蹺蹺板等臂杠桿
A. 生活中有哪些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還有等臂杠桿~
1、省力杠桿:瓶器、榨汁器、胡桃鉗、撬棍、扳手、鉗子、拔釘器、開瓶器、鐵皮剪刀、鋼絲鉗、指甲剪、汽車方向盤等。
2、等臂杠桿:天平,定滑輪,蹺蹺板、衣裳掛、掛鍾等。
3、省力杠桿由力的作用線到支點的距離叫做力臂。根據公式F1L1=F2L2可得,力臂越長力就越小。省力杠桿,顧名思義,其動力臂較長,動力較小,所以省力。但是通常省力杠桿省了力氣會相應的費距離。等臂杠桿是杠桿的一種,動力臂和阻力臂長度相同,既不省力也不費力,既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
(1)蹺蹺板等臂杠桿擴展閱讀:
1、省力杠桿
省力杠桿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平衡時動力小於阻力。雖然省力,但是費了距離。<也就是說當力臂的長度(以支點O為分界線)大於阻力臂的長度時,這便是省力杠桿。
2、等臂杠桿
在我國歷史上也早有關於杠桿的記載。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兩條專門記載杠桿原理的。這兩條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
B. 蹺蹺板是等臂杠桿。圖12都是水平位置的平衡狀態。那圖一中的球有沒有可能實現圖3中的狀態呢怎樣實現
只要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都可理解成「平衡狀態」,不一定非得在「水平位置」平衡。
所以,1234都可能實現(大斑點表示質量大唄)。
C. 蹊蹺板為什麼不是等臂杠桿
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如果蹺蹺板在沒有使用前應該是等臂杠桿,但是一旦有專人在使屬用的時候就不是了,以為在用的時候兩端的人都會適當的把重心前後移動,這樣來達到翹來翹去的效果,試想重量不一的人都能玩翹翹板,那麼支點兩端的力臂必然是變化的,所以可以證明它不是等臂杠桿 公式 :G為重力, G甲X力臂甲(>或<或=)G乙x力臂乙,你可以假設G甲(>或<或=)G乙,會發現,任何假設都可以證明力臂甲不等於力臂乙
D. 蹺蹺板為什麼是等臂杠桿
絕對的等於(≡)只有在數學上存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絕對等於(≡)的東西,而不等於()≠是絕對的.
蹺蹺板總有一遍更重一點,即使有時候看起來來兩邊是可以調平,那隻不過是因為軸的摩擦力大於兩邊的重量差罷了.
記住,世界永遠是不公平的.
E. 等臂杠桿都有哪些蹺蹺板不是!
天平,定滑輪
F. 蹺蹺板是一個等臂杠桿大孩子對於壓力大於小孩子對板壓力此時蹺蹺板為什麼旋轉
由蹺蹺板的結構特點可知,正常的蹺蹺板是一個等臂杠桿,但使用時,其力臂是隨機變化的.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圖中的大孩兒比小孩兒對板的壓力大,卻被小孩兒蹺起來了,這是因為其力與力臂的乘積小於小孩兒一側力與力臂的乘積,即F 大 L 大 <F 小 L 小 .
故答案為:等臂;F 大 L 大 <F 小 L 小
G. 什麼是等臂杠桿
動力臂等於阻力臂的杠桿是等臂杠桿,如蹺蹺板(左右施加的力相等)
H. 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臂杠桿的例子
1、省力杠桿:抄在省力的同時,費襲距離。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大,而阻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小。
如撬棒,羊角錘,開瓶器,核桃夾等。
2、費力杠桿:不能省力,但能省距離。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小,而阻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大。
如筷子,釣魚竿,鑷子,食品夾等。
3、等臂杠桿:既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離。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和阻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相等。
如天平,蹺蹺板等。
杠桿的分類判斷條件:
1、若l1=l2,則F1=F2,這種杠桿叫做等臂杠桿;
2、若l1>l2,則F1<F2,這種杠桿叫做省力杠桿;
3、若l1<l2,則F1>F2,這種杠桿叫做費力杠桿。
(8)蹺蹺板等臂杠桿擴展閱讀
杠桿五要素: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1表示。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說明:動力、阻力都是杠桿的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轉動的方向相反 。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I. 等臂杠桿優缺點
杠桿的一種,動力臂和阻力臂長度相同,無具體優缺點,主要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既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
相關杠桿還有省力杠桿及費力杠桿:
省力杠桿: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平衡時動力小於阻力,雖然省力,但是費了距離。
費力杠桿:動力臂比阻力臂短,即動力比阻力大,費力但省距離。
(9)蹺蹺板等臂杠桿擴展閱讀:
杠桿原理: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等臂杠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費力杠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省力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