以看到這張圖,但這僅是某一段時間,可能只有半年或一年,無法作長期性的研判。自己畫,就可以獲得好幾年的每天股市的走勢圖,並且在股市特別有漲跌的日子部分,註明發生了什麼事。如政府宣布XX利空政策致使股市大跌、XX日是總統就職日、XX日大漲或大跌是因為XX原因等等,很有參考價值。此外,對某些重要的股票,或者投資人特別中意的股票,也繪制日K線圖,同樣也要在特別的日子記下發生什麼事,如除權、除息(包括現金配息及權值)、公司發生重大事情、股東會上董事長對下年度營運作的預估及展望(簡要註明)等等。以上各圖最好能將10日、25日、73日移動平均線畫上,當然不能漏掉成交量。②周K線圖:包括股價指數周K線圖及若乾重要股票周K線圖,配合上成交量等。這是研判中長期趨勢重要的一環。因為日K線圖可能變化太快,一年有280根線,比較復雜,周K線一年只不到50根線,比較容易看出其中、長期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