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行情 » 纤溶指数3

纤溶指数3

发布时间: 2021-03-21 22:59:17

『壹』 如何看凝血全套各项指标有何临床意义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

延长见于: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 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延长见于: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

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

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肝脏疾病。5、D-二聚体(D-Dimer)测定的临床意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亢进则显著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

『贰』 代谢综合征

● 我国最新一项研究发现,全国约有7700名万代谢综合征患者,即每8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代谢综合征。

● 代谢综合征的四个隐形杀手是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

● 有效防治代谢综合征,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四大隐形杀手

杀手1: 血糖升高

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时,即使未达到糖尿病水平,体内长期的高血糖也足以导致脏器和组织发生病理改变,例如免疫功能下降、肾小球和血管壁损伤。由此可诱发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肾病。

(图片来源网络)

在正常人群中,仅有15%~20%的人存在胰岛素抵抗。而在出现超重、血糖和血压增高、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当中,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和程度显著增加,有60%~75%的IGT(糖耐量低减)患者和8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如何进行初步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分别制定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结合这些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了适合我国人群的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标准中的3个或全部者,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1.肥胖。体重指数≥25.0。腰围:男≥85cm,女≥80cm。

2.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及/或糖负荷后血糖≥7.8mmol/L(140 mg/d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3.高血压。≥140/90mmHg,和/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正在治疗者。

4.血脂紊乱。空腹甘油三酯≥1.70mmol/L(150mg/dl);及/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男性<0.9mmol/L(35mg/dl),女性<1.0mmol/L(39mg/dl)。

『叁』 什么是纤溶

纤溶是指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被纤维蛋白酶溶解、水解的过程,它可以使止血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凝块及时得到消除,以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性,保证血管及排泄管道通畅。
血液在血管中的运动是一种表现为中央流速快,周边流速慢的“套管式流动”。“套管”流动实际上是一种分层运动,又称层流。
血液在血管中是一层一层流动的,靠近中央的液体层流速快,靠近周边的液体层流速慢。这样就在快慢两层液体之间形成了流速差,快的一层给慢的一层以拉力;而慢的一层给快的一层以阻力。因而在流速不同的两液层的接触面上产生了摩擦,称内摩擦力。既然快慢两层之间运动速度不一样,就形成了速度梯度,称为切变率(切变速率)切变率反映了液体层间流动速度的变化,一般来讲,切变率高,流体流速快;反之,流体流速慢。

『肆』 凝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及意义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
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
延长见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延长见于: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
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
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征、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
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肝脏疾病。
5、D-二聚体(D-Dimer)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亢进则显著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

『伍』 高分!!! 我做了那个血常规化验,完全正常,请问就这个来说可以代表我的身体没有哪些病状呢

MEOS是指:微粒体乙醇氧化系

医院里的化验单总是很让人头疼,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在平常人眼里就像天书一般。在这里我们将告诉您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让您下次再面对它时,就可以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其中的具体数值仅供参考)

1.血常规简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a.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b.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

c.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

d.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

f.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 男性0-8mm/h, 女性0-12mm/h。
*增快: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g.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小朋友的血常规

小宝宝最常见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时治疗,就会发起烧来,这时候带宝宝到医院去,大夫就会让先验一下血。为什么要验血呢?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主要看哪些指标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小板计数(PLT)

我们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宝宝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各年龄段宝宝血液细胞成分平均正常值(均值)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第1日 第2~7日 第2周 3个月 6个月 1~2岁 4~5岁
红细胞(×1012/L) RBC 5.7~6.4 5.2~5.7 4.2 3.9 4.2 4.3 4.4
血红蛋白测定\\(g/L\\) HGB 180~195 163~180 150 111 123 118 134
白细胞\\(×109/L\\) WBC 20 15 12 - 12 11 8
中性粒细胞 N% 0.65 0.40 0.35 0.3 0.31 0.36 0.58
淋巴细胞 L% 0.20 0.40 0.55 0.63 0.6 0.56 0.34
血小板\\(×109/L\\) PLT 150-250 150-250 150-250 250 250-300 250-300 250-300

『陆』 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最佳指标是

正确答案:C
解析:原发性纤溶亢进,由于无血栓形成,仅有血浆FDPS增高,DD—般不增高
。继发性纤溶亢进由原发病引起的局部凝血或DIC,DD显著升高

『柒』 血液指标

分析与建议如下:

1、尿素氮8.92 ,稍微偏高,建议复查肾功能,尿常规、肾及前列腺彩超。
2、以上结果,除了尿素氮以外,基本正常。
3、老年男性除了其它易发疾病外,要多注意预防前列腺增生和肥大,尽量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吃或不吃油腻油榨肥甘食品;不引酒或少饮酒;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多吃海产品,多吃真菌类食品。
4、多饮水、多运动;定期查体。

『捌』 凝血四项的指标怎么看

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其原理是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和适量的钙离子,满足外源性凝血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PT。 实验室报告PT有4种方式:秒、活动度(,PTA)、率(prothrombintimeratio,PTR)、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4种形式在临床上应用价值不同。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诊断标准 PT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I、Ⅱ、Ⅴ、Ⅶ、Ⅹ的水平决定,它在肝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急性肝炎PT异常率为10%~15%,慢性肝炎为15%~51%,肝硬化为71%,重型肝炎为90%。在200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PTA是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 轻度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轻度PTA>70%、中度70%~60%、重度60%~40%;肝硬化代偿期PTA>60%、失代偿期PTA<60%;重型肝炎PTA<40%。 Child-Pugh分级中PT延长1~4s计1分、4~6s计2分、>6s计3分,结合其它4项指标(白蛋白、胆红素、腹水、脑病)将肝病患者肝功能储备分为A、B、C级; 严重 决定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肝移植先后顺序的MELD评分(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公式为3.8×loge[胆红素(mg/dl)]+11.2×loge(INR)+9.6×loge[肌酐(mg/dl)]+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它1),INR是3项指标之一。我国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肝病DIC诊断标准中包括:PT延长5s以上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0s以上,因子Ⅷ:活性<50%(必备条件)[3];PT与血小板计数常用于评价进行肝活检与外科手术患者的出血倾向,如血小板<50×109/L、PT延长超过正常4s是肝活检、外科手术包括肝移植的禁忌证。 重要作用 Schepis等报道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如果PTA<70%、血小板<100×109/L同时门静脉宽度>13mm,则出现食道静脉曲张的机率大,属于高危出血患者,应作胃镜检查及相关治疗。可见PT在肝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常范围 1、正常参考值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也有的说11~15秒)。 12-16秒。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2、临床应用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 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玖』 临床上凝血蛋白试验三部筛查和项目检测意义

常用肝功能指标(1)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由于它们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标在血液中浓度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2)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乳酸脱氢酶(LDH)等。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3)反映肝脏胆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酸(TBA)、血氨(NH3)。肝细胞损害时,其排泄、分泌、运输及解毒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血液中TBIL、DBIL、TBA和NH3浓度升高。(4)对诊断胆汁淤积指示酶(包括同工酶)有帮助的酶指标有: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酸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等,以AKP及γ-GT应用较多。这些酶在肝内胆管上皮层的浓度较高。当上皮层受损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便有这些酶增多进入血清中。(5)反映肝脏间质成分增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指标:胶原或其末端多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Ⅲ型原胶原(PCⅢ)、Ⅳ型胶原C端原肽(Ⅳ/PC);糖蛋白——层黏蛋白(LN);蛋白聚糖——透明质酸(HA)。(6)对肝肿

『拾』 化验单上d3 聚体是指什么意思

只听说过D-二聚体
D-二聚体(D-D)
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之一。因为继发性纤溶中纤溶酶的主要作用底物是纤维蛋白,生成特异性FDP即为D-D,所以D-D是继发性纤溶特有代谢产物。
【必要的理论补充】
纤溶酶PL不仅降解纤维蛋白,而且可以降解纤维蛋白原:①PL降解纤维蛋白原,产生X片段、Y片段及D、E片段。②PL降解纤维蛋白,则产生x'、Y'、D-D、E'片段。
测定血浆D-二聚体可以判断纤维蛋白是否已经生成,从而为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症提供重要依据。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纤维蛋白原在没有大量转化成纤维蛋白之前即被降解,D-二聚体为阴性或不升高;继发性纤溶亢进症,如血栓性疾病、DIC等,由于疾病前期凝血机制增强,纤维蛋白大量生成,继而引起纤溶亢进,因此D—二聚体阳性或显著升高。
【参考区间】阴性(<250 μg/L)。
【临床意义】健康人血液D-D浓度很低,而在血栓形成与继发性纤溶时D-D浓度显著增高。因此,D-D是DIC实验诊断中特异性较强的指标,并在排除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价值。
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等。
②D-D是诊断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主要筛检指标之一。
③溶栓治疗监测:深静脉血栓、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效后,血浆D-D增高可达溶栓前的2-3倍。
④继发性纤溶亢进D-D浓度增高,而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早期D-D浓度正常,可作为两者的鉴别指标之一。

热点内容
凤凰传媒港股 发布:2021-03-31 20:26:44 浏览:3
美国原油出口带来了什么 发布:2021-03-31 20:26:44 浏览:740
k线重合指标 发布:2021-03-31 20:26:26 浏览:359
金融财经网站排名 发布:2021-03-31 20:25:22 浏览:766
金融视频网站 发布:2021-03-31 20:25:20 浏览:108
公司是否质押 发布:2021-03-31 20:24:28 浏览:643
私募众筹骗 发布:2021-03-31 20:24:21 浏览:852
股份构成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1-03-31 20:24:21 浏览: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发布:2021-03-31 20:23:56 浏览:263
融资名单查询 发布:2021-03-31 20:22:52 浏览: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