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調節平衡後將兩個
A. 如圖所示,在杠桿的兩端分別掛著質量和體積都相同的鋁球和鐵球,這時杠桿平衡,然後將兩個球分別浸沒在稀
A、鐵球來和鋁球的質量和體積自都相同,而鐵比鋁的密度大很多,所以鐵球一定是空心的.故A錯誤. B、Al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 2Al+3H 2 SO 4 =Al 2 (SO 4 ) 3 +3H 2 ↑△m 54648 △m為正值,故溶液質量增加,B錯誤; C、去掉燒杯後,鋁球質量減少,鐵球質量增加,杠桿不平衡.C錯誤; D、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覆蓋在鐵的表面,因此右邊鐵球出現紅色,D正確; 故選D |
B.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兩次將杠桿調平的作用分別是什麼來著
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可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
C. (2014廈門)圖中,杠桿調平衡後,將兩個體積相同的重物分別掛在杠桿兩側的A、B處,杠桿仍然平衡.則兩
根據圖示可知,LA=5L,LB=3L;
由杠桿平衡條件GA×LA=GB×LB可得,兩重物重力大小之比回GA:GB=LB:LA=3L:5L=3:5;
物體浸入水中時,對杠答桿的拉力F=G-F浮,因為兩個物體的體積相等,都同時浸沒在水中,所以它們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浮A=F浮B;
杠桿A端:(GA-F浮A)×LA=GA×LA-F浮A×LA,杠桿B端:(GB-F浮B)×LB=GB×LB-F浮B×LB,
由LA>LB可得,F浮A×LA>F浮B×LB.
因為GA×LA=GB×LB,F浮A×LA>F浮B×LB,所以(GA×LA-F浮A×LA)<(GB×LB-F浮B×LB),因此杠桿的右端下降,左端上升.
故答案為:3:5;左.
D. 將杠桿調節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於什麼
目的是便於測量力臂的長度.因為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臂才和杠桿重合.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
目的是
位置固定不變 省力
E. 圖中杠桿調平衡後,將兩個體積相同的重物,分別掛在杠桿兩側的A B處杠桿仍然然平衡,則倆重物,重力大
利用杠桿原理
GA * lA=GB* lB
lA: lB=5:3
所以
GA:GB=3:5
F. 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將杠桿調到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在探來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自驗中,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消除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而是便於從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把支點選在均勻杠桿的重心上,這才是為了消除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6)杠桿調節平衡後將兩個擴展閱讀: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
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
G. 在一杠桿的兩端分別掛上質量不等的兩個物體,調節兩物體到支點的距離,使杠桿平衡,然後將物體同時浸沒在
由杠桿平衡的條件可得:G1L1=G2L2
即ρ1gV1L1=ρ2gV2L2
將物體同時浸入水中時,比較ρ1gV1L1-ρ水gV1L1和ρ2gV2L2-ρ水gV2L2的關系版
當ρ1≠ρ2,則權有ρ1gV1L1-ρ水gV1L1≠ρ2gV2L2-ρ水gV2L2;所以杠桿不平衡;
當ρ1=ρ2,則有ρ1gV1L1-ρ水gV1L1=ρ2gV2L2-ρ水gV2L2;所以杠桿平衡;
故選 D.
H. 做杠桿平衡實驗時,開始調平衡時,這兩個圈應該放在哪裡
實驗前先要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是為使杠桿所受的重力通過支點,從而可以不考慮杠桿的重力對其轉動的影響,如果杠桿右高左低,應將杠桿左端的螺母向右調或將右端的螺母向右調;實驗時左邊下沉,應將左邊鉤碼向右調節,以減小左邊力與力臂的乘積,達到與右邊的力與力臂的成績相等.(1)因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設計的拉力方向不要與杠桿垂直即可,如圖: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不再是力臂,這樣做研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得到結論就不能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故杠杠施加的力的示意圖和這個力的力臂如圖所示:(2)力與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力臂最大為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此時力應豎直向下.小華應進行多次試驗,分析多組數據去總結結論.故答案為:水平;右;不平衡;將左邊鉤碼向右調節;(1)如上圖;(2)豎直向下;不合理;沒有多做幾次實驗,得到多組數據,分析得出結論
I. 關於杠桿規律探究實驗中 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上平衡的主要目的問題(有兩個)
探究前的目的是:使杠桿重心落在支點上,消除杠桿自身重力對平衡條件的影響實驗探究過程中的目的是 :方便直接讀出力臂
J. 小朱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在調節杠桿的平衡時,如果杠桿右側高左側低,應將兩
(1)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左端低,則重心應向右移動,故應向右調節左端或右端的平衡螺母,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等於力臂,這樣更便於測量力臂;
(2)由圖可知,FA=0.5N×3=1.5N,LA=2cm×4=8cm,LB=2cm×5=10cm,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FA×LA=FB×LB,
1.5N×8cm=FB×10cm,
所以FB=1.2N;
如果保持B點不動,彈簧測力計的方向向右傾斜,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力臂變小了,支點左側力與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彈簧測力計拉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
(3)實驗表格中應包括動力、動力臂、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阻力、阻力臂、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幾項,且要多測幾組數據,如下表所示:
動力/N | 動力臂/cm | 動力×動力臂/N?cm | 阻力/N | 阻力臂/cm | 阻力×阻力臂/N?cm |
使物體向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動力)與力臂的乘積之和等於使物體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阻力)與力臂的乘積之和.
故答案為:(1)右;便於測量力臂;(2)1.2;大;力臂變小;(3)表格如上所示;(4)使物體向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動力)與力臂的乘積之和等於使物體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阻力)與力臂的乘積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