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投资法则
Ⅰ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知道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人很多,然而令人十分奇怪的是,真正去效仿他的人却很少。这就如同我们经常在年度报告中清楚地写明各种投资策略,并且这些策略都是较为简单可行的,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他们所渴望知道的往往是“我们今天买哪些股票?”就像格雷厄姆一样,我们广为人知却甚少为人所追随。
----沃伦·巴菲特
奥马哈市的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是在199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出上述观察结果的。就在这次大会之前的几个月中,他刚刚从美国广播公司旗下的首府广播公司与沃特·迪斯尼公司的兼并案中赚取了21亿美金的利润,为他的控股公司创造了一笔相当可观的年度盈利。沃伦·巴菲特一贯十分推崇本杰明·格雷厄姆,尊他为自己的良师、精神导师、前任雇主和挚友。
令沃伦·巴菲特感到困惑的是,绝大多数投资者追随和选择着华尔街那些层出不穷的时尚,却浑然不觉其实真正安全并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秘密法则其实就存在于他们眼皮底下,并且已经流传多年……
Ⅱ 罗伊·纽伯格的投资十大原则
我认为我本身的素质适合在华尔街工作。当我还是b· 奥特曼的买家时,我把所有的股票转换成现金,又把现金转换股票。对我来讲,交易更多出于本能、天分和当机立断。它不像长期投资需要耐心。在分析过各种纷乱交织的因素后,如果你能做出有利的决定,那么,你就是那种适合入市的人。测试一下你的性情、脾气。 你是否有投机心理?对于风险你是否会感到不安?你要百分之百地、诚实地回答你自己。你做判断时应该是冷静的、沉着的,沉着并不意味着迟钝。有时一次行动是 相当迅速的。沉着的意思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审慎的判断。如果你事先准备工作做得好,当机立断是不成问题的。
如果你觉得错了,赶快退出来,股市不像房地产那样需要很长时间办理手续,才能改正。你是随时可以从中逃出来的。
你需要有较多的精力,对数字快速反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
你应该对你做的事情有兴趣。最初我对这个市场感兴趣,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我不想输,我想赢。
投资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你最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专业投资,如果你对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没有对公司及细节进行分析,你最好还是离它远点。
我没有把钱放在海外投资上,因为我不了解海外市场,我几乎没有在国外证券市场上做过交易。我主要是在国内投资。我的国际性投资也是通过本国公司进行的。它们大部分是全球企业,像IBM,它利润的一半来自海外。
个性在现代技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比如指标基金,期货中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及其他股票指数。怎样选项,这在现在要比20或30年之前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但我并不注重这一点。我只是有时在日常商品中做期货交易。但我并不向个人投资者做这方面的建议。
在你真正成为一名投资者之前,你也应该检查一下身体和精神是否合格。好的身体是你做出明智判断的基础,不要低估它。 即使是成功的投资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在本世纪末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我和他们中许多人交谈过,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相信,1996年在股票一涨再涨的情况下,他们还能把握市场的形势。
许多曾经杰出的投资者在如今的市场中有过艰难的时期。然而无论怎样,他们的经验教训在任何时候,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这个疯狂的时代,对我们都有所启发。
那些成功的投资者都通向成功。 洛威普莱斯看重新兴工业增长性,从而获得成功;本·格雷厄姆尊重基本价值规律;沃伦·巴菲特则认真地研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时老师本·格雷厄姆教给他的经验;乔治·索罗斯把他的思想理论运用于国际金融领域;吉米·罗杰斯发现了国防工业股票,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分析告诉老板索罗斯——他们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你可以学习成功的投资者的经验,但不要盲目追随他们。因为你的个性,你的需要与别人不同。你可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中选择适合你本身、适合周围环境的东西。
个人投资者对一支股票的影响,有时会让它上下浮动10个百分点,但那只是一瞬间,一般是一天,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这种市场即非牛市也非熊市。
我称这样的市场为“羊市”。有时羊群会遭到杀戮,有时会被剪掉一身羊毛。有时可以幸运地逃脱,保住羊毛。 “羊市”与时装业有些类似。时装大师设计新款时装,二流设计师仿制它,千千万成的人追赶它,所以裙子忽短忽长。
不要低估心理学在股票中的作用,买股票的比卖股票的还要紧张,反之亦然。除去经济统计学和证券分析因素外,许多因素影响买卖双方的判断,一次头痛这样的小事就会造成一次错误的买卖。
在羊市中,人们会尽可能去想多数人会怎样做。他们相信大多数人一定会排除困难找到一个有利的方案。这样想是危险的,这样做是会错过机会的。设想大多数人是一机构群体,有时他们会互相牵累成为他们自己的牺牲品。 注重短线投资容易忽略长线投资的重要性。企业经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长线投资,当然同时会有短期效应,如果短期效果占主导作用,那将危害公司的发展和前景。
获利应建立在长线投资、有效管理、抓住机遇的基础上。如果安排好这些,短线投资就不会占主要地位。
当一支热门股从小角度分析,它一个季度未完成任务,市场的恐慌就会使得股价下跌。 什么时机可以入市购买股票?什么时候适合卖出股票、在场外观望?
时机可能不能决定所有事情,但时机 可以决定许多事情。本来可能是一个好的长线投资,但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买入,情况会很糟。有的时候,如果你适时购入一支高投机股票,你同样可以赚钱。优秀 的证券分析人可以不追随市场大流而做得很好,但如果顺潮流而动,操作起来就更简单些。
一位投机者或投资者经常成功是因为,他会在市场疲软时,投入大量资金买入,这样可以用同样的资金换得更多的股票。相反的,投资者会在强市中将股票高价卖出,卖出的股票虽然不多,却能赚得很多钱。这条原则很简单。
把握有利时机一部分是靠直觉,一部分却正相反。时机的选定要靠自己的独立思维。在经济运行中,升势可能在跌势中产生,衰退会从高潮开始。
直觉的重要是什么?伟大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认为,股市“在过去的三次大规模衰退中作过八次预告”,完全正确。所以,一时的直觉几乎跟对证券的分析能力一样重要。
时机是微妙的,又是很慎密的。如果在错误的时间(正处于升势)做空头,代价将是昂贵的。去问一问那些做理顿、电讯传通、莱维茨家具、蒙摩雷克斯等股票空 头的人,做得没错但时机不对,抛得太快。我认识一个人,他在1929年夏天牛市最高点时,因为做空头输掉了一切,直到秋天才重新做起来。
牛市的时间一般比熊市长,牛市时,股价增长缓慢、不规则,可能比熊市更不规则。熊市则短促、剧烈动荡。但是市场终究是有一定规律的,股市很少连续超过6个月上升,也很少连续超过6个月下跌。
另外,有些投资者在看到亏损报告之后,只要有机会就立刻平仓出局,而不对眼前的形势做任何评估。十有八九,这种情况下卖出的股票实质上是应该买入而非卖出的。在这种形势下,人们首先学到的应该是,市场不会理会个体行为。你购买证券所出的价格没有什么不可思的。人们在认识古怪的价格及价值重估理论时是相当 困难的,而且不只是业余投资者认识不到这一点。许多投资顾问相信应该是公共事业股资上做长期投资。但他们持有一支股票的时间过长了,我认为股票价格攀升至 一个偏高价位,不管它是为政府雇员、教师还是其他人设立的退休基金都莺歌应该卖掉它
当一支股票在一个合理的价位被卖出时,你唯一的问题是卖出时要交的税款。人们总想逃税,这是个大错误,应该立即付税。
虽然股价还没有到最高点,但如果你获利了,还是退出为好。伯纳德·巴鲁克是能最好把握时机的投资者,他的哲学是,只求做好但不贪婪。他从不等最高点和最低点。他在弱市中买,在强市中卖。他提倡早卖。我们的公司很荣幸,他晚年的时候,他成为我们的客户。
在有的时期,普通股票是最好的投资,但是在另一时期,也许房地产业是最好的。任何事情都在变,人们也要学会变。我完全不信会存在一个永久不变的产业。 必须认真研究公司的管理状况、领导层、公司业绩以及公司目标,尤其需要认真分析公司真实的资产状况,包括:设备价值及每股净资产。这个概念在世纪初曾被广泛重视,但这之后几乎被遗忘了。
公司的分红派息也十分重要,需要加以考虑。如果它的分配方案是适当的,它的股价可以更上一个台阶。如果公司分出90%的利润,注意,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下一次就不会分了;如果公司只分出 10%的利润,这也是一个警报,一般公司的分配方案是分出40%~60%的利润。许多公共事业的股票的分红比率还会更大些。
许多投资机构并不真的重视分红,但个人投资者却把分红作为扩大收入的一种重要方法。
什么是成长性股票?它的聪明的追随者在公司发展初期就发现了它潜在的价值。但一般情况下,公司是在成熟后,其品牌才会被认知的。成长是缓慢的,个人和机构依然购买它的股票是因为人们的预测比较切合实际。
人们对假定的增长花费了太多的精力。而这就是不考虑经济的衰退、战争的爆发、政府对成长指数的重新评估及成长指数自身的变化。
一支股票的市盈率很少保持在15倍左右,因为人们对公司前景的预计会高过这种市盈的价格——这种想法不一定正确。我们知道会有例外,但意外的机会只有1%。所以这种奇想影响着你,使人在高市盈率时花高价买入股票。
我对绩优公司超出10~15倍市盈率一倍的市盈率是接受的。而它们中许多市盈率只在6~10倍之间,这样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如果你能控制一定公司的整体市价,你就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在这个充满冒险的世界里,因为存在着许多可能性,人们会痴迷于某种想法、某个人、某种理想。最后能使人痴迷的恐怕就算股票了。但它只是一张证明你对一家企业所有权的纸,它只是金钱的一种象征。
热爱一支股票是对的,但当它股价偏高时,还是别人去热爱比较好。 套头交易就是对一些股票做多头,对另一些股票做空头。
专业人士在日常的市场利用套头交易回避风险,有时新入市做套头交易只是一场赌博。我不赞成这样做。但也没有法律禁止它。
套头交易的确是现代股票的一项变革,一个世纪以前当你从纽约和伦敦市场购买同一种股票时,城市间的差价只是些微的。专家们从一个市场买进一只股票,又在另一个市场上卖掉它,虽然赚钱很少,但还是有盈利的。
获利及风险因素与当今股市相比较而言是低的。但是相信我,当今股市相当有风险。
如果你坚持做套头交易,而且确信有经验可以帮助你,记住要使它多元化,要统观全局,确信你的法则是正确的。如果要使你的投资多元化,你就要尽量增加你的收入,如资金。 我所说的环境是指市场走向和整个世界环境。你需要变通我给你的那些模式,以适应你所在的市场的运作。
在市场的评估中,应多关注百分比的变化而不是数量。下跌100个点虽然波动很大,但它可能只是指数的2%。
关注市场可以使我发现市场何时开始衰退,又何时开始复苏。这也是经常给投资者以机会,使他们有机会投资到所谓保守的方面,如短期无息国库债券、长期国库 债券、国库券。短期无息国库债券是大投资者主要的投资方向,它比任何一项投资都有保险,比把钱放在枕头里还安全。你不需要经济学家告诉你怎样研究利率,没 有什么能比预测市场的走势更为重要的。利率的走势也是如此,长期利率的低迷,比任何其他事实都能说明经济形势的严峻。
一般情况下,如果短期和长期利率开始上升,这是在告诉股票投资者:升势来了。
股票不分季节,按照日历投资是没有必要的。记住,对投资者来讲,任何时候都是冒险的。对享受人生和享受投资快乐的人来说,季节虽多变,但机会随时都有。 根据形势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是有必要的。我的观点是,你应该主动根据经济、政治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至于技术上,有时我们可以控制,但有时却是在我们控制之外的。
我擅长做熊市思维,我与乐观者们唱反调。但是,如果大多数人有悲观情,我就与之相反做牛市思维;反之亦然,我同时做套头交易。
Ⅲ 投资是指经过透彻的分析,在保住本金的基础上,希望获得合理的回报。不符合这一要求的即为投机!
透视巴菲特式投资心理:招招针对人性弱点
巴菲特法则是沃伦•巴菲特42年成功投资生涯一直秉持的不二法则,核心精髓包括价值投资、边际安全原则、集中投资组合、长期持有股权等,秉持巴菲特法则的投资者如凯恩斯(Keynesian)、芒格(Monger)等都获得超越大盘的投资回报。考虑到美国股市在过去20年增长10倍的大牛市背景下,仍然有90%的投资者未能盈利的严峻事实,长期获得超越大盘的投资回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历史证明巴菲特法则是投资界的黄金法则。
然而,尽管巴菲特法则为广大投资界人士所熟知,但成功应用巴菲特法则获得成功的人还是凤毛麟角。其原因到底何在?
巴菲特法则执行的最大难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类本性的理解与超越,二是对投资价值判断的专业性。前者涉及人类心理的奥秘,后者涉及对股票背后商业运营的洞察力(将另文论述)。任何投资市场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在推动,因而对他们心理的研究是洞察投资市场的独特视角。
直觉判断与四大错觉思维
“我和查理还没学会如何解决公司的难题,我们的成功在于我们集中力量于我们能跨越的一尺栅栏上,而不是发现了跨越七尺栅栏的方法。”
巴菲特还坚持投资于自己所熟悉的行业,他承认自己不投资于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理解和评价它们
心理学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人类的直觉,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心灵活动有其自身原因,而理性却无法知晓。”人类的思维、记忆、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行的,一个是有意识和有意图的,另一个是无意识和自动的。我们的所知比我们知道自己所知的还要多。
直觉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基因优化的结果,是人类反应及处理问题时的心理捷径。股市中恐惧、贪婪、乐观、悲观等情绪均是无意识的自动的直觉反映,是人类的本性。为什么人们会疯狂地追涨(贪婪)、杀跌(恐惧)?为什么股市不断重演非理性繁荣与非理性萧条的循环?就是因为直觉和本性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直觉判断一方面节省了人类的心智资源,另一方面也为人类带来了错觉思维。由于直觉存在敏感性、即时性、既定模式反应等特征,直觉在进行判断与决策时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从而使人们产生了事后聪明偏见、过度敏感效应、信念固着现象、过度自信倾向等错误思维,这在股市投资决策中充分反映了出来。
1.事后聪明偏见
所谓事后聪明偏见是指人们往往倾向于利用事件发生之后的结果去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事后诸葛亮”就是指这一现象。人们往往会忽视事后理解的天然优势,而进一步贬低事前决策的复杂性与难度。事后聪明偏见是普遍存在的,是人性的一部分,这一错觉思维使人们倾向于高估自身的能力,而低估他人的能力。
巴菲特在投资中尽量避免犯这样的错误,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对伯克夏•哈撒韦的投资(当年主要以纺织业为主)给了巴菲特非常大的教训,20世纪80年代他被迫将持续亏损的纺织业务关闭。这形成了巴菲特非常重要的投资准则,即投资于保持一贯经营原则的公司,避开陷入困境的公司。不要高估自己,指望自己比该公司的经营者做得更好,能够扭亏为盈。“我和查理还没学会如何解决公司的难题,”巴菲特承认,“但是我们学会了如何避开难题,我们的成功在于我们集中力量于我们能跨越的一尺栅栏上,而不是发现了跨越七尺栅栏的方法。”
2.过度敏感效应
过度敏感效应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倾向于高估与夸大刚刚发生的事件的影响因素,而低估影响整体系统的其他因素的作用,从而作出错误判断,并对此作出过度的行为反应。敏感能使人们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加快对此的反应速度,但也会加大反应的幅度,使反应过分。
以美国“9•11”事件为例。“9•11”事件后,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毁纽约世贸双塔的情景极大刺激了美国公众的神经,于是人们大大高估了航空旅行的危险性,倾向于选择其他旅行方式,美国航空业随之进入大萧条期。然而,数据统计显示,即使考虑到“9•11”事件的航空灾难,航空旅行也是所有旅行方式中最安全的,其事故率是火车旅行的三分之一。过度敏感效应在股票市场投资中反映得淋漓尽致,在股市上涨时,人们往往过分乐观,倾向于相信大牛市是永无尽头的,于是过分推高了股票价格;而股市下跌时,人们往往过分悲观,倾向于相信大熊市是不可避免的,于是过分打压了股票的价格。巴菲特认为正是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使得股票价格围绕其价值进行过分的波动,为投资带来机会。他认为好的投资者应当利用这一现象,在别人贪婪时恐惧(1969年当巴菲特发现股票市场中人们已经陷入疯狂时果断抛售了所有股票,并解散了投资基金),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1973、1974年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进入熊市后,巴菲特又逢低分批建仓成功抄底)。巴菲特认为,“股票市场下跌在某种情况下不是坏事,投资机会正是从投资退潮中显露出来。”
3.信念固着现象
信念固着现象是指人们一旦对某项事物建立了某种信念,尤其是为它建立了一个理论支持体系,那么就很难打破人们的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时他们也往往视而不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越是极力想证明自己的理论与解释是正确的,就越是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封闭。
信念固着现象是股票投资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股票投资者往往倾向于预测股市的涨跌与股票价格的波动,各类证券分析机构也通过预测股价波动获取收益。然而,人们往往会落入信念固着的思维陷阱,在满仓时忽视下跌信号的出现,而在空仓时忽视上涨因素的累积。巴菲特看透了这一思维误区,主张理解投资与投机差异,认为应理性投资而不应非理性投机。应当说,这就是巴菲特法则的思想精髓——价值投资。
凯恩斯、格雷厄姆及巴菲特都曾解释过投资与投机的差异。凯恩斯认为:“投资是预测资产未来收益的活动,而投机是预测市场心理的活动。”对格雷厄姆来说,“投资操作就是基于透彻的分析,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能获得满意的回报。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机。”巴菲特相信:“如果你是投资者,你所关注的就是资产——在我们这里是指公司——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你是投机者,你主要预测独立于公司的价格变化。”以上述标准来看,中国股市目前还是一个投机气氛浓厚的市场。
4.过度自信倾向
过度自信倾向是指人们在对过去知识进行判断中存在智力自负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对目前知识的评价和未来行为的预测。尽管我们知道自己过去出过错,但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仍然相当乐观。造成过度自信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往往倾向于在他们完全正确的时刻回忆自己的错误判断,从而认为这只是偶然发生的事件,与他们的能力缺陷无关。过度自信倾向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人,约翰逊的过度自信造成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尼克•里森的过度自信造成了百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可以说过度自信倾向是人类理性决策的最大敌人,这一倾向还容易使人们产生控制错觉,就如赌徒,一旦赢了就归因于自己的赌技与预见力,一旦输了就认为“差一点就成了,或偶然倒霉”。而从理性角度来看,进行赌博与购买彩票从概率上来说是一场必输的游戏,然而还是有无数赌徒与彩民由于控制错觉而沉迷于此。
真正摆脱过度自信倾向,超越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绝大多数的股票投资人都坚信自己能够判断出大盘的涨跌趋势,并通过“逢低买入与逢高卖出”来获取收益,自己的收益将远远超出大盘指数的涨幅。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据统计90%的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投资收益落后于大盘指数的增长,尽管这一统计数据是如此明显的证据,人们还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成为那部分10%的投资者,而拒绝接受傻瓜似的股指基金组合,认为这是对自我智力的羞辱。巴菲特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认为大盘是无法预测的,能够把握的是对股票背后公司价值的评价与未来收益的预测,因此他从不期望于通过预测大盘来获益。
此外,巴菲特还坚持投资于自己所熟悉的行业,他承认自己不投资于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理解和评价它们。在伯克夏•哈撒韦公司1998年年会上他说:“我很敬佩安迪•格罗夫和比尔•盖茨,而且希望把这种敬佩通过资金支持他们转化成行动。但是说到微软与英特尔,我不知道十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而且我也不喜欢玩那种对方占优势的游戏。我花所有的时间考虑技术,但我仍然可能是分析这个行业的第100、第1000甚至第10000个聪明的人。确实有人能分析这个行业,但是我不行。”
从众与群体极化
他不仅在投资决策中坚持独立思考,还在被投资公司中重用抵制行业惯性的经营者
从众是指人们受他人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与信念。旅鼠行动是经典的从众案例,这种生长在北极的小动物每当种群繁殖到一定程度就会集体跳海,自杀身亡。社会心理学家所做的从众研究试验中,人类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从众倾向。
从众可以引发群体极化效应,即群体成员的相互影响可以强化群体成员最初的观点与信念。群体极化效应的产生原因有两条,一是群体成员倾向于与其他成员保持行为与信念的一致,以获取群体对他的认可及团体归属感;二是群体成员在对需要决策的事件拿不准的时候,模仿与顺从他人的行为与信念往往是安全的。
从众与群体极化效应在人类的投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出来。人们的投资行为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陷入贪婪的疯狂而拼命追涨时,很少有投资者能冷静而理智地抵制购买的诱惑;而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陷入恐惧之中而拼命杀跌时,也很少有投资者能抵制抛售的冲动。这种从众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明智的投资决策往往是“预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决策,大家都看中的热点板块的投资价值通常已经提前透支了,而聪明的投资者一般会不断观察与跟踪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当它的股价下跌到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时(被大多数投资者忽视),就会果断吃进。很显然,这样做不仅需要专业的价值评估水平,更需要抵制从众压力的坚定意志与敢为天下先的巨大勇气。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经教导他要从股市的情感漩涡中拔出来,要发现大多数投资者的不理智行为,他们购买股票不是基于逻辑,而是基于情感。如果你在正确的判断基础上获得符合逻辑的结论,那么不要因别人与你的意见不一致而放弃,“你的正确或错误都不会是因为别人和你不一致,你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你的数据与逻辑推理正确。”巴菲特遵循了老师的教导,他不仅在投资决策中坚持独立思考,还在被投资公司中重用抵制行业惯性的经营者,并将抵制行业惯性作为他所归纳的12条最重要的投资准则之一。在对Notre Dame商学院的学生发表演讲时,他归纳了37家投资银行的失败原因:“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结局呢?我来告诉你们,那就是愚蠢的模仿同行的行为。”
根据合理的数据与逻辑得出的理性判断,从不为他人的观点所动;他只投资于自己搞得懂的产业与公司,在公司调研上亲力亲为,从不借助他人的判断。他将投资活动比喻为打
棒球,他认为投资比打棒球容易,打棒球是没有选择地击打投过来的每一个球,而投资只需要选择击打那些最有把握击中的球就可以了,合适的球没投过来之前你只需要躺着休息就可以了。可以说,巴菲特是少数有理性与勇气爬出虚假信息洞穴获得理性光明的人。
信息洞穴与事实真相
他从不阅读华尔街的所谓权威证券分析,也不热衷到处收集影响股市的小道消息
国外一些研究 伊拉克问题的专家指出,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出身平民,精明能干,通过奋斗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但他作出了两次关键性的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付出生命的代价。一次是入侵科威特,这是基于美国不会武力干预的判断;第二次是在核武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这是基于对自身武装力量的过高估计。为什么像萨达姆这样精明的人会犯这种错误呢?专家分析,萨达姆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洞穴人,他所接触到的信息都被伊拉克高级官员所垄断,而这些官员往往或是依据自身利益来歪曲、加工与屏蔽信息,或是投其所好,报喜不报忧,以此保住官位。于是萨达姆呆在虚假信息的洞穴中,看不清洞穴外的事实真相,作出基于错误信息的错误判断与决策也就理所当然了。
投资者是典型的信息洞穴人,投资市场上活跃着交易所、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公募与私募基金、证券公司、普通股民、投资咨询机构、媒体、银行、律师及审计事务所等主体,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每个个体都处于食物链的某一个环节,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时常有意识或下意识地发布、制造、夸大、歪曲信息。由于信息发布者“裁剪”信息的内容,不少人被虚假或片面信息所操纵,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典型的事例是上市公司高管与庄家相互勾结,配合庄家对股价的操纵而制作财务数据、发布虚假消息,最终受损的是普通散户。此外,普通投资者对庞杂信息的识别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持,更容易受到愚弄。例如前一阶段我国拟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的紧缩效应就被高估,而我国今年上半年看似不高的CPI指数(3.2个百分点)使普通投资者低估了通胀的可能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CPI指数的构成比例不合理所致。
巴菲特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从不阅读华尔街的所谓权威证券分析,也不热衷到处收集影响股市的小道消息,同样不天天紧张地盯着盘面的变化,这使得他的投资工作非常轻松,他有时甚至在家中一边享受天伦之乐、一边工作,美国股市上世纪80年代末崩盘的那一天他甚至无暇关注股市。巴菲特只相信自己
如何应对人性的弱点
在可能的情况下延迟投资决策的时间,避免一切冲动情形下的决策行动,应当是保持理性与明智的有效方法
客观地说,直觉、从众等人类本性并不是绝对的缺点,我们的主观体验是构成人性的材料,它是人类对艺术和音乐、友谊与爱情、神秘性与宗教体验的感受源泉。但必须承认,上述人类本性会造成错觉思维、错误判断和错误行为,这一现象在投资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巴菲特法则的核心并不是他所创立的12条投资法则,任何所谓投资真经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灵,只有其背后的真正原则与规律才会永恒,巴菲特在投资活动中对人性心理弱点的克服与利用正是这种永恒的法则与逻辑。人性之所以被称为人性,就是因其源自于自身并难以克服,但仍然有应对之道,人们可以从态度、反思、试错与时间四个维度来修炼自己,克服人性弱点,获取满意的投资收益。
首先,正确的态度是克服心理弱点的基础。
我们应当正视与承认人类具有局限性这一事实,这种对人类能力的自谦与怀疑是科学与宗教的核心所在。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对此有精彩的论述,“科学同样包括直觉和严格检验的相互影响。从错觉中寻找现实需要开放的好奇心与冷静的头脑。以下观点被证明是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被操纵。”在投资活动中树立这一态度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保持中庸避免极端。如果不能保持好奇与开放的心态,就不能最大限度获取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也就不能及早发现环境的转变与新的规律的形成,也就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而如果不能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信息,就容易受到他人的蒙蔽与操纵,从而陷入无数的投资陷阱。
其次,反思是克服心理弱点的方法。
正如苏格拉底的旷世名言所说:“不加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反思与总结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也是提升投资活动与投资决策成功率的重要方法。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认识到,“任何一个单独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因为世界是很复杂的。任何一个真理如果脱离了和它互补的真理,就只能算是部分真理而已。”世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事情,在做任何投资决策之前,不要先入为主与过分自信,务必从反对这一投资决策的角度进行思考,试着提出反对的道理与理由,或是咨询其他投资人的意见,尤其重视反对者的意见,这种反思与多重思考会极大地完善、丰富与修正你的投资决策,提高投资决策的质量。
再次,试错是克服心理弱点的手段。
人类是有限理性的,而投资市场是错综复杂与不断变化的,人们不可能穷尽投资决策所需的一切信息与规律,因此有效检验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的手段就是试错,对可能的投资方法与对象进行尝试性投资,将投资手段与方法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对试错的批评可能在于两点,一是认为试错的代价过于高昂,二是投资的时效性,当发现投资机会时该机会已丧失。对第一种批评的对策是将降低试错筹码,当确认投资决策有效时再进行大笔投资;对第二种批评的对策是试错检验对象的选择,不是具体的投资对象(如具体的股票),而是投资的规律与哲学的检验(如高科技股票的投资规律)。
最后,掌握投资决策时间是克服心理弱点的补充。
人类的心理本性具有极强的时间敏感性,在理性与感性的斗争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性往往由强变弱,理性往往由弱变强。人类大多数的错误都是出现在一时冲动的情形下,人们常常会在一时冲动下做了某种行为,事后又追悔莫及。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事情刚刚发生之时,会夸大导致事情发生的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的重要性,造成思维偏见与决策失误。这在人类投资活动中也很常见,大涨与大跌都会在发生之时极大地刺激人们的神经,调动人们的情绪,使人们产生买入与卖出的冲动,而冲动情况下作出的投资决策往往是不明智的。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延迟投资决策的时间,避免一切冲动情形下的决策行动,应当是保持理性与明智的有效方法。
Ⅳ 投资者为何应该有一个全球视角对他们的投资
透视巴菲特式投资心理:招招针对人性弱点
巴菲特法则是沃伦•巴菲特42年成功投资生涯一直秉持的不二法则,核心精髓包括价值投资、边际安全原则、集中投资组合、长期持有股权等,秉持巴菲特法则的投资者如凯恩斯(Keynesian)、芒格(Monger)等都获得超越大盘的投资回报。考虑到美国股市在过去20年增长10倍的大牛市背景下,仍然有90%的投资者未能盈利的严峻事实,长期获得超越大盘的投资回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历史证明巴菲特法则是投资界的黄金法则。
然而,尽管巴菲特法则为广大投资界人士所熟知,但成功应用巴菲特法则获得成功的人还是凤毛麟角。其原因到底何在?
巴菲特法则执行的最大难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类本性的理解与超越,二是对投资价值判断的专业性。前者涉及人类心理的奥秘,后者涉及对股票背后商业运营的洞察力(将另文论述)。任何投资市场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在推动,因而对他们心理的研究是洞察投资市场的独特视角。
直觉判断与四大错觉思维
“我和查理还没学会如何解决公司的难题,我们的成功在于我们集中力量于我们能跨越的一尺栅栏上,而不是发现了跨越七尺栅栏的方法。”
巴菲特还坚持投资于自己所熟悉的行业,他承认自己不投资于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理解和评价它们
心理学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人类的直觉,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心灵活动有其自身原因,而理性却无法知晓。”人类的思维、记忆、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行的,一个是有意识和有意图的,另一个是无意识和自动的。我们的所知比我们知道自己所知的还要多。
直觉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基因优化的结果,是人类反应及处理问题时的心理捷径。股市中恐惧、贪婪、乐观、悲观等情绪均是无意识的自动的直觉反映,是人类的本性。为什么人们会疯狂地追涨(贪婪)、杀跌(恐惧)?为什么股市不断重演非理性繁荣与非理性萧条的循环?就是因为直觉和本性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直觉判断一方面节省了人类的心智资源,另一方面也为人类带来了错觉思维。由于直觉存在敏感性、即时性、既定模式反应等特征,直觉在进行判断与决策时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从而使人们产生了事后聪明偏见、过度敏感效应、信念固着现象、过度自信倾向等错误思维,这在股市投资决策中充分反映了出来。
1.事后聪明偏见
所谓事后聪明偏见是指人们往往倾向于利用事件发生之后的结果去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事后诸葛亮”就是指这一现象。人们往往会忽视事后理解的天然优势,而进一步贬低事前决策的复杂性与难度。事后聪明偏见是普遍存在的,是人性的一部分,这一错觉思维使人们倾向于高估自身的能力,而低估他人的能力。
巴菲特在投资中尽量避免犯这样的错误,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对伯克夏•哈撒韦的投资(当年主要以纺织业为主)给了巴菲特非常大的教训,20世纪80年代他被迫将持续亏损的纺织业务关闭。这形成了巴菲特非常重要的投资准则,即投资于保持一贯经营原则的公司,避开陷入困境的公司。不要高估自己,指望自己比该公司的经营者做得更好,能够扭亏为盈。“我和查理还没学会如何解决公司的难题,”巴菲特承认,“但是我们学会了如何避开难题,我们的成功在于我们集中力量于我们能跨越的一尺栅栏上,而不是发现了跨越七尺栅栏的方法。”
2.过度敏感效应
过度敏感效应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倾向于高估与夸大刚刚发生的事件的影响因素,而低估影响整体系统的其他因素的作用,从而作出错误判断,并对此作出过度的行为反应。敏感能使人们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加快对此的反应速度,但也会加大反应的幅度,使反应过分。
以美国“9•11”事件为例。“9•11”事件后,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毁纽约世贸双塔的情景极大刺激了美国公众的神经,于是人们大大高估了航空旅行的危险性,倾向于选择其他旅行方式,美国航空业随之进入大萧条期。然而,数据统计显示,即使考虑到“9•11”事件的航空灾难,航空旅行也是所有旅行方式中最安全的,其事故率是火车旅行的三分之一。过度敏感效应在股票市场投资中反映得淋漓尽致,在股市上涨时,人们往往过分乐观,倾向于相信大牛市是永无尽头的,于是过分推高了股票价格;而股市下跌时,人们往往过分悲观,倾向于相信大熊市是不可避免的,于是过分打压了股票的价格。巴菲特认为正是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使得股票价格围绕其价值进行过分的波动,为投资带来机会。他认为好的投资者应当利用这一现象,在别人贪婪时恐惧(1969年当巴菲特发现股票市场中人们已经陷入疯狂时果断抛售了所有股票,并解散了投资基金),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1973、1974年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进入熊市后,巴菲特又逢低分批建仓成功抄底)。巴菲特认为,“股票市场下跌在某种情况下不是坏事,投资机会正是从投资退潮中显露出来。”
3.信念固着现象
信念固着现象是指人们一旦对某项事物建立了某种信念,尤其是为它建立了一个理论支持体系,那么就很难打破人们的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时他们也往往视而不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越是极力想证明自己的理论与解释是正确的,就越是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封闭。
信念固着现象是股票投资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股票投资者往往倾向于预测股市的涨跌与股票价格的波动,各类证券分析机构也通过预测股价波动获取收益。然而,人们往往会落入信念固着的思维陷阱,在满仓时忽视下跌信号的出现,而在空仓时忽视上涨因素的累积。巴菲特看透了这一思维误区,主张理解投资与投机差异,认为应理性投资而不应非理性投机。应当说,这就是巴菲特法则的思想精髓——价值投资。
凯恩斯、格雷厄姆及巴菲特都曾解释过投资与投机的差异。凯恩斯认为:“投资是预测资产未来收益的活动,而投机是预测市场心理的活动。”对格雷厄姆来说,“投资操作就是基于透彻的分析,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能获得满意的回报。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机。”巴菲特相信:“如果你是投资者,你所关注的就是资产——在我们这里是指公司——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你是投机者,你主要预测独立于公司的价格变化。”以上述标准来看,中国股市目前还是一个投机气氛浓厚的市场。
4.过度自信倾向
过度自信倾向是指人们在对过去知识进行判断中存在智力自负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对目前知识的评价和未来行为的预测。尽管我们知道自己过去出过错,但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仍然相当乐观。造成过度自信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往往倾向于在他们完全正确的时刻回忆自己的错误判断,从而认为这只是偶然发生的事件,与他们的能力缺陷无关。过度自信倾向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人,约翰逊的过度自信造成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尼克•里森的过度自信造成了百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可以说过度自信倾向是人类理性决策的最大敌人,这一倾向还容易使人们产生控制错觉,就如赌徒,一旦赢了就归因于自己的赌技与预见力,一旦输了就认为“差一点就成了,或偶然倒霉”。而从理性角度来看,进行赌博与购买彩票从概率上来说是一场必输的游戏,然而还是有无数赌徒与彩民由于控制错觉而沉迷于此。
真正摆脱过度自信倾向,超越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绝大多数的股票投资人都坚信自己能够判断出大盘的涨跌趋势,并通过“逢低买入与逢高卖出”来获取收益,自己的收益将远远超出大盘指数的涨幅。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据统计90%的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投资收益落后于大盘指数的增长,尽管这一统计数据是如此明显的证据,人们还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成为那部分10%的投资者,而拒绝接受傻瓜似的股指基金组合,认为这是对自我智力的羞辱。巴菲特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认为大盘是无法预测的,能够把握的是对股票背后公司价值的评价与未来收益的预测,因此他从不期望于通过预测大盘来获益。
此外,巴菲特还坚持投资于自己所熟悉的行业,他承认自己不投资于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理解和评价它们。在伯克夏•哈撒韦公司1998年年会上他说:“我很敬佩安迪•格罗夫和比尔•盖茨,而且希望把这种敬佩通过资金支持他们转化成行动。但是说到微软与英特尔,我不知道十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而且我也不喜欢玩那种对方占优势的游戏。我花所有的时间考虑技术,但我仍然可能是分析这个行业的第100、第1000甚至第10000个聪明的人。确实有人能分析这个行业,但是我不行。”
从众与群体极化
他不仅在投资决策中坚持独立思考,还在被投资公司中重用抵制行业惯性的经营者
从众是指人们受他人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与信念。旅鼠行动是经典的从众案例,这种生长在北极的小动物每当种群繁殖到一定程度就会集体跳海,自杀身亡。社会心理学家所做的从众研究试验中,人类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从众倾向。
从众可以引发群体极化效应,即群体成员的相互影响可以强化群体成员最初的观点与信念。群体极化效应的产生原因有两条,一是群体成员倾向于与其他成员保持行为与信念的一致,以获取群体对他的认可及团体归属感;二是群体成员在对需要决策的事件拿不准的时候,模仿与顺从他人的行为与信念往往是安全的。
从众与群体极化效应在人类的投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出来。人们的投资行为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陷入贪婪的疯狂而拼命追涨时,很少有投资者能冷静而理智地抵制购买的诱惑;而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陷入恐惧之中而拼命杀跌时,也很少有投资者能抵制抛售的冲动。这种从众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明智的投资决策往往是“预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决策,大家都看中的热点板块的投资价值通常已经提前透支了,而聪明的投资者一般会不断观察与跟踪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当它的股价下跌到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时(被大多数投资者忽视),就会果断吃进。很显然,这样做不仅需要专业的价值评估水平,更需要抵制从众压力的坚定意志与敢为天下先的巨大勇气。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经教导他要从股市的情感漩涡中拔出来,要发现大多数投资者的不理智行为,他们购买股票不是基于逻辑,而是基于情感。如果你在正确的判断基础上获得符合逻辑的结论,那么不要因别人与你的意见不一致而放弃,“你的正确或错误都不会是因为别人和你不一致,你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你的数据与逻辑推理正确。”巴菲特遵循了老师的教导,他不仅在投资决策中坚持独立思考,还在被投资公司中重用抵制行业惯性的经营者,并将抵制行业惯性作为他所归纳的12条最重要的投资准则之一。在对Notre Dame商学院的学生发表演讲时,他归纳了37家投资银行的失败原因:“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结局呢?我来告诉你们,那就是愚蠢的模仿同行的行为。”
根据合理的数据与逻辑得出的理性判断,从不为他人的观点所动;他只投资于自己搞得懂的产业与公司,在公司调研上亲力亲为,从不借助他人的判断。他将投资活动比喻为打
棒球,他认为投资比打棒球容易,打棒球是没有选择地击打投过来的每一个球,而投资只需要选择击打那些最有把握击中的球就可以了,合适的球没投过来之前你只需要躺着休息就可以了。可以说,巴菲特是少数有理性与勇气爬出虚假信息洞穴获得理性光明的人。
信息洞穴与事实真相
他从不阅读华尔街的所谓权威证券分析,也不热衷到处收集影响股市的小道消息
国外一些研究 伊拉克问题的专家指出,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出身平民,精明能干,通过奋斗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但他作出了两次关键性的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付出生命的代价。一次是入侵科威特,这是基于美国不会武力干预的判断;第二次是在核武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这是基于对自身武装力量的过高估计。为什么像萨达姆这样精明的人会犯这种错误呢?专家分析,萨达姆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洞穴人,他所接触到的信息都被伊拉克高级官员所垄断,而这些官员往往或是依据自身利益来歪曲、加工与屏蔽信息,或是投其所好,报喜不报忧,以此保住官位。于是萨达姆呆在虚假信息的洞穴中,看不清洞穴外的事实真相,作出基于错误信息的错误判断与决策也就理所当然了。
投资者是典型的信息洞穴人,投资市场上活跃着交易所、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公募与私募基金、证券公司、普通股民、投资咨询机构、媒体、银行、律师及审计事务所等主体,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每个个体都处于食物链的某一个环节,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时常有意识或下意识地发布、制造、夸大、歪曲信息。由于信息发布者“裁剪”信息的内容,不少人被虚假或片面信息所操纵,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典型的事例是上市公司高管与庄家相互勾结,配合庄家对股价的操纵而制作财务数据、发布虚假消息,最终受损的是普通散户。此外,普通投资者对庞杂信息的识别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持,更容易受到愚弄。例如前一阶段我国拟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的紧缩效应就被高估,而我国今年上半年看似不高的CPI指数(3.2个百分点)使普通投资者低估了通胀的可能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CPI指数的构成比例不合理所致。
巴菲特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从不阅读华尔街的所谓权威证券分析,也不热衷到处收集影响股市的小道消息,同样不天天紧张地盯着盘面的变化,这使得他的投资工作非常轻松,他有时甚至在家中一边享受天伦之乐、一边工作,美国股市上世纪80年代末崩盘的那一天他甚至无暇关注股市。巴菲特只相信自己
如何应对人性的弱点
在可能的情况下延迟投资决策的时间,避免一切冲动情形下的决策行动,应当是保持理性与明智的有效方法
客观地说,直觉、从众等人类本性并不是绝对的缺点,我们的主观体验是构成人性的材料,它是人类对艺术和音乐、友谊与爱情、神秘性与宗教体验的感受源泉。但必须承认,上述人类本性会造成错觉思维、错误判断和错误行为,这一现象在投资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巴菲特法则的核心并不是他所创立的12条投资法则,任何所谓投资真经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灵,只有其背后的真正原则与规律才会永恒,巴菲特在投资活动中对人性心理弱点的克服与利用正是这种永恒的法则与逻辑。人性之所以被称为人性,就是因其源自于自身并难以克服,但仍然有应对之道,人们可以从态度、反思、试错与时间四个维度来修炼自己,克服人性弱点,获取满意的投资收益。
首先,正确的态度是克服心理弱点的基础。
我们应当正视与承认人类具有局限性这一事实,这种对人类能力的自谦与怀疑是科学与宗教的核心所在。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对此有精彩的论述,“科学同样包括直觉和严格检验的相互影响。从错觉中寻找现实需要开放的好奇心与冷静的头脑。以下观点被证明是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被操纵。”在投资活动中树立这一态度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保持中庸避免极端。如果不能保持好奇与开放的心态,就不能最大限度获取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也就不能及早发现环境的转变与新的规律的形成,也就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而如果不能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信息,就容易受到他人的蒙蔽与操纵,从而陷入无数的投资陷阱。
其次,反思是克服心理弱点的方法。
正如苏格拉底的旷世名言所说:“不加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反思与总结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也是提升投资活动与投资决策成功率的重要方法。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认识到,“任何一个单独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因为世界是很复杂的。任何一个真理如果脱离了和它互补的真理,就只能算是部分真理而已。”世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事情,在做任何投资决策之前,不要先入为主与过分自信,务必从反对这一投资决策的角度进行思考,试着提出反对的道理与理由,或是咨询其他投资人的意见,尤其重视反对者的意见,这种反思与多重思考会极大地完善、丰富与修正你的投资决策,提高投资决策的质量。
再次,试错是克服心理弱点的手段。
人类是有限理性的,而投资市场是错综复杂与不断变化的,人们不可能穷尽投资决策所需的一切信息与规律,因此有效检验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的手段就是试错,对可能的投资方法与对象进行尝试性投资,将投资手段与方法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对试错的批评可能在于两点,一是认为试错的代价过于高昂,二是投资的时效性,当发现投资机会时该机会已丧失。对第一种批评的对策是将降低试错筹码,当确认投资决策有效时再进行大笔投资;对第二种批评的对策是试错检验对象的选择,不是具体的投资对象(如具体的股票),而是投资的规律与哲学的检验(如高科技股票的投资规律)。
最后,掌握投资决策时间是克服心理弱点的补充。
人类的心理本性具有极强的时间敏感性,在理性与感性的斗争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性往往由强变弱,理性往往由弱变强。人类大多数的错误都是出现在一时冲动的情形下,人们常常会在一时冲动下做了某种行为,事后又追悔莫及。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事情刚刚发生之时,会夸大导致事情发生的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的重要性,造成思维偏见与决策失误。这在人类投资活动中也很常见,大涨与大跌都会在发生之时极大地刺激人们的神经,调动人们的情绪,使人们产生买入与卖出的冲动,而冲动情况下作出的投资决策往往是不明智的。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延迟投资决策的时间,避免一切冲动情形下的决策行动,应当是保持理性与明智的有效方法。
Ⅳ 巴菲特:什么是价值投资法则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则:
第一法则:竞争优势原则
好公司才有好股票: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秀并且由一批能力非凡的、能够为股东利益着想的管理层经营的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最正确的公司分析角度:如果你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
最关键的投资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可持续性。
最佳竞争优势:游着鳄鱼的很宽的护城河保护下的企业经济城堡。
最佳竞争优势衡量标准:超出产业平均水平的股东权益报酬率。
经济特许权:超级明星企业的超级利润之源。
选股如同选老婆:价格好不如公司好。
选股如同选老公:神秘感不如安全感。
第二法则:现金流量原则
新建一家制药厂与收购一家制药厂的价值比较。
价值评估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估值就是估老公:越赚钱越值钱。
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估值就是估老婆:越保守越可靠。
巴菲特主要采用股东权益报酬率、账面价值增长率来分析未来可持续盈利能力的。
估值就是估爱情:越简单越正确。
第三法则:“市场先生”原则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市场中的价值规律:短期经常无效但长期趋于有效。
市场中的孙子兵法:利用市场而不是被市场利用。
第四法则:安全边际原则
安全边际就是“买保险”:保险越多,亏损的可能性越小。
安全边际就是“猛砍价”:买价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安全边际就是“钓大鱼”:人越少,钓大鱼的可能性越高。
第五法则:集中投资原则
集中投资就是一夫一妻制:最优秀、最了解、最小风险。
衡量公司股票投资风险的因素:
集中投资就是计划生育:股票越少,组合业绩越好;
集中投资就是赌博:当赢的概率高时下大赌注。
第六法则:长期持有原则
长期持有就是龟兔赛跑:长期内复利可以战胜一切。
长期持有就是海誓山盟:与喜欢的公司终生相伴。
长期持有就是白头偕老:专情比多情幸福10000倍。
Ⅵ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怎么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无论是公司行为的投资渠道,还是个人行为的投资方式都越来越极大地丰富起来。于是投资已经成为现代人达到踏实存在的一种生存理念,成为一种人们从赖以生存到提高生活品质的手段。不过任何一种投资行为都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尤其是普通投资者不做好功课盲目地跟风投资只会令自己的口袋越来越瘪。 格雷厄姆的经典投资策略是多少年来指导和成就了众多世界顶级投资人的经典巨论。我曾经踌躇满志地读过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其中艰深的专业术语常常令我云里雾里,并将之束之高阁。不过在读过财经作家珍妮特洛尔的作品《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让价值投资变容易》之后,我又有一种重读它的冲动。 这是一部有助于读者了解和勘查格雷厄姆思想与理论精髓的作品,即指出了冲动型投资和其他各种不理性投资弊端和结果,也指出了回归价值投资的重要与必然。也许只有“在经历了追随热点上下折腾的重重历险之后,回归到价值投资才能让轻松赚钱成为一件快乐又自然的事……”事实证明,虽然“希望通过炒概念、挖内幕赚快钱的做法,比起味道淡如纯净水的价值投资确实充满了诱惑,也让一些人尝到过一时的甜头,但那些一世发达的机会可能就与他们无缘了。”于是我们必须相信价值投资的获利方式就是“慢即快。” 我对这个道理深信不疑,因为许多年前我就是作为前者以飞蛾扑火的勇气义无反顾地冲入股市的。那时候正值九十年代初期,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借着我所在的国有企业上市的机会,购买了一次公司的原始股,后来股票上市了,自己也懵懵懂懂地成为了一个所谓的投资人,虽然每个人仅购买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却让当时的我和我的同事们小赚了一笔。而后,一有时间就会热衷于往小城惟一的一个股票交易所跑,出出入入于交易大厅攒动和拥挤的人群中,望着红绿相间的大盘,望着身边如我一样被兴奋填满的张张脸庞,心里总会升腾起一片莫名其妙的亢奋……很多年过去了,极度的热切并没有带给我回报,甚至还令我差点就缴械投降。 在亲身经历了幻梦寂灭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了学习和学之所用之于一个投资者的重要。但是投资这门功课也不是任何一个人想做就能做得来的,因为通过大量的研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手段,考察所投资公司管理阶层的表现,并从中洞见该公司各种数据增长率、税前边际利润、投资资本的盈利情况等等,为未来的投资做好全面的积累和准备……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于是我们就需要如珍妮特洛尔这样致力于将繁复的理论简化并努力传递给普通投资人的财经作家,也需要如《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让价值投资变容易》这样通俗易懂的指导投资人理性投资的操作手册。 那就在先闲经典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并学以致用,一点点建立健全属于自己的价值投资法则,然后也沉下心来“躲在乡村俱乐部里看着草慢慢成长……”
Ⅶ 投资和投机有什么区别
1、概念区别。一般说的投资,应该是直接投资,就是利用手中的资金直接参与具体的生产经营,从经营的利润中分得收益。投机则是根据自己对市场的了解,预测将要出现的情况,提前布局利用市场出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来赚取差价,买入和卖出的价格是根据市场变动做出的。股票投机所做的就是利用股价的变化反复买卖来赚取其中的差价。
2、收益区别。投资的收益,是来自于投资物所产生的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于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假如买入一种商品指望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的话,不管什么样的商品,都只能归类为投机。
3、周期时间区别。投资行为的时间周期普遍更长。如果持有周期只有一年,那么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大喜或者大悲(有可能大赚157.77%,也有可能大亏66.59%)。但是如果将投资期限拉长,投资回报的范围会大大缩小,不确定性风险也会大大缩小。投资时间一般5年以上。
(7)格雷厄姆投资法则扩展阅读:
1、投资是以让渡其他资产而换取的另一项资产;
2、投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之外持有的资产;
3、投资是一种以权利为表现形式的资产;
4、投资是一种具有财务风险的资产。
5、投资周期很漫长一般为5-10年,不漫长的叫投机。
Ⅷ 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的头号投资法则,实用吗
不实用
自己好好学习技术分析,就算不学复杂的,只学学趋势线,移动平均线,K线,量能。3破原则就够了,
比方说趋势线
如下图
大盘跌破这上升趋势线的时候知道跑 这三次股灾就没你什么事
Ⅸ 关于投资有哪些不得不读的书籍
1,《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著2,《证券分析》本杰明·格雷厄姆著3,《一路骗到底》4,《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彼得·林奇著5,《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著
Ⅹ 价值投资一般遵循什么原则想听听光大机智姐怎么说
光大保德信机智姐表示,价值投资通常会遵循三个原则:
1. 自下而上:也就是通过企业基本面分析寻找投资机会;
2. 绝对收益导向:好的绝对回报要靠买入被低估的股票,在其真实价值被更多地认可时卖掉;
3. 既关心回报也关心风险:当其他投资者为短期业绩爆棚而沾沾自喜时,价投者们还会关心隐藏的风险而提前想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