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券商招标
❶ 国内各证券公司 IPO 业务有什么特点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大型央企曾经是IPO的最大客户。大到什么程度呢,单个项目融资额数以百亿计,最大的要超过一千亿,相比之下中小企业IPO融资额不过几亿元。一个工行IPO项目要抵过三五百个中小企业的IPO项目。此外大型央企在政策方面还有相当强的支持,通过证监会审核相对比较容易。
在那种情况下,哪家投行能够拿到大型国企的IPO项目,就会成为投行的冠军。中金、中信可谓中国政府背景最深厚的两家投行,拿国企项目的能力最强,所以连续多年排名市场前两位,地位无可撼动。
但是一方面中央要求金融市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大型国企数量终究有限,上一家就少一家。所以近几年来大型国企在IPO份额中的比重迅速下滑,中小企业IPO的比重相应上升。到了2011年,中小企业的IPO业务已经成为影响一家投行市场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个细分市场,中金、中信的传统优势发挥不出来,反而是平安、国信等中小型券商有比较大的优势。2011年中金应该已经被甩出IPO前三名,中信因为中小企业做得比较早,排名大概还在二三位,平安、国信则和中信比肩,成为国内业务量最大的投行之一。
以上是外部的竞争环境。下面说说各公司的特点,尤其是在新兴的中小企业IPO业务方面的特点。
以中信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国企的管理作风,就是管得多。体现在:没有小团队,人员统一调配,兵无常将;对项目组控制多,尤其是来自项目组以外的质量审核非常严格。
在激励机制方面,中信带有一定的大锅饭性质,不按照项目组的方式分奖金,而是整个公司的利润决定奖金的总金额,然后根据考核结果统一排名,论功行赏。
这种模式有它的好处,主要是项目质量统一都比较高。此外由于上级管得多,项目负责人和保荐人私下乱搞的机会很少,相对比较干净。不好的地方就是一个项目做完了到底能分给项目组多少钱还要等到公司统一安排,物质激励相对要差一点,所以拉项目的积极性应该是不如国信平安,导致业务发展速度也不如他们。
以国信而言,是比较典型的放权型管理模式。体现在:都是小团队制,项目负责人自己带人,自己做项目,自己分配奖金,基本上自己能决定一切;公司对项目组相对了解得就不够深,控制力也比较弱。
在激励机制方面,国信非常直接、实际,项目发行完成后,净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就直接交给项目组作为奖金,项目负责人再决定如何分给手下。
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项目组积极性非常高,拉项目、做项目的动力都很足。而且一些能力强的项目负责人应该是更欢迎这样的管理、分配模式,大小事情自己决定,干起来顺心。
不好的地方是,太直接的物质激励导致项目组动力太足,为了完成项目可能突破一些东西,比如降低项目质量的要求,导致审核风险提高,甚至瞒着公司做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公司由于控制力有限,想管可能也无从下手,风险控制相对会弱一些。
平安就不详细讲了,大致上是介于中信和国信之间的那么一种管理模式。中金的模式和中信应该差别不大。
所以为什么国信平安在中小企业IPO领域扩张那么快,这和他们的激励机制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为什么国信会爆出“保代持股”这样严重的问题(插一句,作为保荐人如果有核查不到位、披露有遗漏等,可以解释为能力有限、技术不过关。但是如果去持有公司股份,属于主观恶意违法,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以及平安为什么会出现胜景山河这样的问题,而中金中信多年来都没有出什么大问题,这些都和各公司的内部机制有莫大的关系。
❷ IPO承销商怎么招标
IPO招募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向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IPO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另外一种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允许私人公司将它们的股份向公众销售。这些股份被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从而使得这家企业达到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要求条件。 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对上市公司在拥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数量的股东人数方面有着硬性规定。
就估值模型而言,不同的行业属性、成长性、财务特性决定了上市公司适用不同的估值模型。目前较为常用的估值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收益折现法与类比法。所谓收益折现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估计出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并选择恰当的贴现率与贴现模型,计算出上市公司价值。如最常用的股利折现模型(DDM)、现金流贴现(DCF)模型等。贴现模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和折现率,而这正是体现承销商的专业价值所在。所谓类比法,就是通过选择同类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如最常用的市盈率(P/E即股价/每股收益)、市净率(P/B即股价/每股净资产),再结合新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来确定上市公司价值,一般都采用预测的指标。市盈率法的适用具有许多局限性,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要稳定,不能出现亏损等,而市净率法则没有这些问题,但同样也有缺陷,主要是过分依赖公司账面价值而不是最新的市场价值。因此对于那些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公司如银行、保险公司比较适用此方法。在此次建行IPO过程中,按招股说明书中确定的定价区间1.9~2.4港元计算,发行后的每股净资产约为1.09~1.15港元,则市净率(P/B)为1.74~2.09倍。除上述指标,还可以通过市值/销售收入(P/S)、市值/现金流(P/C)等指标来进行估值。
通过估值模型,我们可以合理地估计公司的理论价值,但是要最终确定发行价格,我们还需要选择合理的发行方式,以充分发现市场需求。目前常用的发行方式包括:累计投标方式、固定价格方式、竞价方式。一般竞价方式更常见于债券发行,这里不做赘述。累计投标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新股发行方式之一,是指发行人通过询价机制确定发行价格,并自主分配股份。所谓“询价机制”,是指主承销商先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区间,召开路演推介会,根据需求量和需求价格信息对发行价格反复修正,并最终确定发行价格的过程。一般时间为1~2周。例如此次建行最初的询价区间为1.42~2.27港元,此后收窄至1.65~2.10港元,最终发行价将在10月25日前确定。询价过程只是投资者的意向表示,一般不代表最终的购买承诺。
在询价机制下,新股发行价格并不事先确定,而在固定价格方式下,主承销商根据估值结果及对投资者需求的预计,直接确定一个发行价格。固定价格方式相对较为简单,但效率较低。过去我国一直采用固定价格发行方式,2004年12月7日证监会推出了新股询价机制,迈出了市场化的关键一步。
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于1994年11月发表了《关于招股机制的联合政策声明》,自此,香港的大型新股发行基本上采用累计投标和固定价格公开认购混合招股机制。
发行方式确定以后,进入了正式发行阶段,此时如果有效认购数量超过了拟发行数量,即为超额认购,超额认购倍数越高,说明投资者的需求越为强烈。在超额认购的情况下,主承销商可能会拥有分配股份的权利,即配售权,也可能没有,依照交易所规则而定。通过行使配售权,发行人可以达到理想的股东结构。在我国,目前主承销商不具备配售股份的权利,必须按照认购比例配售。据报道,此次建行在香港交易所发行H股,截至公开招股截止日(10月19日),共吸引了760亿美元的认购资金,超过拟发售数量近9倍,而向香港公众公开发行部分更是获得了近40倍的超额认购倍率,其中国际发售部分将由联席账簿管理人根据多种因素决定分配,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原则上严格按比例分配,但分配基准可能会因为申请人的股份数目不同而分组决定,但也不排除可能会进行抽签。
当出现超额认购时,主承销商还可以使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又称“绿鞋”)增加发行数量。“超额配售选择权”是指发行人赋予主承销商的一项选择权,获此授权的主承销商可以在股票上市后的一定期限内按同一发行价格超额发售一定比例的股份,在此期间内,如果市价低于发行价,主承销商直接从市场购入这部分股票分配给提出申购的投资者,如果市价高于发行价,则直接由发行人增发。这样可以在股票上市后一定期间内保持股价的相对稳定,同时有利于承销商抵御发行风险。如此次建行招股说明书就规定了可由中金公司及摩根士丹利添惠代表国际发售承销商于股票在香港联交所开始交易起30日内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以要求建行分配及发行最多合计3,972,890,000股额外股份,占全球初步发售股份的15%。
❸ 如何选择IPO券商
可以先通过证监会网站查询近几年新股发行量业绩排名;其次了解该券商新股“包装”能力;还有就是了解并比较发行费率。
一般小券商会给你较多优惠,但因“包装能力”太差,会耽误很长时间,巨不划算。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通俗的讲是新股上市,就是公司的股份可以在市场自由流通。
❹ 券商与企业一般什么时候才签正式IPO协议
要股份公司通过发审委通过后才正式签ipo协议。
一般所说的前期是指“改制”之前,券商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拟上市主体的财务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未来上市的业务规划等。主要是改制前的准备工作。收了费用不签协议好像说不过去啊!前期签的应该是“财务顾问协议”,主要分为两阶段,第一是帮助企业改制,第二阶段是改为股份公司之后的上市辅导。该财务顾问协议也可以分割为2个协议,一个是“改制协议”,一个是“上市辅导协议‘。收费根据公司的改制难易程度、工作量的大小为依据。如果是中小企业,改制费用为30-50万,上市辅导费用为20-50万。所以,中小企业的改制辅导一般收费在30-100万之间。常见的是2个阶段收费50万,超过50万或者收费70万都已经算是较高了。当然,这要看公司的具体情况,以及券商提供的服务内容。签了财务顾问协议,券商都应该根据项目的进度早日进场,对于企业来说,越早发现问题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券商越早进场对企业将来上市越有利。对于企业承担的改制辅导费用,企业所在地的政府机构都有相应的补助,企业完全可以在改制后或者上市之后将获得的政府补助抵消支付给券商的费用。多保留几份改制辅导协议原件,去申请政府补助的时候用得上!以上仅为个人的一些理解。
❺ 券商公司的IPO部主要做哪些工作
按照依法行政、公开透明、集体决策、分工制衡的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下简称首发)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分别由不同处室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对每一个发行人的审核决定均通过会议以集体讨论的方式提出意见,避免个人决断。
-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 另外一种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允许私人公司将它们的股份向公众销售。这些股份被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从而使得这家企业达到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要求条件。 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对上市公司在拥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数量的股东人数方面有着硬性规定。
❻ 证券公司的哪个部门可以做IPO项目
证券公司做IPO的部门是投资银行部,简称投行。
❼ 券商和IPO有什么关系 IPO业务是什么 还有公司IPO要和哪些部门叫哪些钱
IPO是指新股上市,这个过程需要券商做辅导,承销股票等,很大利润。
❽ 给券商介绍ipo项目的话,券商一般会给多少业务奖励阿
这个要券商跟上市公司谈10%-20%都有
❾ IPO 对券商有什么影响影响有多大
第一种可能:持续震荡,不断下探低点。
这种走势出现的可能性,主要基于首发新股的迟迟未定,或者首发新股为流通盘相对偏小的企业。笔者在前期说过,IPO重启第一只个股是否会是大盘股,才是市场后市需要担忧的,也是后市市场最大的利空,在这个利空尚未公布之前,空头能量的释放不会完结,多头也不会有较大的信心积极做多,因此,这也将导致股指保持震荡调整的走势,当然期间不排除有超跌强劲反弹的可能,但是,成交量肯定不会持续释放,也制约了股指反弹的空间,而且,目前5日、10日均线有拐头的迹象,也将成为后市股指反弹的重要压力。
第二种可能:大幅低开,放量回升
这种走势的可能性,则是基于下周证监会突然宣布首发新股为如中国建筑一般的大盘股;虽然大盘股的发行会对市场形成抽血作用,但是,目前市场量能已经不同于去年大盘跌势中的水平,新基金等待建仓的资金也不容忽视,因此,,利空出尽是利好,压在市场心口最大的石头已经放下后,大幅低开必然引发抄底资金的介入,快速反弹走势值得期待。
总的来看,在IPO重启之前,股指会面临一定幅度的调整走势,但是,其中也不乏短线投资机会。面对IPO重启的消息,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都在打各自的“小算盘”,这可以从周五的盘面走势看出来。
作为前期热点板块之一的有色金属,面对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价格再度涨升,却出现大幅下跌的走势,医药股出现逆势上涨走势;权重股早盘一度扛起股指上涨大旗,但无奈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进而选择在午后全面连贯做空;笔者认为,资源类由前期市场主要领涨板块,到近期的领跌市场,表明市场资金对于股价大幅上涨的个股失去了兴趣,投资者可考虑对于前期热点板块或者涨幅过大的个股,在下周反弹中适当逢高减磅;相反,本周市场强势个股多属于前期涨幅不大,存在补涨空间的个股,如医药、铁路基建等,这些个股在大盘调整时保持强势震荡上涨走势,一旦大盘开始反弹,其股价飙升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也将成为下阶段股指在创新高过程中的主涨板块,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