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司市值排名
⑴ 世界收入最高的十大企業是哪些
美國《財富》雜志 7月12日公布了最新全球企業500強排行榜,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以3399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取代連續4年蟬聯榜首的美國連鎖零售商沃爾瑪公司成為全球最大企業。沃爾瑪屈居第二,營業總收入為3157億美元。排在第三至第十位的全球公司分別為英荷殼牌石油、英國石油、通用汽車、雪佛龍、戴克汽車、豐田汽車、福特汽車和康菲石油。
500強迎來豐收年
《財富》雜志這次是根據去年的營業收入對全球企業500強進行排名的。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為全球企業500強創造了良好的增長環境。對大多數企業500強來說,2005年可以說是一個風調雨順的豐收之年。在過去一年中,全球企業500強的利潤增長30%,總營業收入高達18.9萬億美元,相當於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如今,進入《財富》全球企業500強的爭奪非常激烈,想躋身其中並非易事。今年全球企業500強中最後一家為美國的耐克公司,其營業收入為137.4億美元,比上一年全球企業500強的最低入圍門檻的124.3億美元又增加了13.1億美元。
全球企業500強企業來自32個國家或地區,代表著50多個行業。全球企業500強數量的增減和名次的變化體現了有關國家經濟實力的升降。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擁有170家全球最大企業,約佔全球企業500強的三分之一強。日本經濟實力今不如昔,只有70家企業入圍全球企業500強,比去年減少了11家。英國和法國各有38家企業進入全球企業500強,顯示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不相上下。
中國企業排名上升
2006年度全球500強公司名單,共有22家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其中中國內地公司19家,台灣地區公司兩家,香港地區公司一家。此外,中國建築企業也首次亮相世界500強。
在中國內地的上榜企業中,中石化由31位升至23位,穩居中國企業之首,也取得中國公司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的最好名次。其他排名進入前百位的中國企業有國家電網公司,從40位升到32位;中石油從46位升到39位。
最新進入世界500強的4家中國企業中,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排名441位,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和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分別位列485位和486位。這也是中國建築企業首次亮相世界500強。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在500強名單之列,排名475位。
排名
名稱
行業
收入
23
中國石化
煉油
987.84
32
國家電網
電力
869.84
39
中國石油天然氣
煉油
835.56
199
中國工商銀行
銀行
291.67
202
中國移動通信
電信
287.77
206
鴻海精密
電子
283.5
217
中國人壽
保險
273.89
255
中國銀行
銀行
238.6
259
和記黃埔
多元化
234.74
266
中國南方電網
電力
231.05
277
中國建設銀行
銀行
227.7
279
中國電信
電信
227.35
296
寶鋼集團
金屬
215.01
304
中化集團
貿易
210.89
331
國泰金融控股
保險
194.68
377
中國農業銀行
銀行
171.65
441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工程建築
152.93
463
中糧集團
貿易
146.53
470
一汽集團
汽車
145.1
475
上汽集團
汽車
143.65
485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工程建築
141.38
486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工程建築
141.22
在新的500強名單中,美國煉油企業埃克森美孚以3400億美元的收入一舉超過沃爾瑪,成為500強之首。
石油企業獨占鰲頭
全球企業500強的評選結果表明,過去的一年是大型石油公司大豐收的黃金之年。石油行業如今是全球最賺錢的行業。全球石油需求旺盛使得油價一漲再漲,石油行業的巨無霸個個賺得盆滿缽溢。石油企業在全球企業500強中的排名大幅上升。在全球營業收入最高的十大企業中,歐美石油公司就占據了一半。埃克森美孚石油去年的營業收入增長了26%,利潤猛升到361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
美國兩家石油公司———雪佛龍和康菲石油如今也已擠進了全球十大企業的行列。雪佛龍並購尤尼科石油後規模迅速擴大,一躍成為全球第六大企業。康菲石油則將通用電氣擠出了全球十大公司的行列。通用電氣是10年來第一次被擠出全球十大公司之列。排名第367的俄羅斯國有的羅斯納夫特石油公司持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儲藏,其營業收入和利潤在過去一年中分別增長4倍和5倍。
奧本海默基金管理公司石油行業分析師法德爾指出,這些石油公司的經營狀況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好過。
汽車企業排名下滑
世界四大汽車公司雖仍留在全球十大企業之列,但名次已被後推。四大汽車企業去年總體業績平平,總體營業收入僅增長4%。四大汽車公司平均每家的營業收入高達1850億美元。通用汽車如今仍是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是全球第五大企業。同上一年相比,排名第7位的德國戴克汽車和名列第8位的日本豐田汽車去年都下滑一個台階,美國福特汽車則被擠到第9位。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全球汽車企業可能會很快重排座次,日本豐田汽車到2006年底將會取代通用汽車和戴克汽車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商。
銀行金融表現突出
全球企業500強中約有九分之一為銀行金融企業,從而築起全球企業500強的另一道風景線。全球企業500強中的金融企業的利潤率完全可以與大宗商品和石油企業媲美,去年的利潤增長47%,為有史以來的最大增幅。銀行金融公司的營業總收入去年增長24%。美洲銀行證券部首席戰略分析師托馬斯指出,銀行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主要得益於金屬和能源價格的上漲以及借貸大幅增加。
瑞士聯合銀行金融集團因資產管理業務迅速發展而使去年的利潤增長了73%。總部在布魯塞爾的富通銀行和德國德意志銀行去年的利潤分別增長49%和37%。比利時商業與儲蓄銀行去年的營業收入增長259%,其排位也由上一年的第236名猛升到第55位。
花旗集團去年在墨西哥、巴西和俄羅斯開設的分行超過了100家,成為全球企業500強中第三大利潤最多的企業。美洲銀行在2004年購並了第一波士頓金融公司,從而成為全球企業500強中第五大利潤最多的企業。韓國國民銀行去年的營業收入增長4倍,達到180億美元。印度國家銀行去年首次進入全球企業500強的行列。
傳統企業再現生機
今年全球企業500強的排列表明,自然資源對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過去一年,傳統經濟領域的企業再現生機,表現尤為突出,大宗商品和石油領域的企業在全球企業500強中的名次被大大提升。除大型石油公司外,從事采礦及其他能源生產的企業的利潤增長了77%。JP摩根全球股本戰略分析師阿比吉特表示,上個世紀90年代,軟體、媒體、醫療保健和零售行業是帶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如今,這種趨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新興市場對原材料和能源資源的需求非常旺盛,以致原材料和能源資源類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迅速增長。要是有人預測澳大利亞大型采礦企業BHP公司的市值(去年增長89%)會超過英特爾,人們也許不會相信。然而,現實卻讓人改變了看法
⑵ 台灣現今最牛的家族是那個大神們幫幫忙
台灣的五大家族 台灣政商界的五大家族也在日治時期形成,自北而南分別為:以礦業起家的基隆顏家,顏雲年以親友借款向日本人承租一個小區域的金礦開采權,在九份許多被視為廢坑的區域,開創出黃金礦場的風光歲月。同時,眼光銳利的顏雲年看準基隆港的開發將帶動煤礦燃料市場,因此與日人合作開發北台灣煤田,煤產量佔全台三分之二,譜寫了半世紀的礦業風光史。 第二為板橋林家,「林本源」家族開基人林平侯出身米店學徒,後自立經商致富,商號名稱「林本源」,取自中國古諺「飲水本思源」;之後靠土地收租,更添家業,排名台灣北部首富。林家有五房子孫,一部份回到大陸,已故台灣史耆老林衡道便是在福建成長的後代。創辦華南銀行的林熊征則是大陸遷回的後代,當時日本為了拓展南洋勢力,極力拉攏林熊征投資銀行,華南銀行即是日本開拓南洋的經濟支柱。林熊征最為人稱道的是設立獎學金,資助許多台灣青年如吳三連、杜聰明等人赴日留學。 第三為霧峰林家,林家在清初即以土地發跡,是典型的漢移民大墾戶,以收租致富,成為台灣中部富豪。林家以驍勇善戰著稱,當時大墾戶多擁重兵,中法戰爭時期,林朝棟因立軍功受封,劉銘傳出任台灣巡撫時,派其招撫原住民及處理山地墾務,因撫墾有功而獲得樟腦專賣權,事業發達。霧峰林家後代林獻堂因抗日及倡導社會文化啟蒙,在日治時期有舉足輕重的社會地位。 第四為鹿港辜家,開創家業的辜顯榮是一位典型的商人,從一八九五年迎日軍進入台北城,到為日本政府獻策,穩定社會治安,取得樟腦、食鹽、鴉片專賣權,一直與日本政府維持良好的政商關系而榮寵加身,此外,由於辜家能掌握潮流,勇於投資,多角化經營,是五大家族中在當代台灣工商界仍具相當影響力的一支。目前台灣重要企業和信集團的辜振甫、辜濂松是辜家後代。 第五是高雄陳家,開創事業的陳中和出身寒微,少年時代到台灣南部糖業鉅子陳福謙商行當伙計,因商業才幹而受到重用。陳福謙去世後,陳中和自行創業而嶄露頭角,日治時代因多次為日本政府效力而得到許多產業特權,短短數年一躍而為南台灣新富。日俄戰爭期間,陳中和曾因糖價大跌負債累累,但憑借其商業膽識渡過危機,穩坐糖業鉅子寶座。前高雄市議會議長陳田錨是陳家第二代。 新五大家族:王、蔡、辜、徐、吳——老五大、新五大榮華富貴總揭密 今年初,興旺近百年的和信集團大家長辜振甫辭世,曾經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五大家族的記憶再被喚起,而「老五大 」除了板橋林家有林明成切進華南金控、鹿港辜家叔侄分家後辜濂松一脈走得較順外〈老五大家族詳另文〉,其餘因 時空變遷,家族勢力已時不我與;家族集團是台灣特殊政經環境下的產物,也是政商關系的縮影,老五大繁華不再, 取而代之的是搭上近幾十年主流產業列車的新五大。 台塑集團靠六輕加持,王永慶家族登上第一世家寶座 老五大靠土地、政治;新五大靠新產業、新資金、新人才依照○五年一月十八日的集團市值分析,王永慶的台塑集團以近一.五兆元的市值榮登台灣第一家族,排名第二的是蔡家霖園、富邦,兩大集團市值合計近一兆元,接下來是辜家的泛和信集團、徐旭東的遠東集團、吳家的泛新光集團;其中除辜家是從老五大續任新五大外,其餘王、蔡、徐、吳家均是近十年來搶佔台灣家族集團版圖的新家族。老五大和新五大「變大」的過程均不同。包括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霧峰林家,幾乎都是靠土地資產與政商關系而家大業大,在「有土斯有財」、政商合一的年代,五大家族成為台灣富豪的代名詞。 然而,隨著產業景氣變化,以及新一代家族全新的經營手法,包括引進外資、找專業團隊、集團整合,甚至復雜的財務操作,迅速壯大集團規模,讓舊時代的家族勢力逐漸式微,老五大中除辜家外,其餘家族似乎很難回復往日風光。 王、蔡、辜、徐、吳「新五大」以台塑集團表現最突出,也最被肯定,九十高齡的王永慶經營台塑集團幾乎從未虧損與讓股東賠錢、也甚少辦現金增資向股東伸手要錢的績效,備受推崇;尤其王永慶堅持垂直整合,四度申請興建六輕獲准,更是台塑集團市值近幾年翻兩番的關鍵;台塑集團因為掌握石化原料來源,上下游整合成功,集團實力大增,這股實力更在台塑石化股票掛牌上市後登上高峰。從市值來看,台塑石化市值將近五千億,是台塑集團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如果沒有台塑石化加持,王永慶仍能名列新五大,但要坐上「第一世家」位子,恐怕還得跟蔡家的霖園、富邦集團大車拚一番;不碰不懂的產業,讓王永慶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浪中毫發無傷,台塑集團也是新五大唯一沒有銀行的家族。 蔡、辜、吳有金控執照加持;徐旭東擅長掌握別人危機 從市值更可以看出,蔡家、辜家、吳家之所以排進新五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成立金控,蔡家的霖園、富邦集團的國泰金控、富邦金控的市值占家族市值九成;辜家的中信金控、開發金控佔八成;吳家的新光金控、台新金控佔九成,這三大家族如果不是順利取得金控執照,恐怕也和新五大無緣;而徐旭東則是拿到電信執照,讓家族勢力發光發亮,集團旗下遠傳市值佔四成,其他則是拜資產價值上揚之賜,像遠紡、宏遠均擁有可觀的土地資產。金控、電信兩大產業無疑是新五大竄起的最關鍵因素。 霖園、富邦蔡家早在上一代便已分家,但蔡萬霖、蔡萬才兄弟各走各的路之前,都是靠著國泰人壽與產險這兩家保險公司累積出財富,已過世的蔡萬霖掌握資金、土地資產雄厚的國壽,蔡萬才則是以國泰產物起家,兩兄弟經營手法不同。實力雄厚的蔡萬霖穩扎穩打,一步一步建立壽險、建設集團,並在十五年前把考上美國律師執照、准備在美國執業的次子蔡宏圖找回來訓練接班;蔡萬霖最近過世,但接班大業早已完成。目前霖園集團是由蔡宏圖、蔡鎮宇共同掌舵,遺傳父親生意頭腦的蔡鎮宇原本極有稱霸一方的企圖心,經過多年磨練後,選擇和哥哥共同合作,而且是「哥哥在上」的垂直分工,讓霖園集團不必因為兄弟分家問題虛耗實力;成立金控後納入世華銀行,讓霖園坐擁壽險、銀行的長、短期資金,成為互補性極強的金控,去年獲利頗豐,是最賺錢的金控 。 相較於霖園平穩的發展策略,富邦近十年的發跡則頗為傳奇,運用的財務手法新穎,使富邦集團在金控版圖坐穩後,進軍電信產業,吃下台灣電信集團,成為橫跨金控、電信的集團。蔡萬才和哥哥分家後,曾經在國壽千元高價賣掉持有股份,取得富邦集團發展的第一桶金,之後以極快的速度,陸續成立證券、投信、銀行等金融證券相關事業,後來引進花旗兩百多億元資金,讓一度飽受地雷壓力的富邦集團迅速東山再起。富邦蔡明忠、蔡明興兄弟除了財務操作新穎、大膽,在用人方面也不惜重金禮聘,讓蔡家兄弟擁有一支精良的部隊,像金控財務長龔天行、策略長吳榮輝、投資長蔣國梁,台北富邦銀行執行副總吳均龐以及台灣大的總經理張孝威等,均是蔡明忠、蔡明興花了不少心思挖來的人才,最近更找到前高盛亞太董事總經理張果軍擔任金控「經營委員會」的資深顧問,張果軍曾經擔任北銀的購並顧問,北銀嫁進富邦,張果軍因此和蔡家兄弟結緣,外傳挖角張果軍的價碼是年薪百萬美元,如果傳言屬實,就可證明蔡家兄弟在找人才的用力之深
滿意請採納
⑶ 請問台灣的財務報表中營收股本比 和市值營收比在國內叫什麼
營收股本比就是國內的每股收益,市值營收比就是國內的收益率,在財務報表中都有體現。
營收股本比>3:1 ,市值營收比>1:1這些在國內都是不可能的,在國外也很難做到,這是啥概念啊?可能嗎?
⑷ 台灣葳天股票市值
台灣葳天 (5277)2014-09-24 上市 ,發行47,600,000 股,(含私募8,000,000股),每股面值10元 (4.76億);
2016-07-15 的市值是 5.97億.
⑸ 台灣首富與第二富的是誰
這個誰知道?福布斯那個不是真實情況。而且,不斷變化,從王永慶,蔡萬林,到版郭台銘,王雪紅,現在權又到蔡萬才。那隻是按市值算。不是真實財富。如果按福布斯的說法,蔡萬霖還多次蟬聯華人首富,甚至世界第六都好幾次。比李嘉誠風光多了。但,貌似台灣民間幾乎認為,王永慶是台灣首富,因為不管是他在台灣社會的影響力還是慈善捐贈,都是相當巨大的。每年光是捐給私立學校就幾十億台幣,912大地震後,又重蓋了幾十所中小學,用了150多億台幣,加上大陸一萬所小學,明德獎學金,長庚基金,15億價值的人工耳蝸,及早年長庚醫院,明志工專免學雜費,資助原住民及晚年捐1300億台幣價值的股票給長庚醫院,數不勝數。而業內認為王的弟弟跟他差不多有錢。
⑹ 台泥和台塑這兩家台灣知名企業該怎麼區分
兩家完全來不同的公司,還要怎源么區分呢?
台塑集團是王永慶創辦的私企,已經上市了。台泥是台灣水泥公司,蔣介石去台灣之後,為進行經濟建設成立的一家建材企業。歷史遠早於台塑。
台泥很早就上市了,但是因為政策的制約、原材料取得成本較高,所以市值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穩步成長。而台塑因為是私企,擴張的腳步迅速,而且涉及的行業更多,包括輕煉廠、塑料行業、汽車行業、煉油行業、加油站、電子行業等等,現在市值早就超過台泥了。不過現在在大陸,不容易查找台灣的相關實際數據。
⑺ 台灣第一首富是誰
郭台銘
20年前在台灣,他名不見經傳,所屬企業規模連台灣一千大製造業都夠不上;但如今卻是叱吒風雲、縱橫四海的台灣科技首富,麾下企業遍及歐美。他就是台灣最大科技企業集團——鴻海集團的老總郭台銘。
英雄莫問出身低 黑手雄心與天齊
對於鴻海的成長過程,郭台銘曾經說過:「阿里山的神木(台灣最著名的風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裡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回顧鴻海成長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個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銘自己能夠體會。
郭台銘出生於1950年,是家中老大。由於家境貧寒,1966年郭台銘進入台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台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年2月,郭台銘出資10萬元新台幣,與朋友在台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不過一年時間,因經營不善,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成了郭台銘的全資公司。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台灣地區興起,郭台銘便從製造黑白電視機選台的按鈕做起。這時的鴻海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新台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1975年,易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開始扭虧為盈,郭台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為日後發展奠定基礎。其後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沖壓廠。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台銘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台灣之外開拓市場,並創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連接器王國」。
白手起家目標大 雷厲風行明賞罰
自初創鴻海,郭台銘的奮斗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為台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為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他創造了自己的經營哲學。
郭台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為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自己開車,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跑了美國52州中的32個,跟世界大廠商做生意。自進入個人電腦領域,鴻海的客戶就鎖定了IBM、英特爾、康柏、戴爾等國際一流大廠。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台銘索性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為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系,郭台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應商。可以說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局。據說,現在全世界每5台電腦中就有一台裝有鴻海的產品。
但光有客戶還不行,郭台銘背後依靠的還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創業後,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銘認為,他應該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堅持至少工作15小時。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將提高服務客戶能力放在首位」是鴻海職工時刻謹記的廠訓,也是鴻海成功發展的秘訣。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產業中求得生存發展,郭台銘創造出CMM的運作方式,從「自製零件、零件模塊化、快速物流」的組裝,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連結全球客戶,從而達到「交期准、品質好、成本低」的境界。
再企業管理方面,郭台銘治廠如治軍,重視紀律,講究細節。郭台銘用人方面的口頭禪是:「不管高科技還是低科技,會賺錢的就是好科技」。為了獲得高回報率,他用人唯才,獎懲分明。對表現優異的員工與技術骨幹,郭台銘從不吝嗇,給予巨額獎金。近幾年每年年末鴻海員工聚餐,郭台銘提供的獎品總值都高達數億元新台幣,頭獎高達數千萬元。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台灣科技界都稱他為「梟雄」。因此,雖然鴻海集團近年配股分紅居高不下,郭台銘也成為股東熱烈追捧的對象,但郭台銘和鴻海卻始終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作為一名世界級大企業的總裁兼董事長,郭先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終日運籌帷幄,商務纏身。然而,無論他馳騁天南地北,海角天涯,縷縷鄉情不絕, 赤心依舊。為了改變家鄉偏僻閉塞的自然環境,促進經濟騰飛。多年來,郭先生慷慨捐資1700多萬元,先後為家鄉修建了"萬芳橋"、"牛土路"、"富晉橋"、"葛萬小學"、"富康新優果品示範園區",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父老鄉親無不拍手贊譽。
郭先生從徒手創業至今30載,企業資產由最初的30萬元,增至擁有市值3000億元(新台幣),增長了百萬倍,他個人的身價早已高達23億美元。然郭先生艱苦創業本色始終不變,並以"摳"聞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享受的領域……我比較有興趣把錢投在為大眾謀利的領域……。幾年來,郭先生為省、市、縣、鄉教育、助殘、築路、飲水解困、抗擊"非典"捐資8000多萬元,其情操、品格令世人崇敬。正如家鄉一位詩人所賦:"煌煌驕子乃家鄉榮耀,巍巍豐功令海岳流芳。"
⑻ 世界著名的航運公司有哪些.
1、MAERSK 馬士基
Mearsk以自大、死板、守信譽著稱,其上繳稅收佔到丹麥go-vern-ment收入的40%,在丹麥巨牛。其外派人員以素質低著稱,例如中國區總經理蘇恩深原來在丹麥就是開機卡的司機,據說他填履歷表學歷一欄從來都是空著。
2.新海豐航運(SITC)
縱觀SITC這些年的發展,一直離不開貨代業務。這是正是海豐的成功之處,正是強大的貨代業務能力促使了海豐的成長。還有就是海豐跟韓國HANJIN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海豐做大的步伐,說是HANJIN成就了今天的海豐一點也不為過。可以說海豐抓住了時代的機遇!
3、萬海 (WANHAI LINES )
萬海首辟日本關東、關西分線川航,達到縮短航程,提高船期准確度,並奠定本公司於日本線市場領導者的地位,為傳統的台、日航線創造了新紀元。另為了擴大經營規模,服務至東南亞投資設廠的台商,後又陸續開辟了韓、星、馬、泰、印、越等航線,經營狀況穩定成長,達成維持高裝載率之目標。
4、太平船務 (PIL)
改革開放後,太平是第一個拿到國內經營資質的國外班輪公司。太平集團的業務分為三個部分,也就是三個子公司:航運公司、造箱廠(造集裝箱)、物流公司。太平也是家族公司,創業者張老先生把三個公司交給兩個兒子經營。
5、以星(ZIM)
ZIM最早的船是Kedmah,最早屬於英國海軍,參加過第2次世界大戰,上邊掛著7星旗,後來就成了以星的標志。開辟了三條重要航線,遠東航線,美國航線和歐洲航線。至此,ZIM的全球運輸網路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