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原油近况
⑴ 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最好能分析现状,原因,对策和预期。谢谢
基本上来讲每个行业都需要用大量的汽油 所以当油价涨每个行业的成本都增加了,成本增加就转嫁给了消费者,物价也就自然涨了 这样CPI自然也就涨了,CPI反映的是民生物资的涨跌,所以当民生物资涨了然后大家手里的闲钱就少了,也因为物价涨大家对其他东西的需求也会降低 ,所以最后一句话就是 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影响是 让经济萧条^_^
2004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一5月份,原油生产7147.83万吨,同比增长1.8%;原油进口4976.0l万吨,同比增长 37.6%;原油出口255.5万吨,同比下降31.9%;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1868.3万吨,同比增长1-5.7%;原油进口依存度为41.9%,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6月份,国际原油平均价格
⑵ 世界油气资源现状
据美国地质调查所和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美国地质调查所,2000),世界石油储量的分布很不均衡。2000年全世界石油剩余储量为1331.89×108t,大于10×108t的国家有20个,其中中东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储量大约占据世界储量的1/2;其次为俄罗斯,大约占14%(表1-1)。据1998年世界《油气杂志》统计,世界石油剩余储量为1331×108t,待探明储量670×108t,非常规石油资源(4000~7000)×108t。按现在全世界每年消费石油30×108t计算,至少到2040年以前,石油仍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优质能源。全世界2000年年产量上亿吨的国家有13个,按产量高低顺序为沙特阿拉伯、美国、俄罗斯、伊朗、挪威、墨西哥、中国、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伊拉克、阿联酋、尼日利亚和英国;年产量为(9000~3000)×104t的国家和地区有6个,按产量高低顺序为科威特、巴西、利比亚、印度尼西亚、卡塔尔、哈萨克斯坦和科威特(包括沙特中立区)。除此以外,还有其他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油,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埃及、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安哥拉、丹麦等,2000年的产量共计为9.28×108t。全世界2000年总产量为39.22×108t(表1-1)。
据2000年资料,世界天然气剩余储量超过1×1012m3的国家共有16个。俄罗斯居首位,达48.1×1012m3,其次是中东的伊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拉克和科威特,合计50.3×1012m3。这些国家的可采储量占世界的79%。中国剩余储量为1.4×1012m3,居世界第15位(表1-2)。
表1-1 世界已探明石油剩余储量和石油产量分布
表1-2 世界各国天然气资源概况
⑶ 伊拉克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据2008年BP世界能源统计,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1150亿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5%,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居世界第三位(除加拿大外)。伊拉克石油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伊拉克支柱产业,也是伊拉克战争后重整经济的重要条件。石油和天然气收入是伊拉克政府收入主要来源,占其GDP的60%和出口收入的90%。国际市场高起的油价推动了伊拉克经济的持续增长,2007年伊拉克GDP增长10.2%,比2006年高出3.7%。
一、伊拉克石油工业近况
伊拉克现有73个油田,其中超特大型油田6个、特大型油田17个、大油田20个。代表性油田有南部的鲁迈拉油田和北部的基尔库克油田,目前约45%的石油产量来自鲁迈拉,20%多来自基尔库克。受伊拉克战争和国内局势影响,伊拉克国内油气勘探成果不丰。2006年6月,伊拉克在扎格罗斯(Zagros)山脉获得1个石油发现,其Tawkel井的测试日产量为5000桶油当量,探明储量约为1亿桶,是自1993年以来最大的石油发现。2007年7月又获得1个陆上天然气发现,也位于扎格罗斯。
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260万桶,日出口原油210万桶。由于战争及战后破坏,伊拉克原油生产急剧下滑,平均日产原油仅134.4万桶,其中日出口量不足40万桶。2004年伊原油产量回升至1亿吨,平均日产200.0万桶,日出口量也相应回升至145.0万桶。受安全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2005年伊拉克原油产量有所下滑,平均日产183.3万桶。原油出口受其影响,其中第四季度跌至战后新低,平均日出口110万桶。之后几年,尤其自2007年始,伊拉克国内投资约3400万美元保护石油生产设施的安全体系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并推动原油产量及出口量持续回升(表32-1)。2008年第一季度,伊拉克日均原油产量达240万桶,出口量达192万桶。第二季度原油日均产量更增至243万桶,为伊拉克战争以来最高水平。
图32-22007年伊拉克原油出口地区
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伊拉克现有炼厂8座,共有原油一次年加工能力3195万吨,催化重整能力450万吨,加氢裂化能力371万吨,加氢精制能力1330万吨/年,润滑油年生产能力50万吨。其中,最大的3家炼厂为拜伊吉(Baiji)炼厂(30万桶/日)、巴士拉(Basra)炼厂(15万桶/日)和道拉(Daura)炼厂(11万桶/日),3家合计能力占伊拉克总炼油能力的近90%。所幸炼厂在伊拉克战争中破坏不大,平均日炼油能力维持在64万桶以上水平,主要石油产品产量保持基本稳定。石油产品日产量2003年为46.4万桶,2007年平均为48.1万桶。
伊拉克北部的拜伊吉和南部的巴士拉、道拉等炼厂曾遭到海湾战争破坏,且大部分炼厂存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急需升级改造。伊拉克石油部正着手上述炼厂的改扩建工程,尤其是纳杰夫炼厂二期工程,以达到日炼油3万桶的设计能力。
伊拉克的下游石油产业存在着轻质产品紧缺、汽油质量差等诸多问题,最突出的还是成品油供不应求的矛盾。炼油能力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尤其自2005年始,50%以上的成品油依靠进口。由于需求缺口较大,许多生产企业被迫待油停工,加油站无油可加。为解决油品供应问题,伊拉克石油部计划未来几年在国内新建几座炼厂,提高现有炼油能力。伊拉克石油部部长宣布,准备出资10亿美元,在南部卡尔巴拉及纳杰夫两省交界处建一座日炼油14万桶的大型炼厂。伊拉克石油部还计划在其南部纳西里耶市新建一炼油能力为30万桶/日的炼厂及北部阿尔比勒省7万桶/日的库亚炼厂。伊拉克石油部已向美、韩、日等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发出邀请,参与伊拉克炼厂的项目竞标。同时为保证运输和进出口畅通,需要大笔资金对遭受破坏的输油管道和石油终端进行大范围的修复工作,以恢复并提高运输和吞吐能力。
二、伊拉克投资环境分析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在美国推动下,伊拉克历经临时管理委员会、临时政府时期、过渡政府时期,直至2006年5月20日成立的战后首届民族团结政府。5年以来,伊拉克恐怖暴力事件接连上演,宗派冲突愈演愈烈,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国内局势日渐混乱,而新政府未能对动荡不安的局面取得有效控制。
2008年,伊拉克在经历了3个月的相对平静之后,7月再次掀起暴力高潮。北部石油重镇基尔库克的爆炸造成200多人伤亡,首都巴格达的3起连环爆炸造成数十人死伤,伊拉克再次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灾区。暴力事件的回潮再次说明伊拉克局势动荡的根源依然存在。
伊拉克战争打碎了伊拉克原有的国家机器。战后美国扶植的几届政府虽经选举产生,但政府内部各派都只代表各自利益,对重大问题难以达成一致,大大削弱了执政能力。伊拉克民众反美情绪高涨,反美活动持续不断,是伊拉克暴力事件的根源之一。
伊拉克政府早在2007年2月就通过了《石油天然气法》草案。草案规定:成立国家石油公司负责管理国内石油相关事务;石油收入上缴国库再按人口比例在全国各省平均分配;油气资源向外国石油公司开放,合作方式依据产品分成协定,即外方在合同初期获75%的利润,待收回开采成本后按20%提取利润。草案旨在以公平方式使伊拉克人人享有石油资源带来的利益,同时吸引外国投资振兴伊拉克经济。但各派在石油利益分配等关键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致使石油法草案至今未获议会通过。
伊拉克是一个伊斯兰国家,95%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其中逊尼派穆斯林占40.5%,什叶派穆斯林占54.5%,北部库尔德人大多属逊尼派。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是影响伊拉克政坛的3个主要族群。占人口少数的逊尼派生活在油气资源贫乏的伊拉克中部和西北部,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什叶派分布在石油资源丰富的伊拉克南部和巴格达西部。库尔德人居住在富含石油资源的北部地区,虽属逊尼派,但因强烈的民族独立愿望多次与中央政府对峙冲突。石油利益分配问题是派别间冲突迭起的重要诱因之一。
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一直是外国公司垂涎而又不敢涉足的地区。库尔德自治区无视中央政府,自行通过法律与一些国际石油公司签订了15份石油勘探及输出合同,激怒了巴格达政府,多次强调合同违法,并把这些公司列入永不合作黑名单。
为获取更多利益,英美介入伊拉克政府石油天然气立法,草案取消了原先伊拉克政府对石油的控制权,对外国石油公司开放油气资源,其中条款明显有利于美国等西方石油公司,引起举国上下一片反对声。草案法规定,65个油田交由外国公司开发,采用产品分成模式,协议期长达20~35年,两阶段的分成比例高达75%和20%。伊拉克专家认为产品分成协议一般适用于开采前景不乐观、生产成本高的高风险油田,不符合伊拉克的油田情况。纵观中东其他石油生产国,大多采用技术服务或有限产品分成模式。多数伊拉克人担忧若草案通过,伊拉克石油资源将落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石油公司掌控中,因此伊拉克国内不满和反对的声音很大。
伊拉克政府9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蕴藏在伊拉克地下的丰富石油资源被看做是重新振兴这个战乱国家的最大资本。因此石油工业重建,增加石油出口收入是伊拉克政府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进程缓慢。
影响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进程的首要因素是安全稳定问题。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武装分子对输油管道、电力设备等设施的不断袭击,使国内安全形势持续恶化,石油生产与出口未能按预期速度恢复。伊拉克石油部一直忙于维护不断遭到袭击破坏的油田设施,加强石油设施及人员的保安工作。2007年7月以来,投资约3400万美元建设的安全体系对于防止伊拉克境内石油生产和加工设施遭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原油产量的持续回升,这对持观望态度的外国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条好消息。因此只要伊拉克国内局势稳定,安全生产有保障,外资引进易如反掌。
石油天然气法的迟迟不出台也是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步履维艰的主要因素。在开放油气资源吸引外资、与外国公司合作模式上,因无法律依据可依,工作难有进展。伊拉克许多在产老油田超强度开采,又历经战乱,设备年久失修,管理技术水平低,急需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维修和更新改造。伊拉克现有炼厂均建于20世纪70年代,同样存在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炼油能力低等问题,且大部分曾遭到战争破坏,需要注入大笔资金。总之,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面临巨大资金压力。
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的报告显示,目前只有10%的伊拉克石油储量被勘探确认,而确认的资源中也只有17%的油田得以开发。伊拉克的石油储量为1150亿桶,估计可能远超过此数。伊拉克石油开发条件优越,具备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产量高、开采成本低、运输便利等一些其他国家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2008年3月,伊拉克内阁经过会议讨论,批准石油部与外国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技术支持协议”,借助外国公司的专业技术和人力支持,提高5个在产油田的原油产量,实现2008年300万桶/日的目标产量。约有150家公司申请参加招标,而伊拉克与英美的几个石油大公司则举行单独谈判。
2008年4月,伊拉克石油部宣布了首批通过资格预审的35家公司名单,拉开了伊拉克石油工业由完全国有化转向部分对外开放的序幕。名单显示有4家中国公司入围,分别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中国中化。此次入围将成为中国进入伊拉克乃至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布局的切入口。早在1997年中国石油就与伊拉克签订了阿赫达布油田开发协议。而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中化一直在伊拉克寻找油气资源的合作机会。在入围资格预审的35家公司中,英美等西方石油企业占据了23家。
2008年6月30日,伊拉克石油部部长沙赫里斯塔尼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BP公司、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和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中得头彩,获得短期服务合同。
与此同时,2008年6月,伊拉克石油部宣布国内6座油田和2座气田面向全球招标,以提高全国石油产量。这6个油田分别是:巴士拉省鲁迈拉油田、基尔库克省基尔库克油田、基尔库克省巴伊哈桑油田、巴士拉省祖拜尔油田、米桑省米桑油田和巴士拉省西占尔纳油田。此外西部的阿卡兹气田和东部的阿卡兹气田也在开放名单上。伊拉克政府在原有35家公司名单中又追加了刚通过资格预审的6家公司,共计41家公司获准竞标。6月,伊拉克石油部首次发布在鲁迈拉油田和卢海斯油田两口深勘探油井钻井作业的招标通知;8月,石油部又重新发出招标邀请。
2009年中国石油与英国石油公司正式和伊拉克签署合资开发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油田。
这一系列的招标活动标志着伊拉克石油工业由完全国有化向对外开放走出了一步,尽管开放程度有限,合同也仅局限于短期技术服务。伊拉克政府要发展石油工业,外资的作用必不可少,同时也基于国内安全局势的改善。不能指望各派别在短期内消除分歧,对石油法草案达成一致,但石油收入毕竟是伊拉克重振经济的最大资本,最终各方会达成协议,允许外资进入石油领域。
由于伊拉克海岸线很少,在波斯湾海域的油气基本没有发展。
⑷ 国内目前石油污染的现状
石油污染的防治
1.石油烃的分析手段
由于分析技术的限制,60年代到70年代初一般只能进行“总油”、某类组分混合物(如烷烃类和芳烃化)或有限的单个化合物生态学效应的研究。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分析手段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已可以定性、定量分析石油的各类组分,各种化合物以及石油烃的各级降解、代谢产物,研究工作也就由“总油”等研究范围发展到石油组分中各化合物(包括各种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归宿、代谢途径和生物学效应等研究范围。下面对一些分析手段进行简要介绍
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有效防雾霾出门做好防护分析法 又称荧光指示计吸附法。适用于316℃以下馏出的石油产品中的饱和烃、非芳香链烯烃和芳香烃。该法是用装有微细硅胶的吸附管吸附石油烃,用异丙醇解吸。由于各种烯烃的吸附亲和力不同,因而分为芳香烃层、链烯烃层和饱和烃层,荧光染料也与烃类同时进行选择性分离,在紫外线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成分的层界面。在吸附管的测定部分测定各层的长度,就可求出各种烃的体积百分比。测量结果可精确到0.1%体积
⑸ 怎么分析国际原油期货价格 最好可以帮忙分析下现状 多谢多谢
2010.12.20
原油(CLF1):建议87.5美元至89.5美元区间炒波幅 止损:高位90美元;低位87美元
上周五纽约期油版价格仍于横行区间运行权,开市后期油价格曾升至88美元之上,但其后穆迪把爱尔兰的主权评级下调,及西班牙央行表示国内经济接近陷入滞状态,当地的银行坏账比例升至15年以来最高水平。欧洲股市及欧元下滑,期油价格亦被其拖累,纽约1月份原油合约价格最低曾跌至87美元附近,其后有买盘吸纳,于美国开市时段重上88美元之上,最终每桶收报88.02美元,升幅为0.4%。冬季来临,预计原油需求将会在严寒气候持续上升,长期看好。但期油价格已连续数日窄幅横行,暂时格局不改,建议投资者仍以炒波幅为主,等待期油价格进一步突破。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有疑问,欢迎进一步沟通。
⑹ 美国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情况如何
美国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现状如下:
2014年6月日,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的曾孙理查德·洛克菲勒驾驶的一架小型飞机13日早在纽约市附近坠毁,理查德身亡。洛克菲勒家族的“悲剧性死亡”并不只有理查德·洛克菲勒一人。
1951年,约翰·洛克菲勒的侄女温佛瑞·洛克菲勒·艾米尼自杀;1961年,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儿子迈克尔·洛克菲勒前往荷属新几内亚寻访土著人艺术,他乘坐的小船在水中倾覆,至今下落成谜,尸体也没有找到;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三世在1978年死于一场三车连环相撞的车祸。
2017年3月20日晚(当地时间20日早晨),洛克菲勒家族现存最年长的成员戴维•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在美国纽约州的家中逝世,享年101岁。
戴维·洛克菲勒的爷爷约翰·洛克菲勒19世纪下半叶创办美孚石油公司,通过石油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戴维·洛克菲勒此前一直是洛克菲勒家族最年长者,自2004年7月以来担任洛克菲勒家族族长。
(6)美国原油近况扩展阅读:
据福布斯2008年2月公布的数据,洛克菲勒家族的财产净值为6634亿美元(按2007年的美元价值计),依然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除拥有许多大公司和大银行的股份外,还拥有着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商业和住宅物业。
他先前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说:“我的人生非常精彩……我相信,物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一个人过得快乐。不过,如果你没有好友和重要的亲人,生活会非常空虚和难过,那时物质的东西也不重要了。”
⑺ 中国石油能源现状~~一定要今年最新的资料~~
一、中国能源现状
1、从1997年起对于我国是一个能源应用的转折点,由内部长期供应不足转到能源相对过剩。到2001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11.7亿吨标准煤(实际少算2亿吨),占世界第3位。其中煤炭产量12.5亿吨,石油产量1.65亿吨,天然气300.3亿米3,发电量14780亿度。
2001年实际消耗13.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占67.4%,全国能源消耗一次性支出12500亿元,占国民经济的13%。而美国只占7%。我们人均能源消费量不到1吨标准煤,是发达国家的1/7,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城市居民平均用电200kWh,而美国人均402kWh。我们是美国的1/20,现在全国还有约3000万人没用上电。
2、中国能源面临的挑战
(1)能源安全问题
2001年净进口油品6960万吨(近7000万吨),占去年消费量的30%,已经超过了安全警戒线,对国家的能源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到2010年进口量要达到40%~50%,即用不了十年的时间,我国的燃油一半要靠进口。我国目前石油储量占世界的1/10,不可能在增加产品。
国内估计,我国的石油产量到2015年石油产量1.8亿吨,这是我国石油产量高峰。到2050年,将下降到1亿吨。但那时我国的需要量降到5~7吨。而国外人士用不了2015年,现在中国已经到达了高峰。中国石油的生产成本高于国威进口价格,随WTO的加入。将近一半的石油将从中东进口,几年后将达到70%,均需通过马六甲海峡,这是国际上的战略通道。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引起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对内颁布强制性节油指标,对外进行频繁的外交或收买参股、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促使我国的石油来源多元化、安全化。我国石油生产成本比国外高30%,汽油、柴油成本比国外高30%~50%,且质量比国外也差,现在北京实行汽车排放欧Ⅱ标准,但我们的油品质量差、价格高。到2005年石油零售全部开放,进出口零关税,外国可在中国人和地点建加油站,对我国冲击威胁极大。
目前我国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很大,问题更大中国天然气价格太贵,同样热值得煤和天然气价格向产3~4倍,从新疆到上海输送到用户超过2元/m3,所有天然气用户的经济效益都不好,天然气长距离输送后主要用于发电,用户能结束的价格是0.9~1.1元m3,实际如此高的能源价格是用户的经济效益无从谈起。
3、能源生产与污染对环境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室内环境污染占第一位,到目前为止,我国68%的居民使用固定燃料(煤柴等),因此引起的是那污染与吸烟的烟民的危害一样。死亡率第一位的是呼吸道疾病,1995年死亡145万人,主要是燃煤燃柴造成的。
大气污染。2001年全国SO2排放量达1948万吨,烟尘1850万吨,生态质能(秸秆和薪柴)消费量比合理消费量多15%,使大面积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在成水土流失,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恢复。
二、国家的节油代油对策
节约和替代燃料油是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缓解石油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九五”期间,我国石油开发和生产严重滞后与消费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量大幅度上升。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未来石油需求将呈强劲增长态势,供需缺口较大。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存度将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每年消费燃料油4000万吨左右,相当于原油产量的1/4。因此,节约和替代燃料油,是缓解石油供需矛盾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
节约和替代燃料油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最现实的选择。去年以来,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攀升的影响,用油企业经济效益收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面对加入WTO后严峻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大节约和替代燃料油的力度,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轻烃应用是替代燃料油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措施
节约和替代燃料油将加快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轻烃是石油开采和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属烷烃组分。与液化石油气一样不含苯、甲醇、烯烃等成分,完全可以作为燃料来了使用,其来源十分广泛。轻烃在油田、气田、炼厂等不同的场合叫法不一,如轻质油、凝析油、稳定轻烃、石脑油、拔头油、石油醚、拔顶油等。过去,人们对轻烃的开发利用不充分,除极少量用做炉窑燃料外,部分用于乙烯工程,剩下被点“天灯”烧掉。由于戊烷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在利益驱动下,少数不法商人将其掺到液化气罐或加油站内,导致液化罐残液增加;对汽车机件的损坏和污染排放的增加。
自然界中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烃类。如石油、天然气;源于石油开采和炼制生产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稳定轻烃、汽油、柴油等也都是烃类物质。从整个石油组成来看,用于轻烃燃气原料的轻烃是石油组成中的某一段流程,从石油碳原子排列来看,第一段是天然气,碳原子数为1或2,称甲烷或乙烷,分子式为CH4\C2H6,被用于化工原料和优质气体燃料。第二段是液化石油气,碳原子数为碳3,碳4(C3、C4),亦称丙烷、丁烷,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优质气体燃料。这两段均为气态物质。若液化必须进行压缩,即所谓液化天然气CNG和石油液化气LPG,碳原子排列的第四段即全球的重要原料——汽油,碳原子数从C7~C12。
用于制气原料的轻烃属碳原子排列的第三段即C5(戊烷),比液化石油气中的C3C4多1~2个碳原子,均属饱和烃类。C5常温下为液体,自燃点比液化石油气要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也比液化石油气低得多,它的沸点温度是36.4℃,与液化石油气相比,由于不一易气化,泄漏后蔓延范围小,较为安全,而起爆炸极限与液化石油气基本相近。
四、轻烃燃气的主要特点:
1、轻烃原料价格根据各炼厂的情况不同,一般比液化石油气每吨低500~600元。
2、轻烃混合燃气蒸气压低,可用低压容器储存,混气与气化在统一装置中进行,其工艺与液化石油气混空气有所不同;又因其混气设备可满足一年中最高用气量的要求,无需储气装置,建站一次投资少。
3、轻烃混入空气后,混合燃气容易燃烧安全,提高了灶具的热效率,与瓶装液化气相比,不存在冬季的残液问题,加上原料价廉,用户每月的燃气费有所降低。
4、从环境上看,轻烃预混空气后,由于燃烧安全,可降低烟气中CO的含量,轻烃混气的热值一般为5000kcal/m3,采用轻烃混合燃气替代柴油或燃煤锅炉用于冬季采暖,不但降低烟气中的CO、CO2及颗粒物的排放,而且能节约战列物资——柴油,原料价格却比柴油每吨第900元以上。应该说,轻烃燃气有望成为既经济又清洁的节油替代燃料之一。
5、轻烃混合燃气的规模可大可小可满足无城市燃气或天然气管道一时不能到达的开发区、农村集镇、居住小区。这种供气方式占地面积小、靠近用户。不需铺设长输管道、工期短。每户投资因不用上缴四源费,对200~500户的规模,一般为2000~2500元,包括炊事、热水用燃气。特别是对新建商品房可将这部分燃气投入纳入房价,因为能及时供气,很受购房户的欢迎。
五、轻烃混气发展现状
轻烃燃气是一种结晶、廉价的新型液体燃料,目前已在国内十余个省市推广。随着我国公用事业的改革,必将得到迅速发展。轻烃作为洁净燃料可替代燃煤和燃油,对我国经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近年来,随着广大农村由脱贫变温饱而富裕起来,迫切要求改变生活用能源结构;同时随着国内外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及产品的生产,也将产出更多的轻烃,为轻烃燃料的使用提供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始出现的轻烃混合燃气技术和应用工程,即是一种现实可行的优质气体燃料。轻烃燃料转化为轻烃混合燃气可以部分的满足中小城镇、农村及城市郊区对气体燃料愈来愈的的迫切需求。1996年11月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即将轻烃燃料列入国家鼓励开发利用的资源种类。作为民用燃气,国家有关部门也颁布了有关管理法规,从技术立法上正着手制定有关标准规范,如已经批准执行的国家标准《稳定轻烃》GB9053、农业部行业标准《轻烃民用燃料》NY313、《轻烃民用燃料灶具》NY314。
国内已有轻烃混合燃气工程实际设计和运行十多年的经验,也有若干轻烃混合燃气工程项目的失败教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有关部门于2002年2月已经制定出一部知道轻烃混合燃气工程的《民用轻烃混合燃气工程技术规范》送审稿和标准编制说明。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轻烃燃料质量、轻烃混合燃气质量、供气站、室外管网、室内管道及混气设备的设计、安装及阶段验收、竣工验收等。从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对轻烃混合燃气的工程技术作出了原则性和实用性具体的指导。
六、轻烃混气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轻烃混合燃气工程是一项新兴综合技术,从工艺方法到系统设备都在经历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设计上应慎重选择方案,建立在成熟可靠的工艺基础上,同时还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建设经验,及时吸收新的技术成果,提高技术层次,以使工程技术更趋于完善、安全可靠。
2、在即将实施规范中明确规定:轻烃混合燃气的原料是以C5、C6为主的烃类混合物,在常温下为液态。其中主要组分C5的沸点为36.4℃。所涉及的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轻烃原料都属于液体燃料范围,在储运、生产中不允许添加甲醇、苯等其他有害有毒成份,不属于新型复合燃料。
3、民用轻烃混合燃气具于较低的露点,是以气态形式输送与应用,其所混入的空气应处于爆炸浓度分为以外。它与液化石油气混空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但轻烃混合燃气的输配与应用在技术和安全方面的要求与液化石油气十分接近。因此,轻烃混合燃气工程可在相当程度上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及行业标准《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
4、由于轻烃混合燃气是公用的,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而供气站主要建在工矿企业、中小城市、乡镇和居民区内,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供气,从事民用轻烃混合燃气的设计与施工。
七、轻烃混气的技术问题
1、关于轻烃燃料中双烯烃的含量
原农业部行业标准NY313中规定的11号轻烃民用燃料双烯烃含量应小于2%(m/m),经过近年来国内某些个别供气站,在采用空气鼓泡气化制气工艺时,由于使用了含有双烯烃超过标准的轻烃燃料而发生过聚合反应堵塞气化器的安全事故。因此,用于制气的轻烃燃料中的双烯烃含量应小于等于0.5%的要求。
2、关于轻烃混合燃气中气态轻烃体积浓度
据调查国内已建的一些轻烃混合燃气供气站,其气态轻烃体积浓度与空气的比例相差悬殊,同时,又因未处理好混气浓度及输气压力的问题,因而在管路中常发生气态轻烃的冷凝,从而影响正常供气及燃具的正常使用。通过对气态轻烃组分和浓度受露点及爆炸上限限制的分析,规范提出民用轻烃混合燃气中的可燃气体积浓度局限范围在14%~21%之间,而其华白数和燃烧势指标基本上属于天然气4T或6T的类型。
3、关于气化混气的工艺类型
目前国内成熟的民用轻烃混合燃气工程的主要有两种技术门类。其一是鼓泡式生产;其二是轻烃燃料加热气化与空气混合生产,最终供给用户的是轻烃混合燃气,其空燃比、热值、露点等都要符合《城市燃气分类》GB/T13611的要求。
轻烃燃料目前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一是人们对这种优质的洁净燃料替代燃煤燃油缺乏应有的认识,二是至今仍有众多虚假骗人广告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如“快速致富”、“人造液化气”等转让技术,实际是将轻烃中加入二甲醚、甲醇、苯等,成为非常危险地复合燃气,进而非法牟利。三是一些不具备开发、研制、生产、施工条件,没有取得政府主管部门资质许可的单位,在利益驱动下违章施工,多有事故发生,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轻烃与液化气一样,在使用时都是预混空气,不增添任何物质,不属于《关于城镇使用新型复合燃料有关安全问题的通知》(公消[1995]97号)文件所提及的复合燃料。国家财政部门财税字(1994)20、21号等文件规定,对利用原油、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和石油化工尾气中回收提取轻烃等产品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上述标准的颁布及优惠政策的实施,无疑对轻烃燃起这一新生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八、结语
我国目前轻烃(C5)的产量较为丰富,且无较好的利用出路,国外中东、东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更是如此,且进口价格均大幅度低于国内同类产品。青岛海尔国际培训中心的成功经验表明,将油气田的生产的凝析油,稳定轻烃、轻质油或炼油厂生产的初馏塔顶油(拔头油)、加氢裂化、催化裂化工艺中生产的轻石脑油以及石化企业生产的碳5产品,通过气化装置转化为石油气燃料,作为燃油锅炉的替代燃料及城镇燃料的补充,不仅具有优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石油资源合理利用和维和国家能源安全,实施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有关部门应加强调研,正确引导,促进我国燃料结构的多元化,推动我国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
中国石油市场的现状和发展
http://www.lngonline.cn/Knowledge/LNG/201006/3305.html
⑻ 世界油气资源现状如何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人类对世界油气资源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待发现的油气资源量和最终可采储量不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体现了石油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
(1)全球油气探明储量仍在不断增加。
所谓探明储量通常是指在现有的经济和作业条件下,目前地质与工程技术条件所确定的油气藏中的储量。随着地质理论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下油气藏的认识更趋丰富完善,石油探测技术日益发展,地下探明石油资源仍在不断增加。
世界油气探明储量在1980年之后的20多年间里稳定增长。其中,石油探明储量从1980年的913.44亿吨增至2003年的1565.77亿吨,增长了71.4%;天然气探明储量从1980年的84.43万亿立方米增至2003年的175.78万亿立方米,增长了108%。
1980—2003年世界油气探明储量(据BP能源统计,2006)
(2)油气产量和储采比同步提高。
储采比即储量/产量的比率,通常是指假设将来的产量继续保持在某年度的水平,那么,用该年年底的储量除以该年度的产量,所得出的就是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数。
随着油气探明储量的扩大,全球油气产量和储采比也在同步增长。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近10年来,在全球油气产量逐年提高的同时,世界石油储采比保持稳定,并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这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获得了超越以往的油气储量发现,因而看上去好像世界上的油气资源反而越开采越多了(实际上,世界油气资源总量并不会增长)。据统计,全球石油资源还可供开采40年以上,天然气资源可供开采65年以上。可见未来的半个世纪,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在资源供应方面是有保障的。
10年来世界石油产量与储采比(BP能源统计,2006)
(3)世界油气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从全球范围来看,石油资源丰富,但在分布上却极不均衡。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国家都有哪些呢?根据BP公司提供的能源统计资料显示,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中东和中亚—俄罗斯地区。仅中东地区就占到全球石油储量的62%和天然气储量的40%。亚太地区和北美洲所占份额极为有限。油气资源的分布不均,赋予了资源国巨大的石油资本,同时也推动了全球油气贸易和储运的迅速发展。
2004年世界石油天然气储量地区分布(BP能源统计,2005)左图为石油,右图为天然气
世界石油贸易流向图(百万吨)(据BP能源统计)
(4)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很大,重油、煤层气等已成为重要的油气供应来源。
非常规资源是指在现有条件下,不能完全用现有常规方法和技术进行勘探、开发与加工的油气资源部分,主要包括重油(油砂、沥青)、深盆气、煤层甲烷气、水溶解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据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估计,全球拥有非常规资源为4000亿~7000亿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849万亿立方米。非常规资源,特别是油砂和沥青,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加拿大的油砂资源非常丰富。
2005年世界石油证实资源储采比是40.6,如果从常规石油资源的角度来看,世界石油资源十分有限。但如果将现有油田的储量增加、待发现的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进来,那么世界油气资源仍很丰富。随着新技术在石油行业地运用,降低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和生产成本,延长了油田的开采寿命,所谓石油枯竭的威胁在减缓或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