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消费金融
❶ 为何要倡导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在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广泛使用。
❷ 消费金融为什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世界各国都逐渐意识到消费金融对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消费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资金融通的需要,起到刺激国内消费需求进而带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消费金融的影响因素有人口结构、家庭生命周期、社会保障、消费者偏好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消费信贷余额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消费金融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❸ 我国大力发展消费信用,其意义何在
[消费信用的作用和制约因素]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消费信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据统计,若不采用分期付款这一消费信用的典型支付方式,西方汽车的销售数量将会减少 1/3 。此外,企业通过以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等方式,这一信用形式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若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消费信用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态,促使物价上涨,促成虚假繁荣等消极影响。因此,消费信贷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一般来说,消费信用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总供给的能力与水平,总供给的水平越高,消费信用的规模一般越大;(2)居民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若居民的实际收入较低,偿还能力不高,一味地发展消费信用则会导致风险加大;(3)资金供求关系。它与消费信用的规模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若资金供求紧张,消费信用的规模就越大;(4)消费观念和文化程度,它制约着消费信用这种信用方式的普及程度和消费总量。如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消费信贷起步较晚,规模也较小,但近年来发展很快,主要体现在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的增长上。
❹ 我国发展消费金融最大的制约点是什么
1、消费金融体系不健全;2、个人消费金融信贷需求不足;3、金融资源过于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发达地区,中小城和经济落后地区很难享受到相应的消费金融服务。
❺ 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A、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B、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C、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答:(1)从理论层次来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从我国现实角度来看: A.(必然性)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B.(必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 C.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1)消费影响生产是对的.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当消费扩张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萎缩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我国过去几年经济不景气,主要就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减弱,从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消费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快,是错的.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但不等于消费决定生产. 只有那些不超越现实社会生产能力的合理的,适度的消费才是生产的真正动力;过度的不合理的高消费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因为过度消费会使一定时期内的积累基金减少,从而影响社会再生产.
(3)经济增长主要受到"三驾马车"的拉动:投资;需求;出口.由于我国实施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因此使得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
消费影响生产,消费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快.
❻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拉动不了!国家福利太低了,老百姓没有安全保障,比如说一个退休工人,手上有点余钱,看到中意的东西非常想却不能买,为什么?因为这钱是预防应急用的,现在用了万一病了,拿什么来看病,只能等死了,所以用消费拉动经济是没用的,首先国家的提高社会福利,工资待遇,让老百姓能够感觉到放心,而不是担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来实现,而不是光打雷不下雨,消费拉动经济那还得老百姓口袋里有才行通的,现在有多少老百姓口袋有余钱的,就目前我们国家的低福利,低工资,高消费这种怪圈是行不通的!
❼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随着网络购物场景的发展,消费金融开始涉足电商领域,针对消费者最关注的价格因素,推出分期付款、30天无责免息等产品,分散消费者的购物压力,刺激消费增长,尤其是中高端消费的增长。消费金融除降低消费者购物压力刺激消费以外,还可以帮助电商企业及商家进行商品营销。通过优惠的支付条件吸引用户,实现用户引流和商品导购。例如根据电商平台的行业及人群特征,推出特定的营销活动,用户通过参与活动或者获得价格优惠,或者获得电商平台及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消费积分。这种营销活动在引流、导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用户粘性。
互联网消费金融在电商领域的应用,目前处于信用累积的过程,未来实现数据沉淀之后,基于个人账户的信用数据提供更多产品以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
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2015年中国人民币信贷余额达到93.6万亿,同比增长14.9%;同期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9.0万亿,同比增长23.3%。近年消费信贷余额增速显著高于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速。预计2019年消费信贷余额将占人民币信贷余额总额的四分之一,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在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消费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对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从对金融机构的定向业务支持转而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全面支持。银监会放开了消费金融公司审批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常态化。
消费场景日益丰富,互联网渠道直接触达客户
首先,电商改变了大众的购物习惯,消费渠道的便利性激发了小额高频的购物需求。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互联网的流量竞争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线下的消费场景包括3C产品、电动车、医美、租房、培训教育、旅游等。
随着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监管政策将逐步出台,行业将迎来整改。监管政策的不断深化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会两级分化,不合规的平台将会逐步的退出市场,合法合规的平台将会以金融科技促进机构自身的发展,加强风控和定价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未来,在场景、数据和风控基础上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会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给用户带来美好的消费体验,给社会创造无限的价值。
❽ 运用经济生活谈谈如何扩大我国的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的不断攀升.而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即最终消费率)却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为有效缓解投资消费失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因此,要充分挖掘内需潜力.积极探索扩大消费需求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均衡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配合运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全力解决有效内需不足的矛盾;
2、提薪。适当提高社会保障“三条线”的保障水平,提高工职人员工资。
3、降息,暂停征收利息税(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利息税);
4、调整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更新消费观念,千方百计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假日经济,调整限制消费的税费政策等;
5、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6、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免除消费后顾之忧;
7、推行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
具体来说,还要做到:
第一,全力促进居民增收。一是要将促进就业作为居民增收的主渠道。切实消除服务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发展进入持续快速扩张轨道;实施就业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落实对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资、财税、用地等支持政策,增加就业吸纳能力,促进工资水平合理增长。二是要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农村,关键是推进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定农民对承包土地拥有长期物权的前提下,促进土地流转和变现,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流;清晰界定农户宅基地产权属性,推进宅基地流转、置换方式创新,让农户分享土地升值收益。在城镇,关键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拓展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三是着力增加政府对劳动市场服务职能,加大对职业教育、在职培训等的公共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岗位转化能力,通过增强劳动市场的活力来根本保障劳动者利益。
第二,着力调节收入差距。一是切实缩小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就业人员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放松铁路、电信、电力、能源等基础产业和金融、出版等服务业以及部分城市公共事业的管制,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效率、降低垄断收益,最终使消费者获得实惠。对于那些确实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或自然垄断行业,要加快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和收益分配原则,避免因垄断因素获取高于其他行业的劳动报酬。二是通过税制改革等措施加大二次分配的调整力度。加快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充分考虑家庭综合税负能力,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计征和抵扣。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将减税负与促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对有利于就业的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给予税收优惠。适时开征物业税,条件具备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和特别消费税,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三是以积极推进城镇化作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径。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并举,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第三,注重改善消费预期。一是改善政府支出结构,切实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二是建立全覆盖、保基本、缩差距、可转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新型农村养老制度实施范围,并适当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方案,逐步完善大病保障制度;探索实施多种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形式,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提高社保的统筹层次,逐步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三是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基层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转移支付中财力测算标准与常住人口挂钩,与户籍人口脱钩。加快制定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增加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程度。
第四,切实增加有效供给。一是通过供给促改革,激活需求潜力。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竞争,加快金融、医疗、教育、培训、咨询、文化等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二是加快完善与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拓宽城乡市场、扩大居民消费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消费结构稳步升级。三是以新技术、新理念支持和引导新消费。重视智能技术、物联网、新能源、低碳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创新产品,创新供给,开拓新的消费领域。
第五,不断提高消费便利性。一是支持合理金融创新,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在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前提下,要在信贷标的、类型、流程和方式上积极支持业务创新,在消费支付终端多元化、安全化上寻求新突破,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支持居民合理的消费需求增长。二是大力改善消费品流通环境。支持建立健全现代消费品营销体系,积极推动消费品领域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撑新兴消费领域发展。三是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大消费品质量和安全监督,让民众放心消费。加大打击社会失信行为的立法和执法力度,鼓励诚信经营。
除此之外,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须以消费需求的扩大为支撑,我国要改变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状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针对制约我国消费需求的原因,应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加快税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财政对策,扩大我国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