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德期权
㈠ 芬恩·基德兰德的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年份 得主 获奖原因 1969年 朗纳·弗里施(挪威)
简·丁伯根(荷兰) 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是经济计量学模式之父 年份 得主 获奖原因 1970年 保罗·萨缪尔森(美) 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1971年 西蒙·库兹涅茨(美) 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贡献巨大 1972年 约翰·希克斯(英)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3年 华西里·列昂惕夫(苏联)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年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奥地利)、贡纳尔·默达尔(瑞典)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1975年 列昂尼德·坎托罗维奇(苏)
特亚林·科普曼斯(美) 前者在1939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后者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他们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1976年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 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1977年 贝蒂尔·奥林(瑞典)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英)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978年 赫伯特·西蒙(美) 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 1979年 威廉·阿瑟·刘易斯(英裔美籍) 西奥多·舒尔茨(美) 前者在发展经济学方面颇有建树,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和进出口交换比价模型,后者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年份 得主 获奖原因 1990年 默顿·米勒(美)
哈里·马科维茨(美)
威廉·夏普(美) 他们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1991年 罗纳德·科斯(英) 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1992年 盖瑞·贝克(美) 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扩展到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场经济行为 1993年 道格拉斯·诺斯(美)
罗伯特·福格尔(美) 前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后者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 1994年 约翰·福布斯·纳什、约翰·海萨尼(美) 莱因哈德·泽尔腾(德) 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5年 小罗伯特·卢卡斯(美) 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英)
威廉·维克瑞(美)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7年 罗伯特·默顿(美)
迈伦·斯科尔斯(美) 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1998年 阿马蒂亚·森(印度)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1999年 罗伯特·门德尔(加拿大) 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年份 得主 获奖原因 2000年 詹姆斯·赫克曼(美)
丹尼尔·麦克法登(美)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2001年 乔治·阿克洛夫(美)
迈克尔·斯彭斯(美)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 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理论迅速得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他们的贡献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2002年 丹尼尔·卡内曼(美)
弗农·史密斯 前者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后者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2003年 克莱夫·格兰杰(英)
罗伯特·恩格尔(美) 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04年 芬恩·基德兰德(挪威)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2005年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美)
罗伯特·约翰·奥曼(以色列) 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2006年 埃德蒙·费尔普斯(美) 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2007年 里奥尼德·赫维克兹(美)
埃克里·马斯金(美)
罗杰·梅尔森(美) 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了基本 2008年 保罗·克鲁格曼(美) 对经济活动的贸易模式和区域的分析 2009年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奥利弗·威廉森 奥斯特罗姆以“涉及公共财产或处于公共控制下财产的经济治理分析”获奖,威廉森以“涉及企业边界的经济治理分析”获奖。
㈡ BBC match of the day里面那个主持人是谁
莱因克尔啊 你不认识吗?86年世界杯马纳多纳风头最大 然后貌似就是他啊
㈢ 赤裸经济的崛起:怎样从不断变化的职场中获益
1989年,斯科特-亚当斯(Scott Adams)开始发表系列漫画《迪尔波特》(Dilbert),故事一开始围绕的是漫画主角的家庭生活,但很快就转为他的职场生活。之后,他发现了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专门捕捉20世纪美国的重要生活场景。
亚当斯笔下的漫画人物面无表情,讽刺了在小公司混日子的员工的内心空虚。亚当斯挑选了最常见的办公场景,作为当代企业文化的脱节和荒诞的象征,多年以来,他的漫画系列的标题反应了大萧条时代的情形:《办公室之旅》、《办公室天堂的另一天》、《来自办公室的任务》。他的漫画最终成为办公室里的常见刊物,好几次登上了《福布斯》杂志封面,而这些办公室恰恰是他的讽刺对象。2001年,设计公司IDEO甚至和亚当斯联手创作了《迪尔波特的终极办公室》(Dilbert’s Ultimate Cubicle)。
但是,即便漫画系列广受欢迎,但实际的工作场景却经历了令人震撼的转型,使得迪尔波特的办公室成为过气的遗迹。在一家公司里稳定的(如果时间允许)的职场 生涯,逐渐被动荡和无法预见的现实所替代:2010年,美国劳工统计局称,员工在一个岗位的平均时间已经减少至不到四年半。甚至是,工作区域不再和单个全 职雇主挂钩。在如今的就业市场,30%的是自由职业或兼 职人员,一些国内最大的公司在报告中称,其30%的采购资金花在聘用“特别派遣”的或“临时的”员 工上面。
人们对职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福利都会有合理的关注,而这些变化也是出于某种程度上的担心而发生的,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他们的新书《赤裸经济的崛起:怎样从不断变化的职场中获益》(The Rise of the Naked Economy: How to Benefit from the Changing Workplace)中, 瑞恩-柯尼特(Ryan Coonerty)和杰里米-纽内尔(Jeremy Neuner)制造了一个生动的和具有可比性的案例,这个案例说明,新的现实确实还有好的一面。他们提出,如果得到认可且管理得当,劳动力对工作本质的改 变将会带来“产能更高、更幸福和可持续的生活。”
不再有金表
以前,老一代员工在退休时会收到一块金表,这象征的是20世纪的职业生涯的社会契约。作为对职业保障和一系列福利的回报,员工宣称对企业主忠诚并放弃相当 大的控制。新的福利资本主义从斗争中脱颖而出,这些斗争构成了工业革命的早期场景中劳资双方的某种和平条约,双方都作了实质性的让步。企业和工会及政府之 间相互调和,同时工人放弃杰弗逊式的理想中的独立自耕农观点。这个社会契约的核心组织不再是独立店铺或农户的农地,而是公司。
但是,在《迪尔波特》发表之前,这种契约的基础是被放弃的,虽然缓慢但确定如此,原因有很多,包括技术变革、全球竞争以及知识型经济的出现。自从20世纪 70年代以来,除了最高收入阶层,美国人的工资一直很不景气。公司想要削减成本,在全球新经济中取得竞争优势,用“固定缴款”退休计划来替换上一代的“固 定福利”养老金,从而将风险从公司转移至员工身上。从1980年至2008年,工人参与“固定福利”计划的人数占比从38%降至20%,而参与“固定缴 款”计划的人数占比从8%增加至31%。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进一步破坏了美国企业对于传统福利方案的承诺。避免支付福利的重要办法就是日益依赖临时工:单单2009年和2012年,临时 工人数激增29%。跨境外包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2011年,奥巴马总统询问史蒂夫-乔布斯,苹果的产品是否可以在美国生产。他回答道:“这些工作永远不 会回来了。”
虽然20世纪社会契约的让位看似对形成已久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分解,但是柯尼特和纽内尔给予了重要提示,“现代工作的圈套伴随着我们不足100年,这是人类 历史中的小插曲。”他们提出,我们不再承受得起把“企业家”当作少数精英的专属,而员工正在充当独立机构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回归杰弗逊式的理想。 “我们看到,杰弗逊式独立自耕农正在重新进行自评,只是他们不再是农民。我们将遵照新的社会契约来耕种田地,这些田地是虚拟的、全球的及民主的。”
作者坚持认为,我们不能停留在缅怀老式契约上,虽然老式契约也有利有弊。现有的商业模式没有将环境成本或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计算在内。消费主义和过度的企业 影响力对我们的文化政治曾一度产生过负面影响。美国企业一直低估女性的工作。随着《迪尔波特》有效捕捉的疏远感越来越深入人心,旧的模式只会导致对人才和 主动性的利用不充分。柯尼特和纽内尔引用了最近的盖洛普民意调查发现,53%的美国工人并未积极投入他们的工作,19%在“主动摆脱工作”。
但是,即使旧的社会契约也在被重新定义,或被彻底摒弃,它将持续定义我们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基础设施。“我们如何工作、住在哪里、吃什么、怎样教育我们的 子女、怎样利用闲暇时间、以及我们怎样衡量经济是否健康和成功,这些都已经过裁剪来服务于我们祖父辈的神话般企业的利益和优点,”作者指出。
最近的变革带来了真正的断层和不确定性,除此之外,作者看到了新经济中的很多机会,在他们看来,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让他们感到非常乐 观,特别是从“千禧代”(或Y一代)开始的新一代的观念。面对新经济现实和跟社会媒体定义的截然不同的教养,千禧代给职场带来了全新的期望。他们不太可能 每周在办公室里工作40小时,他们更看重成就感和灵活度而职场保障。他们认为,在经历了多年的传统做事方式之后,很多所谓的婴儿潮一代也得出了同样的结 论。
从办公室到协同工作
在他的2001年的书作《自由工作者国度》(Free Agent Nation》中,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预测新兴经济将以项目组为核心,而不是固定的工作空间。他写道,拍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临时组织的摄制组包括演员、导演和数十个乃至数百个 专业人士,在几个月里快速组建和拍摄电影然后分开,每个人都继续开展下一个项目。同样的,哈佛商学院教授艾米-埃德蒙德森(Amy Edmondson)用捡篮球的比喻来定义她所谓的“团队合作”:将一组专业人士组织起来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柯尼特和纽内尔提出,重要的是重新规划公司的 价值。
传统的基于办公室的、静态的公司办公模式逐渐被更为流动和移动化办公模式所替代:“围绕一系列挑战和机会,员工、人才和想法在得到不断的组合、解散和重新 组合。”传统的写字楼设备过时,无法适应这种全新的公司。虽然越来越多的工作者开始在家办公,特别是自由职业者,作者坚持相信当面互动的价值。因此,新经 济及其“半游牧工作者”将会需要“全新的场地来聚集、工作、生活及互动。”
2008年,柯尼特是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兹市的市长,纽内尔是经济发展管理者。他们在寻求刺激当地经济的创新方法期间,被那些在当地咖啡馆工作的很多企业 家和自由职业者的数量所震撼,他们决定创建一个工作空间,为具有同样优势的人群提供更加有序的方式。他们合伙设立的公司名为NextSpace,成为“协 同工作”的第一个商业投资,也可以称为创建了“共享的协同工作空间”。
创建公司的基本理念是“提醒过时的经济模式:我们为200家个体公司创建了办公空间,而不是吸引了1家拥有200个员工的公司来到圣塔克鲁兹。” NextSpace的核心使命是为会员提供灵活的基础设施,让他们可以单干,也可以团队协作,同时可以培养作者称之为“经管理的缘分”,也就是具有不同但 是互补技能的人员之间的临时合作。例如,NextSpace早期的成功案例就是推出名为Fuel4Humans的手机应用,这是由营养学家、计算机专家和 平面设计师联手开发而成的。
虽然协同工作只占到经济的一小部分,但是其比例明显已经开始增加。致力于发现新模式的在线杂志Deskmag专门对此进行了调查,调 查结果显示,全球协同工作空间的数量已从2006年的30个增加到2011年的1130个(2012年这个数字有望翻倍)。与此同时,由于现代技术可以让 员工有条件移动办公,因此他们正在挣脱传统工作空间的限制。有调查显示,在日常工作时间,三分之二的办公空间是空置的。具有前瞻性的公司发现这种情况并采 取相应行动。例如,消费电子公司Plantronics了解到,在任何指定工作日,40%的员工会在其他地方工作,因此将其公司园区的容量设计为60%。 和传统工位模式相比,其办公空间的设计是基于灵活按需提供的要求。
超级专家和全能人才
在他们早年的NextSpace实验中,柯尼特和纽内尔发现最有产能的协作是将专家和大局思考者进行搭配。知识型经济偏好日益增长的专业化,这已经是老生 常谈,但是两位作者都对此表示同意。专业化越来越细分,定义越来越明确,形成麻省理工学院两位管理学教授提出的“超专业化分工时代。”这也创造出新的市场 形势,从前的猎头人员被“人才经纪人”取代,他们通过项目制的方式和很多公司的高级专业人才保持联系。商业人才集团(Business Talent Group)就是这样的公司(2007年成立,已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和奥斯汀设立了办事处),该公司已经为所有人发明了全新的双赢模式。客户可以得到 专业的指导,而花费低于聘请全职人员或传统的咨询公司,同时专业人士获得丰厚的报酬,而且工作时间弹性化,在选择项目方面有着更大的灵活度。
另一方面,柯尼特和纽内尔都是令人称羡的全才,企业都认为全才(传统的人文艺术教育创造了这些全才)的价值容易被低估。衡量专业人士的结果更加容易,但是 有人必须具备全局观,将“各个点都串起来”。作者引用了很多思考者和研究人员的说法,他们指出,对聪明的全才的需求只增不减。由于计算机已经取代了很多生 硬机械的工作,以及“个性化、线性化和程序化的”工作也在不断被外包出去,剩下的工作就是“很大程度的创造性和概念化”,而且是需要团队协作完成,需要聪 明的全才团队群策群力来实现。
《赤裸经济》不只是关于临时项目制的团队、自由职业者和专业咨询师。进步的、具有前瞻性的公司将把全新的企业精神纳入全新商业模式,作者引用了走在前面的 数家公司的例子。其中一家是Automattic,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公司以开发开源博客平台WordPress而著称。另一方面,公司支持作者称之为 “松散型员工模式”。公司创始人马修-穆勒威格(Matthew Mullenweg)对于传统写字楼或公司园区不太认可:“我认为,多数办公室里面都是没有在干活的人。”相应地,Automattic的员工构成很广 泛:三分之二的员工在美国公司办公,其余的员工在24个国家的90个城市内生活。另一方面,穆勒威格特别相信当面协作和头脑风暴,并且率领他的团队飞往全 球各地这么做。他还在旧金山设立了名为“Lounge”的非正式办公区。Lounge所在地曾经是一家餐厅,其设施只是一些桌椅,没有一台电脑。“这样一 来,”作者嘲笑道,“Automattic可能是第一家总部没有技术设备的高科技公司。”
另一个例子是手工啤酒厂-新比利时酿酒公司(New Belgium Brewing),其最著名的产品是单车琥珀啤酒(Fat Tire Amber Ale)。新比利时酿酒公司通过其他方式来吸取上述流动性和协作性更强的企业文化。除了各种丰厚的额外津贴,公司的做法是“财务资讯共享管理”,让所有员 工都可以进入其财务系统。新比利时酿酒公司一开始就采用了一系列环保措施。1998年,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向员工展示了一项风能计划。虽然这项计划会有很多 的长期益处,员工必须放弃他们几年的奖金来支持这种转变。公司采用了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在2013年初,新比利时酿酒公司实施了“员工股票期权计划”,如 今已经成为100%员工控股的公司。
并非无缝转型
柯尼特和纽内尔是名符其实的新经济捍卫者,但是他们承认,仍然会有胜利者和失败者,未来道路还会有严重的断层。他们还承认,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承诺为员工创 建可持续的、有关联的生活,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我们必须警惕某项研究报告提到的“数字血汗工厂”。社交网络工具本身不会让我们感觉到相互关联,而且在某 些情况下甚至会适得其反。
此外,他们提到了一些公共政策的挑战,这些挑战必须在未来几年里得到解决。其中包括医疗体系,迄今为止,该体系一直被认为是基于员工医疗保险的范畴。即将 实施的“奥巴马医疗法案”将会增加选择范围,但是自由职业者和个体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仍然存在。此外,2010年的考夫曼-兰德调研担心,基于员工的医疗保 险会通过控制冒险而阻碍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作者还提出自由职业者收入水平的问题,这和“真正工作”的员工不同,是不和雇主共享的。最后,根据自由职业者联 盟(Freelancers Union)的调查,44%以上的独立工作者遇到过未能全额获得劳动报酬的问题。
但是,柯尼特和纽内尔对《赤裸经济》保持乐观态度,剥除工作的“陷阱、工具和技术的外衣”,向我们展示社会和个体工作者,通过崭新的方式和独特的机会来统一经济和人类发展,创造“工作和生活相融合的机会”。
㈣ 经济学家和物理学家 谁对社会的贡献更大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归属
2008年12月13日第一百零八届诺贝尔奖
美国学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地域所作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7年12月14日第一百零七届诺贝尔奖
明尼苏达大学的赫维茨、芝加哥大学的马斯金,以及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的罗杰·B.迈尔森因奠定机制设计理论基础而分享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12月14日第一百零六届诺贝尔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埃德蒙-菲尔普斯因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杰出贡献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通货膨胀及其对失业影响之间的关系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5年12月14日第一百零五届诺贝尔奖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罗伯特-奥曼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托马斯-谢林因在博弈论方面的贡献而共同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4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四届诺贝尔奖
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因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共同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3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三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因他们在经济学时间数列分析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而共同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2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二届诺贝尔奖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恩曼(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因将源于心理学的综合洞察力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从而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因为实验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并设定了经济学研究实验的可靠标准,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1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一届诺贝尔奖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迈克尔·斯彭斯、乔治·阿克尔洛夫,三位美国教授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0年12月10日第一百届诺贝尔奖
詹姆斯· 赫克曼、丹尼尔·麦克法登因发展了能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9年12月10日第九十九届诺贝尔奖
罗伯特·门德尔因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而获得诺贝尔经缉范光既叱焕癸唯含沥济学奖。
1998年12月10日第九十八届诺贝尔奖
阿马蒂亚·森因对福利经济学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做出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7年12月10日第九十七届诺贝尔奖
美国科学家迈伦·斯科尔斯因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罗伯特·默顿因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并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6年12月10日第九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莫里斯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威廉·维克瑞因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5年12月10日第九十五届诺贝尔奖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卢卡斯因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4年12月10日第九十四届诺贝尔奖
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约翰·海萨尼、莱因哈德·泽尔腾因在非合作博弈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从而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3年12月10日第九十三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福格尔因通过使用经济理论和定量方法来解释经济与机构的变化,因而更新了经济历史的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2年12月10日第九十二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因把微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延伸到人类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1年12月10日第九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因揭示交易价值在经济组织结构的产权和功能中的重要性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0年12月10日第九十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威茨因发展了有价证券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米勒因对公司财政理论的贡献、美国经济学家夏普因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式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9年12月10日第八十九届诺贝尔奖
挪威经济学家霍韦尔莫因提出验证经济理论的方法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8年12月10日第八十八届诺贝尔奖
法国经济学家阿兰因市场理论和高效利用资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7年12月10日第八十七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因经济增长和福利增加的因素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6年12月10日第八十六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因在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中领先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5年12月10日第八十五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因储蓄和金融市场的开拓性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4年12月10日第八十四届诺贝尔奖
英国经济学家斯通因创立了计算国民收入的统一会计制度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3年12月10日第八十三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德布勒因供求理论的数学证明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2年12月10日第八十二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因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影响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1年12月10日第八十一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托宾因金融市场及其对企业和家庭消费的影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0年12月10日第八十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因商业波动经验模式的发展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9年12月10日第七十九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因经济增长理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农业经济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8年12月10日第七十八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因研究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决断过程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7年12月10日第七十七届诺贝尔奖
瑞典经济学家奥林因国际贸易理论体系、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移动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6年12月10日第七十六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因消费分析·货币理论和经济稳定性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5年12月10日第七十五届诺贝尔奖
苏联经济学家康托罗维奇、美国经济学家库普曼斯因资源最优利用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4年12月10日第七十四届诺贝尔奖
瑞典经济学家米达尔、英国经济学家海克因在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首创性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因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法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2年12月10日第七十二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阿罗因一般经济平衡理论和福利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因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开创性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0年12月10日第七十届诺贝尔奖
美国经济学家塞缪尔森因对经济理论的科学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69年12月10日第六十九届诺贝尔奖
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荷兰经济学家丁柏根因创立计量经济学,运用动态模型分析经济活动而共同获得首次设立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㈤ 谁能提供美国兰德公司的具体情况
兰德公司是美国最重要的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它先以研究军事尖端科学技术和重大军事战略而著称于世,继而又扩展到内外政策各方面,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研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思想库,被誉为现代智囊的“大脑集中营”、“超级军事学院”,以及世界智囊团的开创者和代言人。它可以说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
兰德的由来
兰德公司正式成立于1948 年11月。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在华盛顿设有办事处,负责与政府联系。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军事工作,把运筹学运用于作战方面,获得成绩,颇受朝野重视。战后,为了继续这项工作,1944年11月,当时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上将提出一项关于《战后和下次大战时美国研究与发展计划》的备忘录,要求利用这批人员,成立一个“独立的、介于官民之间进客观分析的研究机构”,“以避免未来的国家灾祸,并赢得下次大战的胜利”。根据这项建议1945年底,美国陆军航空队与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签订一项1000万美元的“研究与发展”计划的合同,这就是有名的“兰德计划”。“兰德(Rand)”的名称是英文“研究与发展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两词的缩写。不久,美国陆军航空队独立成为空军。1948年5月,阿诺德在福特基金会捐赠100万美元的赞助下,“兰德计划”脱离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正式成立独立的兰德公司。
兰德的辉煌
兰德的长处是进行战略研究。它开展过不少预测性、长远性研究,提出的不少想法和预测是当事人根本就没有想到的,尔后经过很长时间才被证实了的。兰德正是通过这些准确的预测,在全世界咨询业中建立了自己的信誉。成立初期,由于当时名气不大,兰德公司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受到重视。但有一件事情令兰德公司声誉鹊起。朝鲜战争前夕,兰德公司组织大批专家对朝鲜战争进行评估,并对“中国是否出兵朝鲜”进行预测,得出的结论只有一句话:“中国将出兵朝鲜”。当时,兰德公司欲以200万美元将研究报告转让给五角大楼。但美国军界高层对兰德的报告并不感兴趣。在他们看来,当时的新中国无论人力财力都不具备出兵的可能性。然而,战争的发展和结局却被兰德准确言中。这一事件让美国政界、军界乃至全世界都对兰德公司刮目相看。 二战结束后,美苏称雄世界。美国一直想了解苏联的卫星发展状况。1957 年,兰德公司在预测报告中详细地推断出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时间,结果与实际发射时间仅差两周,这令五角大楼震惊不已。兰德公司也从此真正确立了自己在美国的地位。此后,兰德公司又对中美建交、古巴导弹危机、美国经济大萧条和德国统一等重大事件进行了成功预测,这些预测使兰德公司的名声如日中天,成为美国政界、军界的首席智囊机构。
兰德的运作
兰德公司又是如何具体运作的呢?兰德公司作为一个“思想库”,通常是与其客户建立合同关系,兰德公司的很多合同是同美国联邦政府签订的,比如国防部、卫生部、人力资源部、教育部、国家科学基金、国家医学研究院、统计局等等。兰德公司和许多上述客户有着3~5年或每年更新的服务合同,合同额在数千万美元左右。在合同所规定的范围内,有时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提出具体的项目建议,有时是客户自己提出需求,然后双方通过会谈、电子邮件以及其他形式的通信方式进行交流讨论,对具体内容进行这样或那样的修改,最后形成《项目说明书》文件,包括问题、方法、背景、数据、进度、预算、时间表等。接下来项目开始执行,预算到位,兰德公司按时间表提供报告研究的结果,完成项目。兰德公司每年有700~800个项目在同时进行。除了大部分根据长期合同和政府预算来安排的政府项目外,还有部分项目是兰德认为有意义或会造成重大影响而自主选择。对后一类项目,开题后兰德会向可能的用户推荐和兜售,或研究结束后,以粗线条方式告诉潜在用户,动员他们来购买研究成果。一般情况下,兰德会向项目委托人提供多达5个决策咨询选择,并将每一种选择在政治、经济、公共关系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利弊,一并忠告用户。对决策者提供科学、客观、公正而全面决策建议。不同的人和不同性格的决策者,会从这些选择中作出不同的决策,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兰德现有1600名员工,其中有800名左右的专业研究人员。兰德集团除自身的高素质结构之外,还向社会上聘用了约600名全国有名望的知名教授和各类高级专家,作为自己的特约顾问和研究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参加兰德的高层管理和对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成果论证,以确保研究质量及研究成果的权威性。
兰德的独立性
长期以来,兰德坚持自已只是一个非营利的民办研究机构,独立地开展工作,与美国政府只有一种客户合同关系。兰德公司努力通过拥有不同性质的客户的形式来保持其独立性。虽然兰德的客户大部分是美国联邦政府,但是即使就一个客户而言,比如五角大楼,其内部也有陆、海、空、情报、国防部长办公室等机构,有许多不同的部门。兰德通过与不同部门打交道,来实现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兰德还有许多非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客户等。目前,兰德公司65% 的收入来源于美国的联邦政府,也就是说,兰德公司65% 的生意来自美
国联邦政府,剩余35% 的生意分布在许多不同的客户间,诸如美国的州政府、外国政府、私营公司、提供资助的基金会等等。兰德公司一直保持着关于独立性的文化传统。兰德公司有发表研究结果又让公众获取研究结果的自由。作为政策研究机构,兰德能够讲真话,无论这个真话对客户有利或是不利。花钱雇兰德的客户要准备接受这种可能,就是兰德的研究结果同他们的政策不相符甚至相互冲突。因此,兰德的客户应该更注重兰德公司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而不是要兰德告诉他们想听的东西。而恰恰有一些人,正是害怕兰德的这种独立性而不敢雇用兰德。兰德公司的这种独立性是有一个由20多人组成的监事会来保障实现的。监事会成员对兰德公司具有管理支配权力,也就是说他们才是兰德公司真正的主人,但是他们并不拥有兰德公司的任何财产。
兰德的研究审查机制
兰德有一套每4~5年对公司的某一个研究分部进行审查的机制,目的是要考察其研究是否有价值。在兰德公司有各种不同的审查,包括独立审查。首先负责该项目或研究的部门管理层要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质量审查。然后,交给项目审查人员进行审查,其中有一个审查人员是不属于兰德公司,而是从外边请来的,其他有3~4个审查人员是来自于兰德公司内部,但都没有参加被审查的项目或研究。兰德有一套内部质量标准,公司要求审查人员
按这套质量标准审查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兰德公司有800名左右的专业研究人员。任何一个专业研究人员都将会参与审查工作,在他的兰德的职业生涯中会不止一次参与审查工作。
高级人才的摇篮
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学术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在社会上有“兰德学派”之称。兰德不仅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独创的见解著称于世,而且为美国政府和学术界培养了一些屈指可数的人才。如数理逻辑学家兼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艾伯特•沃尔斯蒂特,他提出的“第二次打击”概念对美国军事战略影响巨大,又如前中央情报局长、国防部长、能源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前军备控制和裁军署署长、里根政府的国防部副部长弗雷德•伊克尔,前总统经济就业局局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战略问题专家、赫德森研究所的创建人赫尔曼•卡恩,纽约市立大学教授、苏联问题专家唐纳德•扎戈里亚,迈阿密大学教授、苏联
民防问题专家利昂•古里,密执安大学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曾任美国驻香港代总领事的艾伦•惠廷和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中国和亚洲问题专家哈罗德•欣顿、著名的未来学家康恩和布朗等 。为了广泛传播兰德的智慧,兰德公司在1970年创办了兰德研究学院,它是当今世界决策分析的最高学府,以培养高级决策者为宗旨,并颁发了全球第一个决策分析博士学位。目前,其学员已遍布美国政界、商界。
㈥ 求几本经济学类书籍电子版
ok,我本身是管理咨询顾问,给你几本最经典的,一定要看:
《麦肯锡传奇》
王明夫:《资本经营论》
王明夫:《蓝筹》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萨缪尔森:《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
James R. McGuigan等著《管理经济学》
管理思想史
Mark Grinblatt, Sheridan Titman,《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钱德勒:《战略与组织》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汤姆森•斯迪克兰德《战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科利斯《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德鲁克:《管理:责任、任务、实践》
明茨博格等:《战略历程》
《利润模式》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中信出版社;
《发现利润区》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中信出版社;
《市场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
《深度营销观点》、《精准营销》等和君咨询系列出丛书 程绍珊等
《成本与效益》罗伯特•卡普兰、罗宾库铂
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上、下册),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
《领导与企业文化》
《产业史》研究生教材或专著
斯蒂芬A.罗斯等《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布瑞德福特.康纳尔《公司价值评估——有效评估与决策的工具》,华夏出版社,2001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George P. Baker, George David Smith《新金融资本家——KKR与公司价值创造》,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王明夫《投资银行并购业务》
J.威斯通《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公司法》本科或研究生教科书
《民法原理》本科或研究生教科书
《中国哲学史》本科或研究生教科书(建议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本科或研究生教科书(建议阅读罗素《西方哲学史》)
《中国文学史》本科或研究生教科书
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作品
高盛文化
摩根信札
博勒斯、柯林斯:《基业常青》
南怀瑾:《论语别裁》、《老子他说》等
推荐阅读的模型、工具和方法
1、《战略咨询》,方少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营销咨询》,方少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3、《业务流程咨询》,方少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4、 埃克拉塞尔《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
除了针对管理咨询技能的专业的书籍外,对于员工本身知识的完善,首先应该包括基础知识的书籍,这方面应该包括基础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财务、会计、金融、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等。这部分的学习应该确定一些经典的教材。
在经济学方面,这里推荐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可作为首选,另外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也可作为选择的书目,三者都是经济学的基础教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最为通俗易懂,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的特点在于强调了信息经济学等一些内容,而萨缪尔森的这本则分析较为全面,相对另外两本深度大一点,在没有精力的情况下,三者可选择一本阅读,如果有精力,则可互相参考。
同时,在经济学方面,个人认为应该加入货币银行学的教材,这样在经济学方面相对就比较全面了,个人推荐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
在产业组织经济方面,这里推荐的《现代产业组织》已经是比较经典的著作,但是个人认为可以去掉张维迎的《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管理经济学方面,这里推荐的《管理经济学》是不错的著作。
管理学基础方面,罗宾斯《管理学》是经典的教材,同时可以孔茨的《管理学》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在公司财务(金融)方面,比较经典是这里提到的罗斯的《公司理财》或者是梅耶斯的《公司财务原理》。
在金融学方面,这里推荐的《金融市场及公司战略》包含的内容较为全面,也可以以博迪《金融学》加上约翰.赫尔的《期货期权入门》作为代替。
会计学方面可以选择一本国内的教材,这部分想不出非常经典的著作。
另外,在管理学方面,在战略管理这里已经推荐了两本,个人认为也可以考虑戴维的《战略管理》,在理论阐述上比较清晰。
在营销管理上,是科特勒的《营销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本人看过的是德斯勒的《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行为学可考虑罗宾斯的《组织行为学》。
三 经典著作
1. 经济学
亚当斯密,《国富论》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凯恩斯,《通论》
张五常《经济解释》(中文的著作,非指英文论文集)
2. 管理学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迈克尔的三本著作,个人认为最经典的还是这一本,基本的思想都已体现,推荐读此本)
杰特劳,《定位》(虽然最初是作为广告传播理论,但是对于管理影响甚大,个人认为值得一读)
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一篇文章,比较深刻的阐述了他的战略理论,非常值得一读)
钱德勒,《战略与结构》(由于时间和在国外工作的原因,一直未读过此书,但从介绍和目录来看,值得一读)
明茨伯格《经理工作的性质》
王明夫先生主编的《高手身影》,看过一部分,是一本不错的案例集,在国内的书籍中属于比较实在和有深度的书籍。
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虽然是以投资成名,但是其投资理论其实体现了深刻的公司分析和管理理念。
3. 传记
书目中推荐的《麦肯锡传奇》由于作为咨询企业的传记,所以应该值得一读,但是由于作者水平的关系,写的并不是很深入。
相对而言,推荐以下一些著作:
德鲁克《旁观者》
斯隆《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王石《道路与梦想》,此著作不及上面两本,但是考虑作为中国的企业家,故考虑推荐这本。
4. 关于新经济的著作
《长尾理论》、《世界是平的》以及《蓝海战略》
㈦ 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届获奖者名单
1969年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1969 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挪威人 (1895-1973) 和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兰人 (1903-1994)
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 保罗•安•萨默尔森(PAUL A SAMUELSON )美国人 (1915- )
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 西蒙•库兹列茨(SIMON KUZNETS )美国人 (1901-1985)
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 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英国人 (1904-1989)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 ARROW)美国人 (1921- )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3 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苏联人 (1916- )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 弗•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澳大利亚人 (1899-1982) 和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瑞典人 (1898-1987)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1975 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苏联人 (1912-1986) 和佳林•库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美国人 (1910-1985)
前者在1939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后者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他们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1976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人 (1912- )
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1977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 OHLIN)瑞典人 (1899-1979) 和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 E MEADE)英国人 (1907- )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978 赫泊特•亚•西蒙(HERBERT A. SIMON)美国人 (1916- )
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
1979 威廉•阿瑟•刘易斯(ARTHUR LEWIS)美国人 (1915-1991) 和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 )美国人 (1902- )
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1980 劳伦斯•罗•克莱因(LAWRENCE R. KLEIN)美国人 (1920- )
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1981 詹姆士•托宾(JAMES TOBIN)美国人 (1918- )
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 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美国人 (1911-1991)
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983 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美国人 (1921- )
概括了帕累拖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 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 STONE)英国人 (1913-1991)
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践分析的基础。
1985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意大利(1918- )
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6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美国人 (1919- )
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
1987 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美国人 (1924- )
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1988 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 ALLAIS)法国人(1911- )
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1989 特里夫•哈维默(TRYGVE HAAVELMO)挪威人 (1911- )
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
1990 默顿•米勒(MERTON M. MILLER)美国人 (1923-2000) 、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美国人 (1927- ) 和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美国人 (1934- )
他们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1991 罗纳德•科斯(RONALD H.COASE)英国人(1910- )
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1992 加里•贝克(GARY S. BECKER)美国人 (1930- )
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对人类相互行为的分析,包括市场行为。
1993 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美国人 (1920- ) 和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 FOGEL)美国人 (1926- )
前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后者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
1994 约翰•纳什(JOHN F.NASH)美国人 (1928- ) 、约翰•海萨尼(JOHN C. HARSANYI)美国人 (1920- ) 和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德国人( 1930- )
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德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5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美国人 (1937- )
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996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英国人(1936- ) 和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美国人 (1914-1996)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 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7 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美国人 (1944- ) 和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美国人(1941- )
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1998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印度人(1933- )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1999 罗伯特•蒙德尔(ROBERT A. MUNDELL)加拿大人 (1923- )
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2000 詹姆斯-J-赫克曼(James Heckman ) 美国人 (1944-)和丹尼尔-L-麦克法登(Daniel McFadden ) 美国人 (1937年-)
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在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中对个人和住户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对赫克曼奖励他对分析选择性样本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对麦克法登奖励他对分析离散抉择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2001 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Akerlof) 美国人 (1940-)、迈克尔•斯彭斯(A.Michael Spence) 美国人 (1948-)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ze) 美国人 (1943-)
他们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2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美国人和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美国人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学者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以表彰他们在心理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
2003 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Engle) 美国人和克莱夫•格兰杰(Clive Granger) 英国人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以表彰他们在经济学时间数列分析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2004 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 挪威人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 美国人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以表彰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2005 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 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和托马斯•谢林(ThomasC.Schelling) 美国人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两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他们通过对博弈论的分析加深了我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因而在博弈论方面的贡献而共同分享这一殊荣。
2006 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S.Phelps) 美国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埃德蒙-菲尔普斯因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杰出贡献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通货膨胀及其对失业预期影响之间的关系而获此殊荣。
㈧ 如何写社会实践证明
实践报告有固定表格
学校会统一发放
最重要的是你要盖章、有单位签字。
很简单
㈨ 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出生月份
自1980年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共举办了27届,历届获奖人员名单如下:
20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埃德蒙-菲尔普斯因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杰出贡献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通货膨胀及其对失业影响之间的关系而获此殊荣。
2005年,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罗伯特-奥曼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托马斯-谢林因在博弈论方面的贡献而共同分享这一殊荣。
2004年,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因在动态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此殊荣。
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因在经济时间数列中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而获此殊荣。
2002年,美国学者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因提倡在决策过程中使用心理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2001年,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三名美国经济学者因在“信息的控制如何影响市场”这一课题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200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詹姆斯-赫克曼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丹尼尔-麦克法登因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作出重大贡献以帮助人们分析劳动数据以及研究如何工作和作出旅游决策而获此殊荣。
1999年,加拿大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因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做出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1998年,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因对福利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助于解释经济体制影响贫穷这一问题,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7年,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和罗伯特-默顿因发明了期权定价公式而获此殊荣。
1996年,英国人和美国人威廉-维克瑞因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共同获此殊荣。
1995年,美国人罗伯特-卢卡斯因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而获此殊荣。
1994年,美国人约翰-海萨尼和美国人约翰-纳什以及德国人莱因哈德-泽尔腾因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而共同获此殊荣。。
1993年,美国人罗伯特-福格尔和道格拉斯-诺斯因使用经济理论和定量方法解释了经济和制度变化而获此殊荣。
1992年,美国人?永?贝克因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大量人类行为的分析而获此殊荣。
1991年,英国人罗纳德-科斯因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而获此殊荣。
1990年,美国人哈里-马科维茨、威廉-夏普和默顿-米勒因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1989年,挪威的特里夫-哈维默因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而获此殊荣。
1988年,法国人莫里斯-阿莱斯因对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1987年,美国人罗伯特-索洛因对增长理论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1986年,美国人詹姆斯-布坎南因将经济理论与政治决策结合研究而获此殊荣。
1985年,美国人弗兰科-莫迪利安尼因在储蓄与金融市场的分析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1984年,英国人理查德-约翰-斯通因开创了国民经济统计系统而获此殊荣。
1983年,美国人罗拉尔-德布鲁因概括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并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而获此殊荣。
1982年,美国人乔治-斯蒂格勒因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获此殊荣。
1981年,美国人詹姆士-托宾因分析了金融市场及其对开支、生产、职业和价格等方面的影响并由此作出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1980年,美国人劳伦斯-罗-克莱因因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而获此殊荣。
㈩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项得主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得奖者。
1、埃丝特·迪弗洛,197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联合创始人,目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发展经济学教授。
2、迈克尔·克雷默,1964年出生,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现任哈佛大学发展社会团盖茨教授。
3、埃丝特·迪弗洛,197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联合创始人,目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发展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