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投资 » 政府投资教育

政府投资教育

发布时间: 2021-03-24 07:10:41

① 政府为何要投资教育

因为祖国的未来。

② 财政学:政府教育投资的外部效应表现是什么

教育事关民生,历来是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无论从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以促进经济内生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看,还是从建设和谐社会、弘扬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政府教育投资都是必不可少的政策工具。但本文通过对我国教育投资的现状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我国教育投入均存在绝对不足与相对短缺;无论从层级结构看还是从地区结构看,失衡现象影响了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从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国际比较、投资效应的计量检验和绩效评价等方面,来分析目前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特征,发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行为的“缺位”,对此,本文从政府施行行为的边界、扩展投融资来源渠道、完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提高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绩效尽绵薄之力。
本论文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关系。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项:我国教育投资的基本特征与政府行为缺位分析,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国际比较,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绩效评价,提高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能力的路径。首先,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政府教育投资行为”,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并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理论基础;然后,分析我国教育投资的基本特征,剖析我国教育投资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在于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缺位,并对这种缺位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剖析;接下来,结合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代表)、新兴国家(以新加坡为代表)和发展中国家(以印度为代表)的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行为分析,总结出可资借鉴的思路和做法,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完善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诸多建议。
本文共六章,约17万字。具体框架如下:
第一章基于选题意义的阐明:教育是事关民生的重要决策领域,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积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后备军的重要举措。正如内生理论学派的观点: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才是经济长期均衡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也就是说,教育投资不再是简单支出或消费,而是一项重要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的生产行为,而且教育的准公共品属性以及不同教育阶段和教育类型的收益特征差异,决定了各级次和类型的教育投资供给主体是不同的,即基础教育由政府供给,而非基础教育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供给。但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政府教育投入力度、社会普及的广度及教育观念贯彻的深度都不如人意,虽纵向比有所进步,而横向比却差距甚大。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深入来看,经济结构的失衡、增长方式的外延性以及由此因此的诸多民生问题(比如资产价格泡沫、人力资本层次偏低等)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此,在经济转型时期、在“调结构”的基调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政府在教育投入中如何调整行为策略,明确各级教育的供给主体和供给责任,并通过规划、引导、调控、监督等其他行为,为整个社会的教育投资营造公平、高效的投资环境,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总社会福利水平--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基本理论研究。根据公共品理论,外部性特征的存在使得政府成为公共品的唯一供给主体,而介于公共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品则可由市场和政府共同提供。在教育领域,基础教育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受益,是典型的公共品领域,而高等教育具有在消费上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以及在收益和成本上的外溢性的特征,是典型的准公共产品领域。因此,基础教育应由政府全权负担,而高等教育(非基础教育)则由市场和政府共同提供。这就明确了教育的供给主体和供给责任的问题。人力资本理论不仅扩展了资本的研究范畴,而且开创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先河。以人的知识能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教育投资是培育、深化、维护人力资本的主要手段。因此明确教育投资的人力资本属性,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教育投资观念的必要基础。而政府投资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则明确了政府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责任侧重点,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现阶段政府进行教育投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三章我国教育投资的基本特征和政府行为缺位分析。这一章是体现本文选题的现实意义之所在。教育投资绝对不足与相对不足并存、层级结构和地区结构失衡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投资领域的主要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政府行为的“缺位”,即教育投资的人力资本属性未得到充分认识、财税政策对社会办学力量的引导效应不足、财政性经费来源得不到保障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现阶段提高教育投入绩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关键,进而也为下文研究政府教育投资效应的实证检验和提高绩效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四章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国际比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全社会教育投资活动中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在发展教育事业及教育投资中也有诸多共同点。但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政府的教育投资行为也有所不同。一般规律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教育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高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教育投资的来源更加多样化,政府教育投资是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学费是非义务教育投资的重要来源;多数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教育财政的法律和法规,其中都有教育经费的明确规定;各国经济和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投资的重点由初等教育经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转移,各级教育生均经费差距随经济发展而逐步缩小。这些经验对认识和解决我国教育投资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五章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使行为主体的效益最大化。建立科学而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约束政府教育投入行为,公正评判其投资绩效的重要基础。本章从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三个层面综合评价政府教育投入的绩效。每个层面又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宏观和微观、总量和均量等角度设计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并通过问卷调查为各指标赋予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设计了政府教育投入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从而为提高政府教育投入绩效提供科学有效的评判依据和基础。
第六章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计量检验。本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政府教育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就业效应和对私人教育投资引导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政府教育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滞后,且效果不显著。(2)政府教育投资对就业具有正效应,但效应较弱;分行业看,政府教育投资增加对就业结构(主要是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效应不显著。(3)政府教育投资对私人教育投资综合效应体现为挤入效应,但在短期波动中,则表现为挤出效应。这些效应的弱化主要是由教育投资体制的制约和教育投资收益的低效率引起的。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正是在于政府的行为“缺位”,即投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决策导向存在偏差、现行财税体制与教育投资体制的制约等等。纠正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缺位,是对我国现行教育投资体制和管理进行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公共教育政策制定中下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七章提高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绩效的路径选择。基于全面提高全社会教育投资绩效的原则,针对政府教育投入行为“缺位”问题,本章认为,明确现阶段教育投入中政府施行行为的边界限定于“市场失灵”的公益性领域是提高政府行为绩效的重要前提,弘扬教育投资的经济增长特性和人力资本特性从而转变全社会教育观念是提高政府行为绩效的思想保障,建立教育投资弱势补偿机制(包括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设立专门教育税种拓宽财政性资金来源、发展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拓宽非财政性教育资金来源等是提高政府行为绩效的有力措施,而通过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财税制度从而优化教育投资环境,则是提高政府行为绩效的制度基础。
同时,本文不落窠臼,进行了若干创新,主要包括:第一,论文创新性地将政府行为绩效分为政治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并将其作为一级指标,进而从不同角度设计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层层递进、级级深化,量化构建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绩效评价基本模型,为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分析和评估,提供基础性的管理工具。第二,本文创新性地研究政府教育投资与私人教育投资在增长率方面的挤入或挤出效应,并运用协整分析方法等计量经济分析工具,剖析内在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尽管本文有诸多创新之处,但仍存在需进一步讨论的难题,比如,第一,分析数据有一定时滞,虽然笔者尽量使用最新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渠道包括网站和书籍等,但是在某些专项调查数据,尤其是在国外比较研究部分,获取最新数据的难度非常大。第二,问卷调查作为分析数据的来源存在偏颇性。在本论文的第六章,虽然尽量扩大样本覆盖范围,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同的样本得到完全不同的统计结果的可能性。
总之,本论文在写作思路和篇章安排上,注重全文的条理清晰和逻辑关系顺畅,从而使整篇论文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体,在提高政府公共教育绩效的路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③ 政府该保障哪些教育投入

这是一个很值得进一步分析的问题,即政府该保障哪些教育投入。是的,等待财政开支的地方很多,仅就教育来说,就有高等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等,每块都想分到一块蛋糕,但蛋糕也就这么大。在我国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教育整体投入严重不足,这已不用赘述,到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仅占GDP的3.59%;二是教育投入的领域与政府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错位,总体看来,我国投入高等教育领域的比重过大,而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领域投入过低,导致我国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只是名义的“义务”,直到2008年才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免学费;三是教育投入的主体和方式,高等教育主要依靠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基础教育主要依靠县乡财政,据有关统计,县乡财政在基础教育投入所占比例为80%左右,由于各地财政水平不同,这造成基础教育存在极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 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到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4%,以GDP40万亿计算,每年将在目前的投入基础上新增1600亿元。这1600亿该怎么投、怎么花,就考验着我国政府发展教育的理念和职责认识。以笔者之见,确保1600亿投入新增到位,依靠中央财政是最有力的方式。同时,从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看,应该重点投向基础教育,尤其是乡村基础教育,以弥补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和乡村教育投入的不足,推动教育公平。事实上,通过中央财政保障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在不少发达国家已有成功的经验,法国中央财政承担了 70%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且把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直接划拨到教师的个人账户, 日本中央财政负担了全部义务教育半数以上的经费,包括教师工资、学生补助和奖励、学校基本建设费、设备设施图书经费等,此外还承担了全部的教科书经费。 从我国政府近年来的表现看,正采取增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方式,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比重,其中就包括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按比例补足免除学费后的经费,数据显示,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规模,从2000年的108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933亿元,年均增长28.2%;2000年-2008年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累计30338亿元,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的43.6%。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100亿,解决中西部1100万特困生的生活补助,前不久,国务院再决定,投入160万,覆盖解决2600万农村贫困生的营养改善问题。这传递出积极的信息。 需要中央财政着力的地方,还有不少,当下有两个问题极为突出,其一,校车问题,这一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国学校安全,每次惨痛的校车事故之后,政府部门都发文件、发通知要求各地注意校车安全,去年,我国还出台了校车国标,可是国标在实际经费困难面前很难落地,要根治校车问题,必须把校车预算纳入中央财政或者省级财政范畴——纳入县乡财政,基本上意味着没戏,就像此前的营养改善计划,如果要各地自己筹资解决,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依据笔者的测算,为中小学配备安全的校车,总需费用约600亿,这在新增的1600亿里,完全可以解决。 其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求学问题,目前采取的方式是“流入地为主,公办为主”的方式,由于流入地政府对此要承担投入责任,因此,大多难以维持长久的积极性,中央对此出台了奖励政策,但这起不到多少激励作用,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求学,就需要加大义务教育的省级统筹以及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 对此,高等教育界肯定会有意见,认为新增的教育投入都被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我国中央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包括推行免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政策——“瓜分”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怎么办,这是牵涉到高等教育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命题,就是要打破国家包办高等教育的局面,创造条件让更多民间资金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这既可以让政府重点投向基础教育领域,保障其应该保障的公共教育部分,也可让高等教育增加财政独立性,获得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该是重新梳理教育发展理念,改变教育投入方式的时候了。

④ 中国政府为啥不加大教育投入

这属于不要命的方式。假设其他部分比例不变,假设原来学校年收入是20亿(其中政府投资10亿,其他渠道10亿):

  1. 经济投入减小了一半,因此收入至少减小一半以上,因此你觉得比例是50%,实际上总量按原来的同比仅相当于20%左右,即政府投入资金变成40亿

  2. 治安减小了一半,因此犯罪率会提升,加上由于经济投入减小了一半,就业率会减小将近一半,这些人会大部分投入犯罪领域

  3. 由于1,企业、研究所给学校提供的资金会减小至少75%,即其他来源资金变成2.5亿。

还没有考虑由于就业率下降,更多人会选择不上大学,大学人力资源减少,用42.5亿的资金产出绝对达不到正常情况下的42.5亿的产出,估计能相当于原来的30亿就不错了(这里没有理论依据,数据可能不准)。

同时还有另一个问题,由于大学过分依赖政府资金,会像国企一样效率降低,总产出继续减小。

还要假设此时世界上只有这一个国家,并且宇宙中不存在任何政治团体,因此国防减小不会引起侵略等任何问题。

⑤ 教育应以政府投入为主还是市场投入为主

现在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

⑥ 国家为什么要加大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

新形势下继续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实现4%目标,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项紧迫任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领会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6)政府投资教育扩展阅读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

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4、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⑦ 政府投资医疗和教育的意义分别是

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智力素质,实现国家的最终复兴。

⑧ 中国政府教育投入是一项投资活动吗

政府教育投入是在履行政府的职能:公共事业建设。类似的功能还有修建公路铁路,修建电站,专修建学校属/医院等等,并不属于投资行为。
投资应该是期望有收益的,资本就是能带来利润的钱,很明显,教育投入是全体国人受益,带来的是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⑨ 政府为什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⑩ 国家增加对教育财政投入有何意义

教育的发展能够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所以,对教育增加财政投入绝对是无风险高收入的投资。

热点内容
凤凰传媒港股 发布:2021-03-31 20:26:44 浏览:3
美国原油出口带来了什么 发布:2021-03-31 20:26:44 浏览:740
k线重合指标 发布:2021-03-31 20:26:26 浏览:359
金融财经网站排名 发布:2021-03-31 20:25:22 浏览:766
金融视频网站 发布:2021-03-31 20:25:20 浏览:108
公司是否质押 发布:2021-03-31 20:24:28 浏览:643
私募众筹骗 发布:2021-03-31 20:24:21 浏览:852
股份构成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1-03-31 20:24:21 浏览: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发布:2021-03-31 20:23:56 浏览:263
融资名单查询 发布:2021-03-31 20:22:52 浏览: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