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控股东朱远标
1. 600190 G 锦州港公布重大事项待有谁知道
G 锦州港600190
大连港鲸吞锦州港东方集团“待市而沽”
8月28日,下午刚刚收市,G锦州港(600190.SH)突然收到上交所的停牌通知。当晚公司发布公告,因重大事项,公司股票即日起停牌。
当天,G锦州港涨停报收。
8月29日上午,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G锦州港的停牌起因于公司股权变动:公司第二大股东锦州港务局拟将其持有的G锦州港股权转让予大连港务局,随后要约收购G锦州港B股,如果成功,则将控股G锦州港,两家港口资源的整合,也将随之展开。
港口资源大整合
接近锦州港的一位人士介绍,目前,辽宁省主要有三个港口,其中锦州港作为矿产和能源的出口,营口港则作为东北粮食的出口,另外还有丹东港,规模较小,而大连港则因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走的是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大连港一直在谋求做大做强,力图成为一个国际性港口,而且,这一诉求得到了大连政府方面的支持。"上述人士称。
据悉,2006年,大连港重点项目投资就达到40亿元。不过,"现在大连港距离国际性港口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大连港除了需要扩建吞吐能力外,还要将周边如营口港、锦州港进行整合,然后与青岛港、天津港等环渤海港口合理分工,才能在与韩国釜山港等国际性港口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联合证券分析师朱远颂认为。
朱指出,锦州港口年吞吐量近2400万吨,是北方重要的枢纽港口,也是东北亚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
今年初,大连港的控股公司大连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多次与锦州港方面接触,并最终参股锦州新时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锦州港由此成为大连港第一个外地投资的码头项目。
"对于锦州港,大连港志在必得。"知情人士称。
关于收购锦州港一事,"我们和有关方面已经谈了好几个月。"8月29日,大连港一位高层透露。
巧合的是,8月22日,由锦州市长刘志强带队的锦州市政府考察团来到了大连,并且与大连市长夏德仁会晤。"其主要目的就是与大连方面商谈锦州港与大连港资源整合等事宜。"上述知情人士称。
另一方面,"大连港一直打算在A股上市,但是IPO的时间成本很大,收购G锦州港可以看作是大连港借壳上市的一次战略布局。"蔚深证券刘国宏认为,"G锦州港算是一个比较干净的壳资源。"
刘国宏分析指出,从可行性上来讲,股改之后,大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到27%,如果大连港收购锦州港务局15.85%的股权成功,再加上公司1.1亿股B股的要约收购,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将相差无几,如果再在二级市场收购一定数量的流通股,控股地位将不难获得。
8月29日,锦港B股(900952.SH)报收于0.365美元。
东方集团待价而沽?
目前,G锦州港第一大股东为东方集团(600811.SH),持有股份27.13%。
在大连港这起收购行动中,东方集团无疑很关键。"东方集团早有退出G锦州港的打算。"知情人士称。东方集团的掌舵人张宏伟也曾对媒体表示,将来不排除卖出锦州港股权的可能。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G锦州港的经营一直没有起色,与同为A股上市公司的天津港、盐田港和宁波港等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也可能是张宏伟萌生退意的原因。
但是,东方集团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士称,东方集团现在并没有转让G锦州港的股权。
业内人士认为,东方集团之所以没有将股份直接转让给大连港,可能是希望卖出更高的价格。
"港口本来就取决于天然的地理优势,现在的港口资源非常稀缺,能开发的港口数量有限。"刘国宏称,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港口投资的焦点,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洲区域正是港口投资的主战场。
和记黄埔高层曾公开表示要收购锦州港,并且与张宏伟有过多次接触。
"锦州港是个油港,与中石油战略布局相关,所以也是中石油争取的对象。"上述接近锦州港高层的人士称。公开资料显示,中石油全资子公司锦州石油化工公司目前持有G锦州港8.82%的股份。
"东方集团把股权卖给谁,现在还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东方集团将股权转让,肯定会大赚一笔。"上述业内人士称,如果东方集团将股权转让给了大连港以外的投资者,将来有可能爆发一场G锦州港的控制权之争。(21世纪经济报道)
2. 风险投资人选择投资项目的价值取向分析的研究意义
摘要: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价值取向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投资理念、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传统绩效评价价值取向存在的缺陷,并在考虑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循环经济下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价值取向。关键词:绩效评价;价值取向;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与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循环经济思想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萌生,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推行。我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了循环经济的思想。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它强调在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中,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相结合,最大可能的节约新开采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倡导可持续的利用资源环境。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为表现形式,以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项目绩效评价是从项目实施者对项目的要求和目标出发,结合投资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的利益,综合考虑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方面的绩效,围绕项目的核心价值,对项目绩效所做的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对投资者进行项目决策具有重大意义。首先,项目绩效评价以项目目标和各方面指标与项目实际进度之间的对比为基础,对已实施或已完成的项目管理的执行过程、效益和影响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检查和总结,以确定目标是否达到,检验项目结果是否合理有效,从而为未来的投资决策提供经验和教训,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其次,投资者可以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改进投资决策与资源配置水平、帮助投资者确定合适的项目规模,优化资金结构、确保项目全面预算和投资决策得到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概括地说就是通过绩效评价提高投资项目资金配置效益和耗用效益。二、传统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一)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指一定的评估主体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价值目标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决策的理性行为倾向。由此可见,价值取向使主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价值目标,即价值取向对主体行为在价值选择中具有定向功能和选择功能。投资项目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是评价主体对项目投资的行为结果和终极目标的基本价值判断、价值确认和价值选择。投资者依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对项目的目标、方向、手段以及各种结果进行评价、判断,从而作出取舍。因此。价值取向决定着项目投资的方向和性质。投资项目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对项目投资项目取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二)传统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及其带来的问题我国现行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是经济效益优先,其他理念如社会影响、生态效率等考虑较少。因此,传统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方法主要体现经济效益,如强调对成本、投资回收期、投资内部报酬率等财务指标分析,即投资者把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主要或唯一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传统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存在以下问题。1.评价理念存在误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它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这种线性经济模式导致投资者在进行项目绩效评价时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投资者仅以经济效益为唯一追求目标和价值取向,没有或很少考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有的投资者为了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甚至将投资活动过程中引起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转嫁给国家和社会,以致使很多严重破坏环境的项目得以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福利和生态平衡,极大地损害了环境效益性项目的建设,严重阻碍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性发展。2.评价指标的缺陷传统绩效评价指标以财务指标为主,有些涉及少量的环境指标。传统财务指标主要是由资金流动速度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等构成。这些指标使投资者在进行项目绩效评价时只注重短期财务目标的追求,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所有指标都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一核心展开,以财务数据说明问题,而不管这种经济利益的取得对自然界、对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会产生什么后果。这种以经济绩效为价值取向的指标体系不能有效反映项目对资源、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效,不利于反映项目的真实盈利和业绩,不利于项目投资者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传统的环境指标也只是单纯的揭示和反映环境领域的部分内容,没有将环境指标和经济事项结合起来,这样容易导致投资者在环境过程中忽视由治理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由于两只指标各自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我们有必要选择适当的财务绩效指标和环境绩效指标。并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充分反映和恰当评价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评价方法落后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杜邦财务分析法、沃尔评分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等。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公司或项目的财务状况。沃尔评分法通过选择7项财务比率对企业投资者的信用水平进行评分,所以也称为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评价法是针对在实际中,由于所选指标对项目的重要程度可能不同,因此应赋予不同的权重而提出来的。这些评价方法都侧重财务评价,只能反映项目的财务状况,考虑生态环境等因素对项目投资的影响较少,不能全面动态的反映项目投资的实施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三、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价值取向循环经济的产生改变了项目投资者的价值取向,由传统的只注重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转变为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一)基于循环经济下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价值取向基于循环经济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价值取向,是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下,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为总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投资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环保意识和社会形象、业务流程、技术创新等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投资项目实施循环经济的过程和成果作出客观评价。从而达到引导资金流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投资项目。促进社会向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二)循环经济价值取向对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影响循环经济价值取向从投资理念、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产生重大影响。1.投资理念的转变近些年来,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引入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政府和其他投资者在进行项目绩效评价时,不仅追 求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重视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的危害已经深入人心。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只有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注重推进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在节约能耗和物耗、提高材料使用寿命、开发资源再生技术、增强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间生态链的合理性与稳定性等多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了在整个项目投资过程中系统的节约资源和废物的循环利用。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可以可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2.生态效率指标完善了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生态效率指标是财务绩效指标和环境绩效指标实现结合的一种方法。环境绩效指标与财务绩效指标结合后的生态效率指标可以预测环境问题及其对未来财务绩效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提高生态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价值,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在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协调机制。将生态效率指标融入投资者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使投资者与其竞争对手相比,使用了较少的资源,产出较小的对土壤、水和空气的污染,因而降低了成本,带来了营运利润的增加,更低的资源消耗量也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库存,减少了营运资金占用。进而,在许多情况下由于投资企业项目的环保效应,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投资者在现实中更倾向于采取具有生态效益的投资策略,这种投资策略能在增加至少不减少股东价值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和股东们可以通过衡量包括生态效率指标在内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来评价不同的投资决策可能带来的效益,从而选择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3.综合的评价方法的产生基于循环经济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是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作为评价的总目标,多重目标决定了项目绩效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和多目标的综合评价。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评价方法也逐渐出现了其难以适用性。所以众多专家和学者纷纷探讨将现代数学、统计学和运筹学的方法应用于评价系统,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提高评价系统的合理性,将财务指标和生态指标有效的综合在一个系统内进行评价,模糊不同性质指标之间的界限。从新的视角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价,提出了主成分分析法、多元回归法、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神经网络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综合评价方法。四、小结基于循环经济下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以“3R”原则为标准,可以有效指导项目投资者实施循环经济,实现项目的实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投资绩效评价系统,还可以实现对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评价。督促项目实施者建立有效的发展机制。鼓励投资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废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向成本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综上所述。将循环经济的思想和理念融入我国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价值取向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在环境和资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的今天,将循环经济融入投资项目的管理控制和绩效评价是必然选择。参考文献:[1]诸大建,朱远,生态致率与循环经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生态效率指标编制者和使用手册[z]2004[3]冯之浚,论循环经济,中国软科学,2004(10)[4]陆钟武,关于循环经济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3(5)[5]杨红丽,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历史演进看发展趋势[J]经济视角,2007{2)[6]肖序,王军莉,企业生态效率指标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7]李荣融,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z]2006-04-07
3. 请问上饶数金控公司股东有哪些
可以找公司简介,找上市的有关单位。
4. 又一港股断崖式暴跌,半小时跌80% 中国金控怎么了
30分钟暴跌80%,另一个“辉山乳业”?
媒体报道:持有公司5.23%的第二大股东遭遇股权质押爆仓所致。
香港明报报道,前日股价一度急泻逾80%的细价股中国金控,据媒体报道称,「元凶」原来是持股约5%的第三大股东朱远标,分别抵押予长江证券及首控证券的股票,因在港被追收约千万元按金,惟未能调钱到境外,触发券商斩仓。有业界人士认为,现时不少细价股股东为内地投资者,相信仍可透过地下钱庄等网络汇款,估计因资本管制出现大量被斩仓个案机会不大。
朱达标分别将2.7亿及0.9亿股股权质押于长江证券和首控证券,周二长江先斩仓,其后首控跟随。朱达标表示收到长江电话催缴保证金约995万元,首控则要求补交300万元,但朱称因为境外资金不足,境内资金又受外汇管制无法短时间内汇出,远水不能救近火下,券商早上10时通知朱‘开刀’斩仓,股价随即暴跌80%,收报0.052元,跌近57%。
侨丰证券业务发展董事连敬函表示,近年入股「三四五线股」都是大陆投资者,「香港的庄家愈来愈少」,故类似的情况将来也可能会再出现,但他并不认为资本管制会导致股东无法及时汇钱。他直指股东解释是借口,认为这类公司的股东可以各种渠道汇钱出境,包括地下钱庄、外保内贷等,短时间内可以调钱,「如果连地下钱庄也不汇钱,则有可能他本身有问题」。
财通香港 “威新供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