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性融资
Ⅰ 融资是什么意思
融资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是说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常见的融资方式:
1、银行贷款
银行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按资金性质,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专项贷款三类。专项贷款通常有特定的用途,其贷款利率一般比较优惠,贷款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2、股票筹资
股票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等特点,因而筹资风险较小。
股票市场可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股票市场为资产重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整合能力。
3、债券融资
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表示发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有权按期收回约定的本息。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优先于股东享有对企业剩余财产的索取权。企业债券与股票一样,同属有价证券,可以自由转让。
4、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根据承租方对供货商、租赁物的选择,向供货商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方使用,承租方在契约或者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分期支付租金的融资方式。
5、海外融资
企业可利用的海外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企业在海外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的债券、股票融资业务。
6、典当融资
典当是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转移的形式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与银行贷款相比,典当贷款成本高、贷款规模小,但典当也有银行贷款所无法相比的优势。
(1)内生性融资扩展阅读
一、融资途径:
1、银行
需要融资的时候您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银行,银行贷款被誉为创业融资的“蓄水池”,由于银行财力雄 厚,而且大多具有政府背景,因此很有“群众基础”。
2、融资平台
由于从银行融资存在一定难度,第三方的融资平台是融资者的不错选择,比如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融资平台 投融界 提供了比较专业的投融资信息服务。
3、信用卡
信用卡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结算方式日趋电子化,信用卡这种电子货币不但时尚,而且对于从事经营的人来讲,在急需周转的时候,通过信用卡取得一定的资金也是可行的。
4、保单质押
保单质押保险公司“贷”钱给保险人吗?很多人可能会表示惊奇,然而,这项业务确实已经出现了。投保人如因经济困难或急需资金周转时,可以把自己的保单质押给保险公司,并按相关规定和比例从保险公司领取贷款。
5、典当行
典当可能是从古至 今最具生命力的行业。通过典当行取得资金,也逐渐开始为百姓所熟知。黄金、珠宝、家电、房地产、机动车等都可以典当,有价证券可以用来质押。
6、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这也是解决个人资金需求的一种办法。简单地讲,就是资金的提供者通过商业银行将资金借贷给需求方,借款人按时将本息归还给对方在银行所开立的账户,利率在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3成,具体由双方商定。
融资的意义:
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持续推动力。企业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足额筹集到生产要素组合所需要的资金,对经营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融资困境。
我国的民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的行业为主,仅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就集中了民营企业的75%。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无论是在其初创期,还是发展期,主要是依靠自我积累、自我筹资发展起来的。
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管理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创利能力弱,要进一步发展,仍受到资金严重不足的制约。
民营企业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然而,从银行所得到的贷款,尚不足银行贷款总量的2%;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中约只占9%左右,这里还不包括那些以较高昂的代价购买别的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曲线上市的;
在债券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则几乎为零。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突出表现为中小企业难、中西部地区难、小城镇难,而这又恰恰是我们经济发展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的重要环节。
Ⅱ 结合西方货币供求理论的观点,试述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我国货币供给兼具内生性和外生性双重属性,首先认为它是一个外生变量,其次它也具有内生属性。
(1)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涵义 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 外生变量, 又称为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由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它是能够由政策决策人控制,并用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
(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认为货币供给量是一内生变量也就是认为: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由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因此,货币供给量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只能是相对的。 从金融领域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资产规模要受到存款的资产偏好和银行贷款、投资机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创造能力也会随着其贷款融资活动的增加而提高,而社会公众资产偏好导致的资产结构又是现实经济运行经常调整变化的结果,这就使货币供给的变化具有内生性。 力主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并不等于否认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效性。只不过货币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之间的替代性会大大地降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效应。
(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决定的;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通过发行货币、规定存款与储备比率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给量。因而,中央银行只要确定了经济发展所需的合理货币需求量,然后再由中央银行供给适量货币,货币供需就能实现均衡。如果货币需求量是合理的,则当货币失衡时,完全可以由中央银行通过政策手段的实施加以矫正。 强调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并不否认经济系统中实际经济活动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只是表明实际经济活动中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远不如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那么强。
(4)货币供给量:融内生性和外生性于一体的复合变量。 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货币供给形成的源头——基础货币——是可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中央银行能够按照自身的意图运用政策工具对社会的货币量进行扩张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为政策所左右。另一方面,货币供给量并不完全是纯粹的外生变量,在现代中央银行体制和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不仅仅包括货币当局的政策变量,其间还受别的经济因素(例如商业银行、社会公众的偏好和资产选择等)的影响,尤其是货币乘数更是一个由多重经济主体操作,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变量,这表明,货币供还是带有内生变量性质。
参考资料:货币银行学
Ⅲ 如何创新融资手段
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
(一)传统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比,具有市场透明度高、风险分散等特点,有利于金融稳定。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直接融资在融资体系中占有主导性地位,而我国长期以来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缓慢。近年来,我国金融管理体制逐步转变,特别是加入WTO以后,金融体制改革的动力从内生式变革压力逐渐变化为金融行业国际化的压力,金融管理体制不断调整,金融创新速度逐步加快。人民银行、证监会主导的金融资本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壮大,以“三会一行”为主体的金融监管机构在货币政策导向、监管政策协调、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愈加步调一致,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越来越贴近企业融资需求。
(二)传统间接融资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指银行根据国家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将资金贷放给资金需要者,并约定期限归还的一种经济行为。银行贷款的优点体现在:(1)操作简便;(2)偿还期限灵活;(3)与直接融资产品相比,进入门槛较低,无需达到直接融资产品所规定的信用评级、企业规模、经营业绩。银行贷款的缺点体现在:(1)融资成本高;(2)融资规模小。银行贷款是单一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的融资支持。(3)资金使用限制较为严格。贷款发放要采用受托支付方式,使企业在银行贷款申请、使用方面面临更大的障碍或更多的风险。
2.票据融资
票据融资又称融资性票据,是指票据持有人通过非贸易的方式取得商业汇票,并以该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套取资金,实现融资目的。票据贴现融资方式的优势之一是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而是依据市场情况(销售合同)来贷款,企业收到票据至票据到期兑现之日,往往是少则几十天,多则300天,资金在这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票据融资所依赖的是商业活动产生的资金往来,因此这种融资方式在具有频繁经营结算的企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3.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债务融资方式,即项目建设中如需要资金购买某设备,可以向某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租赁。由该金融机构购入此设备,租借给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分期付给金融机构租借该设备的租金。融资租赁在购买飞机和轮船等资产抵押性融资中用得很普遍,在筹建大型电力项目中也较多采用融资租赁。
4.项目公司融资
项目公司融资是指拟建项目的主办人或投资人先以股权(含合资)方式建立有限责任的项目公司,然后由该项目公司直接投资于拟建项目并取得项目资产权和经营权,由项目公司向贷款人协议借款并负责偿债的项目融资方式。项目公司融资在本质上不是一种外部融资产品,而是一种基于投融资安排、企业管理架构搭建、内部风险隔离、内外部融资结合的投融资模式。其主要运作方式是在构架单独的法人治理结构,投入一定的自有资金的基础上,再以外部间接融资为主筹措剩余资金来建设运营项目。项目公司融资具有结构简单、财务关系清晰的特点,它是目前项目融资实践中被最广泛采用的项目融资结构。
(三)创新融资(境内)
1.保险资金融资
保险资金泛指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准备金。合理引导保险资金的流向,确保保险资金充分、合理、安全的进入金融市场,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融资源泉。按照有关规定,保险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以及投资不动产等。
保险资金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的优点体现在:(1)资金规模大。截至2012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7.4万亿元,成为金融机构中举足轻重的投资者。(2)资金期限长。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投保人的保费投入,特别是寿险业务的保费收入。(3)利率较低。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的利率一般会明显低于银行贷款同期利率,当然由于募集对象限定为保险公司,并且在流动性上存在一些欠缺,融资利率一般可能高于同期债券利率。(4)没有融资总额上限。债权投资计划不受证券法约束,按照2012年新政策,理论上没有融资总额的上限。对于具体项目而言,债权计划的融资额不得超出该项目总预算额的40%。
2.金融衍生品业务
金融衍生品是从基础的金融工具衍生发展出来的新的金融产品,其价值由基础金融工具的价格变动而决定。金融衍生品是和现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要包括期货、期权、掉期和互换等。对于企业而言,与期货等远期商品合约烫平商品市场价格波动一样,金融衍生品具有熨平融资成本波动的作用,是锁定融资成本,降低融资风险的有效工具。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一定不能抱有投机盈利心理,企业应从平衡融资成本,避免利率变动风险角度出发,将其作为融资业务的辅助手段,合理配置使用。
3.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与供应链管理紧密相关。如果说供应链管理是对核心企业角度而言的、针对其供应链网络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模式,那么供应链融资则是由核心企业与银行开展合作,对供应链各个节点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业务模式。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配套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起长期战略协同关系,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供应链融资的主要运营思路是,先理顺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核心企业根据稳定、可监管的应收、应付账款信息及现金流,将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进行信息整合;然后由银行或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业务服务。
4.产业投资基金融资
产业投资基金又称为风险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是指募集资金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产业投资基金的特点是投资对象主要为非上市企业,投资期通常为3年-7年,投资目的是基于被投资企业潜在价值,推动其发展,选择合适时机退出以实现资本增值收益。作为风投行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受到的限制较少,资金筹集也存在较少限制。因此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然后通过产业投资基金募集资金投入企业使用,能够较好的解决传统融资资金期限短、资金限制多、缺乏稳定性等问题。
(四)创新融资(境外)
1.境外直接上市融资
直接上市是指国内企业直接向海外的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包括发行B股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在海外直接发行股票并上市;H股;红筹股;利用存托凭证发行股票并上市等。国内企业海外直接上市需要经过中国证监会的审核才能向海外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由于国有企业海外设立壳公司存在较多的法律障碍,而且红筹方式并不能为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明显减少审批环节,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大都采取直接上市的方式。
海外直接上市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自身实力,主要适用于经济实力强且具有海外拓展空间的大中型企业。
2.间接上市融资
由于直接上市程序繁复,成本高、时间长,为了避开国内复杂的审批程序,企业可以选择间接方式在海外上市融资:即国内企业境外注册公司,境外公司以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取得国内资产的控制权,然后将境外公司拿到境外交易所上市。境内企业在境外收购壳公司,然后将境内资产或权益注入壳公司。这种收购方式在实践中大致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收购海外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如海尔在香港收购中建数码);另外一种是收购OTCBB(场外柜台交易市场)、Pink Sheets(粉板市场)等市场内的挂牌公司。
海外间接上市主要适用于海外直接上市手续复杂、受审批约束度较高以及直接上市成本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与难以满足海外直接上市条件的中小型企业。
3.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方式。国内贸易以前多采取不规范的滞留应付款,在国内商业票据逐步发展之后,利用商业票据融资的方式加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中,规范的金融工具为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方式有国际保理融资、福费廷、打包放款、出口押汇、进口押汇、提货担保、出口商业发票贴现等。
4.境外人民币债券融资
离岸人民币债券是指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由于融资成本较低,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成为国内大型企业的拓展融资渠道的焦点。
5.内保外贷
内保外贷业务是指企业在向境内银行出具无条件、不可撤销反担保的前提下,境内银行为该企业的境外子公司向境外银行开立保函或备用信用证,由境外银行向境外子公司提供融资的业务。内保外贷业务产生的背景是由于我国实行外汇管制,境内外资金流动较为不便,这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境外子公司资质较差,品牌知名度不高,导致融资困难;二是境内外资金成本差异较大,国内融资利率较高,国外融资利率相对较低。前者导致境外企业经营存在困难,不利于国内企业“走出去”;后者导致一旦外部资金回流境内,则可解决境内企业的融资难题或者获得超额利润。因此,企业开展内保外贷有利于解决境内外企业的融资难题,并且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Ⅳ 宏观经济的内生性紧缩效应是什么意思 ,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内生性紧缩指银行在头寸宽裕的情况下不愿意多投放信贷导致的过度紧缩。今年我国金融内生性紧缩的现象就很明显,钱紧,融资难,不是银行没钱,而是把钱拿在手里不看好市场,对市场没信心,所以非常谨慎。
你这句话还得看上下句,可能是单纯的指由于放贷意愿不强(即不看好市场)导致的货币流动性不足,也可能是指由于主观意愿导致钱紧,从而进一步导致投资下降、市场规模缩减等一系列变化。
Ⅳ 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后凯恩斯主义者的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
后凯恩斯货币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西德尼温特劳布和尼古拉斯卡尔多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内生货币理论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论证的,即中央银行不得不迁就市场的需要而使货币有所增加。
温特劳布认为,商品价格是在劳动成本及劳动成本之上的某种加成决定的。假定劳动生产率随时间的推移而提高的速度是相对稳定的,如果名义工资率(w)的相对增长率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A)的提高,物价(P)就会上升,从而社会名义收入(Py)也就增加,货币需求随之增加。如果此时中央银行拒不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利率上升,投资、真实收入以及就业量就要缩减,以使货币需求与供给在低收入水平上被迫相等。这当然是中央银行,特别是政府当局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只要货币工资在谈判桌上外生地决定,货币当局就最多只能保证货币的充分供给,以消除充分就业和增长的金融障碍。
卡尔多认为,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是作为最后的贷款人,通过贴现窗口,保证金融部门的偿付能力。中央银行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导致灾难性的债务紧缩,货币当局除了满足“交易需求”之外,别无选择,否则整个金融系统都将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困难。该观点表明,在中央银行制定和维持的任何既定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曲线的弹性都无限大,即货币需求创造自己的货币供给,供给因此而能满足经济对货币的需求,货币供给曲线呈水平。
80年代末,莫尔又将上述理论进一步推向深化,对金融运行机制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莫尔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信用货币的供给内生。莫尔把货币分为三种,商品货币、政府货币和信用货币。商品货币是从各种实物演变而来,最后体现在黄金上的货币;政府货币是由政府发行债券而沉淀在流通中的货币,这两种货币都是外生的;信用货币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种流通和存款凭证,它们形成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而这又取决于公众对贷款的需求和贷款的期限,因而信用货币的供给并不脱离于其需求,具有内生性。
(2)基础货币内生。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的对象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银行,它们通常已经将其资产用于有价证券或者商业贷款,一般不会有闲置的资金参与公开市场买卖。商业贷款在发放之前就有规定的偿还日期,企业的生产周期也限制它们提前还贷,因此商业银行很难提前收回贷款。商业银行是否出售手头持有的有价证券也取决于其自身的成本收益比较,只有政府证券的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从而使其收益率超过、或至少是相当于商业银行现有的有价证券,才会吸引商业银行购买,而这时利率之高又是政府所不能承担的。所以,中央银行不能顺利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决定基础货币量。在再贴现的运用上,中央银行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提高再贴现率虽可遏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但它却不能阻止商业银行向贴现窗口寻求基础货币的补充。中央银行从理论上讲,拥有拒绝提供贴现的权力,但这种拒绝不仅会形成沉重的政治压力,甚至可能危及银行系统的流动性。
(3) 负债管理使基础货币自给。莫尔指出,6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而无需等待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注入。商业银行已由原来的资产管理转向负债管理,其主要资金来源已由原来的吸引存款为主转变为直接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融资工具,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更加方便了商业银行从国际市场上筹集所需的资金。由于一家企业往往与多家银行建立业务关系,这样,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商业银行,为保持与客户的稳定关系,只能随时发行可上市的存款凭证来满足企业的货币需求。由于所有可上市的金融工具几乎都不受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这就使商业银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依赖中央银行。
(4) 银行角色转换传导的内生性。莫尔把金融市场分成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前者是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市场,后者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市场。在批发市场上,商业银行是贷款条件的接受者和贷款数量的决定者,而在零售市场上,商业银行则是贷款条件的决定者和贷款数量的接受者。这就是说,公众在零售市场上对于资金的需求将通过商业银行直接传导至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批发市场予以满足,货币供给因而由货币需求决定。
此外,莫尔还否定货币乘数的意义,认为它不能解释创造货币过程中的因素及其创造的过程,以往的货币供给等于基础货币乘以乘数的等式仅仅是对现象的描述,而不是对现象的解释。政府无法控制信用货币的供给。
Ⅵ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由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是由人们的行为决定的,也是可以通过政策等加以影响的,在不同的经济中期水平很不相同。因此,当新古典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增长时,我们自然会想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重要参数作为内生变量来考虑。从而可以由模型的内部来决定经济的长期增长率,这些模型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概述 内生增长理论概述
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的可能。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
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内容 内生增长理论的内容
1、储蓄率内生
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储蓄率是外生的,Cass(1965年)和Koopmans(1965年)把Ramsey的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因而提供了对储蓄率的一种内生决定:储蓄率取决于居民的消费选择或者说对现期消费和远期消费(储蓄)的偏好。
内生储蓄率意味着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供给的内生决定,从而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资本)从数量上得以在模型内加以说明。然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对储蓄的内生性的技术处理并没有消除模型本身长期人均增长率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Ramsey模型暗示长期增长率被钉住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值x上。一个更高的储蓄意愿或技术水平的增进在长期中体现为更高的资本或更有效的工人产出水平,但却不会引起人均增长率的变化。
2、劳动供给内生
新古典的另一个关键外生变量是人口增长率。更高的人口增长率降低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和产出的稳态水平,因而趋于减少对于一个给定的人均产出初始水平而言的人均增长率。然而标准模型没有考虑人均收入及工资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被Malthus所强调的那种影响——也没有把在养育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考虑在内。
内生增长理论的一条研究路线通过把迁移、生育选择和劳动/闲暇选择分析整合进新古典模型中来使人口增长内生化。首先,考虑针对经济机会的移入(immigration)和移出(emigration)。对于给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言,这一过程改变了人口及劳动力;其次,引入有关出生率的选择。这是容许人口和劳动力的内生决定的另一条渠道;最后,另一条与在一个增长框架中劳动供给的内生性有关的研究思路则涉及迁移及劳动/闲暇的选择——劳动力与人口不再相等。
Becker,Murphy and Tamura(1990年), Ehrlich and Lui(1991年), Rosenzweig(1990年)讨论了劳动供给、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内生技术进步
把技术变迁理论包括进新古典框架中是困难的,因为这样做的话标准的竞争性假设就不可能得到维持。技术进步涉及新观念的创造,而这是部分非竞争性的,具有公共品的特征。对于一种给定的技术,换言之,在给定有关如何生产的知识水平的情况下,假定在标准的竞争性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和土地中规模报酬不变是合理的,则以相同数量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来复制一个企业从而得到二倍的产出是可能的。但是,如果生产要素中包括非竞争性的观念,那么规模报酬则趋于递增。而这些递增报酬与完全竞争相冲突。特别的,非竞争性的旧观念的报酬与其当前的边际生产成本(等于零)相一致,这将不能为体现于新观念创造之中的研究努力提供适当的奖励。
经济的长期增长必然离不开收益递增,新古典增长理论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解释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稳定均衡是以收益递减规律为基本前提的。内生增长理论在理论上的主要突破在于把技术进步引入到模型中来,其消除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报酬递减的途径有三种:
1、要素报酬不变: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考虑把物质和人力资本都包括在内的广义的资本概念(AK模型)
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函数是研究经济增长的关键。新古典增长理论假设总量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性质。内生增长理论的关键性质是资本报酬不再递减,其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关键修正在于将技术因子A看成是经济的内生变量。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框架中,因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决定了资本的净增长上限必然为零,所以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了资本投入量的上限,从而使得均衡增长状态的效率人均资本的增长也等于零。如果能够避免资本边际生产力递减现象出现,则有可能使得均衡增长状态的效率人均资本能够持续增长。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下限不为零仅意味着,在一定的范围内,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现象的消失。一个不存在递减报酬的最简单的生产函数是AK函数。Jones,L. and Manuelli,R.(1990);Rebelo(1991)论证了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技术足以保证经济实现内生增长。
具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单部门模型在某种意义上与AK模型是一致的。而为了区别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许多内生增长模型都假设经济是由两个部门组成的,资源需要在两个部门之间进行配置。Uzawa-Lucas模型是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的代表。
2、干中学与知识的外溢
Arrow(1962)和Sheshinski(1967) 通过假设知识的创造是投资的一个副产品来消除掉报酬递减的趋势。Arrow指出,人们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知识的,技术进步是知识的产物、学习的结果,而学习又是经验的不断总结,经验的积累体现于技术进步之上。一方面一个增加了其物质资本的企业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地生产,生产或投资的经验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经验对生产率的这一正向影响被称为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或边投资边学(learning-by-investing)。另一方面一个生产者的学习会通过一种知识的外溢过程传到另一个生产者,从而提高其他人的生产率。一个经济范围内的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更大的资本存量将提高对每一生产者而言的技术水平。这样,递减资本报酬在总量上不适用,而递增报酬则有可能。
干中学和外溢效应抵消了单个生产者所面临的递减报酬,但社会水平上报酬是不变的。社会资本报酬这种不变性将产生内生增长。
模型的关键在于:第一,干中学要靠每个企业的投资来获得。特别地,一个企业资本存量的增加导致其知识存量Ai同样增加。第二个关键假设是每一个企业的知识都是公共品,其他任何企业都能无成本地获得。换言之,知识一经发现就立刻外溢到整个经济范围内。这样一个瞬时扩散过程之所以在技术上可行,是因为知识是非竞争性的。Romer(1986)后来证明在这种情形下仍可以在竞争性框架中决定一个均衡的技术进步率,但是所造成的增长率将不再是帕累托最优。更一般而言,如果发明部分地依赖于有目的的R&D努力,而且如果一个人的创新只能逐步扩散给其他生产者,则竞争性框架 将崩溃。
在这样的现实构架中,一种方法是把不完全竞争整合到模型中去。另一种方法是假设所有的非竞争性研究——一种经典的公共品——都由政府通过非自愿的税收来予以融资。
3、人力资本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另一个途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劳动生产要素的引入,使得有关人力资本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研究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劳动投入是指一般的劳动投入,看不出不同质量或不同技术熟练程度的劳动的投入对于产量所起的作用大小的差异,需要对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以说明人力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Lucas(1988)引入了Schultz和Becker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在借鉴Romer(1986)的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Uzawa的技术方程作了修改,建立了一个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Lucas(1988)中,企业能获得的知识的多少不依赖于总资本存量,而依赖于经济的人均资本。Lucas假设学习和外溢涉及人力资本,且每一个生产者都得益于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而非人力资本的总量。不再考虑其他生产者所积累的知识或经验,而是考虑从与掌握了平均水平的技能与知识的平常人的(自由)互动中得来的收益。
4、研究和开发(R&D)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技术水平可以被诸如R&D支出之类的有目的的活动所推进,这样的内生技术进步将使得我们从总量水平上的递减报酬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特别是如果技术上的进步能以一种非竞争的方式被所有生产者分享的话。对于知识进步,也就是对新思想而言,这一非竞争性是存在的。
将R&D理论与不完全竞争整合进增长框架中始于Romer(1987年;1990); Aghion and Howitt(1991);Grossman and Helpman(1991,chapter3, chapter4)。在这些模型中,技术是有目的的R&D活动的结果,而且这些活动获得了某种形式的事后垄断力量作为奖励。如果经济中不存在想法、观念耗竭的趋势,那么增长率在长期中可以保持为正。然而由于新产品及新生产方法的创造有关的扭曲的缘故,增长率和发明活动的基本数量趋于不再是帕累托最优。在这些框架中,长期增长率依赖于政府行动,诸如税收,法律和秩序的维护,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对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其他方面的管制。因而政府通过它对长期增长率的影响具有好或坏的巨大影响。
新的研究也包括了技术扩散的模型。虽然对新发现的分析与领先经济中的技术进步率有关,对扩散的研究却属于分析后进经济在这一进步过程中如何通过模仿来分享好处。既然模仿比创新要来得便宜,扩散模型预测了一种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预测类似的条件收敛形式。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思路 内生增长理论思路结论
在引进技术创新、专业化分工和人力资本之后,内生增长理论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政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Ⅶ 货币银行学的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区别是什么。去高人
都知道,宏观经济的模型是一些列的方程或方程组。一般所谓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是这样的意思:
所谓内生性就是该变量是内生决定的,也就是说货币供给是包括利率等因素决定的,是方程内部的参数,通过方程的其他变量内生形成一个均和值,属于因变量
所谓外生性就是外部决定,也就是说是自变量,外在因素(非方程内的控制因素)决定的,不因方程内变量改变而改变。
比如,早期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供给,所以货币政策有效。货币学派虽然观点有所不同,但也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
而后来的莫尔的水平主义货币供给理论就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
具体到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不仅仅是方程的问题。主要是考虑了市场对货币的作用。传统的经济理论都是认为货币外生,为了帮助你理解内生性,向你推荐点东西,东西直接复制粘贴到下面了,你自己参考一下吧。
===========网上复制来的东西就在下面哦!有点多哦!!!==============
=================那么,开始咯!=================================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重难点问答一百题(六)
七十、说明温特劳布-卡尔多的基本模型
温特劳布的工资定理是该模型的基础。根据这个定理,商品价格是劳动成本与某种加成之和决定,即
P=K(W/Q)
其中K代表企业运作的外生制度环境所决定的垄断程度,总名义工资(W)与实际产出Q之比是全部产出的单位劳动成本。用L(总劳动收入)除以W和Q,可以得到下述等式:
P=K(w/A)
其中w是以名义货币计算的年平均工资率,A是平均劳动生产率(Q/L),假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相对稳定,那么名义工资率的相对增长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w>A)物价就会上升。因此,利用一般符号,可以写成:
P=P(w)
其中w通过集体议价外生决定,即物价是名义工资的函数,两者正相关变化,且工资率的任何过度增加(w>A)都将导致物价的上升。因为,物价由单位劳动成本加稳定的加成所构成,对于任何给定的实际产出水平(Q)和相应的就业水平,其直接效应是名义收入(Y)将按比率增加。因为名义收入等于一般物价水平乘以实际产出(Y=P×Q),在Q既定的情况下,工资变动影响物价,物价变动影响名义收入,名义收入增加又与物价的提高成正比。在货币供给决定的Y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物价的上涨只能是产出的下降,作为决定产出的变量——就业也将相应下降。显然,避免失业增加的办法只能是增加货币供给。当然,中央银行也可以继续执行它既定的货币供给计划,但是,用温特劳布的话来说,它将以“失业和人类的苦难为代价……,……是不可接受的”。这就是说,货币供给只能以名义工资增长率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程度相应增加,而不为中央银行独立决定,即由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所决定,这就是温特劳布的货币内生性理论。只要物价水平主要由中央银行所不能控制的工资谈判所决定,货币当局就最多只能保证货币的充分供给,以消除阻碍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金融障碍,货币当局并不拥有控制物价水平的有效手段。
七十一、说明尼古拉斯·卡尔多的基本模型
作为温特劳布模型的变体,卡尔多的模型认为: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是充当最后贷款人,通过贴现窗口,保证金融部门的偿付能力。这就使中央银行自己坐在炸药桶上,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导致灾难性的债务紧缩,货币当局除了满足“交易需求”外,别无选择。因为货币当局不能接受银行体系崩溃这一灾难性的后果。卡尔多的观点表明,在中央银行制定和维持的任何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曲线的弹性都无限大,即货币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货币供给因此能完全满足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卡尔多首先发展这种特殊形式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
卡尔多的观点如图12-4所示,在每个可能的利率点上都有一条水平的货币供给曲线SM,因为,中央银行要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就只能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D是名义收入的函数,D(Y)的负斜率表明名义收入越多,货币需求就越大。这里的因果关系不是M决定Y,而是Y决定M。因为卡尔多假定,政府已经确定了永久性的收入政策有效地保障了公众的收入水平,物价相应是个常数,D(Y)曲线因此表明,对应的实际产出和就业水平越高,货币的名义需求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在A点上,货币需求M1完全对应于利率水平i1上的货币供给。假定此时的实际产出并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中央银行在政府的要求下,把利率下降至i2,这就导致均衡点由A沿着D(Y)移动到C点,货币需求也将沿横轴由M1移至M2。作为最后的贷款人,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地同意增加货币供给(BC),在C点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再度实现均衡。从动态过程看,货币供给曲线与D(Y)是同一条曲线,因为D(Y)与每一条可能的SM线相交,其交点实际上都发生在D(Y)上,D(Y)同时也就成了货币供给的动态轨迹,货币需求就这样创造了货币供给。
七十二、货币需求增加对内生货币模型的影响如何
温特劳布和卡尔多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主要体现在中央银行面对其承受压力的无奈上。
从图12-5中的均衡点A出发,假定工资谈判提高了劳动成本,名义工资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W>A),以及物价水平和名义收入水平(给定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名义收入水平(假定实际产出是常数)的增加意味着货币需求曲线发生了由D(Y)向D’(Y)的转移,或平行移动AB距离。对应最初的利率i2,货币需求M2大于货币供给M1,其差额为D(Y)的移动幅度。中央银行只有将利率提高至i3,才能消除这过多的货币需求,然而,这会导致实际产出水平和就业的下降,从而使货币需求回到原有水平,货币供给与需求在C点再度实现均
衡。论证至此,货币供给还是由中央银行严格控制的外生变量。但是,它将通过温特劳布所谓中央银行对“政治”的服从,并采取相应的“支撑行动”,以及卡尔多的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责任而转变成内生变量。
七十三、两种内生货币理论的主要局限
首先,温特劳布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假设政府领导人不容许经济偏离、那怕是稍微的非充分就业状态。这实际上是自由派的幻想。
其次,温特劳布和卡尔多模型认为中央银行只能顺应货币需求的假定并不充分。因为,中央银行从未将充分满足货币需求作为政策目标,它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拒绝行政当局对其增加货币供给的要求。尽管未必充分,但它足以使货币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而不是条水平线。
再次,货币流通速度不仅不是常数,甚至其函数形式也不稳定。而这分别是温特劳布和卡尔多的重要论断,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最后,未能充分讨论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的同方向变动的影响。如果,利率提高而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则意味着货币需求、乃至货币供给的减少,那么,按照内生货币理论,货币供给曲线不是水平的,而是与利率正相关的,实际情况恰恰是利率与货币流通速度同方向变动。
七十四、什么是内生货币理论的新表述
针对货币供给增加对货币需求增加反应的不充分,内生货币理论对温特劳布-卡尔多模型作出了新的表述,实际上就是承认,货币供给曲线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是水平的。如图12-6所示,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利率将由i8上升至i20,如果利率保持不变,货币供给将增加至M’,但实际上利率和货币供给都会有所变动,因为中央银行希望避免严重的债务紧缩,就会增加货币供给,利率的上升也会刺激金融创新,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从而使得SM’’将与D’(Y)相交于B与E之间某个地方,利率也将上升至i12.货币供给曲线既不如传统理论所认为的那样垂直,也不象后凯恩斯主义者强调的那样水平。
七十五、内生货币理论的政策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行这样的修正,仍动摇了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因为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抵销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即便中央银行控制了货币供给,因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仍然不能有效地阻止物价的上涨,但是,经济增长却要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因为金融创新对紧缩性货币政策反应灵敏,所以只有严厉到使经济严重衰退的货币政策,才能抵销由金融创新而加快的流通速度。如果没有有效的收入政策加充分就业的财政政策,金融创新引致货币收入流通速度的变化,会削弱货币政策对信贷流量的控制,从而导致符合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理论的货币政策的失效。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准备金等,也因为不能抵销金融创新的影响而显得不合时宜了。
七十六、莫尔是如何阐述信用货币的内生本质的
莫尔将货币分成商品货币、政府货币和信用货币,商品货币是指从各种实物演变过来,最后体现在黄金上的货币;政府货币则是由政府发行债券而沉淀在流通中的货币。商品货币的供给由该商品的生产成本所决定;政府货币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所以政府的利益决定政府货币的供给;早期信用货币与金币之间保持固定的兑换比率,其供给也从属于商品货币。因为这些货币的供给与它们的需求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货币供给曲线是条与利率变动无关的垂直线,商品货币都是外生货币。信用货币则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种流通和存款凭证,它们形成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而贷款发放则取决于公众对贷款的需求,信用货币的供给因此不独立于信用货币的需求。尽管,信用货币的供给也要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但是,在既定的贷款利率水平上,中央银行不能拒绝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而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又同样为公众的贷款需求所决定,所以,流通中的货币存量最终取决于公众的贷款需求,这就是信用货币的内生性。也就是中央银行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上,无限满足货币的需求,这就是莫尔水平主义货币供给曲线的由来。
七十七、莫尔是如何阐述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莫尔认为,中央银行不能完全自主决定自己的债务凭证¾¾基础货币的供给。因为,与中央银行进行国债交易的对象是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资金是其现有有价证券或商业贷款转换的,而这种转换并不容易。因为,受企业生产周期的限制,商业银行难以提前收回贷款;中央银行也难以大幅度降低国债价格,吸引商业银行购买,因为国债利率的上升会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尽管,中央银行可以提高贷款利率,阻遏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但是,它却不能阻止商业银行向贴现窗口寻求基础货币的补充。尽管,在理论上,中央银行拥有拒绝提供贴现的权力,但是,这种拒绝不仅会形成沉重的政治压力,甚至可能危及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这就是说,中央银行并不能按自己的愿望发行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甚至也缺乏有效的手段促使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在这个意义上,繁荣时期商业银行资产和贷款的收益率上升,降低了国债的价格,刺激商业银行对国债的购买;萧条时期利率太低,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的机会成本接近零,它们不会轻易将盈利贷款和证券转换成不盈利的超额准备,或者即便发生这种转换,增加的基础货币供给也很难形成新的贷款投放。这就是说,中央银行很难像传统理论所说的那样,逆经济风向行事。
七十八、莫尔是如何阐述负债管理自给基础货币的
莫尔指出,从60-70年代开始,美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已经由原来吸收存款,转变成直接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融资工具,这种可上市的债务凭证不仅具有许多商业贷款所没有的期限短,变现快,方便可靠等优点外,而且,还变存款由贷款人,为债务凭证由借款人启动,即需要资金的商业银行启动,商业银行可以随时根据经济目标和资金的需要,在国内或欧洲美元市场上发行可上市信用凭证,这就大大减少为预防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而且,随着可转让存单发行和有关的负债管理的普及,各种经济单位也发行大量的融资工具,这又促使大商业银行日益变得象是连接资金需求双方的经纪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中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因此表现得更加明显。因为,商业银行是相互竞争企业,致使贷款发放几乎完全由企业的货币需求驱动,商业银行只能处于被动顺应境地。不仅于此,负债管理还可以是商业银行直接发行可上市的存款凭证,而不必低价出售国债。而且,所有可上市的金融工具几乎都不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这就使得商业银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依赖中央银行。并且,随着各类可上市金融工具期限的延长,商业银行持有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趋于下降,它又反过来进一步促使商业银行在市场上寻求基础货币的补充,而不必顾忌中央银行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七十九、莫尔是如何阐述银行角色转换传导的内生性的
莫尔将金融市场分成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商业银行筹资的市场是批发市场,而商业银行贷款的市场则是零售市场。在批发市场上,商业银行是贷款条件(利率)的接受者和贷款数量决定者;而在零售市场上,商业银行则是贷款条件(利率)决定者和贷款数量的接受者。因为商业银行在这两个市场上的角色转换,就把公众的货币需求直接传导给中央银行,促使其按照货币需求增加货币的供给。
八十、莫尔观点的图象说明
莫尔的观点如图12-7所示,纵坐标DR 、LR和WR分别表示个别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和资金批发市场利率,横坐标L、D则表示存款量与贷款量。在资金的零售市场上,对商业银行贷款的需求,同时是商业银行相应在初级市场上发行的债券,它表现为DLDL曲线,存款的需求,也就是公众的现金供给,表现为DDDD曲线,一旦银行确定它的贷款利率(LR)和存款利率(DR),银行的信用供给就变成水平的LRLR,银行的存款供给也变成水平的DRDR,贷款需求与存款供给相等为(D0=L0),银行贷款利率LR减去存款利率DR就是银行毛利。批发利率为WR,批发市场资金的需求或供给由水平线WRWR表示。MRL与MC,分别代表对特定贷款人的收益和资金的边际成本,此两者的交点在批发利率WR上,此时存款等于贷款,即D=L。
如果银行系统的信用需求增加,这就能相应创造出额外的存款,进而导致供给的增加,也就是存款需求决定存款供给,银行体系贷款需求决定银行体系贷款的供给。如图12-8
所示,贷款和存款需求分别向右上和右下方移动至DL’和DD’,形成新的贷款和新的存款,即D’=L’,存款的需求因此取决于存款的供给。如果贷款需求增加,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利率,基金批发利率相应上升,即从WR0至WR1,这将导致银行基金的边际成本上升,部分批发市场的资金需求将转移至零售市场,造成贷款需求的增加,即从D’L上升至D’’L,同时,银行存款也随贷款需求的增加而减少,D’D移动至D’’D。因为,借款人和存款人都要调整他们的资产结构,发行新的融资工具,从而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再度恢复新的均衡,存贷款的余额也达到(D’’=L’’),银行实现其原来水平的贷款收益,即(LR0-DR0=LR1-DR1)。
莫尔的图象证明,随着负债管理出现和联邦基金市场与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发行信用工具,随时满足突然发生、未曾预期的贷款需求的增长,因为贷款可以创造存款,商业银行就能随时得到所需的基础货币,所以中央银行只能控制利率,而无法控制货币量。因为,商业银行连接了资金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所以货币供给最终由货币需求所决定。
八十一、简述对于水平主义的批评与反批评
许多学者都认为莫尔的分析研究很有独到之处,但也认为它也存在着缺点。正如古德哈特所言,莫尔过于强调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顺从借款人的贷款需求。过于强调负债管理的重要性。颠倒了流动性资产下降的因果关系。莫尔对古德哈特的批评作了毫不含糊的回答,他仍然坚持:个别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满足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尽管,他们可以决定每笔贷款的发放,但是,就象可以决定车型和数量的制造商一样,车辆的生产和供给最终还是为市场需求所决定。莫尔还认为,尽管货币的内生性发生于负债管理的出现之前,但是,负债管理的影响也应包含在货币内生性的理论中。因为,货币供给理论应该随历史的演变而发展,并且由历史来决定和改变相关的理论。
八十二、莫尔是如何阐述货币需求创造货币供给的
莫尔认为,无论是个别经济单位,还是整体经济,货币需求能够自动创造货币供给,包括要求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因为非银行经济单位动用历年积余,或者向商业银行借款以平衡其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都会导致商业银行发行新的金融资产来平衡,这种金融资产最终还由别的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来购买。甚至赤字支出可以直接由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的创造来满足,而无需动用以前的结余,只要银行货币保持它的货币性,即作为普遍接受的支出手段,它就能用来支付商品的购买。因此,对银行系统的贷款需求形成银行系统的贷款。信用货币的需求决定信用货币的供给。尽管,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要以中央银行的货币为基础,并且要受到它的制约,但是,正如前述,中央银行很难拒绝商业银行的要求,而且,商业银行还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货币创造的基础。
八十三、莫尔是如何阐述利率是外生政策变量的
在传统的理论中,利率为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所内生决定。莫尔却认为利率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的外生变量,因为,在短期中,中央银行一旦确定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利率,它就既不能要求、也不能拒绝商业银行贷款,货币供给因此不为中央银行、而为经济运行的货币需求所直接决定。又因为,中央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成本,它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利率,并且,通过金融市场的参加者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决定长期利率,利率水平因此是为中央银行直接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由货币供求决定的市场现象。货币供给曲线因此不是垂线,而是条水平线。中央银行无需、也不能通过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变动其贷款利率,则会造成货币供给曲线平行、而不是垂直的移动。中央银行仍允许利率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波动。世界各国都有真实利率为负的历史,这就是利率不为市场供求决定的最好经验证明。利率的外生决定也必然导致汇率的外生决定。
八十四、莫尔是如何阐述利率调节是主要的政策手段的
按照莫尔的理论逻辑,中央银行不能控制货币供给量,而利率既是外生政策变量,又是决定所有经济单位的赤字支出水平和其它经济变量的关键,调节利率就是调节经济单位的赤字支出水平,也就是调节货币需求,进而实现对货币供给的调节。尽管,莫尔对货币主义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对付通货膨胀的对策保持有条件的赞同,但是,他还是认为通货膨胀不是货币供给的太多,而是货币需求增长的太快,所以对通货膨胀的治理仍然要着眼于提高利率。
八十五、内生货币理论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按照内生货币的概念,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很强的内生性,表现为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它不仅发生于货币供给的过程中,也发生于货币供给的过程之外。如,存贷差额决定货币发行,就是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机制之中的自我实现;而行政部门下达增加货币供给的指令,则是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机制之外的强制实现。当然,这与莫尔的金融创新对中央银行宏观控制能力的削弱有着本质的不同。温特劳布-卡尔多的政治和政策压力的表现形式和运作方式也与我国的情况截然不同,如我国的工资就不是谈判决定的。鉴于温特劳布-卡尔多大体反映77年以前的货币银行制度,而莫尔的理论则反映88年以前的情况,所以,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的转轨则势必首先趋近于温特劳布-卡尔多的描绘,然后才进入莫尔的论述。因为,我国金融改革正在逐渐消除诸如,由存贷差额决定现金发行之类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各级经济组织再也不能以它们的货币收支直接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同时,我国的行政当局已经吸取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而不轻易对货币当局施加政治和政策的压力;而且由于行政体制的不同,我国没有温特劳布-卡尔多所说的政治和政策压力;再加上,我国历来制止各级组织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故而难以形成莫尔所说的,私人金融创新的前提条件。所以,我国的货币供给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很快形成莫尔所说的那种内生货币供给机制。但是,我国仍然存在转轨经济特殊的内生货币供给机制,如为稳定而增加货币供给。同时,我国对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培育,也难免产生于反管制的金融创新,特别是我国参加WTO组织以后,莫尔所说的内生货币供给迟早会在我国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既正确判断和分析转轨经济中的内生货币供给机制,并采取各种措施将其控制降低至最低限度;也要充分认识货币供给内生趋势的不可避免,及其对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效果的削弱,并尽早开始防范对策的思考。同时,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还告诉我们,要将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和调节转移到利率的控制和调节上来,也就是先双管齐下,逐渐转移到以利率控制为主,货币供给量调节为辅上来。
Ⅷ 家族式民营企业内源融资分析
内源性融资是企业依靠内部积累进行到融资,具体包括:资本金、折旧重置投资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内部融资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
按照优序融资理论,企业融资应首选内源性融资方式,忽视内源性融资,企业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普遍验证。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发达国家企业内部融资占全部融资总额的比例都在不断地上升,德国由53.2%上升到65.5%,英国由58.4%上升到68.3%,美国由61.5%上升到82.8%。即使在实行主银行制的日本,这一比例由29.7%上升到49.3%。反观我国,大多数企业以外部融资为主,内源性融资在企业融资总额中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下徘徊,甚至有少数企业完全依赖外部融资,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源性融资的特征分析
内源性融资是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及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相对于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具有内生性。内源性融资是企业原始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资本化过程,不需要其他金融中介,因而具有内生性。内源性融资取得的资金是企业产权所有者的自有资本,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外源性融资的保证,因为投资者将根据企业的内源性融资能力,来衡量对企业投资的风险,进而影响企业进行外源性融资时所能取得的融资规模和资本成本。
(二)融资成本较低。相对于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或股利,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也不需支付任何融资费用,因而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三)具有产权控制权。企业权益资本的多少及分散程度对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有决定性作用。内源性融资具有产权的控制性特征,通过内源性融资方式融资,既可以避免因向银行贷款或向债权人发行债券而使债权人对企业进行相机控制,又可避免因对外股权融资而使原股东对企业控制权稀释,增加原股东的剩余索取权,使原股东享有更多的实际利益。
(四)有利于企业降低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进行内源性融资,不存在偿付风险,不会产生到期还本付息或支付股利的压力。企业内源性融资取得的资金在资本结构中所占比例越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
二、我国企业内源性融资匮乏的原因分析
虽然内源性融资可以为企业带来种种发展优势,但我国企业仍缺乏寻求内源性资金的热情,探寻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国有资本的产权界定不清晰。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均属国家,银企之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必担心因不能按时偿债而对自身的信誉与生存发展的威胁,因而没有还款的内在压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本应成为硬约束的银行债务在我国却变成了软预算约束。同样由于国有资本的产权界定,融资成本本应很高的股权融资却因其约束较少且实际成本低廉而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偏好的融资方式。因此,我国企业在融资结构安排上,内源性融资较少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不明确、所有者虚位问题,没有真正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经营者只拥有剩余控制权而没有剩余索取权,容易使经营者产生作出逆向选择,在融资方式上倾向于选择外源性融资。
(三)长期低折旧率政策的影响。我国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有着严格规定,除某些科技含量较高、技术进步较快的行业可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外,一般都必须采用平均年限法。而且,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较长,如1978年~1995年,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平均折旧率在5%左右,这意味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长达近20年。这使得我国企业折旧计提严重不足,内源性融资能力有限。
三、改善我国企业内源性融资现状的建议
为改善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明确国有资本的产权边界。明确国家作为出资者的身份,提高企业外源性融资的门槛,使国有企业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得外部资金成为不可能,使企业真正融入市场经济竞争,从观念上重视内源性融资。
(二)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在股权激励机制下,企业经营者的薪酬与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形成休戚相关的关系,经营者的收入依赖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状况。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经营者进行股权激励,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规范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和利润留存制度,积极进行内源性资本扩张,强化企业内部积累。同时,作为人力资本的拥有者,经营者如果被赋予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会产生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从而抑制其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
(三)建立和规范内部资金补偿制度。首先,应完善所得税政策,逐步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并作适当降低,以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的积累能力。其次,建立健全发起人资本充实责任制度,增强企业的自我补偿、自我积累能力。第三,适当修改固定资产折旧政策。适当修改企业折旧政策,允许企业自主选择折旧方法,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扩大企业内源性融资的资金来源,提高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使企业有足够的内部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
Ⅸ 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和内生性是什么
银行和居民对经济做出的反应改变了货币乘数和中央银行对货币总量进行控制的能力,从而影响了货币供给,使之具有很强的内生性.
原因在于企业投资软预算约束和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最后担保者!被迫向银行系统追加贷款的货币供给倒逼机制以及在结售汇条件下人民银行外汇占款增加而引起对基础货币扩张缺乏有效的自主控制能力。
按照标准的货币经济学分析,货币供给是由公司、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共同决定的.简单地说,公众为了获得经济效益维持经济活动,在商业银行进行资金存贷,在资本市场进行证券买卖投融资,决定存款规模;商业银行利用各种创新性金融,根据市场环境和经营风险开展存贷业务,决定贷款规模,中央银行以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使用货币政策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节决定银行准备金率。
晕,这么回答还不给我红旗?那我再好好答过,一定要给我加分哦!纯手工的脑力活啊。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包括2个方面:中央银行债权与国外净资产的内生性问题。
我国央行的债权主要是对中央政府的债权和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债权。我国基础货币对中央政府债权的内生性主要反映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预算借款与财政预算存款的差额。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与货币概览关系看,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上对中央政府债权的差额与其他所有金融机构对中央政府债权之和就是货币概览中对中央政府债券净额。对中央政府债权内生性问题实质体现在财政预算借款净额占每年基础货币投入比重的多少。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是创造货币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当中央银行资产运用方对其他各方面债权都无弹性可言时候,因财政预算借款净额增加而增的中央银行资产数额最后都反映在负债方的增加货币放行上。财政赤字能导致基础货币的严重扩张,并由此引起对中央政府债权增加而产生的货币供给内生性。而基础货币对中央政府债权的内生性从本质上说,是来自于财政体制的软约束性。
我国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主要是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尤其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债权。因此,分析中央银行对各类金融机构债权的内生性问题,主要矛盾就集中在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和形成其不良债权的分析。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最大约束条件就是由于国企制度改革而形成的大量不良债权。在我国,国企的软约束转化为信贷软约束,恶化了信贷质量。国有银行资产质量恶化进一步加重了中央银行对其债权的虚弱性,当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相当一部分形成不良债权后,中央银行只有向国有商业银行注入更多基础货币增量才能维持其正常运营,这就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实际上也说明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内生性。
我国国外资产运作的内生性集中体现在,外汇管制制度变化后对国外净资产运作所产生的影响,使外汇占款增长过快,直接形成货币扩张压力。1994年的外汇制度改革形成了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其主要特征是以控制企业结售汇来控制外汇需求,以及中央银行被动收购外汇作为国家外汇储备,这两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具有决定作用,但使我国货币供给产生了内生性。现行外汇制度,一方面有效刺激了出口,使贸易顺差增加,另外一方面使资本流入快速上升,这两方面都使得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国外净资产增加,而这种国外净资产的增加并不完全是市场机制的产物,而是内生制度的变更引起的。随着国外净资产占货币供应量的比重和外汇占款占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比重的上升,我国外汇制度变更形成的国外净资产增长对基础货币增长已经具有支配作用。
中央银行债权的内生性和国外净资产内生性的问题,似的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发生深刻变化,不再像过去,仅仅局限于国内金融资产运行决定货币供给,而是由国外净资产和过呢一信贷共同决定货币供给。
Ⅹ 什么是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即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部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使之转化 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内部(源)融资是企业依靠其内部积累进行的融资,具体包括三种形式:资本金、折旧基金转化为重置投资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
内部融资对企业资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相对于外部融资,它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及与此有关的激励问题,节约交易费用,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剩余控制权。但是,内部融资能力及其增长,要受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规模和未来收益预期等方面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