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行情 » 产业集群指数

产业集群指数

发布时间: 2021-03-12 15:34:23

1. 什么是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亦称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产业竞争力实质是产业组织能力的市场体现。

外国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竞争力影响是什么?问得很大,行业不同,影响是不一样的.

例:
《2007-2008年中国计算机产业竞争力研究年度报告》目录:

主要结论

重要发现

一、2007年全球计算机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
(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
2、市场竞争格局
3、产品技术
(二)主要特点
1、美欧日市场相对稳定,亚太市场成长迅速
2、宽屏依然是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主流产品
3、技术创新带动产业持续发展,需求导向发生根本变革
4、国际产业转移继续深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
(三)发展趋势
1、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仍将引领计算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方向 2、技术推动和应用导向共同驱动产业发展
3、多核和Cell等新型处理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大迁移
4、无线技术成为技术发展的热点

二、2007年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概述
(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
2、市场竞争格局
3、产品技术
(二)主要特点
1、价格战带来质量隐忧
2、企业实力逐步壮大,品牌效益开始显现
3、出口规模持续增长,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三)发展趋势
1、环保、宽屏显示器将成为主流
2、无线应用走向普及
3、消费类计算机向时尚化、个性化发展
4、3C融合趋势加快
5、软件和信息服务将成为计算机产业的主体

三、中国计算机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
(一)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
5、通用性和发展性结合的原则
6、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结合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1、环境是计算机产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2、市场是计算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直观表现
3、企业是计算机产业竞争力的微观基础

四、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环境竞争力分析
(一)政治环境
1、相对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
2、高度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3、国家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计算机产业发展
(二)经济环境
1、全球产业梯次转移向周边国家扩散
2、繁荣、高速增长的国内经济
3、经济环境的不利因素
(三)社会环境
1.巨大的信息化需求促进计算机产业发展
2.社会发展不平衡制约产业发展速度
(四)技术环境
1、研发投入长期偏低,但近年呈增长态势
2、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五、2007年中国计算机产业制造竞争力分析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链条
(三)企业集中度
(四)产业集群

六、中国计算机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投入和资金来源
(二)技术水平和专利拥有量
(三)创新组织能力
(四)产品附加值

七、中国计算机产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占有率
(二)品牌价值
(三)出口竞争力

八、中国主要计算机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国内优势企业与国外优势企业的相对竞争力
1、企业规模
2、赢利能力
3、研发投入
4、人均销售收入
(二)国内企业竞争力排名
1、企业发展概况
2、市场竞争力排名
3、制造竞争力
4、技术竞争力
5、管理竞争力
6、综合竞争力

九、中国计算机产业竞争力总体评价
(一)优势领域
(二)优势企业
(三)优势环节

十、2008-2011年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有利条件
1、企业和政府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提高
2、产业融合拓展计算机的新兴市场
3、信息化建设引发并持续扩大IT投资需求
(二)不利因素
1、制造成本上升
2、信息安全与信息垃圾对产业环境可能的影响
3、世界范围内计算机应用水平发展的不平衡
(三)前景预测

十一、建议

表目录
2002-2007年全球计算机、外设及零配件产值
计算机行业出口占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出口总额的比重
2001-2007年中国R&D经费投入情况
2007年计算机产业前15位国家和地区排名
2007年国内外主要计算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对比
1998-2007计算机行业贸易竞争力指数
我国计算机行业出口竞争力波士顿矩阵表
2007年国内外主要计算机企业经营情况对比
……

图目录
2005-2007年全球计算机市场规模
2007年主要计算机厂商市场份额
2005-2007年全球PC出货量及增长率
2003-2007年前三家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
1996-2007年6月我国计算机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体情况
2002-2007年内资与外资计算机产品出口竞争力波士顿矩阵
1996—2007年我国台式PC、笔记本电脑产量
2008-2011年中国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产业规模预测
……

2. 哪些经济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一个地方的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没了,就只有你说的两个!!这两个还是挺管用的!!

3. 重庆在全国排行第几

前几位排行北 京 100 京
上 海 100 沪
广 州 100 粤1
深 圳 100 粤2
天 津 78.3 津
杭 州 75 浙1
南 京 74.5 苏1
重 庆 73.4 渝1
成 都 68 川1
武 汉 67.4 鄂1
苏 州 65 苏2
青 岛 64.3 鲁1

4. 迫切需要青岛个县级市经济概况

即墨市

中国针织名城—即墨,位于中国胶东半岛西南部,南依崂山,近临青岛;东濒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陆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人口108.2万人。现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即墨历史文化悠久,迄今已有1400余年建城史。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中西部良田沃野,是全国粮油生产基地之一;东部海岸线长183公里,分布着7个较大港湾和24个大小岛屿,有水深—14米的女岛港可以直通国际航线,盛产对虾、海参、鲍鱼等30多种海产品;沿海丘陵山区,宜林宜草,有崂山矿泉水、青岛麦饭石、重晶石、玄武岩等矿产资源。

2005年,即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大青岛“重要一极”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实现了新的跨越。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4.77 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9 %;外商直接投资 5.18亿美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内资24.08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2 %和36.8 %;出口创汇 15.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7 %;农民人均纯收入5736 元,比上年增长14.42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百强县第28位;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跃升21个位次,名列全国最发达百强县第43位。

即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商贸繁荣。近年来,始终坚持一手抓对内对外开放不放松,一手抓民营经济发展不动摇。对内对外开放连年实现新突破,2005年全市一批规模大、质量好的产业集群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项目相继签约、开工和投产,累计新审批计划投资1000万美元和5000万元以上的内外资项目115 个,实际利用外资2.43 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 15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20.8 %、 18.3 %;已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3 家、国内500强企业 15家。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张,质量不断提升,全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 5635家,个体工商户达到7.2 万户。大力实施“商贸兴市”战略,使市场商贸业蓬勃发展,专业市场总数达到24处。目前,全市涌现出即发、英派斯、亨达、琴岛、红领、雪达、好事中等青岛市级以上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达到57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针织服装服饰、电子及电子配件、造船及造船配件、食品饮料、市场商贸和旅游六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或正在形成。

即墨市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海、岛、泉景色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六区十二景”。特别是东部沿海区域以秀丽的山海风光、独特的地热温泉(水温最高达93℃)而闻名,日益成为大青岛旅游开发的黄金海岸。历史名岛田横岛、青岛温泉旅游度假区、鹤山风景区等旅游名胜已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著名的度假旅游胜地。200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35.6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6.9 亿元。

2005年,即墨市按照青岛市“以温泉周边区域为启动点,拉动城市东部崛起”的战略部署,把东部旅游开发定位为青岛大旅游的补充、延伸和升华,集中力量实施了以“突破温泉”为重点的东部开发建设。总投资6.3亿元的20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完成,天逸海湾国际度假城、颐中鳌山湾滨海公园、天泰山海泉综合开发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旅游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初步拉开了青岛新东部开发建设的大框架。

胶州市

黄海明珠——金胶州,全国经济综合势力百强(县)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的近郊,有一座朝气蓬勃的卫星城市-胶州。

胶州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40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辖1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是山东省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胶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4000多年前,就有先人在这里刀耕火种,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三里河文化。有300多年历史的“胶州大秧歌”驰名中外。自古以来,胶州商业贸易相当发达。唐宋时期曾是全国五大商埠之一,是长江以北唯一通商口岸,素有“金胶州”之美誉。

胶州依托海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式交通网络,胶济、胶新、胶黄3条铁路和同三、济青、环胶州湾3条高速公路纵穿境内,距青岛国际机场不足30分钟车程,是山东半岛连接内陆各省及进出省内各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胶州市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GDP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出口创汇额连续十余年居山东省各县市首位,利用外资额名列全省前茅,已吸引美国爱默生、法国拉法基等10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落户,成为山东半岛地区吸纳外资最多的(县)市。拥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处产业功能齐备、专业特色明显的高水准项目承接平台,形成了机械、汽车及配件、化工、食品、轻纺服装、木器家具、家电电子等七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民营经济和城市化三大带动战略,加快建成胶州湾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仓储物流基地。2004年在全国百强市排名中跃升至33位,提升了25个位次。

2005年,胶州市生产总值达到287.4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86亿元,实现税收总额15.7亿元,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7亿元,全市外商直接投资 4.9亿美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内资22.85亿元。

当前,胶州抢抓青岛协办奥运、挺进西海岸带来的发展机遇,制定了“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新目标:力争在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发展速度继续保持半岛地区领先地位。

胶南市

胶南市地处青岛市西海岸,是一座新兴滨海旅游城市。全市总面积1846平方公里,总人口80.6万,海岸线长130公里。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称号。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最发达百强县市第34位。

区位优势较为明显。胶南占青岛西海岸总面积的88%,系大青岛“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4国道、“同三”高速、南济青高速、疏港高速纵横境内,贯通青(岛)黄(岛)的海湾大桥已经启动,海底隧道即将动工。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胶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史有“东国名地”美称。千古名胜琅琊台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北方第一高岛灵山岛享有“海上画屏”之美誉,为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

工业经济基础雄厚。拥有汽车、电子、轻工、纺织、石化、橡胶、食品等十大支柱产业,培植成了机械制造、食品与药物、家电电子、橡胶化工、船舶汽车、钢铁及有色金属等六大产业集群,成为青岛工业最发达的县级市。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青岛临港产业加工区、泊里重工业基地、王台纺机石化物流基地、灵山卫能源基地等“四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成为项目承接的重要载体。中铝、青钢、鲁能、海尔、中国建材等国家级大项目相继入驻开发建设。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规划区面积由284平方公里扩展到38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49.2平方公里。经贸大厦等30座高层、小高层建筑陆续开工建设,水城等一批重点项目成为青岛西海岸开发建设的新亮点。

作为大青岛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胶南市正抢抓青岛挺进西海岸的重大战略机遇,围绕构建青岛西海岸都市新区、经济新区、科教新区、和谐新区,加快实施“东接、北扩、南展”城市发展战略,突出重大项目、高新技术和产业集群“三大亮点”,不断膨胀“四大产业基地”规模,一个青岛国际大城市框架下的社会主义新胶南正在迅速崛起。

平度市

平度地处山东半岛制造业中心地带,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总面积3166平方公里,人口135万,辖2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788个行政村。全市综合实力进入全省30强县(市),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位居全国34位,山东省第11位,2005年荣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

平度地理位置优越,道路交通发达。地处山东半岛城市群战略布局的咽喉,是青岛大城市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青岛市“1小时经济圈”,能够便利联接青(岛)、烟(台)、潍(坊)三城市,具备承接经济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境内有济青、潍莱、威乌高速公路和德龙烟铁路、804省道等多条交通要道通过,纵贯中国南北的黑龙江省同江县至海南省三亚市的东部沿海交通大动脉——同三高速,横穿平度28.8公里,青银高速公路平度至青岛段正在建设之中,境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00多公里,居全国县级市之首。

平度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农业基础雄厚,农产品质优量大,是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中唯一设在县级的试验区,是全国唯一的粮棉油果均跨入百强的县(市)。享有“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花生之乡”、“中国肉牛之乡”和“中国大姜之乡”等美誉,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闻名全国。境内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优势矿种主要有石墨、黄金、透辉岩、花岗岩等,资源保有量潜在价值达1000多亿元。是世界著名优质石墨重点产区和全国黄金生产十强市。广袤的土地、充裕的电力和淡水资源,能够满足各类项目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平度工业基础稳固,产业特色鲜明。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集约经济的要求,构筑了经济开发区、华侨科技园、农业试验区工业团地,培植起电子家电、化工橡胶、机械铸造、汽车配件、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六大产业集群。海尔、海信、青啤、中农发、中地、台湾统一,日本三井、住友,韩国LG、三莹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平度,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利用内资220亿元。其中三莹电子年产铝基电容器60亿只,是世界最大的铝基电容器生产基地;宏泰铜业集团紫铜管产量居全国第四位,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在山东省同行业中位居第一;海信空调是国内最大的变频空调基地;海尔冰箱将在平度建成世界最大的专用小冰箱生产基地,特别是汽车用小冰箱;以欧美包装印刷、半岛都市报包装印刷、宏泰包装等项目为基础,将建成亚洲最大的凹版印刷基地;裕龙食品将建成江北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同和汽车配件、明村橡胶正在向全省最大的汽车配件生产基地、斜交轮胎生产基地加快迈进。

平度科教事业发达,人力资源丰富。平度先后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平度作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与国内外80余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办学、科技推广、试验示范等稳固的合作关系。特别是职成教育得到迅速发展。1990年,在全国率先引进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走在全国前列,每年为社会输送8000多名专业技术实用人才。

平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代,即为齐国古都所在地,是当时胶东半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墨故城历经千余年,先后有八王、六侯、一公、一相治于此,其后形成的康王古墓群,是知名的考古旅游区。境内的大泽山风景区闻名遐迩,是省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和青岛市确定重点进行开发的休闲、探险旅游胜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北魏郑文公碑被誉为“中国书法源流之瑰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莱西市

莱西,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作为青岛市卫星城市,是国务院首批确认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百强县(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山东省首批文明城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食品工业强县(共37个)。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 193.58 亿元,增长 21.1 %;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 亿元,增长59.4 %;农民人均纯收入 5542 元,增长 14.27 %;全市共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69项,总投资 7.2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47.1 %;市行政审批中心被评为青岛五市中唯一的“青岛市公共服务示范窗口”;12月份,中宣部把莱西市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的做法作为重大典型在全国推广,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多家主要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再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市”称号,实现六连冠,居全省第三名。

莱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气候宜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处于青岛、潍坊、烟台、威海四个城市之间,是胶东半岛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在青岛市1小时经济圈内。距青岛海港码头80公里。境内有一级路1条、高速公路2条,另有2条国家级公路、5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蓝(村)烟(台)铁路横穿东西,交通运输条件得天独厚。莱西属北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莱西地域广阔,物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石墨、黄金、铁、大理石、珍珠岩、沸石、钾长石等数十种矿藏,具有良好的开采前景。尤其是石墨储量大,质量好,是中国主要的石墨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畜牧、花生、果品、蔬菜四大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其中花生总产量在全国县(市)级列第二位,人均产量列第一位;是山东省最大的奶牛生产基地。

莱西工业生产发展势头旺盛,现已形成了面向国内外市场、以名优产品为支柱、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外向型企业为窗口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5. “第三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的成功之道

由于历史原因,意大利的产业结构与大多数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企业构成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行业也多集中在纺织、皮革、机械、食品等传统领域。然而正是在这些中小企业和传统轻工行业的推动下,意大利经济在近30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人均产值还是对外出口都超过了很多与其相似的发达国家,跃身进入世界七强。由此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为什么意大利的发展之路会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有如此不同?为什么不具优势的产业结构却可以在意大利出现奇迹?是什么使得这些在技术创新要求不高的传统行业中从事专业生产的中小型企业,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并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

答案在于,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加入到一个巨大的生产网络(产业集群)中,利用与同行企业间的联合、企业自身在生产网络中的位置以及企业影响和改变消费者购买要求的能力而获得一定的行业操控力,并通过这种操控力应对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提高生存能力。

这种被誉为“意大利中小企业成功之母”的产业集群型生产模式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否能“为我所用”,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腾飞,并带动城乡、特别是偏远小城镇地区的经济发展呢?本文将对意大利产业集群模式的特点、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一、意大利的产业集群模式

在意大利,产业集群型生产模式以工业园区为表现形式,对其描述存在多种版本,但基本要素有以下几点:1、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单一企业的专业性与企业分工合作相结合;2、拥有有价值、有规范的文化环境,具备信息流通便利、与周围地区连接等条件;3、建有至上而下的互联网络,可使区内小型企业不受规模限制,进入更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

1991年,意大利政府颁布317/91号法规,首次在法律上对工业园区作了严格的规定。根据该法规中对工业园区的描述,工业园区是指众多独立的小型专业性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并在该地区建立起统一的产业链;各企业负责产业链中不同的生产环节,并可利用这一地区的文化、历史、特色作为共同的企业标识。

1993年4月,意大利工业部对工业园区的划分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见表一。

表一、工业园区的划分标准 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指数 标准 制造业的工业化程度(制造业员工在全体员工中所占比例) >国家和大区级同类数据的30% 制造业企业密度(当地居民人均拥有制造业企业数) >国家平均水平 专业性生产(从事某一专业生产活动的员工在所有制造业员工中所占比例) >国家级同类数据的30% 专业行业比重(专业行业人员在全体制造业员工中所占比例) >30% 行业专业生产中中小企业的比重(中小企业员工在专业生产行业员工中所占比例) >50% 二、意大利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

上世纪60-70年代,受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价格上涨、石油危机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面临方向性抉择。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整体关系进行调整。他们将精力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对于为核心业务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其他生产环节则下分给次一级供应商,即中小型企业,以降低由传统的纵向型集中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高额成本。建立在新标准上的现代工业也由此产生:新的扩散型生产替换了原有的规模型生产;专业化生产替换了综合型生产;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替换了原有的集中生产。这种由规模型向非规模型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小型企业的优势,他们联合起来形成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体系)与大型工业企业形成抗衡。

三、意大利产业集群概况

产业集群型生产模式在意大利现代工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意大利目前共有产业集群156个,居住人口1250万;集群内制造业企业21.5万家,占全国制造业企业的40%;制造业从业人员200万人,占全国的39.3%。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2%,其中工业产值占全国产值的37.7%,服务业产值占全国产值的23%。制造业产品出口占全国同类出口的44%,其中纺织服装、皮鞋皮具、非金属类矿产加工产品、木材和木质产品以及机械设备产品均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的50%以上。

(一)意大利产业集群的主要领域

意大利的产业集群多集中在传统轻工业领域,主要行业及所占比例见表二。

表二、意大利产业集群主要涉及领域一览表 行业类别 集群数目 占集群总数的比例 食品行业 7 4.48% 家居业 32 20.51% 纸板制品工业 4 2.57% 橡胶和塑料行业 4 2.57% 机械类 38 24.36% 金银首饰加工/乐器制造 6 3.85% 皮革行业 20 12.82% 纺织服装业 45 28.84% (二)意大利产业集群的主要运作模式

意大利产业集群的主要运作模式可分以下四种:

1、“大工厂”模式 这种模式以一家专门负责设计、订货、营销的中型企业为龙头,其他数个中小企业参与其产品生产过程,负责不同工序或不同部件的生产,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如同一个无形的大工厂。企业能否成为龙头,不是看其规模大小,而主要看它是否有设计技巧和营销本领。普拉多纺织服装工业区就有几百个这样的“大工厂”

2、卫星群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以一家中型企业为核心,众多小企业为其供应零配件或部件。鞋帽、眼镜、乐器制造等行业的工业区大多属于这种模式,几百个规模较大、稳固的企业集合了上千个小企业为其进行生产。

3、集中销售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各个小企业按照统一的规格和技术要求,独立进行生产,并由同一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使用统一商标,由销售机构进行统一销售。如阿斯蒂汽酒工业区。

4、小企业集团模式 相互依存度高的小企业,以参股形式组成企业集团,将企业的某些职能(金融、贸易)集中,以便扩大规模,使其能像大企业那样发挥更大作用。这种模式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在机械行业专业区尤为突出。目前,意大利约有16%的中小企业组成了企业集团,在高技术部门,该比重在30%以上。每个集团平均由12个企业组成,每个企业集团的平均雇员人数约为1500人。企业集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弥补了意大利工业体系分散的弱点。
四、产业集群模式的优势和特点

(一)生产过程专业化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意大利央行在对产业集群内企业与非产业集群内企业进行比较后发现,在技术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对生产过程进行拆分后,通过彼此的分工合作,可以以低于非产业集群内企业(独自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成本完成等量的生产。这是因为:1、产业集群内的大部分企业进行专业化的中间性生产,因此大大节省了库存、贸易等常规成本;2、专业性的产业集群内,专业技能已成为隐性非物质资本,因此集群内企业雇佣专业技能高、工作效率高的工人不会额外增加劳动成本。

(二)为企业营造了竞争-合作的良好环境

产业集群中的生产网络通常由纵向和横向生产链组成,处于不同位置中的企业彼此间有着或竞争或合作的紧密关系。对于以分工合作关系为主的企业来说,稳固的供求关系将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商业风险。建立在相互了解与良好人际关系基础上的企业信誉也会成为社会资本,减少了企业在运营和协调生产时发生的费用。对于以竞争关系为主的企业来说,共同的市场促使企业不断在提高生产技术,增加产品个性上下工夫。在意大利,即使是应用同等技术生产的同类产品其外观也往往千差万别。技术的更新和产品的多样化使意大利专用零配件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意本国出口中占很大比重。

(三)区域集中易于企业加强沟通和合作

产业集群内同行企业的高度集中,能够帮助区内企业加强经验交流,形成共识并推动技术的革新;加快信息流通速度,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性。

以意大利著名的制革工业区桑塔科洛切(Santa Croce)为例,制革过程中所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该产业集群内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集群内企业经地方行业联合会协调,共同投资,与当地比萨大学联合设立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减排问题。2006年该集群内的有害气体排放量在空气中的比例降到2%,远远低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现在该集群内的企业向世界出口的不仅是其皮革产品,还有其先进的生产技术。

(四)一体化的管理与服务

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集中也使得政府部门可以因地制宜地设计产业政策和管理措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业服务网络。如便利交通、设立机械制造和维修点、修建统一的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开办职业学校、提供行业保险、发放优惠贷款、发展商业和中间贸易、供应原材料、举办专业展览会、开发专业软件等。工业区内的企业也因此可享受到更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

6. 南京为什么不如青岛经济发达

青岛的石油化工行业和南京齐头并进,但是青岛是沿海城市 港口相当发达,集装箱、散货以及化工码头的吞吐量和实力不是南京能比拟的
在制造业方面 青岛是家电行业的巨头 海尔 海信 澳柯玛等等 都在青岛
还有青岛的旅游业很发达,环境比南京好
拥有沿海优势的青岛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势力很强
青岛南京的重工业应该是差不多 机械行业应该是南京强一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青岛消费水平应该是比南京略高

7. 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概述

2014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亿元,同比增长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0.3亿元,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02.8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
2014全年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三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83亿元、200亿元和192.8亿元,分别增长23%、48%和31.3%,园区成为全球纳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八大产业区域之一。在自主品牌方面,园区50家重点科技型自主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均超亿元、销售总收入增长15%,新增上市企业3家,累计达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居全国高新区首位。
2014年,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5200个,实际利用外资267亿美元,其中9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0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39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首期投资30亿美元的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竣工投产。新兴产业迅速壮大,实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2014年预计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3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5%,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约发展水平领先,坚持集约节约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万元GDP能耗为0.272吨标准煤,COD和SO2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生态环保指标连续4年列全国开发区首位,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5年服务产业倍增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8%;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机构574家。
2014全年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三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83亿元、200亿元和192.8亿元,分别增长23%、48%和31.3%,园区成为全球纳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八大产业区域之一。在自主品牌方面,园区50家重点科技型自主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均超亿元、销售总收入增长15%,新增上市企业3家,累计达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居全国高新区首位。
2013年,园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755.3亿元,增长12.8%,占GDP比重39.7%;积极借助苏台灯会、金鸡湖商务旅游节、马拉松、龙舟赛等大型活动拉动消费增长,全年社零总额增幅16.2%;服务外包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9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约45%;总部经济加快集聚,新增市级总部机构4家、经认定的各级总部项目达70家。
2009年到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6%升至约6.5%。5年间,苏州文化产业通过平台搭建、项目扶持、金融创新、人才培育,营收年均增幅超过20%。营业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
2009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GDP比重的3.6%,2014年,已经达到约6.5%。
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至2011年,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城镇职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3万元和1.3万元,率先全面达到江苏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标,综合发展指数在国家级开发区名列前茅,并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综合吸引力最强的中国开发区之一。
园区以约占苏州市3.5%的土地、5%的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得到了中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8. 我该怎样才能搜索到公司环境调查报告的资料呢

搜索公司环境调查报告,要到专业的文库去搜索,如网络文库、智客网、丁豆网等。这里给你一份作参考。
福特公司营销市场环境调查报告
 公司简介
福特公司(Ford),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2008年丰田超过通用成为最大的汽车制造商)。1903年由亨利•福特先生创立创办于美国底特律市。现在的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上超级跨国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密执安州迪尔伯恩市。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一共达到了1,500万辆,缔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记录。福特先生为此被尊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在1999年,《财富》杂志将他评为“二十世纪商业巨人”以表彰他和福特汽车公司对人类工业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亨利•福特先生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尽力了解人们内心的需求,用最好的材料,由最好的员工,为大众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好车。
今天福特汽车仍然是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仍然坚守着亨利.福特先生开创的企业理念: “消费者是我们工作的中心所在。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想着我们的消费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正因为这样,2003年,福特汽车的 328,000名雇员在世界各地200多个国家的福特汽车制造和销售企业中,共同创造了1,642亿美元的营业总收入。
 宏观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
影响汽车工业和福特汽车公司成长的几个经济因素有利率、汽油价格的上涨、美元的价值和美国总体的经济大环境。
为了预测经济的变化,福特公司的经济学家和其他的经济分析人士分析了许多经济变量或“主要的指标”,其中一些指标包括批发和消费价格指数、耐用品订货量、消费者负债量、GNP增长、利率。通常这些变量在复杂的经济预测模型中总是因变量来模拟经济以及准确地预测经济趋势。
福特公司主要的几个经济学家预测1990年经济以1.5%的速度缓慢增长,头半年的状况是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利率下降,美元相对疲软。从长期看,汽油价格预计将持续上涨,生产费用将用于保证安全性、控制污染和油耗上。
在北美装配的日本轿车的数量将很快达到每年200万辆,将会出现供大于求,这可能威胁美国汽车市场的价格结构并且给美国市场上各商家的收益带来负面影响。
尽管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将有下降的趋势,但对经济的衰退前景以及何时可能发生衰退意见不一。美国商业部预言新车的销售量在1990年将下降1.3%,但此后将逐年增长,直到1994年。
2.政治环境
对汽车制造商们来说,20世纪90年代将标志着一个日益增加的政府管制制度和环境上的压力的新纪元,促使他们提高燃料效率、安全标准和污染控制水平。净化空气的要求、全球变暖及新油耗标准的出台都将给福特公司的新产品计划蒙上阴影。所以一些分析家曾预言,到2000年时油耗标准会达到40~50英里/加仑。
然而,全球还将会有更大的变化发生,如人们所期望的1992年欧洲经济统一、东欧巨变、前苏联经济的发展及中国市场经济的巨大潜力。在欧洲和澳大利亚,福特公司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销售网遍布大陆,并且在英国、德国、比利时和西班牙都有组装厂。为准备在欧洲1992年以后的发展,公司在90年代初收购了英国的美洲豹股份有限公司,并有意在瑞典的Saab汽车公司中获得一部分股份。
六大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反应总览
福特公司还拥有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25%的股份,随着汽车工业变成真正的国际行业,福特公司还将在国外寻求合资伙伴。
东欧政治上的变化可能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未开发的汽车市场,劳动力市场也很有利,贸易、投资和销售的机会将会改进。然而仍有极少一部分人认为事情不会发展那么快,因为政治局势还不稳定,而且基础设施不完善和缺少通货也是问题。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公司已在筹划和东欧及前苏联的官员谈判,意图分享市场份额。
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前景不是很明朗,福特公司在中国这种情况下并未采取任何明显的行动。通用汽车公司放弃了其在中国与富士汽车公司建立合资企业的计划。多数分析家始终认为中国市场中很多行业是有利可图的,但由于中国经济还不够发达,所以汽车工业的获利可能会更慢些。

3.社会环境
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和经济趋势研究表明,汽车工业总会有大量的购买者,他们有购买的倾向,并有购买新车的财力,其中三种人群对汽车工业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分别是人口快速增长时期出生的人群、妇女和老人。
第一类群体会有更多的自由收入来购买汽车,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购买豪华车或跑车。他们和老人对娱乐型车的需求也将有所增加,而对货车和微型货车的需求有所减少,因为他们的家庭已经成熟。然而,第一类群体中的蓝领阶层细分市场更喜爱美国车和国产的微型货车。
将有越来越多的妇女购买新车,并有望在汽车市场上表现出与男人相同的购买力。20世纪90年代汽车市场的成功将在于向这类妇女做广告。
最后一个显著的群体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构成了新车消费者的25%,并且这个比例还将升高。老年购买者倾向于驾驶的安全和方便,包括警告欲睡司机的电子系统、不刺眼的表盘和简化的电子控制设备。
4.技术环境
未来的汽车将变得更加容易操作,并装有智能系统:快速敏捷的计算机会使发动机和传送系统的运转更加高效;电子悬浮系统、雷达障碍扫描系统会帮助司机避免车祸;导向系统在荧屏上显示各种可供选择的路线,以帮助司机避免交通堵塞。自动变色玻璃和红外系统可提高夜间的可视度,刹车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和牵引控制将会标准化。
塑料的使用将会增加,因为其重量轻,相对钢材价格便宜,并且不会腐蚀。通过运用计算机来设计模型和样车,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并且在未来的五年内,将会有一万辆电动车在南加利福尼亚投入使用。
在生产中,机器人技术的使用将会更加广泛。20世纪90年代的汽车生产商将会开发出使用替代燃料的汽车。

 内部环境分析
福特汽车公司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一个显著的原因就在于福特汽车公司对其内部环境进行了积极的变革。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帮助其确立公司内部许多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在下面的企业内部分析中,我们将就福特汽车公司内部的一些方面加以讨论。
一、财务状况
福特汽车公司的流动资产情况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福特公司1988年的流动比率低于行业平均值1.35,其存货周转率也略低于行业平均值13.2。尽管福特汽车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低于平均值,但它通过较低数量的存货和准时化生产来运作,仍然在汽车领域取得了进展,这就确保了福特公司的生产每年能持续增长。1988年末,现金与可上市证券总额达92亿美元,比1987年降低了9.33亿美元。运营资本在1988年末为25亿美元,比1987年降低5.87亿美元。现金、可上市证券以及运营资本的降低,对于创记录的资本支出、较高的股息支付、福特普通股的持续购买以及债务的减少等都会有所帮助。
福特公司在所有汽车生产厂商中一直保持着最高的盈利地位。它保持着高于行业的边际利润率,并且它的销售额也保持了持续的增长。1988年福特汽车销售额为822亿美元,比1987年增长14%。公司的边际净利润率为5.7%,高于行业平均值4.5%。
1988年,福特公司投资48亿用于新产品及设施,并且减少汽车业务的债务达8.51亿元。公司还购买了8.16亿的福特公司普通股。同年,公司还增加了46%的股利,达到每股2.30美元,发放股利11亿美元。与每股收益4.19美元的行业水平相比,福特公司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每股收益9.53美元。股东获得了他们投资额的26%的回报。福特公司的股票有望与市场保持同步,通过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安全的股利分配,而使其免受股息下滑的威胁。公司股票有望在未来五年中提供高于平均值的报酬。
二、产品地位
1989年第一季度,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为23.4%,比前一季度增加了1.6个百分点。其余的市场份额分别为:占据领导地位的通用汽车公司(GM)具有37%市场份额;日本公司占有26%;克莱斯勒公司占有10%;其余的4%属于其它公司。尽管这一消息对于福特公司来说是令人鼓舞的,但公司领导并没有因此就去庆祝一番。1989年春天,福特公司宣布它将暂时关闭两家在美国的装配工厂,这是它自从1983年以来的首次停工。此外,对于年有汽车行业的美国公司,市场份额都是不稳定的。
还有比以往更多的式样、风格的小汽车和卡车的生产商等,使得任何一个品牌想要与大多数厂家拉开距离变得越发困难。进口产品继续不断地抢占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市场,这使得20世纪80年代的后几年令三大汽车巨头陷入了困境。然而,对于福特汽车公司和其它国内汽车生产厂家来说,有一些好消息。1988年的一份调查表明,消费者觉察到美国汽车的质量和式样正在稳定地提高。
福特公司的Taurus型车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式样和质量方面都领先于其国内竞争对手。事实上,1989年福特公司的Taurus和Escort型车分别排行第二和第三大抢手货。然而,对于三大汽车巨头来说,最震惊的信号莫过于在汽车工业的历史上,第一次最畅销的车是进口车,这就是本田汽车Accord型车。
三、市场营销能力
当谈到诸如广告、促销、推销、分销等这些基本营销手段时,三大汽车巨头已经大大落后于他们的国外竞争对手了。在过去的九年里,只有两年美国汽车电视广告挤入观众调查的前25位之内。这两次分别在于1986年和1987年,“雪佛莱”的“美国的心跳”广告运动分别排名第十一位和第十五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内的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求助于广告代理商以及诸如General Mill这样的日用消费品生产公司以增强市场营销能力。福特公司希望这些举措将会领导广告业与像丰田、日产公司做的那些时髦的、惹人注意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进行竞争。日本公司取得如此成功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们长期的一致性。丰田公司自从1976年以来仅对其广告主题改变了两次。
一个随之而来的困境就是有奖销售或折扣的应用似乎失支了它的光彩。在过去的五个季度里,消费者对折扣的反应逐渐冷淡。除此之外,这种方法对于生产厂家来说也是要花费很大费用的。尽管自从1978年以来福特公司拥有较强的销售队伍和公司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在1989年第一季度,福特公司的利润下降了5.5%。
福特公司开始转向利用一些其它手段来提高其市场影响力。消费者对于汽车推销员一直就持有否定的态度。福特公司试图改变这一形象,并在经销商行为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超级经销商出现了,这些人在许多分店销售多种汽车,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使品牌形象变得模糊。而且,这些经销商通常不愿意经销新的品牌,而更愿意支持那些经受住考验并证明是好的汽车。只有通过更具创造性的营销和更具影响力的宣传,福特公司才有希望促使经销商支持它的新式样和新设计。
四、设施及设备状况
日本的汽车生产厂家一直投资于生产投施以保持其竞争力,福特公司同样如此。比较说来,福特公司与通用公司设施的平均生产寿命约为10年;克莱斯勒公司平均为12年。为保持竞争力,福特公司在过去一年投资48亿用于建设新厂,而且预算到1990年还会更多。
目前,福特公司的生产设施需要较少的人员就能生产更多的汽车。最新的数字表明,1987年,福特公司世界范围生产能力增加了11.3%。更进一步地讲,这一改进能使福特公司的雇员从利润分配中获得平均3700美元的收入。然而,仍然需要做更多的改进。福特公司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来降低其总的生产成本,举例来说,福特公司销售每辆汽车的劳动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0%,在其竞争对手中居第五位:
克莱斯勒 17%
本田 18%
日产 18%
丰田 18%
福特 20%
通用 22%
为克服这种低效率,福特公司计划以更低的库存和更准时化的生产来利用其设施及设备。除此之外,福特公司还计划应用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配合使用于精确检测为目的的红外线和超声波技术来辅助生产过程。
 微观环境分析
一、福特制与丰田制的比较
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三大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正在形成由“福特制”时代的刚性生产方式向“丰田制”时代的柔性生产方式转变的趋势。前者以大批量、标准化和垂直一体化为特征,后者以柔性技术和组织及复杂的生产网络为特点。“福特制”正逐渐被“丰田制”所取代,其原因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来自竞争者的外在压力。在“福特制”时代,大多数企业均进行大批量、少品种的集中化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来自产品成本和销量上的竞争。然而随着消费者时代的到来,顾客对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单一的产品品种,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很多企业单单依靠批量销售标准型产品难以维系生存,于是便以市场为导向,按照顾客的需求对产品进行改革创新,进行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毫无疑问,这种生产方式能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而那些“福特制”的固守者也不得不转变其生产方式,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二是源于对利润追求的内在动力。“福特制”的利润空间主要是通过高效率批量生产而对成本空间进行压缩,然而这种利润方式的取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所构成的生产成本都有一个最低限度,不可能无限制地压缩。要想更进一步提升利润,企业必须另辟蹊径,“丰田制”生产方式则是企业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
“丰田制”的始创者丰田喜一郎在创办公司时,致力于降低成本、减少浪费、降低库存,将零部件生产外包给周边的小企业。围绕丰田汽车公司约有300家制造汽车零件、铸模和工具的承包商,在这300家承包商周围又有上千家的小工厂承包制造更小的零件,形成一个汽车生产辐射网,也形成了丰田汽车城。在丰田市和几个邻县的境内,几乎每家企业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这个辐射网中的一分子,汽车生产和供应集中在以丰田集团为中心、半径为10公里的范围内。即时生产、零库存、敏捷制造等现代生产和物流方法也被丰田创造,并向世界推广。丰田的这种模式减少了运输环节,被世界汽车制造业视为较理想的生产方式。“丰田制”的核心思想是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生产要素,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福特制”与“丰田制”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丰田制”完全打破了“福特制”的经营理念、生产方式和管理策略,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适应性。二者的区别见表1。产业集群特别适用于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关联产业多、配套环节多的汽车产业。当代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集群大都以“丰田制”为主要发展途径,除了日本丰田市以外,还有美国底特律、德国慕尼黑等。中国长春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从传统的“福特制”向“丰田制”的演化。
表1 :福特制与丰田制的比较
福特制 丰田制
活动范围 范围小,多数公司定位在国内 范围大,一般为全球范围,注重合作
生产方式 大批量、少品种、集中化生产方式 小批量、多品种、分散化生产方式
产品特征 注重共性、数量,成本与数量成反比 注重个性、服务,成本与数量无关或很小
管理模式 严格、细化管理;高度集权 以人为本,知识管理,信息和知识共享
创新模式 靠一个创新获得长时间的垄断利润 不断创新,视创新为机遇
价值来源 从数量上获得价值 从协作中获得价值
供应链 以制造为中心 以客户价值增量为中心

 福特汽车公司的SWOT矩阵分析
在福特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以下的SWOT矩阵分析:
1.优势
(1)福特是世界上第二大小汽车和卡车的生产商。财务状况——盈利性、股权收益率、市场份额
(2)1988年,福特公司收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53亿美元,即每股10.96美元),也是所有汽车公司中最高的。产品系列——Taurus和Escort车型
(3)福特的大规模生产能力使其达到了规模经济。生产设施及设备——高精尖的生产技术
(4)福特公司的业务组织平衡得很好,其金融服务及产品生产的多样化能使其承受汽车销售的任何下降趋势。过去的战略和目标——参与管理项目。
(5)福特公司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集团中如福特玻璃公司生产了福特在北美的小汽车和卡车所用的全部玻璃,福特信贷公司在1988年为160万辆车提供资金并为分销商和大众消费者提供信贷。
(6)福特公司成功地与外国公司合资经营使产品多样化,更新厂商技术并提高了产品质量。
(7)通过与马自达和尼桑公司的合作,福特公司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质量。
(8)多数福特公司的产品设计与生产都借助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2.劣势
(1)与日本竞争者相比,福特公司更多地把收益花费在了养老金、补偿救济金等方面。财务状况——运营资本
(2)福特并没有在生产中全部采用机器人和其他的高精尖技术。市场营销——不能通过广告达致消费者
(3)福特不得不出口产品以达到政府的规定:技术上还没有达到每加仑27.5英里的燃油效率标准。法律上,汽车的国产化低于75%被认为是进口产品。生产设施及设备——不能及时地采用新技术

3.机会
(1)在日本有一生产厂。
(2)在汽车的生产和分销方面有降低成本的办法,称为阿尔发工程。
(3)为符合净化空气的提议而生产替代燃料的汽车。
(4)在重新建立的产品质量方面获益,“质量第一”。
(5)借助技术和整体的努力而使合资企业达到质量最佳。
(6)欧洲经济统一使全球市场潜力增大。

4.威胁
(1)进口车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2)汽车行业销售缓慢。
(3)日元与美元的汇率。
(4)日本的厂商打入豪华车市场。
(5)日益增加的政府限制。

9. 创新经济学的研究过程

西方经济学界对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以技术进步为变量,构建生产函数进行研究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经济学与统计学理论进行有效结合,以经济部门的历史数据为依托,通过统计学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1957年,索洛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了《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本身和“技术水平恒定”的限制加以改进,从希克斯中兴技术进步出发,推导出增长速度方程,分析技术进步的作用,指出了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所作的巨大贡献。在产出增长型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技术变化项保持边际替换率不变,而仅仅增加或减少由给定投入所能获得的产出,索洛把生产函数写成:
其中Y、K、L、A分别代表产出、资本、劳动和技术水平。
索洛通过对美国1909年至1949年间私营非农业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这段时期内,每人每小时的总产出(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占了87.5%,而其余12.5则是依靠资本投入量的增加。据此,索洛进一步提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技术与其他商品一样在带来创新收益的同时,也受到非独占性、外部性等市场失灵因素的影响,适当的政府干预将极大地促进技术创新的进行。并建立了著名的技术进步索洛模型,专门用于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以技术创新的模仿和推广为对象进行研究该阶段的研究并不是对于技术进步本身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研究,而是将研究的视角转换到技术进步的扩散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如何实现在部门间的技术扩散,是该阶段研究的重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曼斯菲尔德的技术推广模式。曼斯菲尔德对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对模仿(某企业首先采用一种新技术后,其他企业以它为榜样,也相继采用这种新技术)和守成(某企业采用一种新技术后,其他企业并不模仿它,依然使用原来的技术)的研究,模仿率是以首先采用新技术的企业为榜样的其他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速度,这是一种技术上的创新如何在本部门逐步推广,如何被其他企业相继采用的关键。曼斯菲尔德的技术推广模式试图说明一种新技术首次被某个企业采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被该部门多数企业采用。模仿率差别大的原因,可从技术推广模式中对有关因素的分析和估算中得到解释。
由于曼斯菲尔德的分析是建立在一些纯理论的假定基础上,与现实有相当的差距,因此,他的技术推广模式是一种理论化的模式,所研究的技术推广是在一个部门内部的推广。而实际上,技术推广不单单局限在部门内部,在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经济社会环境中都能够推广。
3.以技术进步与市场结构的关系为对象进行研究
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被更多的经济学家所关注。通过对垄断与竞争两种不同市场结构下,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幅度的研究,经济学家意识到:市场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极大地制约了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学家M·卡曼、N·施瓦茨等人从垄断与竞争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提出了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类型。M·卡曼、N·施瓦茨认为,制约和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二是企业规模的大小;三是垄断力量的强弱。他们将技术创新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预计可以获取垄断利润的引诱而采取的创新措施,即所谓垄断前景推动的创新;另一类是迫于竞争对手的威胁而采取的创新措施,即所谓竞争前景推动的创新。他们认为,要使社会上的创新活动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两类创新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如果只有垄断前景推动的创新,一旦企业的垄断实力增强,足以保证垄断利润的获取,创新活动就会衰减甚至停止;而如果只有竞争前景推动的创新,则所有企业都只想做花费成本较小的模仿者,而不愿做花费成本较大的创新者。M·卡曼和N·施瓦茨的这种分析,旨在进一步论证,垄断竞争型市场是最适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类型。
4.以国家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进行研究熊彼特在其创新经济学理论中曾经指出,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然而英国学者克里斯托夫·弗里曼通过对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创新活动特征的实证分析后,认为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家的功劳,它不是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国家创新系统是参与和影响创新资源的配置及其利用效率的行为主体、关系网络和运行机制的综合体系,在这个系统中,企业和其他组织等创新主体,通过国家制度的安排及其相互作用,推动知识的创新、引进、扩散和应用,使整个国家的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绩效。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侧重分析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发展实绩的关系,强调国家专有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中介机构等为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将创新作为国家变革和发展的关键动力系统。由此,弗里曼提出了技术创新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将创新主体的激励机制与外部环境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继发展了区域创新、产业集群创新等概念和分支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通过对企业环境的界定及其与组织制度动态性的研究,理论界普遍认为环境与组织制度之间是一种互动性的匹配关系,二者必须互相适应。格罗夫提出环境分析的“三维”概念,认为任何环境都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这三个维度分别是:环境的动态性、环境的复杂性和环境的容量。这一理论的提出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不可能去适应组织制度,为了保证企业的持续性增长,必须进行组织制度的创新。
美国经济学家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期,在1971年出版了《制度变革与美国经济增长》,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一般静态均衡和比较静态均衡方法,对制度创新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该理论认为,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它往往是采用组织形式或经营管理形式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只有在预期纯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时,制度创新才能成为可能,技术创新需要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他们提出促成制度更新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规模经济性。市场规模扩大,商品交易额增加,促进制度变革,降低经营管理成本,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二是技术经济性。生产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企业规模扩大,促使人们去进行制度创新,以获取新的潜在经济利益。三是预期收益刚性。社会集团力量为防止自己预期收益的下降而采取的制度变革措施。例如在通货膨胀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工资、利息等固定收入者就要求实行收入指数化制度,以保障自己的实际收入不因通货膨胀而下降或不至于下降得过快过多。

10. 胡超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学术论文[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边境贸易发展的演变轨迹与比较启示《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forthcoming[2] 突破边界效应:城市化与边境民族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以中越边境为例《国际经贸探索》(CSSCI) forthcoming [3] 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基于我国的经验研究《国际贸易问题》 (CSSCI)2008年03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期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年05期全文转载 2008年被引用4次[4] 广西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2009年01期[5] 城市功能定位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兼论南宁市服务业发展《河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4期(季刊)[6] 结构升级下的日本中小企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中小企业科技与管理》 2007年08期[7] 不规则产品周期与逆向跨国生产网络——基于中国电信制造业的分析《特区经济》 2006年12期[8] 广西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分析 “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加快构建和谐广西”研讨文论文集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07月 此文获研讨会三等奖[9] 促进跨国公司参与广西产业集群发展研究部分章节撰写 此书获广西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二)主持科研项目[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提高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 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批准编号:08CMZ013 [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 2006年广西民族大学青年基金[3] 国际金融学CAI网络课程 2008年广西民族大学CAI网络课程立项(三)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1] 广西民间商会及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2008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批准编号:08BJY018 第二负责人[2] 广西加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战略研究 2006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批准编号:06FGJ001 主研人[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边境省区位优势再造研究——以广西为例 批准编号:2007GXQ4D180 主研人[4] 国际贸易实务CAI网络课程 2008年广西民族大学CAI网络课程立项获国家网络课程大学优秀奖 广西CAI网络课程三等奖 主研人[5]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精品课 2006年广西民族大学立项 主研人

热点内容
凤凰传媒港股 发布:2021-03-31 20:26:44 浏览:3
美国原油出口带来了什么 发布:2021-03-31 20:26:44 浏览:740
k线重合指标 发布:2021-03-31 20:26:26 浏览:359
金融财经网站排名 发布:2021-03-31 20:25:22 浏览:766
金融视频网站 发布:2021-03-31 20:25:20 浏览:108
公司是否质押 发布:2021-03-31 20:24:28 浏览:643
私募众筹骗 发布:2021-03-31 20:24:21 浏览:852
股份构成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1-03-31 20:24:21 浏览: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发布:2021-03-31 20:23:56 浏览:263
融资名单查询 发布:2021-03-31 20:22:52 浏览: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