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亚康姆股东
Ⅰ 电影公司的海外公司
(20th Century Fox)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成立于1935年5月,由默片时代的大公司福斯电影公司和20世纪影片公司合并而成,是30-40年代好莱坞8家大电影公司之一。当时公司拥有导演E.刘别谦、E.卡善、O.普雷明格等人并拥有不少受观众欢迎的电影明星,如S.邓波儿、L.杨、H.方达、G.佩克等,他们曾拍摄了一些有一定质量的影片。这一时期,公司生产的影片样式不一,艺术质量也参差不齐,但影片的技术质量都比较高。t940年J.福特为公司导演的《怒火之花》可作为艺术与技术质量俱佳的例子。从50年代开始,美国电影业进入衰退时期。该公司为了与新兴的电视抗衡,曾致力于研究宽银幕在商业上的应用。1953年9月16日根据圣经故事改编拍摄的宽银幕故事片《长袍》在纽约罗克亚影院上映,这第一部宽银幕故事片不仅是该公司成立以来最赚钱的影片,也是电影从默片进入有声片以来在技术上的一次突破。60年代,摄制了美国电影史上成本空前的影片《克娄巴特技》(1963,一译《埃及艳后》),遭到失败。1972年又推出《海神号遇险记》,开创了泛滥于70年代的灾难片样式。70年代后期,该公司拍片很少。1981年大石油商M.戴维斯买下了这家公司。 (Warner Bros. Pictures)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1923年4月由华纳4兄弟创建当时总部设在纽约,制片厂设在好莱坞附近的伯班克。华纳兄弟1917年开始在纽约从事电影的发行放映业务,建立华纳公司摄制影片是业务的扩展。1925年接管维泰葛拉夫制片公司,并于1927年摄制、发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影片《爵士歌手》,从而使华纳公司于30年代初进入了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的行列。华纳公司在30年代以拍摄强盗片、歌舞片和传记片著称,尤以E.G.鲁宾逊、J.贾克奈、H.鲍嘉等人主演的强盗片最有观众。传记片中也有不少受欢迎的作品,如P.茂尼主演的《左拉传》(1937)等。华纳的影片一般都比较朴素、紧凑,成本也较低,其主题都或多或少与30年代初发生的美国经济危机有联系。50年代美国电影萧条时期,华纳把财力转向制作电视系列片。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向独立制片人投资的制片方式。它成功地拍摄了《窈窕淑女》(1964)、《谁害伯弗吉尼亚.沃尔夫》(1966)、《邦妮和克莱德》(1967)等。1967年加拿大发行电视片的七艺公司买下了华纳公司,改名为华纳—七艺公司。两年后,华纳—七艺公司又转让到一个大企业集团金尼全国服务公司手中,改组为华纳交流公司。这个公司经营的业务范围甚广,制片和发行影片仅是其中的一个项目。 (Columbia Pictures)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1920年,原来在环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s)工作的H.科恩、J.科恩两兄弟和J.布兰特在好莱坞成立了一家摄制喜剧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电影销售公司。1924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并于30年代发展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之一,这主要是由于H.科恩的精明强干和公司导演F.卡普拉的创作才能起了作用。卡普拉在公司工作10年,拍摄了不少颇受欢迎的喜剧,其中包括《一夜风流>;(1934)、《弟斯先生进城》(1936)、《史密斯先生上华盛顿>;(1939)等。50年代,哥伦比亚公司开始采用对独立制片人和导演资助的办法拍摄影片。公司先后资助一些颇有名气的导演人拍片,如:S.施皮格尔、D.里恩、O.普雷明格、E.卡善、R.罗森和F.齐纳曼,拍出了不少质量高、影响大的影片,如《生于昨天》(1950)、《永垂不朽》(1953)、《在江边》(1954)、《桂河大桥》(1957)、《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猜猜谁来吃晚餐》(1967)等。50-60年代的美国电影危机年代,哥伦比亚公司通过它的子公司银幕珍品公司向电视台出售公司以前的旧片并为电视台摄制电视片,成为好莱坞最早与电视结合的大公司之一。1968年公司改组,下属一个主要幕宝电影公司(Screen Gems)公司,继续从事对独立制片的投资、电视片摄制和新兴的录像带工业。80年代该公司附属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1989年,索尼影视娱乐公司收购了哥伦比亚和三星电影公司(TriStar Pictures)。
(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威廉·沃兹沃思·霍德金森(William Wadsworth Hodkinson)、阿道夫·朱克(Adolph Zukor)、杰西·路易斯·拉斯基(Jesse Louis Lasky)在1912年成立了Famous Players Film(简称FPF),1916年,成立了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并将其列为FPF公司旗下。1916年,FPF更名为Famous Players-Lasky。1927年派拉蒙独立,脱离Famous Players-Lasky。新公司生产了一系列由 M.魏斯特、B.克罗斯贝、B.霍甫、D.拉摩、G.古柏和 C.考尔白等人主演的赚钱影片而再次兴起。当时公司的导演有J.von斯登堡,E.刘别谦和R.马莫里安等。公司在40年代发掘吸收了不少新人,如A.莱德、V.莱克、B.兰开斯特、K.道格拉斯等人。导演有B.怀尔德、P.斯特吉斯。公司在40年代最赚钱的影片是《与我同行》。50—60年代,派拉蒙和其他大公司一样受到美国影业萧条的打击,影片产量下降,收入减少。1966年,Gulf+Western收购了派拉蒙。随着70年代美国电影业的复兴,派拉蒙摄制了《教父》(一、二集)、《油脂》、《周末狂欢》等票房价值很高的影片,公司逐年有盈余,并于1978年达到了创纪录的数字。1994年,维亚康姆(Viacom)收购了派拉蒙。 (Universal Pictures)
电影制片公司。1912年美国独立电影公司的老板C.莱默尔把他的公司和N.鲍尔斯等六七家小电影公司合并,组成环球影片公司,在30—40年代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之一。莱默尔于1914年在好莱坞北面建起了摄影棚和供拍外景用的场地,命名为环球城。1915年3月环球城正式启用;当年生产影片250部。30-40年代生产了大量低成本影片,其中大多是西部片、音乐片、恐怖片和滑稽片。如B.卡洛夫主演的恐怖片,D.窦萍主演的音乐片,B.阿博和L.卡斯特洛主演的滑稽片,都有很高的票房价值,赢利颇丰。在它的产品中,象《西线无战事》(1930)那样的严肃作品极少。1946年环球公司和国际影片公司合并为环球国际公司。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购得了环球国际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之后,恢复了旧名。以后该公司又归MCA公司所有,直到80年代。50年代一改过去大量摄制低成本片的做法,采取少拍片以提高技术质量的方针。同时采用资助独立制片人拍摄影片的方法,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斯巴达克斯》(1960)。60年代,公司集中全力提供电视片和供电视放映的影片。同时还把环球城作为好莱坞的一个旅游中心向旅游者开放而利润倍增。70年代摄制了颇有影响的《美国风情画》(1973)以及该公司历史上获利最多的娱乐影片《大白鲨》(1975)。 (Metro-Goldwyn-Mayer)
电影公司。1924年5月17日,美国洛氏公司的老板M.洛把该公司所属的米特罗影片公司和高尔温影片公司、L.B.梅耶制片公司合并,组成米高梅公司。30年代好莱坞鼎盛时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电影公司,每年要生产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这一时期拥有美国最受观众欢迎的影星和导演,影星如G.嘉宝、C.盖博、J.哈罗、S.屈赛、R.泰勒、J.克劳馥、N.希拉等等,导演如E.von斯特劳亨、K.维多、F.朗格、G.顾柯、V.弗莱明等等。从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米高梅摄制了数以百计的影片,除了少数影片如《块肉余生》、《叛舰喋血记》(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双城记》等之外,90%为平庸之作,内容浅薄、脱离现实,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虚构的故事、美满的结尾,配上受观众欢迎的大明星和较高的摄制技巧去招徕观众。米高梅公司日复一日地象工厂生产工业品的流水装配线那样大量生产这种影片,为好莱坞赢得“梦幻工厂”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摄大场面歌舞片为重点,生产了几部颇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国电影业发生危机,到60年代初该公司连年亏损,影片产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国拉斯韦加斯的大资本家K.克科里安买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员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装等统统拍卖出去,并把资金投入拉斯韦加斯、里诺等赌城的房地产、旅馆业和其他能获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荣,但制片却只是这个公司的广泛业务范围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资买下联美公司,改名为米高梅—联美娱乐公司。
米高梅破产危机大事记
2009年中期,米高梅影业的债务危机开始显现 米高梅每年的收入约为5亿美元,但收入持续下滑,公司的债务却高达37亿美元,每年需要支付的债务利息就超过2.5亿美元。
2009年8月17日,米高梅解雇原CEO哈利-斯隆(Harry E.Sloan),雇佣斯蒂芬-库珀为新任CEO,后者曾帮助安然公司解决破产重组的一系列问题,在这方面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2009年8月,米高梅新任CEO斯蒂芬-库珀(Stephen Cooper)上任 库珀试图说服债权人同意公司的债权重组计划,这样米高梅才能够继续以商业模式运营下去。债权重组计划最终未能通过,债权人坚持认为,寻找合适的收购者才是彻底解决目前债务危机的最佳方案。库珀同意组织一次拍卖会,吸引潜在投资者的目光并估量米高梅的资产。
2009年11月12日,米高梅宣布将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目财务危机,解决方法包括出售米高梅公司,与其他电影公司合并,或将公司的一些资产拍卖抵债。这是米高梅第一次在官方声明中确认有可能会被出售。米高梅公司最有价值的财产莫过于多达4000部影视作品的片库,以及《007》系列影片的所有权,《霍比特》系列影片的一半所有权等等。
2009年12月,先后有12家企业有兴趣介入米高梅影业的收购 但只有2家与米高梅达成实质性的协商结果并获准对其资产进行评估。华纳兄弟(Warner Bros. Pictures),二十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和狮门(Lionsgate)是最有希望的收购者,但媒体普遍猜测很多购买者只对《007》系列电影等资产感兴趣,无意收购整个米高梅影业。
2010年1月15日,米高梅的竞价在当天截止 米高梅方面只收到寥寥的几个竞价。媒体爆时代华纳,狮门及新闻集团等几家公司都参与了竞标,但竞标价全部低于20亿美元,有些甚至低于10亿美元。所有的竞标者都要求米高梅申请破产并冻结资产。
2010年2月,米高梅宣布将在未来的4个月内被出售 当时即将上映的《热浴盆时光机》(Hot Tub Time Machine)有可能是最后四部贴上米高梅标签的影片之一。米高梅也将竞标截止日正式修改为3月19日。2010年3月25日,狮门影业退出竞标 狮门影业表示不会提高竞标价,并宣布退出竞标。
2010年5月13日,竞标流产,债权人同意将利息支付放宽到7月14日 米高梅开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进行合并。对此感兴趣的合作者包括巅峰影业(Summit Entertainment),望远镜影业(Spyglass Entertainment),以及雅虎前任高管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媒体普遍认为米高梅申请破产只是时间问题。2010年10月8日,米高梅宣布将根据美国破产法11条申请破产 公司的债务也累积到40亿美元。米高梅同时宣布将考虑望远镜影业的合并计划,如果这一提议得到通过,债权人将获得米高梅95%的股份,望远镜影业将获得剩余的5%。
2010年10月29日,米高梅的债权人通过望远镜影业的合并方案 望远镜影业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加里-巴尔博(Gary Barber)和罗杰-伯恩鲍姆(Roger Birnbaum)将成为米高梅董事会新一任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2010年11月3日,米高梅正式申请破产,他们愿意通过交出公司所有权来偿还超过40亿美元的债务。公司的股东们是在债主们投票通过之后作出的这个决定。 (Walt Disney Pictures)
不管好莱坞八大金刚如何风起云涌假如缺少米老鼠,“黄金时代”也会变得不完整。迪斯尼,它代表着无论你我都无法忽视的片种——动画片。可以说,在电影最早的九十年里,迪斯尼是动画片的另一个代名词。年轻贫穷的画工,发现了一只偷吃自己食物的老鼠,于是灵感大发,接下来就是米老鼠的诞生,电影巨头的崛起……其实米老鼠的诞生本没那么奇妙,沃尔特·迪斯尼也远非白手起家的热血青年。促使他和哥哥罗伊在1923年正式脱离无产阶级,建立“迪斯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的动力,不是追求电影梦幻的理想,也不是骨子里涌动的美国拓荒精神,而是一次生意失败的血泪教训。沃尔特·迪斯尼想像力和执行能力已然天才,他对于手绘动画艺术的投入和耐心,更是那些拍摄剧情片的大制片人无法相比的。他讲的是善恶分明的童话故事,画风也集中体现一种纯美、理想、祥和的气氛。他设计大团圆的喜庆结尾,一切都不背离好莱坞的规章制度(在经过内部修正之后,影片的最大尺度不外乎河马跳大腿舞)。在美国接连遭受经济危机和战争威胁的年代,就是这么一位勤奋、积极、主流的大孩子,用《白雪公主》、《小飞象》、《木偶奇遇记》、《小鹿斑比》温暖了美国人的心。迪斯尼公司一共获得了29个奥斯卡奖和数百个其他奖项。50年代,当八大公司日趋低迷,沃尔特·迪斯尼却带着自己的电影公司首先杀出升天:迪斯尼最早拍摄电视片搞电视台,又在洛杉矶和佛罗里达建立了迪斯尼乐园。电影的魅力第一次延伸到娱乐行业的各个层面,迪斯尼也从一只小老鼠变成了强大的迪斯尼帝国。30年里,小老鼠一蹦一跳地走自己的路,虽然时有坎坷,却比好莱坞八大金刚跑得更快更敏捷。它在小声哼着一支歌:欢乐就是财富。在卡通世界与Disney竞争,失败者比比皆是。从90年代开始,Disney的动画形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等老面孔,而是树立了许多崭新的动画形象,各大竞争者只能望而兴叹。1992借助《天方夜谈》的名篇《阿拉丁》,Disney开始重新崛起,并扩大自己的知名度。随后1994年的《美女与野兽》、《风中奇缘》等均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狮子王》一片更是确立了它在动画领域的霸主地位。当然,Disney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1995年的《101斑点狗》,1998年的《虫虫危机》以及《花木兰》,Disney的视野不断拓宽,使得人们一提起美国动画片就于Disney联系起来。也许,Disney天生就是美国动画的代名词。 (DreamWorks Pictures)
当梦工场在1995年成立之后,迅速站稳了脚跟。从1997年的《阿米斯泰德号》开始,梦工场就开始充当掘墓人的角色,它要打破各大影厂对市场的垄断地位。1998年《天地大冲撞》、《拯救大兵瑞恩》均战绩不俗,梦工场初步创立了自己大制作的优势。由经典动画改编,迈克尔·贝导演的《变形金刚》(真人版)系列在全球取得了十几亿美元的惊人票房成绩。而《小蚁雄兵》和《埃及王子》的诞生证明梦工场要与Disney在动画领域一争长短也许还单薄了点,但日后它会强大得令对手颤抖不已。 (New Line Cinema)
公司介绍:新线是1967年就成立的一家独立制片发行公司,以面对美国高校发行欧洲及本土低成本恐怖片为主,1979年进入制片业,投资拍摄低成本恐怖片。1990年通过向FOX购买其不敢发行的香港嘉禾电影《忍者神龟》并大获成功后,成为有广泛影响的独立电影发行公司。1993年新线被电视巨头特纳收购,因特纳控股时代华纳,因此新线随即被并入时代华纳集团,但新线的原总裁谢伊当年在被特纳收购时仍持有新线主要股权,并且享有公司的自主经营权,所以新线虽然同属时代华纳集团,但其电影经营与集团内部的其他电影公司并无相关。二十一世纪初的经典魔幻系列电影《指环王》三部曲由新线电影公司投资拍摄。 (United Artists)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1919年由C.卓别林、D.范朋克、M.壁克馥、D.W.格里菲斯出资创建。目的是为了摆脱大电影公司的束缚和剥削,争取更多的创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润。最初设想只是摄制和发行4位创始人的作品。后因格里菲斯退出,卓别林、范朋克等人的作品数量有限,公司遂把资助独立制片人拍片和发行他们的影片作为业务重点。联美公司与当时的其他电影公司不同,它没有自己的摄影棚,拍片时需租用场地;没有自己雇用的电影明星和导演,采用向独立制片人投资的方式拍片;没有自己的电影院,发行影片采取与发行商逐片签订合同的方式。联美是最早采用美国在60年代盛行的制片和发行方式的大公司。这种经营方式及导演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使联美公司得以在摄制娱乐片外,还拍摄、发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和一定艺术成就的影片。如C.卓别林的《淘金记》(1925)、《摩登时代》(1936)、《大独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残的花朵》(1919)、《走向东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区故事》(1961)等等。联美公司在纽约成立时只是个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发展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大公司之一。50年代,美国电影业进入萧条、衰退时期,卓别林和壁克黎先后把他们的股票出售给金融资本家。之后,联美公司又几度易手,终于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板K.克科里安出资买下,并人米高梅公司,改称米高梅—联美娱乐公司。 (RKO Pictures)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30年代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之一。雷电华公司成立的年代和经过,众说不一,多数说法是:1928年由洛克菲勒财团的美国雷电华公司兼并美国电影票预售公司(兼营制片)和凯思—阿尔比—奥菲姆商业放映系统而成。由于新公司的组成部分中原先有两个公司是专营发行与放映的,所以新公司在这方面的力量较为强大,从成立开始,公司不仅发行自己摄制的影片并且长期发行W.迪斯尼等人的影片。雷电华影业公司存在的时间较短,1948年 H.休斯买下雷电华公司,大约在1955年又卖给通用轮胎和橡胶公司,但把制片厂和将近30年所拍摄的影片于1957年转售给德西露制片公司。60年代,海湾与西方石油公司买下了德西露制片公司。雷电华公司从1929年拍出第一部影片《丽奥·丽泰》到1957年的最后一部影片《可能最大的女郎》为止,约拍摄、发行了1500部影片,其中绝大部分为低成本的娱乐片,特别是一些恐怖片、惊险片以及少数F.亚斯坦和G.罗吉丝合演的歌舞片。但是也有少数例外,例如 D.威尔斯的《公民凯恩》(1941)、《安倍逊大族》(1942)和A.希区柯克的《美人计》(1941)。
Ⅱ 2011年8月24日的新闻,只要两条就好
1)商务部8月24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关于利用外资情况
2011年8月24日,商务部发言人姚坚通报2011年1-7月我国商务工作运行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关于利用外资情况
1-7月,全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5600多家,同比增长7.8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1.8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7%。7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83%。
一是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速超过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1-7月,外商投资农、林、牧、渔业新设立企业418家,同比下降5.2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54%,分别占同期全国总量的2.68%和1.67%。外商投资制造业新设立企业6649家,同比增长13.39%,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2.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21.7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6.5%。全国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664家,同比增长4.7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17.98亿美元,同比增长20.84%,分别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9.13%和45.96%。
二是从投资来源地看,亚洲对华投资上升,美国对华投资降幅较大。1-7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2555家,同比增长8.7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95.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67%。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844家,同比下降4.7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9.4亿美元,同比下降19.17%。欧盟27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976家,同比增长7.1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40.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6%。
三是从区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速继续高于东部地区。1-7月,东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321家,同比增长9.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90.26亿美元,同比增长16.67%,低于全国平均增幅1.9个百分点,分别占全国总额的85.39%和85.31%。中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33家,同比下降2.0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36%,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0.79个百分点,分别占全国总额的9.83%和7.23%。西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46家,同比增长0.5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1.59亿美元,同比增长32.4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3.91个百分点,分别占全国总额的4.78%和7.46%。
2)8月24日中国概念股:20支个股涨幅超过4%
8月24日消息,中国PMI数据增长以及市场对美联储推出QE3的预期提振美股,周二美股高开高走,三大股指大幅收高。
北京时间2011年8月24日凌晨4点(美国东部时间8月23日下午16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322.11点,涨幅2.97%,收于11,176.76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00.68点,涨幅4.29%,收于2,446.06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38.53点,涨幅3.43%,收于1,162.35点。
中国概念股多数上涨,20支个股涨幅超过4%,4支个股涨幅超过10%
涨幅超过4%个股详情:
金融界涨幅4.32%,收于2.90美元;展讯通信涨幅4.41%,收于16.80美元;畅游网涨幅4.42%,收于37.59美元;海辉软件涨幅5.01%,收于9.86美元;亚信联创涨幅5.03%,收于9.18美元;优酷涨幅6.33%,收于24.03美元;当当网涨幅6.11%,收于7.29美元;新浪网涨幅6.39%,收于96.74美元;前程无忧涨幅6.54%,收于55.86美元。
涨幅超过7%个股详情:
人人涨幅7.35%,收于7.30美元;网络涨幅7.67%,收于136.36美元;网易涨幅7.82%,收于46.45美元;土豆网涨幅7.93%,收于23.00美元;分众传媒涨幅8.31%,收于29.45美元;搜狐涨幅8.89%,收于75.44美元;华视传媒涨幅9.20%,收于1.78美元;
涨幅超过10%个股详情:
斯凯涨幅10.00%,收于5.72美元;世纪互联涨幅10.05%,收于11.61美元;中芯国际涨幅10.55%,收于2.62美元;完美世界涨幅15.28%,收于21.43美元。
完美世界公布截至2011年6月30日止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完美世界第二季度营收为7.796亿元人民币(约1.20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5.92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3.166亿元人民币(约4900万美元),同比增长61%,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966亿元人民币,上季度为2.637亿元人民币。
摩根士丹利、Pacific Crest发布投资报告,分别给予完美世界股票“增持”、“跑赢大盘”评级,目标股价定为23.2美元、39美元。完美世界股价上涨2.84美元,涨幅15.28%,收于21.43美元。
分众传媒发布了截至2011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分众传媒第二季度总营收为1.79亿美元,同比增长45.5%,去年同期总营收为1.23亿美元;净利润为4280万美元,同比增长69%,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530万美元,比第一季度的2050万美元增长了109%;非美国会计准则下,分众传媒第二季度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完全摊薄收益为0.44美元,比去年同期的0.3美元增长了47%。
美银美林、高盛发布投资报告,授予分众传媒股票“买入”评级,目标股价分别定为39美元、49美元。分众传媒上涨2.26美元,涨幅8.31%,收于29.45美元。
酷6传媒发布了截止2011年6月30日的第二财季未经审核财报。报告显示,第二季度,酷6传媒总营收为4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0%,去年同期总营收为320万美元,比第一季度的600万美元下滑39.4%;净亏损为21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亏损1550万美元扩大39.4%,比第一季度的亏损1090万美元扩大98.2%。酷6传媒股价下跌0.23美元,跌幅11.00%,收于1.86美元。
中芯国际宣布,孟朴将出任公司第二类非执行董事,任期至中芯国际下个股东大会为止,并有在股东大会上获得重选的资格。中芯国际股价上涨0.25美元,涨幅10.55%,收于2.62美元。
搜狐网股价今开于70.02美元,全天高开高走,上涨6.16美元,涨幅8.89%,收于75.44美元。当日股价波动区间为69.52-75.46美元,成交量为153万股,日均交易量为209万股。
美国科技股多数个股上涨,22支个股涨幅超过4%,5支个股涨幅超过7%
涨幅超过4%个股详情:
LinkedlNn涨幅4.90%,收于78.62美元;维亚康姆涨幅4.84%,收于53.04美元;苹果涨幅4.81%,收于373.6美元;戴尔涨幅4.71%,收于14.68美元;甲骨文涨幅4.55%,收于26.20美元;SAP涨幅4.41%,收于51.66美元;德州仪器涨幅4.29%,收于26.24美元;Google涨幅4.15%,收于518.2美元;时代华纳涨幅4.11%,收于28.88美元;佳能涨幅4.01%,收于47.47美元。
涨幅超过5%个股详情:
Netflix涨幅6.98%,收于219.54美元;阿尔卡特朗讯涨幅5.71%,收于3.52美元;eBay涨幅5.70%,收于28.92美元;新闻集团涨幅5.54%,收于16.37美元;伟创力集团涨幅5.49%,收于5.38美元;美国技术数据公司涨幅5.26%,收于43.43美元;爱立信涨幅5.01%,收于10.68美元;
涨幅超过7%个股详情:
英伟达涨幅10.80%,收于13.23美元;Sprint涨幅10.12%,收于3.59美元;亚马逊涨幅9.02%,收于193.55美元;红帽软件涨幅7.90%,收于34.81美元;AMD涨幅7.44%,收于6.50美元。
富国银行证券发布投资报告,将英伟达股票评级从“与大盘持平”调升至“跑赢大盘”。英伟达今开于12.23美元,全天上涨1.29美元,涨幅10.80%,收于13.23美元。当日股价波动区间为12.21-13.24美元,成交量为2345万股,日均交易量为2347万股。
在将Google股票评级下调为“卖出”后三个交易日,标准普尔于周一将该股评级重新上调至“持有”。Google股价上涨20.65美元,涨幅4.15%,收于518.82美元。
Ⅲ 世界富豪排行榜(前60名)
美国“福布斯”杂志3月10日在纽约公布了2005年度世界超级富豪排名榜,过去一年财富超过10亿美元超级富豪人数大幅增加。
美国软件大王比尔·盖茨以465亿美元排名第一,他已连续11次位居榜首,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以440亿美元排名第二,印度钢铁大王拉卡什米·米塔尔以25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位居第三,过去一年中,米塔尔个人财富增长188亿美元。李嘉诚仍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中国人,他的个人财富从去年的124亿美元增加到130亿美元,排名第22位。
“福布斯”杂志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过去一年,全世界净财富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的超级富豪人数增加了131名,使超级富豪总数达到691名。
TOM新闻——解读《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 美国富人更富
根据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的最新统计,美国400个富豪在过去12个月内的资产累计数额上升了10%,达到9550亿美元。比尔·盖茨仍居美国首位,其财产价值为46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30亿美元。着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财富总额为360亿美元,继续保持在第二位。微软合作创始人保罗·艾伦去年净收入增加10亿美元,以220亿美元的身价排在第三位。
排在榜首的富豪主要都来自科技领域。亚马逊总裁贝索斯的个人财富从原来的31亿猛增至50亿美元。这一增幅同其公司的股价浮动成正比。
美国富豪财富暴长,主要是美国高科技股经过两年的低谷之后,过去一年来持续回升所致。2000年,美国科技股曾经如日中天,创造了华尔街历史上无数个一夜暴富的神话。然而好景不长,在泡沫经济的神话破灭之后,所有科技富豪及其企业的腰包都大幅缩水,手里的股票又一夜之间变成废纸。从2001年到2002年之间,科技企业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以2002年福布斯的统计为例:2002年400名最富有美国人的身价连续第二年缩水,损失财富总额达740亿美元,较2000年的1.2万亿美元减少3280亿美元。
当时,盖茨的财富劲缩了110亿美元,虽然榜首地位未受动摇,但他却是各富豪中损失最惨重的一位,主要是因为微软股票下跌所致。自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后的两年间,盖茨的财富总共缩水200亿美元,成为最大输家。去年盖茨的财产是430亿美元,虽说今年又挣了30亿美元,但比起两年前的风光,对盖茨来说这30亿美元恐怕也只是个小小的安慰吧!
而投资大王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当年老谋深算,坚持不沾手科技股,得以逃过科技股灾,结果网络泡沫破裂的时候巴菲特的财富不降反升,一下子被大家捧为具有远见卓识的“神人”。2002年的福布斯统计显示,他的财富增加了37亿美元,达到360亿,今年不赚不赔,继续领先第三名140亿美元,稳居亚军,倒也还能气定神闲。
第三名保罗·艾伦也是微软创始人之一,大概也是位子坐得最不稳的一个,看看前面的巴菲特,拉下了自己140亿的距离,要想追上恐怕还要好多年的时间,而后面沃尔玛家族的5个姐妹兄弟和他只差5亿美元,正虎视眈眈的赶上来。艾伦的财富也历经两年的大缩水,2002年比2001年腰包瘪了72亿,只剩210亿美元,今年小赚10亿,估计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而来自零售业巨头沃尔马特家族的“五虎”———海伦·沃尔顿、罗布森·沃尔顿、约翰·沃尔顿、吉姆·沃尔顿、艾丽斯·沃尔顿则是势不可挡,2002年就以188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并列第4至第8位,包揽了富豪榜前10名中一半的座次。今年每人又分到7亿美元,平均资产达到205亿,大有赶超第三名艾伦之势。
而向来被看作是“坏孩子”的甲骨文行政总裁埃利森(Larry Ellison),曾经一度要“搞垮微软”,这两年在前10名的榜单上也是大起大落。最风光的时候,埃利森的身价直逼盖茨,然而后来也随着股价暴跌而跌得很惨,2002年他发财富由219亿美元劲缩至152亿美元,其排名亦由2001年的第4位跌至第9位。今年虽然仍然没有恢复元气,继续屈居第九,但如果单纯从财富净增长值来看,竟然又暴涨28亿美元,颇有咸鱼翻身的气势,其未来不可小看。
而靠卖电脑起家的迈克尔·戴尔当初是靠挤掉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进入前10名俱乐部的,如今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稳扎稳打的作风,财富也继续增长。
当然,有赢家也必有输家,据说最惨的是盖瑞·温尼克(Gary Winnick),他当初创立的电信企业Global Crossing创下电信产业最大破产事件,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第四大破产纪录。盖瑞曾经打算争取“留级”,但是最终被开除了,现在在福布斯前400名富豪排行榜上已经看不到他的身影。
同时,本期富豪榜也显示,在美国,财富继续向西迁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翁数目比纽约多一倍。400名富豪中有95人来自美国加州;来自纽约的只有47人。而在21年前,当《福布斯》富豪榜推出的时候,400名富豪中有81人来自纽约,来自加州的是56人。福布斯排行榜显示:富人更富
对于新版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华盛顿邮报》9月18日评论道:“美国经济在为超级富翁们复苏。”在忍受了两年的身价缩水后,全美前400名富豪奋起直追,资产总值比2002年增长10%,达到9550亿美元。也就是说,只要再有一个比尔·盖茨,他们的财富总额就将达到惊人的1万亿美元。
与去年相比,《福布斯》“十大榜”的名单基本没有改变,连排名次序都差不多。这再次证明,美国财富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上的状况丝毫未见改善,富人更加富裕,很少有黑马出现。
《福布斯》分析认为,富豪资产整体增长的动力来自互联网股票的利润和高科技产品的发展,而财富增值速度最快的当属那些持有大量网络股的“网络富翁”们,例如Amazon.com(亚马逊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资产增加了30亿,达到51亿美元,这要归功于亚马逊出色的网上零售业务带来的股价飙升。贝索斯名列排行榜第32位。此外,雅虎公司的大股东们也同样收获颇丰,大卫·费洛和杨致远的财富都是去年的3倍,Ebay的女掌门梅格·惠特曼和高管皮埃尔·奥米戴尔的财富也增长了50%。财富增加较快的富翁还包括苹果计算机公司的CEO史蒂夫·乔布斯,排名速升44位,窜升至第78位。
财富迅速增加提高了入选排行榜的门槛,身价在6亿美元以下的富人已经与排行榜无缘了。
年纪最大的上榜富豪是马克斯·菲舍尔,今年95岁的他以经营石油与钢铁起家,拥有财富6.8亿美元。
最年轻的当属31岁的丹尼尔·塞夫,他与两名兄弟共同继承了其父一手创办的包括PC Magazine、Boating及Car(Driver等杂志的出版王国,资产达到12亿美元。
有钱并不代表有地位。美国《财富》杂志前不久评选出了“最具权势的”24位美国富豪,该排行榜更注重上榜富豪对美国经济、企业经营和民众生活方式的影响。夺得头把交椅的并非首富比尔·盖茨,而是投资大师“股神”巴菲特。在《财富》杂志对全美刚毕业的工商管理硕士进行的调查中,巴菲特被评为“除他们的父亲之外最受尊敬的人”,其影响甚至超过了美国总统布什和教皇。(代维)(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