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資產新規
重點增加了對資金池的整治,嚴格定義了期限錯配和剛性兌付;禁止開放式產品投資股權類資產;再次強調第三方獨立託管,但可以由關聯公司為資管子公司進行託管;同時提高了私募產品合格投資者認定標准。
❷ 資管新規下 私募基金怎麼變
我覺得私募基金的初衷就是為了更好的幫助有價值的中小企業獲得資金支持,在他們的成長中讓投資人獲得收益。無論怎麼管理,這個初衷是不變的。
❸ 資產管理新規實施,對私募行業有什麼影響
2017年11月17日,資產管理行業「大一統」管理辦法——《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出台。該資產管理新規主要針對的是資管產品。資管產品的發行主體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最常見的資管產品是基金、債券。
資產管理新規對投資人有哪些影響
根據政策解讀,新規出台後對銀行理財的人影響較大。
1.購買不到90天以下的封閉式理財產品
此次《指導意見》對資金池的表述更加明晰,規定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於90天,這也就意味著銀行不再能通過滾動發行超短期的理財產品投資到長期的資產當中獲取期限利差,也不能通過開放式理財產品間接實現「短募長投」,90天以下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或從此消失。
2.銀行理財不再穩賺不賠
新規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並且明確了剛兌的認定標准,使得打破剛兌的理念更具可操作性。實現凈值化管理後,對於投資者來說,銀行理財將不再是沒有風險的投資品。該新要求也是為了讓投資人擺正投資心態,提高風險與收益匹配的意識。
3.不再有預期收益率
按照《指導意見》,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也就是說,投資者購買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將會看到銀行理財每天的收益率波動,而不是在購買之初便得到一個預期收益率。
,國家資產管理新規出來後,要及時了解風險收益特徵,對接投資人需求,慎重選擇理財產品,對普遍的銀行理財也不例外。
❹ 最新規定私募單個投資者最低投資金額多少
目前最新規定,個體投資私募基金最低起步資金為100萬。具體細節見下:專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屬法(徵求意見稿)》採取了適度監管的原則,在准入環節不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進行前置審批,而是進行事後行業統計、風險監測和必要檢查。
規定合格投資者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符合下列標準的單位和個人: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單位;個人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近三年個人收入不低於50萬元。
❺ 理財新規 私募可以投非標嗎
對於私募基金應該已經不行了(根據資管新規),但對於商業銀行或者其理財子公司是可以的。有一定的比例限制。
理財新規及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對於
1、商業銀行里的理財部門規定: 對於單一非標債務人集中度不超過銀行資本凈額的10%;總的非標額度不超過全部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也不超過銀行總資產的4%。
2、理財子公司:總的非標資產余額不超過總的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
❻ 資產新規什麼時候開始
2017年2月,證監會下發《關於開展2017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的通知》,隨後上海、四川、江西、天津和陝西五地證監局相繼啟動2017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五地證監局此輪專項檢查將涉及上百家私募機構。其實從2014年開始,證監會每年都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私募基金現場檢查活動。
今年私募機構應對專項檢查,可參照往年的重點檢查內容,如募資行為合規性、基金資產安全性、信息披露及時性、基金杠桿運用情況、是否存在侵害投資者權益行為等。但私募機構同時也需根據今年的新規定,進行自查整改,實現合規。
❼ 資產新規正式發布,大家覺得會對市場有何影響
資管新規正式發布,這是未來至少三年金融市場的變革主線,尤其對銀行理財和銀行的經營包括經濟的發展方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這個資管新規影響的是以下資金,目前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余額為22.2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余額為21.9萬億元、公募基金11.6萬億元、私募基金11.1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管計劃16.8萬億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13.9萬億元、保險資管計劃2.5萬億元,總共近百萬億元。
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剛剛出來的時候,一些銀行聯合起來曾經有一個反饋意見,正式的文件看來是吸收了一些意見,做了一些適度的調整,但是基本的框架和基本精神未有改變,說明監管層對這次金融去杠桿的決心。此次監管新規實施後,對於銀行業影響最大,因為銀行業目前管理有22萬億級別的銀行理財產品,按照新規的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必須打破剛兌、凈值化管理,並且確定了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並要求其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公司跟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分開,這是對銀行理財業務的徹底變革。
銀行理財之所以有以上的頑疾,主要是因為它的產生是利率市場化和經濟放緩的結果。近幾年經濟放緩,內需不足,房地產信貸調控,銀行創造的貨幣不能通過貸款釋放出去,而作為存款收益率太低,於是銀行把部分存款挪到表外作為理財產品,吸引存款,投資到房地產,基礎設施,或者找個信託等通道高息放出去,由於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監管層也就允許這種做法了,沒想到最近今年增加非常快。但是存在的問題是,盡管是表外產品但是都是剛性兌付,就是不管投資的資產賺了還是虧了,都必須保本保息,這對於銀行存貸款業務造成威脅,風險積聚在銀行業。也導致投資者冒險投資,包括信託、創業投資基金等都存在以上問題。凈值化管理的主要指向就是解決剛性兌付問題,也就是你投資的底層資產凈值多少,就按照凈值兌付,虧了就虧了,賺了就賺了,不像以前機構要挪用其他產品的資金去兌付,或者發新的產品兌付舊的產品,這是一種旁氏融資,積累非常大的風險。這就會導致公私募的產品發生較難預期的風險,尤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考驗最大,銀行業在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等都將經受市場的考驗。
這個新規實施後,部分理財購買者由於害怕風險,可能會把銀行理財資金轉投存款或者投資其他產品,投資貨幣基金的資金可能會更多,如果資金大部分湧向貨幣基金,那麼目前高企的貨幣基金收益率也會降低,從而帶動公開市場利率的下降。還有部分資金風險承受能力強的資金可能去購買公私募基金產品投資股市,這對股市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此前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穩賺5%以上的收益,就沒必要去投資股市購買基金,承擔風險。此前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扭曲了風險收益結構,也是資本市場落後的重要原因。
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可能去做存款,因為資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凈值化管理,凸顯了風險,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就會去存款,比如近期大額存單的大量發行,並提高利率,事實上就會吸引部分理財資金。這可能是此次監管層出台資管新規最核心的初衷:從央行去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看,2017年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64.1萬億元,同比增長9.0%,比年初增加13.5萬億元,同比少增1.4萬億元。從人民幣存款部門分布看,住戶存款、非金融企業存款分別同比少增5649億元、3.2萬億元。
今年前兩月居民存款有所回升,但是非金融企業的存款卻大幅減少,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人民幣存款累計增加3.55萬億元,同比少增234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累計增加3.7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累計減少2.38萬億元。銀行存款的減少應該是目前銀行業的心腹大患,存款減少的話企業融資成本還會繼續提高,貸款的就成了無源之水,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此次資管新規能夠達到以上目的,理順金融市場,最終真正達到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目的,那真的是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