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杠桿上標有刻度
① 如圖1示,某小組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器材:有刻度的杠桿、若干個相同的鉤碼、彈簧測力計等,O為杠桿
(1)杠桿在水復平位置平衡,力制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如發現杠桿左端偏高,應將兩邊的螺母向上翹的左端移動.
(2)實驗序號1中力與力臂的乘積不相等,故第1組實驗數據是錯誤的,其中動力臂錯了,
由杠桿平衡條件知:2N×L1=1N×0.1m,動力臂的實際值為:L1=0.05m<0.2m,則動力臂實際值比記錄值小.
(3)彈簧測力計豎直拉和向右傾斜拉動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彈簧測力計向右傾斜拉動杠桿時,動力臂變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動力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
故答案為:水平;力臂;平衡螺母向左調;1;大;變大;動力臂變小.
② 杠桿尺上有均勻的刻度很方便在需要的位置上掛重物是科學研究的好材料對嗎
(1)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器材有帶刻度的杠桿、鐵架台、彈簧秤、彈簧夾和鉤碼等.(2)實驗前,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便於測量力臂大小、消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3)實驗過程中,掛上鉤碼後,杠桿向右端傾斜,應將左端鉤碼向左移動或將右端鉤碼向左移動,直到杠桿恢復水平位置平衡;(4)實驗中需要測定的物理量F1、F2、L1 和L2,實驗的結論是F1l1=F2l2.故答案為:彈簧秤;平衡螺母;消除杠桿自身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左端的鉤碼向左移動;將右端的鉤碼向左移動;水平;F1;F2;L1;L2;F1l1=F2l2.
③ (2013順義區二模)實驗台上有如下實驗器材:如圖所示,一個帶支架的杠桿(杠桿上有刻度)、一個滿足實
(1)①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要調零,將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指在零刻度位置.
②為了便於測量力臂大小和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調節杠桿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用細繩做成兩個繩套,將一個繩套栓牢在杠桿的A點,記錄阻力臂l阻在表格中;在A點處掛6個鉤碼,計算出它的重力G,即為它的阻力F阻並記錄在表格中.
③在支點左側施加一個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個力要向上,要使力臂在杠桿上,這個力要豎直向上,所以將另一個繩套拴在B點處,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B處繩套,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和動力臂L1,記錄在表格中.
④依次改變B點的位置,仿照步驟③再做5次實驗,分別記下彈簧測力計示數為F2、F3…F6和L2、L3…L6,並記錄在表格中.
(2)為了使實驗具有普遍性要有實驗次數欄目,實驗表格中要設計記錄測量的阻力、阻力臂、動力和動力臂.如表格.
實驗次數 | 1 | 2 | 3 | 4 | 5 | 6 |
L阻/cm | ||||||
F阻/N | ||||||
L動/cm | ||||||
F動/N |
④ (2014廣東)如圖所示,利用鐵架台、帶有刻度的杠桿,細線、數量足夠的鉤碼等試驗器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
(抄1)為使力臂在杠桿上,方便讀取力臂,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研究杠桿平衡條件,未掛鉤碼時,杠桿左端下沉,應將橫梁右端的螺母向右邊旋一些,
(2)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除要測量每次實驗中動力臂、阻力臂的大小,還要測量出每次實驗中的動力和阻力的大小,故①應為「動力F1/N」、②應為「阻力臂L2/m」;
③、第2次實驗: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4N×0.4m=F2×8m,則F2=0.2N;
第3次實驗: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5N×L1=0.25N×6m,則L1=0.3m.
故答案為:(1)水平位置;右;(2)①動力F1/N;②阻力臂L2/m;③0.2;④0.3.
⑤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如圖1,杠桿上面有刻度,將杠桿的中點置於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
(1)杠桿重心右移,應將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調節,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減小了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
(2)由圖可知,圖2的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圖2更方便;
(3)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時,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與杠桿垂直,動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拉力的方向不再與杠桿垂直,動力臂變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動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
(2)①W有用=Gh=3×0.5N×0.06m=0.09J;
W總=FS=4N×0.03m=0.12J;
ηa=
W有用 |
W總 |
0.09J |
0.12J |
②鉤碼的懸掛點在A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G?OA=F?OC;懸掛點移至B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G?OB=F?OC,經對比發現,由OA到OB力臂變小,所以有用功減小,仍然豎直向上拉杠桿使C點上升3cm,拉力和阻力臂不變,因此由η=
W有用 |
W總 |
故答案為:(1)右;水平;(2)2;力臂;(3)大;拉力的力臂變小了;(4)75%;變小.
⑥ 實驗台上有如下實驗器材:如圖所示,一個帶支架的杠桿(杠桿上有刻度)、一個滿足實驗要求的彈簧測力計、
(1)①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應校零,即將指針調節到零刻度線位置;
③在B點處豎直向上拉彈簧測力計是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大小;
④為得出必然規律避免偶然性,應多次測量;故應改變B點的位置再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再次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和動力臂L2
(2)為了使實驗具有普遍性要有實驗次數欄目,實驗表格中要設計記錄測量的阻力、阻力臂、動力和動力臂.如表格.
實驗次數 | 1 | 2 | 3 | 4 | 5 | 6 |
L阻/cm | ||||||
F阻/N | ||||||
L動/cm | ||||||
F動/N |
⑦ 如圖(1)所示,某小組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器材:有刻度的杠桿、若干個相同的鉤碼、彈簧測力計等,O為
①因為杠桿的重力對杠桿平衡產生的影響,實驗前,應首先進行杠桿平衡調節.當杠桿處於水平平衡時,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和阻力即為鉤碼的重力,其方向恰好與杠桿垂直,這時力的力臂就可以從杠桿上的刻度直接讀出.因此,調節杠桿的水平平衡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的大小;如發現杠桿左端偏高,即右端下傾,向左調節杠桿左側的平衡螺母或向左調節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
②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2×20≠1×10,所以第一組數據錯誤,且由於是動力臂讀錯造成的,故1×10=2×5,即其實際值比測量值偏小;並且綜合該試驗的數據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為:F1L1=F2L2.
③彈簧測力計豎直拉和傾斜拉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動杠桿時,動力臂變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動力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
④研究杠桿的平衡,需要有動力和阻力但力多了增加了難度,且不易得出結論來,所以不易採用D的方式.
故答案為:①水平;便於測量力臂的大小;左;②1;小;③大;動力臂變小;④D
⑧ 如圖,杠桿上標有刻度,GB=8N,GA=15N,杠桿水平平衡時,A物體對杠桿的拉力是多少牛頓此時A物體受到地
根據FAL1=FBL2可知,杠桿A端受到的拉力:FA=
8N×5L |
4L |
A物體受到地面對它的支持力F=GA-FA=15N-10N=5N.
答:A物體對杠桿的拉力是10牛頓;此時A物體受到地面對它的支持力為5N.
⑨ 如圖,杠桿上標有刻度,GB=5N,GA=8N,杠桿水平平衡時,A物體對杠桿的拉力是多少牛頓此時A物體受到地面
根據FAL1=FBL2可知抄,杠桿A端受到的拉力:FA=
5N×5L |
4L |
A物體受到地面對它的支持力F=GA-FA=8N-6.25N=1.75N.
答:A物體對杠桿的拉力是6.25牛頓;此時A物體受到地面對它的支持力為1.75N.
⑩ 如圖所示,杠桿AC(刻度均勻,不計杠桿重)可繞支點O自由轉動,在B點掛一個重為40N的物體,為使杠桿在水
豎直向上(或垂直杠桿向上)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