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根杠桿我可以翹動整個地球
① 阿基米德「給我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問題
設杠桿長度為x米
則有600x=6×10^24×10×1
算出x=1×10^23米
地球翹起1cm
需要的力量是專6×10^24×10×0.01=6×10^23N
他以100km每小時的速度勻速下屬壓杠桿,設需要a年
那麼600×100×1000×10^4×a=6×10^23
算出a=1×10^12年=1萬億年
② 給我一根杠桿,我就能翹動地球嗎
一直沉醉於「給我一根杠桿,我可以翹動地球」的豪邁,一直耿懷於沒人給我一根杠桿、無緣翹動地球的遺憾。所以,我一直期待著有朝一日,從哪掉下根杠桿,然後征幾個有此愛好的朋友,大家一道翹地球玩。 這天等來了。我不知怎麼有了一根杠桿,迫不急待的心理,使我無從考就杠桿的來源,立即拿上它去兌現我的夙願。盡管沒人說,除了給你一根杠桿,還得有一個支點才能翹動地球。但這點我是無師自通的,我得先找個支點。到哪去找呢?面對如此龐大的地球,誰堪重負?任何事,貴就貴在一個「早」字上。這個問題我早就想到了,破解方法早也考慮成熟了。放眼世界河山,想想祖國大地,以大中華的情節,以大英雄的氣概,能當此任者,舍我世界屋脊其誰呢?費盡了氣力,歷經了苦難,那份無堅不摧的執著支撐著我,拖著杠桿來到喜馬拉雅,爬上了珠穆琅瑪之巔。欣喜中,來不及吟一吟會當臨絕頂的激情,來不及找一找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只暗暗地、壓嚴地、反復地腹語著「地球將動,從此運行它新的軌道」。簫瑟山頂,我孤獨地享受著。凜冽風中,我辛勤地奔走著。杠桿被鄭重地放到了千挑萬選而來的,最高處、最結實的一塊巨石聚焦下的支點之點上。在期望旦夕成為現實的情況下,卻有一個沉重無比的問題跳了出來,高傲地告訴我,你錯了!一個陰暗無比的情緒走上前來,篾視地對我說,你錯大了!唉,我怎麼忽略了!我找到的這個支點啊,可以翹動三山五嶽,可以翹起萬里長城,可以翹決三峽大壩……因為用可以想像的力量,我們可以把它們放到阻力點上,而我又怎麼能把地球也放在其上呢?這個支點也只是地球的一部分嗬!即使可以,我也身處地球,又怎麼去翹動它、體驗翹動的樂趣呢?我不能變通,因為我從開始以來就沒想通過地球倒立來實現我的宏願。 沉沉的思緒,默默地嘆惜。原來,要翹動地球,不光要有杠桿、有支點,你還得置身地球之外啊! 苦苦地掙扎著,悲痛地思索著,無助地絕望著…… 看來,最快也只有乘「神13」了。有了珠穆琅瑪的經歷,我少了些大喜過望的沖動。神13啟動的瞬間,我依靠著被壓縮了的杠桿,仍然徘徊在太空翹地球的困難里,忽而夢游,忽而清醒。哪位偉人說來,機遇青睞於有準備的頭腦。太對了!在太空里,我很容易找准了一顆冉冉運行的人工小行星來做我的支點。然後拿出恢復原狀的杠桿,再小心地把一頭放入地球下,著力點也就此形成!只要我站在杠桿的那一頭,往下一使勁,地球就真的被我翹起來了。一想到這,禁不往的自我陶醉。怪了,我用上了吃奶的勁,還有神13的動力,可地球還是一動不動啊!自己力小,但這卻不是問題,因為我有杠桿啊!杠桿原理錯了?阿基米德騙我?迷茫之下,一個聲音傳來:「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可以翹動地球。」阿基米德的聲音。這老外,咋不早說呢?好歹也帶根長點的杠桿啊!既是老外有見識,說得沒錯,那該算計算計了,得帶多長的杠桿才夠用,好有備重來啊。依照公式,我一絲不荀地計算著。等結果出來,又是另一種振撼。若非在太空,若非失重,氣血早已貫頂,小命早就休矣了。就是在最省力的狀態下,除了神話故事中的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還可一用,再哪還能找到這樣的杠桿呢? 感性環顧,理性回味。原來,有了支點,置身其外,還得要杠桿足夠長。 翹地球咋就這么難?細細思量:這支點,就是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這杠桿,就是你擁有的資源和能力;而地球呢,則是我們的心,潛意識支配下的我們的慾望之心。沒有支點,也就沒有舞台供你弄青影;沒有杠桿,你只能焦渴地看著天鵝在眼前飛過;沒有地球,也就沒有激勵之下的自發動力;而跳不出地球,也就只能偏於一隅,在無法自拔中為大局所吞噬。 都到這一步了,豁出去了!就是挖遍太空也要把孫悟空找出來!
③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根杠桿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是為什麼呢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船隻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④ 假如給我一個杠桿,一個支點,我就能翹動地球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阿基米德曾講:「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5)相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般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杠桿原理廣泛應用在許多領域中。阿基米德曾講:「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在常規的管理活動中,能夠顯現和發揮作用的杠桿原理,其著眼點被濃縮和概括為,責權利關系在平衡與失衡狀態下的種種表現。
⑤ 給我一個杠桿,一個支點,我就能翹動地球,這句話誰說的
阿基米德吧
⑥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翹動整個地球。它是不是張衡說的
張衡(78年—139年)來,字平子。漢源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建設有張衡博物館。
⑦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翹起整個地球的原理與鐵鍬的原理是否類似
阿基米德的杠桿是在宇宙中找一點,就能翹起整個支點,屬於省力杠版桿.
A、天平在使用過程權中,動力臂等於阻力臂,是等臂杠桿;
B、鐵鍬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C、釣魚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D、鍘刀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故選D.
⑧ 給我一根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什麼意思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其中公式這樣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這樣就是一個杠桿.動力臂延伸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力臂>力距);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力矩>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地球"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