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
『壹』 (2010聊城)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
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1N,所以它的示數是0.5N.
在實驗過程中,有用功是:W有用=Gh=1N×0.1m=0.1J
總功是:W總=Fs=0.5N×0.3m=0.15J
所以杠桿的機械效率是:η=
W有用 |
W總 |
0.1J |
0.15J |
故答案是:0.5;66.7;杠桿有自重.
『貳』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
F做的功一部分轉化為砝碼的重力勢能,一方面轉化成杠杠的勢能;相對放在B點而言,放在A點意味著需要將杠杠抬到更高的角度(這時杠杠的重力勢能增加的更高)才能保證砝碼抬到相同的高度,更過的能量消耗於杠杠上,因而A點機械效率高一點
『叄』 如圖所示,利用此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杠桿下面的鉤
(1)彈簧測復力計每一制個大格代表1N,每一個小格代表0.1N,指針指在第5個小格,所以示數為0.5N;
用杠桿提起貨物,對貨物做的功是有用功,W有用=Gh=1N×0.1m=0.1J;
對整個杠桿做的功是總功,W總=Fs=0.5N×0.3m=0.15J;
則杠桿的機械效率:η=
W有用 |
W總 |
0.1J |
0.15J |
額外功產生的原因:由於使用杠桿時克服杠桿的重做功、克服摩擦做功.
(2)根據表中的實驗數據不能得出實驗結論;
原因:分析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採取控制變數法,研究提起的物重和機械效率的關系時,應保持鉤碼掛的位置不變;應進行多次實驗,分析多組數據,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僅根據一次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是不科學的.
故答案為:(1)0.5;66.7;由於使用杠桿時需要克服摩擦做功(或克服杠桿的重做功);
(2)不能;①兩次實驗時鉤碼沒有掛在同一位置;②僅根據一次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是不科學的.
『肆』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
A、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1N,讀數是:0.5N;故A錯誤;
B、有用功:內W有用=Gh=1N×0.1m=0.1J;
總容功:W總=Fs=0.5N×0.3m=0.15J;
機械效率:η=
W有 |
W總 |
0.1J |
0.15J |
C、根據圖示可知,阻力為鉤碼重G,只有當杠桿在水平位置時,阻力臂為OA,因此C錯誤;
D、將同一物體由懸掛的A點變為B點時,物體的力臂變大,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可知拉力F變大;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因此有用功占總功的比值變大,即杠桿的機械效率變大.故D錯誤.
故選B.
『伍』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將鉤碼由A移動到B點,機械效率變___
機械效率變__大_
理由:有用功增多了(砝碼提起的高度變大了),額外功不變
『陸』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鉤碼
(1)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1N,讀數是:0.5N;
(2)W有用=Gh=1N×0.1m=0.1J;
W總=Fs=0.5N×0.3m=0.15J;
η=
W有用 |
W總 |
0.1J |
0.15J |
(3)因為杠桿自身有重力,提升物體的同時也要提升杠桿,即克服杠桿自重做功,就有了額外功;
故答案是:0.5,66.7,由於使用杠桿時需要克服杠桿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
『柒』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
(1)0.5,66.7% ,杠桿自重(2)不能得出此結論①沒有控制重物懸掛點位置不變(或者沒有控制變數)②測量次數太少
『捌』 (2013西寧)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
(1)彈簧測力計每一個大格代表1N,每一個小格代表0.1N,指針超過5個小格,示數為0.5N.
(3)額外功產生的原因:克服機械的重做功、克服摩擦做功.答案不唯一. (4)分析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採取控制變數法,研究提起的物重和機械效率的關系時,應保持位置不變. (5)應進行多次實驗,分析多組數據,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只憑一次實驗數據做出結論是不科學的. 故答案為:(1)0.5;66.7;由於使用杠桿時需要克服摩擦做功. (2)不能;①兩次實驗時鉤碼沒有掛在同一位置;②僅根據一次對比實驗所得結論是不可靠的. 『玖』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
『拾』 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示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主要的實驗步驟如下:
前面的兩個空我覺復得比制較簡單。我就重點說第三個空吧。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