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集團市值排名
1. 台灣有哪些世界500強企業
中國台灣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如下:
1、鴻海精密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代工企業,也就是大陸所說的富士康。鴻海精密2018年營業收入高達1756億美元,位居世界五百強第23位,凈利潤42.8億美元。
面板顯示技術上,全球前五大面板製造商中,台灣有兩家:群創光電和友達光電。兩家市場份額佔全球市場35%左右,僅次於韓國LG和三星合計的45%。台灣元太科技還是全球最大的墨水屏製造商。
台灣雖然這些年經濟增長乏力,經濟總量也不再像當年亞洲四小龍時那麼耀眼,但仍然在電子產品、半導體、精密機械、快消品上有一大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知名企業。
2. 台塑集團不是世界500強
拜託,台塑集團是台塑,南亞,台化,台塑化等幾十家企業組成,並分開上市。集團營業額15000億台幣左右,約600億美元,《財富》是按營業額來算的,150億以上的營業額大多能進500強,光是台塑化就有大約兩百億美元了,按2009年是199億美元,排400多名。如果是整個集團算,就更多了。李嘉誠的長江集團就分成四大上市算,長江實業,和黃,其中,這兩家是可以進500強的。因此,台塑世界500強是毫無問題的,台塑集團就是200名以內了。
3. 台灣首富是誰
郭台銘
20年前在台灣,他名不見經傳,所屬企業規模連台灣一千大製造業都夠不上;但如今卻是叱吒風雲、縱橫四海的台灣科技首富,麾下企業遍及歐美。他就是台灣最大科技企業集團——鴻海集團的老總郭台銘。
英雄莫問出身低 黑手雄心與天齊
對於鴻海的成長過程,郭台銘曾經說過:「阿里山的神木(台灣最著名的風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裡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回顧鴻海成長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個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銘自己能夠體會。
郭台銘出生於1950年,是家中老大。由於家境貧寒,1966年郭台銘進入台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台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年2月,郭台銘出資10萬元新台幣,與朋友在台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不過一年時間,因經營不善,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成了郭台銘的全資公司。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台灣地區興起,郭台銘便從製造黑白電視機選台的按鈕做起。這時的鴻海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新台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1975年,易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開始扭虧為盈,郭台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為日後發展奠定基礎。其後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沖壓廠。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台銘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台灣之外開拓市場,並創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連接器王國」。
白手起家目標大 雷厲風行明賞罰
自初創鴻海,郭台銘的奮斗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為台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為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他創造了自己的經營哲學。
郭台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為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自己開車,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跑了美國52州中的32個,跟世界大廠商做生意。自進入個人電腦領域,鴻海的客戶就鎖定了IBM、英特爾、康柏、戴爾等國際一流大廠。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台銘索性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為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系,郭台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應商。可以說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局。據說,現在全世界每5台電腦中就有一台裝有鴻海的產品。
但光有客戶還不行,郭台銘背後依靠的還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創業後,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銘認為,他應該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堅持至少工作15小時。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將提高服務客戶能力放在首位」是鴻海職工時刻謹記的廠訓,也是鴻海成功發展的秘訣。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產業中求得生存發展,郭台銘創造出CMM的運作方式,從「自製零件、零件模塊化、快速物流」的組裝,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連結全球客戶,從而達到「交期准、品質好、成本低」的境界。
再企業管理方面,郭台銘治廠如治軍,重視紀律,講究細節。郭台銘用人方面的口頭禪是:「不管高科技還是低科技,會賺錢的就是好科技」。為了獲得高回報率,他用人唯才,獎懲分明。對表現優異的員工與技術骨幹,郭台銘從不吝嗇,給予巨額獎金。近幾年每年年末鴻海員工聚餐,郭台銘提供的獎品總值都高達數億元新台幣,頭獎高達數千萬元。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台灣科技界都稱他為「梟雄」。因此,雖然鴻海集團近年配股分紅居高不下,郭台銘也成為股東熱烈追捧的對象,但郭台銘和鴻海卻始終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作為一名世界級大企業的總裁兼董事長,郭先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終日運籌帷幄,商務纏身。然而,無論他馳騁天南地北,海角天涯,縷縷鄉情不絕, 赤心依舊。為了改變家鄉偏僻閉塞的自然環境,促進經濟騰飛。多年來,郭先生慷慨捐資1700多萬元,先後為家鄉修建了"萬芳橋"、"牛土路"、"富晉橋"、"葛萬小學"、"富康新優果品示範園區",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父老鄉親無不拍手贊譽。
郭先生從徒手創業至今30載,企業資產由最初的30萬元,增至擁有市值3000億元(新台幣),增長了百萬倍,他個人的身價早已高達23億美元。然郭先生艱苦創業本色始終不變,並以"摳"聞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享受的領域~我比較有興趣把錢投在為大眾謀利的領域。幾年來,郭先生為省、市、縣、鄉教育、助殘、築路、飲水解困、抗擊"非典"捐資8000多萬元,其情操、品格令世人崇敬。正如家鄉一位詩人所賦:"煌煌驕子乃家鄉榮耀,巍巍豐功令海岳流芳。"
4. 上市企業市值榜單,前十名有哪些
北京、深圳和上海穩居前三名,杭州、廣州和南京名列第四、第五和第六名,以上前六名的座次沒有變動,第七名到第十名,分別為佛山、福州、懷仁和寧波,其中佛山、懷仁和寧波為新上榜,杭州比廣州多出了近2.4萬億,也就是多了一個阿里的市值2.9萬億多;一個8000億市值的茅台成就了懷仁這座小城的市值超過武漢、成都、重慶這樣的大城市;3300多億的美的集團成就了佛山市值接近1萬億,福州則是有興業銀行這個巨頭。
中國的每個城市都有很大的潛力,相信他們。
5. 台灣地區生產總值大概是多少
2010年台灣地區的生產總值是4304.51億美元。
2011年2月17日,台灣地區統計機構」主計處「公布了台灣地區2010年的生產總值數據:
2010年台灣地區本地生產總值按當年價格計算為136144.15億新台幣,按台灣官方匯率折算,2010年台灣本地生產總值為4304.51億美元,較上年的3774.10億美元增長14.1%。
6. 台灣四大家族是哪些
台灣五大家族在傳統上,是指台灣自日治時期一直到戰後時期,地方上最具政經影響力的本土五大家族,由北至南分別為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其中以板橋林家發跡最早,自18世紀末的清乾隆晚期即迅速興旺;霧峰林家與高雄陳家次之,約發跡於清治時期的19世紀中後期;基隆顏家與鹿港辜家發跡最晚,是進入日治時期後,經過日本官方支持而發展其經濟事業的家族
另外,台灣自2002年以來的金融改革,金融控股公司一一成立,許多大家族因為也大都有經營金融業,而產生了另類的「金控家族」。較著名者為中信辜家與開發辜家(出於鹿港辜家)、新光吳家與台新吳家、國泰蔡家、富邦蔡家等六家,,簡稱為「吳吳辜辜蔡蔡」。
所以近年來也有人將此台灣前五大財閥,即台塑王家、遠東徐家、國泰與富邦蔡家、和信與中信辜家、新光與台新吳家,稱為新台灣五大家族。其中傳統的五大家族獨鹿港辜家猶引領風騷。而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高雄陳家盡管不在前五大榜上,但在金融產業方面仍保持著相當的影響力,惟規模不及「吳辜蔡」三家。
------------------------------------------------
如果你說的是最近新聞上的國民黨四大家族
指的是連戰、吳伯雄、郝龍斌和朱立倫為領頭的四大國民黨派系
7. 台灣現今最牛的家族是那個大神們幫幫忙
台灣的五大家族 台灣政商界的五大家族也在日治時期形成,自北而南分別為:以礦業起家的基隆顏家,顏雲年以親友借款向日本人承租一個小區域的金礦開采權,在九份許多被視為廢坑的區域,開創出黃金礦場的風光歲月。同時,眼光銳利的顏雲年看準基隆港的開發將帶動煤礦燃料市場,因此與日人合作開發北台灣煤田,煤產量佔全台三分之二,譜寫了半世紀的礦業風光史。 第二為板橋林家,「林本源」家族開基人林平侯出身米店學徒,後自立經商致富,商號名稱「林本源」,取自中國古諺「飲水本思源」;之後靠土地收租,更添家業,排名台灣北部首富。林家有五房子孫,一部份回到大陸,已故台灣史耆老林衡道便是在福建成長的後代。創辦華南銀行的林熊征則是大陸遷回的後代,當時日本為了拓展南洋勢力,極力拉攏林熊征投資銀行,華南銀行即是日本開拓南洋的經濟支柱。林熊征最為人稱道的是設立獎學金,資助許多台灣青年如吳三連、杜聰明等人赴日留學。 第三為霧峰林家,林家在清初即以土地發跡,是典型的漢移民大墾戶,以收租致富,成為台灣中部富豪。林家以驍勇善戰著稱,當時大墾戶多擁重兵,中法戰爭時期,林朝棟因立軍功受封,劉銘傳出任台灣巡撫時,派其招撫原住民及處理山地墾務,因撫墾有功而獲得樟腦專賣權,事業發達。霧峰林家後代林獻堂因抗日及倡導社會文化啟蒙,在日治時期有舉足輕重的社會地位。 第四為鹿港辜家,開創家業的辜顯榮是一位典型的商人,從一八九五年迎日軍進入台北城,到為日本政府獻策,穩定社會治安,取得樟腦、食鹽、鴉片專賣權,一直與日本政府維持良好的政商關系而榮寵加身,此外,由於辜家能掌握潮流,勇於投資,多角化經營,是五大家族中在當代台灣工商界仍具相當影響力的一支。目前台灣重要企業和信集團的辜振甫、辜濂松是辜家後代。 第五是高雄陳家,開創事業的陳中和出身寒微,少年時代到台灣南部糖業鉅子陳福謙商行當伙計,因商業才幹而受到重用。陳福謙去世後,陳中和自行創業而嶄露頭角,日治時代因多次為日本政府效力而得到許多產業特權,短短數年一躍而為南台灣新富。日俄戰爭期間,陳中和曾因糖價大跌負債累累,但憑借其商業膽識渡過危機,穩坐糖業鉅子寶座。前高雄市議會議長陳田錨是陳家第二代。 新五大家族:王、蔡、辜、徐、吳——老五大、新五大榮華富貴總揭密 今年初,興旺近百年的和信集團大家長辜振甫辭世,曾經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五大家族的記憶再被喚起,而「老五大 」除了板橋林家有林明成切進華南金控、鹿港辜家叔侄分家後辜濂松一脈走得較順外〈老五大家族詳另文〉,其餘因 時空變遷,家族勢力已時不我與;家族集團是台灣特殊政經環境下的產物,也是政商關系的縮影,老五大繁華不再, 取而代之的是搭上近幾十年主流產業列車的新五大。 台塑集團靠六輕加持,王永慶家族登上第一世家寶座 老五大靠土地、政治;新五大靠新產業、新資金、新人才依照○五年一月十八日的集團市值分析,王永慶的台塑集團以近一.五兆元的市值榮登台灣第一家族,排名第二的是蔡家霖園、富邦,兩大集團市值合計近一兆元,接下來是辜家的泛和信集團、徐旭東的遠東集團、吳家的泛新光集團;其中除辜家是從老五大續任新五大外,其餘王、蔡、徐、吳家均是近十年來搶佔台灣家族集團版圖的新家族。老五大和新五大「變大」的過程均不同。包括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霧峰林家,幾乎都是靠土地資產與政商關系而家大業大,在「有土斯有財」、政商合一的年代,五大家族成為台灣富豪的代名詞。 然而,隨著產業景氣變化,以及新一代家族全新的經營手法,包括引進外資、找專業團隊、集團整合,甚至復雜的財務操作,迅速壯大集團規模,讓舊時代的家族勢力逐漸式微,老五大中除辜家外,其餘家族似乎很難回復往日風光。 王、蔡、辜、徐、吳「新五大」以台塑集團表現最突出,也最被肯定,九十高齡的王永慶經營台塑集團幾乎從未虧損與讓股東賠錢、也甚少辦現金增資向股東伸手要錢的績效,備受推崇;尤其王永慶堅持垂直整合,四度申請興建六輕獲准,更是台塑集團市值近幾年翻兩番的關鍵;台塑集團因為掌握石化原料來源,上下游整合成功,集團實力大增,這股實力更在台塑石化股票掛牌上市後登上高峰。從市值來看,台塑石化市值將近五千億,是台塑集團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如果沒有台塑石化加持,王永慶仍能名列新五大,但要坐上「第一世家」位子,恐怕還得跟蔡家的霖園、富邦集團大車拚一番;不碰不懂的產業,讓王永慶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浪中毫發無傷,台塑集團也是新五大唯一沒有銀行的家族。 蔡、辜、吳有金控執照加持;徐旭東擅長掌握別人危機 從市值更可以看出,蔡家、辜家、吳家之所以排進新五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成立金控,蔡家的霖園、富邦集團的國泰金控、富邦金控的市值占家族市值九成;辜家的中信金控、開發金控佔八成;吳家的新光金控、台新金控佔九成,這三大家族如果不是順利取得金控執照,恐怕也和新五大無緣;而徐旭東則是拿到電信執照,讓家族勢力發光發亮,集團旗下遠傳市值佔四成,其他則是拜資產價值上揚之賜,像遠紡、宏遠均擁有可觀的土地資產。金控、電信兩大產業無疑是新五大竄起的最關鍵因素。 霖園、富邦蔡家早在上一代便已分家,但蔡萬霖、蔡萬才兄弟各走各的路之前,都是靠著國泰人壽與產險這兩家保險公司累積出財富,已過世的蔡萬霖掌握資金、土地資產雄厚的國壽,蔡萬才則是以國泰產物起家,兩兄弟經營手法不同。實力雄厚的蔡萬霖穩扎穩打,一步一步建立壽險、建設集團,並在十五年前把考上美國律師執照、准備在美國執業的次子蔡宏圖找回來訓練接班;蔡萬霖最近過世,但接班大業早已完成。目前霖園集團是由蔡宏圖、蔡鎮宇共同掌舵,遺傳父親生意頭腦的蔡鎮宇原本極有稱霸一方的企圖心,經過多年磨練後,選擇和哥哥共同合作,而且是「哥哥在上」的垂直分工,讓霖園集團不必因為兄弟分家問題虛耗實力;成立金控後納入世華銀行,讓霖園坐擁壽險、銀行的長、短期資金,成為互補性極強的金控,去年獲利頗豐,是最賺錢的金控 。 相較於霖園平穩的發展策略,富邦近十年的發跡則頗為傳奇,運用的財務手法新穎,使富邦集團在金控版圖坐穩後,進軍電信產業,吃下台灣電信集團,成為橫跨金控、電信的集團。蔡萬才和哥哥分家後,曾經在國壽千元高價賣掉持有股份,取得富邦集團發展的第一桶金,之後以極快的速度,陸續成立證券、投信、銀行等金融證券相關事業,後來引進花旗兩百多億元資金,讓一度飽受地雷壓力的富邦集團迅速東山再起。富邦蔡明忠、蔡明興兄弟除了財務操作新穎、大膽,在用人方面也不惜重金禮聘,讓蔡家兄弟擁有一支精良的部隊,像金控財務長龔天行、策略長吳榮輝、投資長蔣國梁,台北富邦銀行執行副總吳均龐以及台灣大的總經理張孝威等,均是蔡明忠、蔡明興花了不少心思挖來的人才,最近更找到前高盛亞太董事總經理張果軍擔任金控「經營委員會」的資深顧問,張果軍曾經擔任北銀的購並顧問,北銀嫁進富邦,張果軍因此和蔡家兄弟結緣,外傳挖角張果軍的價碼是年薪百萬美元,如果傳言屬實,就可證明蔡家兄弟在找人才的用力之深
滿意請採納
8. 台灣寶成集團
寶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寶成工業」)成立於民國58年9月,初期主要從事塑專膠鞋之生產制屬造及出口,爾後開始專注於運動鞋及休閑鞋之研發製造;而基於產業風險分散及企業永續發展之考量,寶成工業於民國88年跨足電子業之生產製造。發展至今,寶成工業已轉型為產業控股公司的方式運作,藉由旗下轉投資公司專注發展「製鞋」及「電子」二大核心事業。2006年底實收資本額已擴增至244.3億元,市值約達新台幣9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