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高杠桿是指
⑴ 什麼是國有企業杠桿率
杠桿率一般是指權益資本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比率。杠桿率是一個版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權指標,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還款能力。
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企業本級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
(1)國企高杠桿是指擴展閱讀:
杠桿率的優點
引入杠桿率作為資本監管的補充手段,其主要優點為:
1、是反映股東出資的真金白銀對存款人的保護和抵禦風險的作用,有利於維持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水平,確保銀行擁有一定水平的高質量資本(普通股和留存利潤)。
2、是能夠避免加權風險資本充足率的復雜性問題,減少資本套利空間。本次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在新資本協議框架下,如果商業銀行利用新資本協議的復雜性進行監管套利, 將會嚴重影響銀行的資本水平。
3、是有利於控制銀行資產負債表的過快增長。通過引入杠桿率,使得資本擴張的規模控制在銀行有形資本的一定倍數之內,有利於控制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過快增長。
⑵ 國資委如何推動國企降杠桿
8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國資委等五部委聯合印版發《2018年降低企業杠桿率權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的通知。對於國有企業這一降杠桿的重要主體,《工作要點》在建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機制、完善「僵屍企業」債務處置政策體系等方面作出詳細部署。
同時,國資委針對警戒線和償債能力,把98家中央企業進行業務分類,將超過了警戒線,且償債能力較弱的企業納入重點管控。對納入重點管控的企業又進行分類管控,再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重點關注的,指負債水平超過警戒線,但償債能力、流動性、盈利能力還可以的企業;第二類是重點監控類,指比重點關注類企業杠桿水平更高一些的企業;第三類是特別監管類,是一些必須採取嚴格管理措施的企業。對這三類企業,採取不同程度的管控措施,包括對開支規模、投資規模、薪酬、成本費用(招待費、管理費等)的從嚴控制。
⑶ 企業,我就說一點,為什麼很多國企的負債率高
造成國企負債率高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如經濟持續下行、市場需求不足等,但是,從總體上講,還是體制所致,是現行體制下國企在經營和擴張過程中不計代價、不講成本、不看效益、不注重提升核心競爭力所致。更多情況下,都是圍繞規模和數量做文章,圍繞資產和營業額做文章。尤其是前些年,央企為了避免在新一輪改革中被重組和整合,都把規模擴張和資產擴大當作了最主要手段,瘋狂地通過負債進行投資布局和收購資產,以至於多數央企都在全國設立了基地,投資了規模很大的項目,也圈下了很多土地。同時,收購了相當數量的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有的央企也因此背上了沉重負擔。
也正因為國企在經營和擴張過程中可以不計代價、不講成本,因此,資金從何而來,就不是企業重點考慮的事。尤其在金融危機爆發後的頭兩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國企更是掀起了一場投資熱,金融機構也是趁機向國企投放了大量資金。一時間,國企「不差錢」的聲音也是越來越高。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也紛紛把目標轉向國企、尤其是央企。那時的央企,真的成了香餑餑,到哪都能受到最隆重的接待。
由於投資需要講科學,需要尊重經濟規律,而不是想怎麼投就怎麼投,想怎麼擴張就怎麼擴張,尤其是負債投資和擴張,更需要慎重。而國企在投資擴張過程中,是不受這方面約束的,是缺乏內在約束機制的。所以,在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負債也在不斷擴大。且因為盲目擴張、無序擴張帶來的大多是無效資產、無效收入,所以,負債的擴張速度還要大於資產的擴張速度。自然,資產負債率就不斷提高了。如果再加上市場環境不佳、供需矛盾突出,國企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問題也就不可避免了。
很顯然,國企過高的資產負債率,已經引起了決策層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明確指出,要把國企降杠桿放在重中之重。這也意味著,國企的高負債率,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風險之一。如果再不採取措施化解國企負債率過高的矛盾,就有可能影響經濟的穩定和社會的穩定。畢竟,在現行條件下,國企仍然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承擔著維護經濟穩定和繁榮的重任。國企出現問題,就是大問題,國企不穩定,就是大不穩定。
而在國企去杠桿問題上,毫無疑問,如果依靠國企自身,是很難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也是不現實的。因為,現行體制並不支持國企去杠桿。就算有關方面有考核、有約束,對國企來說,也沒有多大影響力和控制力,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問題,仍然很難解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從體制機制上給國企下葯、為國企做手術。
有專家建議,可以依據國企目前的債務情況,可以通過債轉股的方式,降低企業的負債率。此舉不為一種方式,也是會採用的一種方式。但是,債務怎麼轉,如果體制不改、機制不轉,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轉了後不要幾年,可能負債率又上來了。只有將體制和機制轉了,讓企業的約束力增強了,決策、經營等不再是個別人或少數人說了算,而是董事會、股東會等說了算,企業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不計代價、不講成本的問題。
事實也是,從目前已經進行了改革的國企情況來看,凡是嚴格按照市場化要求進行改革的國企,大多出現了資產負債率下降、效益好轉、競爭力增強的現象。尤其是資產負債率,由於引入了其他所有制資本,頓時就讓資產負債率得到了比較好的改善。如中石化銷售公司,僅僅轉讓1/3不到的股權,就獲得資金1000多億元。同時,引入其他所有制資本以後,今後在決策和管理方面,企業也要受到其他投資者的監督,經營者不能再我行我素,在投資和決策過程中不計代價、不講成本、不顧實際了,而會充分考慮可行性和效益性。
⑷ 國企改革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低杠桿
你好,目前這一輪的深化改革,改革方式是全面鋪開,兼並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債轉股等方式都包含其中。而這三種主要「去杠桿」方式也都有其針對性:兼並重組適用於鋼鐵、煤炭、重型裝備等產能過剩且債務嚴重的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將適用於民航、電信、鐵路、軍工、重工等壟斷性行業;而債轉股則將適合用於鋼鐵和煤炭行業。
⑸ 金融杠桿(leverage)是什麼意思
金融杠桿(leverage)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投資者必須仔細分析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
還有可能遭遇的風險,其實最安全的方法是將收益預期盡可能縮小,而風險預期盡可能擴大,這樣做出的投資決策所得到的結果則必然落在您的預料之中。
使用金融杠桿這個工具的時候,現金流的支出可能會增大,必須要考慮到這方面的事情,否則資金鏈一旦斷裂,即使最後的結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您也必須要面對提前出局的下場。
(5)國企高杠桿是指擴展閱讀:
金融風險的基本特徵有以下幾個:
1、不確定性:影響金融風險的因素難以事前完全把握。
2、相關性:金融機構所經營的商品—貨幣的特殊性決定了金融機構同經濟和社會是緊密相關的。
3、高杠桿性:金融企業負債率偏高,財務杠桿大,導致負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創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隨高度金融風險。
4、傳染性:金融機構承擔著中介機構的職能,割裂了原始借貸的對應關系。處於這一中介網路的任何一方出現風險,都有可能對其他方面產生影響,甚至發生行業的、區域的金融風險,導致金融危機。
⑹ 國企去杠桿最大的困難在哪
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上升趨勢已出現改變,但國企高杠桿問題依然突出。專家認為,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有關部署,方向明確,對象具體,將會加速國企降杠桿進程。
另一方面,國企負債主要對應著國有銀行資產。國有企業通過處置資產而承受的損失,有相當部分要傳導到國有銀行部門,形成不良貸款。當前,在金融監管強化的背景下,大型國有銀行承擔著較大的資本金壓力。國有銀行部門為了規避不良貸款,很難積極配合國有企業去杠桿。
在降杠桿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寄希望於「債轉股」。國家發改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各類實施機構已與鋼鐵、煤炭、化工、裝備製造等行業中具有發展前景的70餘家高負債企業積極協商談判達成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協議金額超過1萬億元。
從目前情況看,「債轉股」落地狀況並不理想。一位不願具名的銀行人士表示,落實債轉股的資金都是通過市場化籌集的,本身就有利息成本,銀行也得有收益的考慮。同時,對於鋼鐵等周期性行業的發展前景,仍需謹慎觀察。
如何可持續發展才是重要的。
⑺ 杠桿率是什麼意思
杠桿是在炒股票或外匯中,所用的保證金的杠桿比例。高杠桿是杠桿中的一種形回式。杠桿是炒外匯中所答用的外匯保證金的杠桿比例。杠桿越大,風險也越大,當然利潤也越大。高杠桿對股票投資是一把「雙刃劍」,其在短期內能把股指和股價急速炒上去,也能讓股指和股價暴跌。
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長期實踐表明,大起大伏的股市行情是不可持續的,只是在特定時期和特別環境下的短期現象。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⑻ 如何拆解國企杠桿率
杠桿率一般是指資產負債表中權益資本與總資產的比率。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應出公司的還款能力。杠桿率的倒數為杠桿倍數,一般來說,投行的杠桿倍數比較高,美林銀行的杠桿倍數在2007年是28倍
⑼ 傳統製造業是高杠桿企業嗎
當前中國經濟的高杠桿問題已經引起普遍的關注,大家討論中國經濟風險,幾乎三句話不離高杠桿。中國經濟是否進入了風險鐵三角?
美國經濟學家雷恩哈特和羅格夫在2009年出了一本暢銷書:《這次不一樣》。一個主要的結論,是錢借多了、杠桿太高,容易出問題。自2008年以來,中國的杠桿率一直在快速上升,這讓人擔心中國版金融危機是否正在不斷逼近。最近國際清算銀行做了一個研究報告,提出在很多國家出現了風險鐵三角現象:第一,生產率下降;第二,杠桿率上升;第三,政策空間收窄。三個因素攪合在一起,很難走出來,所以叫風險鐵三角。這三個方面的問題,當前中國經濟中似乎也都存在。
今年政府提出五大經濟政策任務「三去一降一補」,其中一個是去杠桿。目前看,去杠桿政策的成效不大,任重道遠。實際上,無論是學界、業界還是政界,對高杠桿問題有普遍的擔憂,但在很多具體問題上,認識並不深入,起碼共識不清晰。
談到杠桿率,國際比較中常用綜合性指標是M2/GDP。中國的負債率做一個簡單的跨國比較可以看到,M2佔GDP比率已經達到200%,美國是80%。除了日本比我們高,再比我們高的已經不多。還有一個更常見的綜合性指標是非金融負債與GDP之比,我國目前是240%左右,這個數字超過多數新興市場經濟的水平,但跟發達經濟比的水平相似。
但如果我們簡單地拿這類數字來下結論,還需要考慮一些結構性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中國杠桿率太高其實還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如果細分一下,比如把非金融部門再分成政府、家庭和企業來研究,我們發現其實政府的負債率並不高,居民部門也不算太高,負債率最高的是企業,非金融企業負債與GDP之比達到160%,在全世界都算是很高的比率了。繼續細分下去,我們再把政府分成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發現地方比中央的高。
政府杠桿率太高有什麼問題?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國家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在30%以下,GDP增長率平均為4.1%;這一比重在30%-90%時,GDP平均增長率大概在2.8%;這一比例超過90%,GDP平均增長率為2.2%。顯然,政府舉債對GDP增長的效應有負面影響。
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太高似乎是共識,總體達到160%。但各行業的杠桿率差異很大,最高的是房地產與采礦業。如果進一步分解成國企與民營企業,它們的杠桿率也不相同。另外,研究也發現民營企業的杠桿率的提升對GDP增長貢獻比較大,國企差一些。這樣看來,如果加杠桿,加民營企業的杠桿更好,如果去杠桿,去國企的杠桿更好。但現實情況恰恰相反,在經濟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銀行更願意把錢借給國企,民企反而會變得更加保守,它們的杠桿率會下降。這意味著即使政府想刺激經濟增長,但發出的錢更多地流入到了效率相對較低的國企。國企加杠桿、民企去杠桿,從效率的角度看,這可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換句話說,杠桿的質量在下降。這不但令生產率下降,政策空間也會大打折扣,因而出現了風險鐵三角。這就是當前最令人頭痛的困局。
為什麼會走入這樣一個境地?我的解釋是三個雙軌制。第一個雙軌制是國企和非國企的雙軌制;第二是要素市場的雙軌制,政府對金融、土地等諸多生產要素的干預還很明顯;第三是金融行業的雙軌制,傳統大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等市場化金融並行。我們國企與民企杠桿率的分化問題,其實也與這三個雙軌制有關,簡單地看,國企和民企所受到的政府的支持是不一樣的。國企面對軟預算約束,受市場紀律約束相對較少,即便績效一般,銀行也會認為把錢借給國企更安全。從微觀層面看,這完全沒問題。從宏觀層面看,資源不斷流向效率相對較低的部門,這就是一個大問題。
當前中國經濟要往前走,關鍵是新舊產業的更替。今後要用創新驅動經濟發展,但新產業往往得不到好的金融服務。傳統的製造業有很多國企,杠桿率已經很高,下不來,繼續佔用大量的金融資源。無論是東南沿海勞動力密集型的製造業,還是西北、東北的資源型企業,很多已經失去自生能力。但東南沿海的產業調整非常快,東北、西北的產業調整比較艱難,因此形成了很多僵屍企業。中國當前過剩產能問題嚴重的領域,僵屍企業也很多。
但是對於去杠桿,我們的預期也應該切合實際。去杠桿的重點應該放在改善杠桿的構成與質量,一句話就是增加好杠桿、減少壞杠桿。第一個建議是去僵屍。當然,去僵屍也不是說簡單關門了事,中央政府還應該在就業安排和不良資產處置等方面提供支持,盡量讓這個過程變得相對平穩。
第二個建議是終結雙軌制。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尤其是金融體系的改革。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