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杠杆
A. 整合营销传播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答:企业在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过程中,从公共关系的视角要注意以下基本原则。
(1)以消费者为核心。在整合营销传播中,企业一切工作都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换言之,一切传播活动都是针对消费者的,都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企业要研究传播学知识,调查公众的接受习惯,消费者喜欢什么媒介就使用什么媒介,放弃以前营销活动中强行推广某种广告的方法。
(2)以公共关系调查为依据。以消费者为核心不是一句空话,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要以长期的公共关系调查资料为依据。整合营销传播之所以把公共关系当成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共关系部门长期进行公众调研工作,掌握着大量第一手的公众信息。
(3)以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为目的。传统的营销活动多是一次性的,营销活动以引导顾客完成购买行为为终点。但在今天发达的商品竞争市场上,这种一次性的营销活动显然是短视的,目光长远的企业都在追求与各方面的公众建立固定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关系营销。整合营销传播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消费者价值”,与那些最有价值的消费者保持长久的紧密关系。
(4)以“一种声音”为内在支点。在整合营销传播概念提出前,企业对外的信息传播往往是不统一的:广告有自己的创意策划,促销有特殊的价格战略,公共关系活动又有专门的领导,往往会给公众不同的信息,甚至造成信息传播的紊乱。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组织的输出、输入信息进行管理。这一职能在营销领域中的应用就是协调企业在广告、促销、新闻、CI、包装等活动中信息的一致性,保持用一个声音对外说话。
(5)以全方位运用多种传媒为手段。公众接受企业的信息有多种渠道,在大众传播中包括新闻报道、公共关系广告、媒介事件、电子网络、商品广告等;在组织传播中包括促销活动、展览会、开放组织、庆典活动、CI设计、产品包装等;在人际传播方面包括会议、演讲、接待、访问、宴请、服务、口碑传播等。整合营销传播就是要优化一切可以利用的传媒资源,以整合、优化、合力、一致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形象,对社会各界公众传播“一个声音”。
B. 如果有一个支点,一个人想要撬动地球需要多长的杠杆
理论上,用杠杆可以撬动地球,但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做到。首先,所需的杠杆长度极长,将要达到3810万亿光年。无论杠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其质量都会无比巨大,很有可能会直接坍缩成黑洞。其次,即便存在这样的钢制杠杆,用它撬动地球也要耗费2.28万亿亿年的时间,那时的地球和月球可能早已不存在。另外,人在太空中也无法直接推动杠杆,需要一台火箭发动机来提供动力。
C. 新闻传播学中提到的媒介的工具性符号资本是指什么
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一、虚拟经济:理解传媒产业市场化运营的新视角
当前我国传媒经营市场由于“金融资本、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资本形式的综合渗透,已开始呈现出媒体主导权、市场制约权与媒体、市场综合主导权之间的角逐与共存共生现象。”由此,传媒的市场经营也由以往的五个层面1.发行和广告,2.新闻生产流程中诸多环节的经营,3.新闻生产相关产业的经营,4.新闻媒介无形资产的经营,5.传媒的投资运营与资本运营[iii],增加了第六个层面即传媒金融资本市场的运营以及并购、重组,超越媒体吸收社会资本和网络虚拟经营(包括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经营整合后的新经营方式)等,与以往传媒资本运营主要依赖吸纳的外部资金不同,第六个层面所更多地体现为传媒主动使资本在流动中增值而不仅是引入外部资金。
在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形态一般分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均以自身独立统一的经济系统而存在:实体经济呈现的是由成本与技术支撑的价值系统,虚拟经济则呈现的是由心理和观念支撑的价值系统。[iv]从宏观上看,作为一个产业,上述传媒市场经营的六个层面中,发行和广告、新闻生产流程中诸多环节的经营、新闻生产相关产业的经营以及传媒的投资运营与引入式的资本运营中都是传媒实体的经营,而新闻媒介无形资产的经营与第六个层面的资本经营则是脱离传媒实体所进行的虚拟经济经营活动。
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的经济活动模式。实体经济是一种以现实的可感知的物质为存在形式和活动内容的经济形式,是传统经济社会的主要经济行为方式;而虚拟经济是指产生于实体经济运行基础之上的一种以抽象的虚拟的资本形式为运动主体的经济运行模式。[v] 虚拟经济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但同时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活动模式,虚拟经济具有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寄生性和周期性等特点[vi]。虚拟经济的基本运行方式,是以一种抽象的虚拟的价值形式运动的,目的是借助这种运动以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即资本增值。目前,虚拟经济市场主要包括金融资本、产权资本和无形资本运作以及虚拟经营活动(Virtual operating)等。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活动模式,虚拟经济在西方主要国家的研究起步较早,而我国则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得以重视,特别中共十六大提出“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后,虚拟经济的研究日趋多元化和深入。
传媒产业作为特殊的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要发展、壮大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样需要借助和发展虚拟经济。目前,传媒虚拟经济运营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传媒金融市场(股市,债市,金融租赁市场与信贷市场等)的资本运作;二是传媒虚拟经济模式下的经营活动。因此,实施或者研究传媒虚拟经济市场运营的价值与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将传媒经济市场宏观上分为两个领域——传媒日常运营的实体经济市场和传媒运营的虚拟经济市场,有助于在理论研究上,全面地认识传媒经济市场;也有助于推进传媒的产业化运作和市场经营的多元化。
(二)相对于传媒日常实体经济的运营绩效而言,传媒虚拟经济的运营尤其是传媒的虚拟经济市场具有明显的融资杠杆效应和价值增值功能:一方面媒体可以将在虚拟经济市场上的融资投入到实体的运营上,解决传媒产业发展长期以来的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如电广传媒,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进入金融证券市场后,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上市几年就累计筹资30多亿元,被誉为“传媒投资第一股”;而后将资金用于湖南卫视等媒体的实体运营中,大大增强了传媒产业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传媒通过信用与产权的交易进行虚拟经营活动,成本相对低,可以直接实现为传媒实体的增值。
(三)有利于促进传媒集团的经营和改革,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产权改革、信用建设等。与此同时西方传媒虚拟经济运营中普遍使用的媒介资本结构设计以及上市媒介的虚拟股权激励机制等在我国还处在酝酿阶段,对这些前瞻性的关注和研究可以为我国传媒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四)对传媒虚拟经济市场的研究,还有利于探寻传媒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多种形式的、高绩效的虚拟经营活动和市场服务.
二、传媒虚拟经济市场运营的方式与特征
传媒虚拟经济市场运营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运营。传媒产业的资本运营是一种借助金融资本市场、债市、期货、金融租赁市场与信贷市场等资本市场的融投资行为;而资本市场是社会经济主体之间进行资本融通的各种形式及与之相伴的各种交易关系的总和,既包括证券资本市场,又包括金融资本市场,还包括产权交易关系。
目前我国传媒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资本运营的主要有金融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和无形资本运营等几种。金融资本的运营主要是通过传媒业局部剥离上市进入证券资本市场(如电广传媒、北青传媒等)以及进入债市、信贷市场等。产权资本运营就是通过对产权的交易与运作,使传媒业的资本结构得以优化,从而实现资本增值;其方式包括现有传媒业产权的经营和产权的交易,以及传媒业利用股市进行的并购和重组等。无形资本运营通常包括契约权利型、知识产权型和关系型等几种方式。“新闻媒介的无形资产(虚拟资产)如品牌、无形资源如信息资源、模式资源、知识产权,无形产品如咨询、分析、判断等虚拟资本产品的价值,可能远远大于实体产品的价值。”[vii]因此,传媒无形资本的运营是传媒多元化经营的一个具有显著经营绩效的运营方式.
在我国传媒市场化改革的初期,对资本市场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如何吸引和引进各方面的资本包括外资进入传媒业的实体,以促进传媒的采编和经营等实体业务,理论研究也大部分聚焦于此。随着传媒产业改革的推进以及政策、制度口径放宽,对传媒资本市场的关注,则开始转移到传媒产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主动到资本市场吸纳资金或者投资从事虚拟经济的经营,进而为实体产业和市场服务。尤其是传播新技术的出现和传媒多元化经营边际的拓展,传媒虚拟经济经营的形式与模式更是日益增多,成为传媒虚拟经济市场运营的又一主要方式,其表现是:一方面相对于传统媒体的虚拟经济运营而言,网络媒体凭借技术构建的虚拟平台和整合传播的强势,虚拟经济的运营已相当普遍,国内三大门户商业网站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网络虚拟经济的表现主要有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网络竞技游戏商业化、网络虚拟货币等。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虚拟经济模式下的虚拟经营(Virtual operating)也日益增多,如与网络整合投资网游、构建虚拟经营平台等.
与传媒实体经济市场主要通过媒介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等以成本和技术为核心支撑不同,传媒虚拟经济市场是在传媒实体基础之上以观念支撑和心理支撑为价值系统的经营市场。其特征如下列对比表:
表一:传媒两种经济市场比较:
方式 特征
传媒实体经济市场
传媒虚拟经济市场
价值体系
成本支撑
技术支撑
观念支撑
心理支撑
运营内容
传媒实体经营包括产品生产、市场营运,广告收入
金融资本、无形资本运营,虚拟经营
资本方式
实体产业资本
虚拟资本及派生
产品价值运行
价值与使用价值一致
价值与使用价值背离
运营机制
新闻质量(内容)等
信用 产权(剥离后经营资产)
形态
新闻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包括采写编评,节目制作、交易,设备人员输出,实体投资,广告投放等。
股票、债券、期货、基金、地产、无形资产、网络虚拟货币、并购、咨询、知识产品、虚拟经营等.
关系
媒体 受众 广告商
媒体 投资者企业公司
模式经营绩效
广告绩效大
资本增值慢
成本相对高
风险相对小
增强传媒产业资本融投资能力
资本增值迅速
金融绩效显著
成本相对低、风险相对大
备注:传媒业实体经济运作和虚拟经济的运作不是完全界限分明的,有的经营是兼有二者的特性的,本文出于研究对比的需要将其相对区别分开。
传媒实体经济市场与虚拟经济市场二者是独立统一的“背离与共生”的关系。一方面传媒虚拟经济市场运作可以在实体的基础上,脱离实体部分,独立进行运作,如通过股市收购兼并以及借用实体的品牌从事虚拟经济模式下的经营活动包括投资地产、研究、咨询、增值服务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二者背离的愈远传媒虚拟经济运营程度就愈高,但如果过度背离就会脱节,产生很多风险和问题,对传媒实体部分会造成不利。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绝对统一共生的,传媒业可以通过虚拟经济经营融资和节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但传媒虚拟经济的部分和运作始终都是以实体为基础和支撑的,离开了实体部分,传媒就无法从事虚拟经济的经营,二者是传媒经济市场这个共同体下背离而又共生的两个孪生体。
三、传媒虚拟经济市场运作的内在运营条件与保障
传媒实体经济市场交易的是媒介实体产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的节目栏目等;其市场运营的方式是以媒介产品内容为核心,在内容品质基础上进行的媒介产品所有权的交换与流通,媒介售卖的是“内容”或者“影响力”,进而通过发行或者广告获得经济收益。而传媒虚拟经济市场交易则与此不同,是以传媒实体的信用为中介,一般交易运营的核心是产权或者虚拟产权(符号化),进而直接获得资本增值或者经济收益。
传媒虚拟经济运营中媒介资本市场的金融运作,在本质上是利用传媒实体的信用(品牌、公信力、资产等),与交易或者投资对象进行的是关于传媒产权主要包括股权或者实体资产虚拟化等的一种交易。由于我国传媒业的特殊性,传媒产权不具有交易性,所以现阶段我国传媒业虚拟经济运营的产权一般是指剥离后的发行或经营资产的产权,而非传媒主体采编部分的产权;传媒虚拟经济模式下的经营活动则是主要借用传媒实体的信用(包括传媒的品牌、公信力等)和实体资产等的使用权所进行的投融资和虚拟经营活动。
因此,传媒虚拟经济运营内在核心是信用与产权,信用是推动运营的中介,产权是运营的实质,信用与产权是传媒业虚拟经济运营的主要条件。一般而言,信用在社会生活领域里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作为一种道德准则,规范人们之间的交往与相处;二是以道德底线形式出现,表现为具有强制力的法律制度,例如合同、债权担保、票据等;三是在经济领域里表现为经济活动的基本需要,即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人与受信人之间偿付承诺供给的基础上,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购货方无须支付现金就可以获得商品和劳务或货币资金。而就传媒业而言,信用主要涵盖两个层面:一是传媒实体的信用即公信力,是新闻媒体采编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客观真实报道新闻的信誉;二是传媒业的商业信用即传媒在经营活动(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经营)中的经济信誉。在一定程度上,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在现代传媒业虚拟经济活动中,信用交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已成为传媒业市场交易的一个必备要素,是传媒虚拟经济能够健康运行的基础性条件。在经济学中,信用还是一种基于信誉的符号化风险交易,包含了三个核心:信誉、风险和符号化。“信用的特征一是和市场概念相结合,二是它贯注着心理因素和道德标准,三是信用活动大部分都表现为符号化的信用交易”[viii],因此,传媒实行企业化运营尤其是虚拟经济的运营,信用建设至关重要。“世界传媒巨头威旺迪就曾因会计丑闻而深陷信用与资金的双重危机。”[ix]传媒实体应避免新闻造假、新闻炒作和公众关系失信等提升公信力,同时也要增强传媒的经济、金融信用,实现传媒企业化运营与信用再造,进而规避信用风险。
与此同时,产权是虚拟经济运营的制度条件。在产权经济学即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产权是一种制度安排,通常分为这样三类:一是使用一项资产的权利――使用权利即规定某个人对资产的潜在使用是合法的,包括改变甚至销毁这份资产的权利;二是从资产中获取收入以及与其他人订立契约的权利;三是永久性转让有关资产所有权的权利即让渡或者出卖一种资产。[x] 而在我国,传媒业是一个政策垄断性行业,其产权制度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传媒的产权不是商品,不具有交易性。“传媒集团的资产流动主要是靠行政部门下达指令,而很少有传媒集团资产的有偿转让和合理流动”,这是目前传媒业产权制度的一个缺陷。在传媒业虚拟经济运营中,无论是融资、并购等还是虚拟经营,其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和交易方式,都同一般的企业一样都是在实体基础上的一种虚拟行为,都强烈依赖信用和预期的支撑,都需要有产权作为制度条件,产权是交易和经营的前提。目前我国传媒业在产权相对不流通的情况下,经营活动基本上采取的都是“曲线”方式(如通过分拆业务上市进入资本市场的湖南电广传媒)。这种情况下,媒体产权仍有主管部门控制,投资者通过出资只获得对广告发行业务的股权。因此,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实行产权多元化,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是传媒业在未来进行大规模虚拟经济运营的一个关键.
另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传媒虚拟经济运营的物质基础。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经济运行的方式,新技术一方面蜕变了媒体的形态与特性,进而产生了一些新的经济模式,如网络经济中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的虚拟化以及电子货币等等;另一方面,新技术也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为传媒虚拟经济的运营提供了更为便利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结语
2006年10月为期两天的第四届虚拟经济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会议显示,虚拟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为虚拟经济的强势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虚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将日益显著。[xi]传媒产业作为我国一个新兴的市场化的产业,在发展传媒实体经济市场运营的同时,也需要培育、发展和规范传媒的虚拟经济市场。目前我国传媒业虚拟经济运营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虚拟经济市场运营空间还很大。相比国外传媒业如美国的传媒业,仅虚拟经济运营中的股市一项而言,截至2001年10月25日,美国传媒业共有195家上市公司,其中广告业50家,广播电视业84家,出版业61家,总市值4524亿美元,平均市盈率57倍,远远高于20倍的美国股市平均市盈率。[xii]
随着我国传媒业发展和政策调整的深入,虚拟经济市场运营空间也将毫无疑问的增大,这是传媒产业做强的内在需求。同时,由于“各种媒介市场的特质,同时驱动并制约媒介的经济行为,对于各种媒介市场的影响力,同样也驱动并制约了媒介的经济行为”[xiii]。因此,我国传媒业在进行虚拟经济运营的市场环境下,必须重视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与问题:
1、政策壁垒与政策风险问题。由于我国传媒宣传与经营的二元属性,在妥善解决如何处理媒体经营职能和宣传职能关系之前,媒体通过发行上市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将会受到产业政策的限制。与此同时,对目前已经上市的传媒而言,由于采取采编与经营两分开的形式,剥离经营部门改制上市风险大。尤其是在报纸发行不赚钱,而广告市场又不景气的情况下,只包装广告业务上市意义不大。
2、经济风险问题。由于虚拟经济中的金融资本市场包括股市、债市、期货、期权等本身就是风险经济,传媒业进行虚拟经济的运作也不可避免存在着金融和经营风险。
3、传媒产权改革和信用建设问题。传媒市场是主体之间自愿互利的交换活动的总和,交换关系是市场关系,而交换的实质是权利的相互让渡。产权和信用是传媒虚拟经济运营的关键之一,传媒产权改革和信用建设也是传媒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
4、传媒虚拟经营的规范与管理问题。目前传媒业投资房地产(地产属于虚拟经济)、网游以及无形资产的运营、虚拟资产的交易等,都有一定的发展,而对这方面经营的评估与规范管理还不完善。
5、如何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共生”问题。传媒虚拟经济运营是建立在实体基础之上的,并最终为传媒实体服务的。因此既要大力发展传媒产业的虚拟经济,又要防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过度背离。否则,传媒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挤占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其结果必然导致传媒市场运营的衰退或结构性失衡。
D. 如何做一个传播快乐的人
每个人都有享受快乐生活的权利,而给朋友带来快乐的人自己就拥有了两份快乐,你愿不愿意学做一个快乐的人?快乐的人能以自信的人格力量鼓舞他人。自信是人生的一大美德,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在社交中,和一个充满自信心的人在一起,您会备感轻松愉快。充满自信的人遇到困难挫折,必会以乐观自信的态度去克服。这种人格力量本身对别人也是一种鼓舞。
快乐的人能用富有魅力的微笑感染别人。人人都希望别人喜爱自己、重视自己。微笑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融化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化解敌对情绪,生活中没有人会拒收微笑这一“贿赂”。
快乐的人能不惜代价让对方快乐起来。谁不希望自己快乐?如果您是能给对方带来快乐的人,您也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为了使对方快乐,您应多寻找一些引起人快乐的方法,有时,为了让别人快乐,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快乐的人能让幽默在尴尬场面触发笑声。幽默是快乐的杠杆,是生活幸福的源泉,是社交的润滑剂。应付日常生活中最让人伤脑筋的尴尬局面,最神奇的武器往往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常常给人带来快乐,你要推销你的快乐,最好的广告就是幽默。
快乐的人能说出令人高兴的话语,让人喜欢与你交谈的前提是能使谈话顺利地进行下去,重要的是选择符合对方兴趣、年龄、工作的话题。例如,对于女性,问人家“有恋人了吗”?“今年几岁”?人家只能认为你是“神经质的人”。若有位男士对你刨根问底,那你一定也不会对他产生好印象。所以在开始谈话时应先问题:“怎么样,喜欢体育吗?”,“这件衣服非常好看呀!”等等对方感兴趣及爱好的事情,从对方有兴趣的触发点开始进入话题。
因此,一定要避开以身体的某一特征为话题的谈话。必须注意不要谈论身体太胖啦、头发太少啦等对方比较在意的东西。另外还应避开政治、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话题,因为对于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想法。
如果你想要自己快乐,也能使别人快乐,那么你要经常自我检查一下,你是否话说得太快?如果是,可能会给听众一种神经质的印象;你是否讲得太慢?如果是,可能会给听众一种你对自己所讲的话题缺乏把握的印象;你是否含糊其辞?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明确标志;你是否用一种牢骚的语调说话?这是一种自我放任和不成熟的标志;你的声音太高而刺耳吗?这是神经质的又一种标志;你用一种专横的方式说话吗?,这意味着你是固执己见的;你用一种做作的方式说话吗?这是一种害羞的标志。
快乐的话语是诚挚自然的,包含着信心与精力。如果你掌握了这个诀窍,那么你的朋友和你都会快乐似神仙。
E. 什么是传播学学什么
传播学简介: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新闻传播学下属的二级学科。
研究范围
主要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而其中又以大众传播为主。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其它的团体、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怎样互相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告消息,怎样接受新闻与数据,怎样受教于人,怎样消遣与娱人。首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涉及学科
传播学研究体系的构建可以首先从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上找到依据和坐标。因为,它的构建,同众多相关学科对它的哺育和催动是分不开的。传播学与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语义学等众多学科都有交叉,研究范围非常广泛。
传播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具备传播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强调其他社会学科知识的教育。
F. 传播的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传播学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传播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处在多种学科的边缘。由于传播是人的一种基本社会功能,所以凡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语义学、神经病学、等等,都与传播学相关。它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研究传播的本质和概念;传播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馈,信息与对象的交互作用;各种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传播中的功能;各种传播媒介的功能与地位;传播制度、结构与社会各领域各系统的关系等。
此外,传播学还要借鉴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所以,人们称它为边缘科学,意思是处在多种学科的十字路口。各种社会学科的理论又往往成为传播学理论的一部分。但是,传播又有它自身的理论,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能代替的。
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立足点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
它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而其中又以大众传播为主。
研究传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其它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怎样互相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告消息,怎样接受新闻与智据,怎样受教于人,怎样消遣与娱乐。首先了解人于人怎样建立关系。 传播学研究体系的构建可以首先从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上找到依据和坐标。因为,它的构建,同众多相关学科对它的哺育和催动是分不开的。
1、传播学与社会学
在西方,人们曾将传播学看作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我们知道:社会学是以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等为研究对象,范围较广泛;而传播学着重研究传播过程、传播行为、传播意识和传播关系等现象,对象较集中。社会学诞生于前,而传播学产生在后。传播学在形成中吸取、借用了社会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如调查方法、统计方法),但也从其他许多新兴学科中吸取养料。如今,社会学和其他学科也开始用传播学的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这种研究范围的部分重叠、交叉和研究成果的相互借鉴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但它们终究是具有各自特性的、相互独立的学科。
2、传播学与心理学
在传播学的形成过程中,心理学曾经助一臂之力。作为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是通过挖掘传播现象发生的内在动力和情感因素来充实和丰富传播学研究的内容的,从而使偏重于宏观研究和过程研究的传播学能够从微观研究和心理研究方面得到取长补短,显得更具活力。传播作为一种最富有人性和人情的社会活动,也为心理学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和话语空间,而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守门人、中介者和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也是人们想了解的,这也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具有现实感和实用性。这两者的相通之处就在于传播心理。
3、传播学与人类学
传播学与人类学都是“关于人的科学”,目的都在于描述和解释人类这一特殊的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但是,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传播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和文化世代流传的基本媒介。以往,人们过多地注视这两门学科的不同,而很少注意两者的互动互补。传播是人类的特权和标志,是文化载体和“社会水泥”,又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人类学中的语言学派、文化学派和传播学派的理论可以给传播学者许多启示,而传播学中的符号理论、接受理论、功能理论也可以让人类学家大开眼界。总之,我们既要了解传播学与人类学的区别,又要设法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这样才能科学解释和揭示人类传播的现象和规律。
4、传播学与宣传学
传播学与宣传学之间有着某种“血缘”关系。因为,早期的传播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宣传研究。但是,这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不可以混同。传播学是把人类社会中一切信息传播现象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自然也包括宣传现象;而宣传学只把劝服性、观念性的传播现象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对象。传播学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来揭示一般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可以更正确地指导包括宣传活动在内的一切传播活动;而宣传学只能从它自身的角度和层面来分析宣传现象、揭示宣传规律,进而指导自己的传播活动,并且只能从某些方面深化和丰富传播学的内容,而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一般的传播活动。后来居上的传播学已成了各门分支传播学科的“统帅”,而宣传学说到底只是传播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5、传播学与新闻学
传播学与新闻学在其演进过程中,曾有过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新闻学对传播学的诞生也确实起过催产的作用,但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一般认为: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的现象。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也有人认为: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总之,两者各有特点。
6、传播学与历史学
作为研究和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历史学,它可以帮助传播学来研究已经过去的传播活动,探寻传播现象发生的先后次序和历史因素,揭示传播媒介变革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从而使传播学能够“论从史出”,使传播者能够“以史为鉴”,获得历史知识、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进而提高传播效果。作为以追求和提升人类传播智慧为旨归的传播学,它也可以让历史学者看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社会水泥”和“人际润滑”的作用,和在政治、宗教、教育、文学、艺术等历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进而在“以论观史”中会发现:传播既是人性的建筑材料,也是历史的建筑材料;人类一切与精神活动或精神文化有关的历史,其实都是传播的历史。历史学是一种静态的内向的研究,通过关注和分析已逝历史事实为现实服务;传播学是一种动态的外向的研究,通过关注和分析正在发生的传播活动现象为现实服务。
此外,传播学还常运用符号学、语义语、信息学、接受学等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或近似主题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体系。
可见,在传播学的四周,有众多的学科尤其是新兴学科在支持它、丰富它,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着新鲜的养料。这给传播学创造了兼收并蓄、融汇综合的条件,也给传播学提供了确定对象、构筑体系、明确坐标的重要参照系。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美国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索传播理论,并提出了种类繁多的传播模式,诸如以文字、图形和数学公式等表述的各种模式。传播学家运用不同的模式来解释信息传播的机制、传播的本质,提示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预测未来传播的形势和结构等。一般认为,传播学的奠基人有五位:
1、HaroldDwightLasswell,拉斯韦尔(1902-1980)是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著名的传播学5w模式
2、KurtLewin,卢音(1890-1947)德国犹太人。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的概念。
3、CarlHovland,霍夫兰(1921-1961)耶鲁大学的实验心理学教授。把心理学实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领域,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
4、PaulF.Lazarsfeld,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奥地利籍犹太人。罗杰斯指出,拉扎斯菲尔德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多的把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
5、WilburSchramm,施拉姆(1907-1988)美国人,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主编了第一批德传播学教材。开辟了如: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等几个新的研究领域。他被认为是集大成者。
之所以起源于美国,是因为20世纪上半页,欧亚大陆连续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祸害,而美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众多科学家的避风港。而且,美国本身由于本土未遭破坏,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一直持领先地位。比如:1920年匹兹堡无线电视台的开业,1926年,全美广播公司NBC的成立等等。
从社会状况来说,美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有着高度重视大众传媒的传统,在政治机制中大众媒介是与立法机构、政府机构互相制衡的力量之一,报纸曾被称为第二国会。
从学术传统来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盛行,学术研究特别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大量的实用信息为人们所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的运行。但是也有大批的商业推销政治宣传欺骗、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这些问题或是潜在问题就成了美国学术界必须面对、必须研究的课题。
以上条件,都决定了传播学起源于美国。
传播学在美国问世后,很快传到西欧和日本。英国的传播学研究从60年代开始蓬勃兴起,在方法论上可分为四大学派:以麦奎尔为首的社会学派;以霍洛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牌;以奇斯曼和加纳姆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牌;以利兹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职能学派。日本的传播学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两大 一是沿袭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理论体系,并着重发展了强调受众有权直接参加传播过程的社会参与论;二是实践优先于理论。苏联自60年代起,开始重视研究传播学理论。苏联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传播模式,较著名的有菲尔索夫传播模式和阿列克谢耶夫传播模式。
应当看到,西方传播学者在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比如,他们不适当地把传播放到人类第一等重要的地位去认识,从而排斥了人类的生产能力这一主要标志;他们把传播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分别归之于人的本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把他们和社会生产方式联系起来予以考察;在研究传播事业的社会控制时,又往往不能彻底揭示社会内部的深刻矛盾等等。 一个学科的构成,有史论和应用三个方面。传播学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以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受信息传播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传播学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笔者从国外图书馆大量的传播学英文原著中,选了10种学界推崇的经典著作,不揣冒昧,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解读,推荐给中国读者。
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此书被公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作为一部传播学经典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让读者能细细地体会到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此书自1922年问世以来,在几十年中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该书对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如舆论从哪里来和怎么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什么样的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是不是或者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舆论主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可以说只出现过两个源头,即开放的舆论生成与流通系统和封闭的舆论制造与灌输系统,尽管它们都会产生一个复杂程度不相上下的舆论过程,但是结果却不大一样。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它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而“刻板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因而它也起着社会的控制作用。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此外,议程设置的研究最早也起始于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虽然书中没有使用议程设置这一名词,但是,他表达了这样的基本思想: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中的象征性的想象,这些想像有可能与我们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他论证了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对这个事件的想像之间的主要连接物。议程设置过程描绘了舆论在一个民主制中如何发挥作用。40年后,科恩继续为议程设置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指出新闻界在告诉人们“怎样想”方面都不大成功,但是,在告诉人们“想什么”方面却异常有效。当然,直到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的文章发表在《舆论季刊》上,议程设置才被命名。李普曼作为最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的学者之一,对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经典论著《公众舆论》也因为对上述传播学问题的精辟论述而经久不衰。
帕克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是美国第一个社会学系,芝加哥学派则是20世纪美国社会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派。在芝加哥学派中,对传播学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之为“开创了大众传播研究的学者”的罗伯特·帕克。
帕克一生著作不多,别人说他是那种宁愿指导别人写10本书,也不愿意抽时间自己写一本书的人。除了博士论文,出版于1922年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是他惟一的著作。他做过一系列的颇有影响力的报道,还出版过对自己学生书籍的介绍。但是,他最具影响力的还是《移民报刊及其控制》,这本书是迄今为止关于早期美国传播学最重要的教科书和读物。
《移民报刊及其控制》共四部分十八章。第一部分“移民报刊的生存土壤”,分四章介绍了外语报刊存在的原因,移民报刊的欧洲背景,移民报刊与相互融合,移民报刊带来的启示;第二部分“外语报刊的状况”分五章分析了广告,地方报刊的发展,都市报刊,都市报刊与战争,阶级斗争;第三部分“移民报刊的历史”,分五章介绍了早期移民创办的报刊,后期的移民报刊,报刊对其移民状况的反映,报刊的生存斗争,以及适者生存的结果;第四部分“报业控制”,分四章讨论了控制杠杆,海默林的操纵控制,对手宣传与政府干预,联盟控制。
《移民报刊及其控制》是作为一种民族担忧的结果而问世的,即担忧美国的移民可能出现的不忠诚。成千上万的德国裔美国人会忠诚于美国还是会忠诚于K.威廉?他们会扩散宣传,还是会从事破坏?帕克指导了对移民外语报刊的研究。他发现,意第绪语、波兰语、德语等报刊主要帮助近来的移民懂得如何在北美生存下来。很少有报刊鼓励对于原先祖国的忠诚。美国的外语报刊通过帮助它们的移民读者同化于美国文化,而逐渐地构成了它们自己的角色。
在美国,帕克是最早对少数民族(族裔)和传媒的关系展开研究的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新移民来到美国。如何使这些新移民同化,是当时美国主流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美国社会也存在着排斥新移民的现象。帕克深入少数民族社区,在对数十种外文报刊进行调查后,于1922年出版了关于移民报刊的专著《移民报刊及其控制》,反对压抑或控制这些报刊。他强调它们的角色有助于维护种族文化,并使读者透过家乡的语言而接触到大都会生活,使移民顺利融入美国社会中。帕克注重实证分析,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作为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他调查了芝加哥的贫民窟与当时颇为严重的犯罪问题。帕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对日后欧美和日本等国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媒体的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帕克在《移民报刊及其控制》中提到了传播学一直到现在还在研究的论题:媒体内容怎样影响公众意见?大众媒体是怎么被公众意见所影响的?大众媒体是否能够带来社会改变?人际传播是怎样与大众传播进行联系的?其对于传播的定义与香农后来提出的信息理论有相似之处。
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
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在形成现代传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思想影响,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从1930年在维也纳首次从事对广播听众的传播效果研究开始,到1937年在美国进行的“广播研究项目”和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研究,他通过分析性地利用样本调查,做出了影响个人行为的、有因果关系的推论。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助手合作完成的《人民的选择》被称为“社会科学史上最复杂的调查研究之一”,也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著作。
《人民的选择》以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分析案例,试图阐释在大众传媒及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选民如何做出投票的选择。
促使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对大众在总统选举中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诱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机器直接推动了包括传播学在内的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在美国的发展:社会学家奉命研究士兵的士气,以使整个军队的精神面貌更利于作战;社会心理学家奉命研究政治宣传的有效性问题,以使政府的指令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而深谙世界各国文化的人类学家则负责向政府提供建议,以减少美国政府在与日韩等国打交道时产生的摩擦。这些学者在各自领域的成功为人文社科带来很高的声誉和愈来愈广泛的研究领域。基于社会需要的各种新兴研究领域也促使人文社科摆脱单纯的思辨式研究方式而代之以实证式的研究方式,因为每一个研究成果都被期待着对紧迫的社会问题做出解释或者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人民的选择》和实证派传播学都诞生于这样的学术氛围之下。
《人民的选择》对于传播学学术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一是“两级传播”和“舆论领袖”观点的形成。
早期的宣传理论家支持强有力的大众媒体,但是,后来的传播学学者在研究媒体对于选举行为、消费决策和其他类型的行为变化时,没有找到这类强效果的证据。开始怀疑强有力的大众媒体效果论的主要学者就是拉扎斯菲尔德,而正是他的伊利县研究引发了他的怀疑。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希望证实大众媒体在构成人们关于总统选举中如何行事的意向上具有直接的与强有力的效果。他假定,在总统选举的投票决定会在竞选过程中做出,并会受到大众媒体中出现的有关选举问题和候选人的新闻和专题报道的影响。但研究结果却揭示了相反的事实:许多伊利县的选民在选举竞选开始之前就拿定了主意。600名调查对象中仅54名曾从一个候选人转向另一个候选人,而这些转变者当中只有一些人是直接因为大众媒体的影响才这么做的。媒体只能告知和说服一些关键个人,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舆论领袖”的那些个人,它们转而通过与其追随者的人际传播联系,即以一种两级传播流通的模式将这种效果加以扩大。
此外,将面对面的访谈和分组试验、定量分析的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也是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方法论体系做出的一大贡献。阅读《人民的选择》不仅可以对传播学早年的学科发展有清晰的了解,也能从中学到不少有效的研究方法。
哈罗德·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我们许多人知道哈罗德·拉斯韦尔,大多是从其著名的5W传播模式开始的。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拉斯韦尔对社会传播的过程、结构及其功能,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清晰地阐释了5W传播模式以及大众传播三功能说。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论文一问世便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成为早期传播学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至今,学界仍给予它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部纲领性的力作,一部传播学的独立宣言。甚至认为,所有的传播学研究都仿佛是对拉斯维尔这一论文的注释,因为它涉及了传播学中的许多基本内容。总体看来,这篇论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中的诸要素;二是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传播活动的社会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at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ef鄄fect)?这就是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式,这个模式简明而清晰,是传播过程模式中的经典。后来的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过各种修订、补充和发展,但大都保留了它的本质特点。这一模式还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这五种分析涵盖了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另外,它还导致了传播学对于确定效果的重视。
这篇文章的另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的三种基本功能,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负功能。
这三种功能是: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以及文化传承。这三个功能主要是从政治学角度着眼的;1959年,查尔斯·赖特又从社会学的角度,为其补充了“娱乐”功能。由此,形成了传播学中经典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说。直到今天,它仍是传播学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基本入门知识。作为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具有着多方面的社会功能。而拉斯韦尔的阐述,则为全面揭示大众传播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基础。此后,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了丰富和拓展。
除了以上所说的5W传播模式和大众传播三功能说外,拉斯韦尔还在传播学领域做出了其他许多贡献。他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他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则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而今天的宣传分析,已被纳入到了传播研究的一般体系中;他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到美国社会科学,并使其与政治分析相结合,从而在社会层面上运用了个体内部的弗氏理论;他还帮助创办了政策学,这是一门整合了社会科学知识与公共行为的交叉学科。因此,虽然拉斯韦尔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位传播学学者,但无疑在今天的传播学研究领域中,弥漫着诸多拉斯韦尔的思想和作品。他的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他是当之无愧的传播学奠基人之一。
G. 力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力=质量X时间,因此传递的力越小,时间也可以越小!!
1光年长的钢性的杠杆传递一个非常小的力,可以少于1秒钟!!
H. 如何利用病毒营销撬动品牌传播的杠杆
是的,病毒营销是一个很形象的营销手法,病毒式营销是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让用户主动对其进行传播实现“营销杠杆”的作用。举个例子,例如,派红包营销。利用了“利己性+利他性”,通过红包把活动传播开去,再利用红包内的优惠券促使用户消费,从而带动整个平台的销售额。
I. 一根无限轻长、无限轻的杠杆,转动会超光速吗
一根质量无限轻、强度无限大、长度无限长、在真空中的杠杆,短端以接近光速运动,另一端会超光速吗?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要确定这是数学题还是物理题,这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如果是数学题,接近光速移动短端,长端当然就是超光速了。这很简单,初中几何题而已,看图就该明白。
完蛋了,我发现根本不需要讨论强度问题……幸好字数已经够了(^_^)。
J. 深圳杠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怎么样
深圳杠杆文化传来播有限公司是2018-06-28在广东自省深圳市南山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新高路旺棠大厦3楼E009。
深圳杠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300MA5F718H0K,企业法人林嘉楠,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深圳杠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深圳杠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