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賽課
A. 杠桿的知識,在中考中站的比例有多大
不知道你是哪裡的,不同地方課程標准不同,上海中考中,杠桿占的比例不大,才幾分,一般考的很簡單。滑輪也只考很簡單的動滑輪,定滑輪的特點。所以這方面不需要花大力氣鑽難題和偏題。滑輪組更是不考。
B. 如何在ppt中做出杠桿原理的動畫
最好使用flash製作出swf 或 gif格式的動畫,再插入到需要的ppt中就可以了。
可以到網路文庫裡面搜索「優質課件設計培訓 powerpoint平台」具體可以看這個優質課件培訓ppt裡面應該有你需要了解的知識內容。
C. 哪裡有杠桿類工具的研究課堂實錄
豆丁網上有的
D. 小學六年級科學書中杠桿原理課中規律有哪些
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回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答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E. 杠桿的杠桿五要素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回示。
阻力:阻礙杠答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註: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阻力臂皆用虛線表示。力臂的下角標隨著力的下角標而改變。例:動力為F3,則動力臂為L3;阻力為F5,阻力臂為L5.)
F. 誰能把物理「功」和「杠桿」這兩章節給我講一下,公式和計算方法,最好有題目!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F1:動力 L1: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 F= (G物+G輪)
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 F= (G物+G輪)
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機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
總功W總 W有=G物h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 η= ×100%
一、功
知識點1功的概念
1.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這個力的作用就顯示出了成效,力學里就說力對這個物體做了功。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包括:一是,二是。只有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才做功,二者缺一不可。
總結
常見的幾種看似做功而實際沒有做功的情況:
1.物體靠慣性通過了一段距離。如推出去的鉛球,投擲出去的標槍。
2.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沒有移動距離。如搬石頭未搬動。
3.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也移動了一段距離,但力的方向與移動方向垂直。如:用手提著水桶水平運動。
知識點2功的計算和單位
3. (1)功的大小等於 和 的乘積。
(2)功的公式: 。其中F表示 ,W表示這個力(F)所做的功。
(3)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 ,符號是 ,1J= N·m。
4. 在水平地面上,小明和小麗一起拉重1000N的小車前進了5m,他們用的合力是500N,則拉力做的功是 J,重力做的功是 J。
知識點3功的原理
5.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於 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機械都 ,這個結論叫做功的原理。
隨堂作業基礎達標
1.判斷力對物體做功的關鍵是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是否沿力的方向 。
2.人們使用機械是為了 或 ,但不能省 。
3.如圖15-1-2所示的幾種情形中所提到的力沒有做功的是 。(填序號)
4. (易混點)關於功的概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體上,力就對物體做功
B.物體只要移動了距離,這個力就一定做了功
C.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那麼這個力就對物體做了功
D.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又移動了距離,這個力就一定做了功
5. (重點)放學後,某同學背著重40N的書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大約10m高的四樓才回家,則他在回家的過程中,對書包做的功是( )
A. 0J B. 400J C. 200J D. 2400J
6. (難點)如圖所示的四輻圖中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新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
7. (必考點)舉重運動員在比賽時,第一階段把杠鈴拿起並舉過頭頂,第二階段使杠鈴在空中靜止了3s。關於運動員對杠鈴做功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第一階段內做了功
B.在第二階段內做了功
C.在兩個階段內一直都在做功
D.在兩個階段內一直都沒有做功
8.水是生命之源,中國廣大的農村很多地方農民仍用扁擔挑著水桶取水。某人每天從5m深的井中提起10桶水,並把這些水沿水平路挑到離水井200m遠的家中,如果每桶水的質量是20kg。(1)水桶從提上來到回到家中,此人每天至少做功多少焦? (水桶重忽略不計) (2)若此人把這10桶水挑到300m高的山坡上去澆樹,則他每天至少做功多少焦?
一、填空題
1.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持。我國的運動員劉翔在110m欄比賽中穿的跑鞋就很輕。假如他一雙跑鞋的質量為50g,這樣他每次跨越1郾1m高的欄僅需對跑鞋做功 J。
2.如圖15-1-3是「向左走,向右走冶的漫畫,若在50s內,男孩提著重為15N的小提琴向左勻速走了100m,女孩用5N的水平拉力拉箱子向右勻速走了100m,他們中對物體做功的是 (選填「男孩冶或「女孩」)。
3. (易錯題)如圖15-1-4甲所示,小華同學用水平力F拉著木箱在水平方向上運動了距離L,則小華對木箱所做的功為W1,小莉同學沿如圖15-1-4乙所示的斜面用同樣大小的力F
拉著同樣的木箱在力的方向上也運動了距離L,小莉對木箱所做的功為W2,則W2 W1(選填「>」、「<」或「=」)。
二、選擇題
4. (中考題)林雨同學將掉在地上的物理課本拾回桌面,所做的功最接近於
A. 0.02J B. 0.12J C. 2J D. 20J
5. (生活應用題)如圖15-1-5所示,質量為m的跳高運動員先後用背越式和跨越式兩種跳高方式跳過某一高度,該高度比他起跳時的重心高出h,則他從起跳後至躍過橫桿的過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
A.都必須大於mgh
B.都不一定大於mgh
C.用背越式不一定大於mgh,用跨越式必須大於mgh
D.用背越式必須大於mgh,用跨越式不一定大於mgh
6.下列機械中,能省功的是 ( )
A.扳手 B.天平 C.剪刀 D.以上三個均不省功
7.以下事例中,重力做功的是 ( )
A.冰球在水平的冰面上滾動
B.跳水運動員下落
C.皮劃艇在平靜的水面上快速滑行
D.人提著水桶在路面上行走
8.盤山公路總是修得盤旋曲折,因為 ( )
A.盤山公路盤旋曲折會延長爬坡的距離,根據斜面原理,斜面越長越省功
B.盤山公路盤旋曲折顯得雄偉壯觀
C.盤山公路盤旋曲折會延長爬坡距離,斜面原理告訴我們,高度一定時,斜面越長越省力
D.盤山公路盤旋曲折是為了減小坡度,增加車輛的穩度
9.水平地面上有一重為4N的足球,一個小孩用20N的力踢球,使球前進了30m,那麼小孩對球做功為( )
A. 120J B. 720J C. 600J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10. (創新題)小文同學採用如圖15 -1 -6所示的兩種不同的方式將同一貨物搬運到同一輛汽車上,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種方法克服重力做功多
B.乙種方法克服重力做功多
C.兩種方法克服重力做功一樣多,乙種方法更省力
D.兩種方法克服重力做功一樣多,甲種方法更省力
11.下列關於做功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人提著箱子站在地面上不動,手的拉力對箱子沒有做功
B.人把箱子從二樓提到三樓,手的拉力對箱子沒有做功
C.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汽車所受的重力對汽車做了功
D.過山車向下運動的過程中,車上乘客所受重力對乘客沒有做功
三、實驗與探究題
12.在學習了功的原理後,為了驗證結論,小芳找來杠桿和動滑輪做實驗,記錄數據如下:
機械種類
提升重物做功
動力做功
物理(N)
高度(m)
功(J)
動力(N)
距離(m)
功(J)
杠桿
10
2
4
0.5
2
動滑輪
4
0.3
1.2
2.2
0.6
1.32
(1)將表中空著的部分填上;
(2)他發現提升重物做功和動力做功在動滑輪實驗中不相等,原因是: 。
四、計算題
13. (綜合題)電動自行車省力、環保,很受人們的喜愛。(1)小芳家離學校約4200m,騎電動自行車上學的路上約需14min,則她在騎車上學時的平均速度約是多大?
(2)若人和車共重900N,行駛時受到的平均阻力是人和車總重的0.04倍,求在上學路上電動自行車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參考答案:
課前作業———基礎預練
1.移動了一段距離
2.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搖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3. (1)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 W=Fs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搖物體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焦耳J 1
4. 2500 0
5.不用機械時 不省功
隨堂作業———基礎達標
1.移動距離
2.省力搖省距離搖功
3.③
4. C提示:根據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判斷。
5. B提示:因為某同學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這段時間內沒有做功,所以她回家過程中對書包做功W = Gh = 40N×10m=400J,故選B。
6. B提示:判斷一個力是否對物體做功,就是要判斷物體在力的作用下,是否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A項將包提起來,提包的力大小等於包的重力,方向相反,並在力的方向上,高度增加了,因此力對包做了功; B項站在勻速行駛的車內,在力的方向上沒有距離的變化,所以沒有對包做功; C項中人提著包乘升降電梯,在力的方向上有距離的變化,因此力對包做功,同理, D項中力對包做功,故選B。
7. A
8.解: (1)由題意知,從井裡打水的過程中,人做了功;把水挑到100m遠的家中,這個過程中人沒有做功,由G=mg得,每桶水重G = mg = 20kg×9. 8N/ kg = 196N,拉力F = G,
每天打水做功為: W1=nGh1=10×196N×5m=9800J。
(2)由題意知,從井裡打水的過程中,人做了功;把水挑到山坡上,人又做了功,把水挑到山坡上人做的功W2=nGh2=10×196N×300m=5. 88×105J
W總=W1+W2=9800J+5. 88×105J=5.978×105J
G. 科學課杠桿原理實驗步驟
用木棍做一個起重機 就行了 支點.主動臂.阻力臂
H. 求杠桿一課程設計
【設計理念】從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許多工具杠桿談起,通過學生主動觀察、分析、猜想、探究,從而得到杠桿概念及其平衡條件。教學要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盡量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物理知識,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杠桿,知道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杠桿的結構。 通過探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經歷科學探究過程,歸納杠桿平衡條件。 【教學用具】 1.學生自備的工具。(剪刀、直尺、木棍等) 2.分組實驗器材:鐵架台、杠桿、鉤碼等。 3.桿秤、水果、汽水瓶、多媒體、光碟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學生如何打開汽水瓶蓋,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出「生活中使用的各種工具」的話題。 讓學生展示自帶的工具,說明它們的用途和好處。 教師利用多媒體進一步展示: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工具(例如扳手、羊角錘、訂書機等)。 教師提問: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大型機械嗎?是否了解它們的用途? 學生回答,教師予以鼓勵,並利用多媒體展示:生產中常見的機械(如吊車、推土機、汽車、飛機、輪船等)。 介紹:我國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種機械的先例。指出,雖然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下,但勤勞的人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製造的各種簡單工具,改善了生產條件,方便了生活。 多媒體顯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產中的使用情況。 教師總結並指出:生活和生產中的這些機械和工具實質上就是利用了「杠桿」的知識。 教師提問:為什麼使用這些工具(杠桿)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好處?由此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探究杠桿的共同特徵,認識杠桿: 學生活動1 讓學生觀察桔槔(多媒體顯示)。 學生活動2 學生觀察教師用木棍撬重物的過程。 學生活動3 學生討論。 通過討論,說出它們的共同特徵。得到杠桿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學生活動4 找到上述桔槔、木棍撬重物的固定點。 學生活動5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活塞式抽水機手柄壓水畫面,觀察固定點。 學生活動6 教師讓學生用桿秤稱水果。提問:桿秤是不是杠桿?它的固定點在哪裡?並由此導入以下內容。 認識杠桿的幾個科學術語: 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 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 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動力臂(F1):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F2):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學生活動7 教師利用多媒體投影幾個杠桿示意圖,學生指出圖中的支點、動力、阻力。並作出動力臂、阻力臂。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學生活動8 讓學生使用桿秤稱不同個數的水果,引出杠桿平衡概念。 杠桿平衡:當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靜止時,我們就說杠桿平衡了。 探究活動: 學生活動9 學生觀察:教師開門時的兩種不同情形:一次在門把手附近用力,一次在門軸附近用力,教師引導學生猜想:要想使杠桿轉動或靜止,需要力的大小可能與力臂的大小有關。 學生活動10 學生按照教材61面的探究活動進行探究實驗。 教師提示學生之間要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實驗。 學生活動11 學生處理實驗數據,為了使數據真實有效,教師隨機抽出4個小組,每組取出一組數據,讓學生對表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歸納,依次排除錯誤的猜想,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處理實驗數據時,要注意與前面的猜想結合起來。) 實驗結論:動力/阻力=阻力臂/動力臂 課堂小結:教師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並提出問題:在本次的探究活動中,我們開始的時候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這樣做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