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撬动市值

撬动市值

发布时间: 2021-03-05 21:05:37

㈠ 公司市值怎么提高的

公司的市值就是总的股数乘以二级市场的股价,所以,提高市值就是专靠股价的上涨。长期属的股价上涨靠的是业绩的持续上升。中短期操纵也能实现上涨,这就和流通股有关系了,流通股越少,操纵成本越低。不操纵的话,较少的流通股也定价会高些,因为流通市值越小,撬动价格变动越容易。

㈡ 登顶全球车企市值第一,谁点燃了特斯拉股价

红色线条在几次不经意的跳动后,毫无保留地冲上了这块空白区域的高点,没错,特斯拉股价突破了 1000 美元,市值超过丰田汽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
最终以 1025 美元每股的价格和 8.97% 的涨幅收盘,市值定格 1900 亿美元。
虽然一个多月前,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刚在推特上碎碎念道:「Tesla stock price is too high imo. 在我看来,特斯拉的股价太高了。」
但是 CEO 的谦虚最终还是没能拦住这头蛮牛,股价跟着兄弟公司 SpaceX Falcon 9 的成功发射,一起突破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知道,这一刻一定会到来,但是来得比想象的更早了一些,在这个萧瑟的时间点,特斯拉股价确实涨得太没道理了。
谜之暴涨
2020 年是一个大家都想从日历里删掉的年份,即使是铿锵的特斯拉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3 月中旬,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迫于疫情严峻的状态,松下撤出了在 Giga Nevada 里负责生产电池的 3500 名员工。随着 Giga Nevada 的停产,负责整车生产的 Fremont 工厂也进入停工状态。
对于库存周期仅有 11 天的特斯拉来说,停产就意味着停销。这样的状态从 3 月底一直持续到了 5 月初。
根据 EV Sales 的数据显示,今年 4 月特斯拉在全球的销量为 14793 辆,而今年 3 月全球销量为 60131 辆,环比暴跌超过 75%。
如果你说这是特斯拉的传统,每个季度末都会冲销量,季度初都是销量最惨淡的一个月,这个数据很正常的话,我们再来看一组对比。
去年 4 月特斯拉的销量是 20823 辆,也就是说,即使是同比,也出现了 28.9% 的下滑。
要知道,2020 年 4 月相比 2019 年 4 月,特斯拉不仅有重磅车型 Model Y 的加成,还有更大的用户体量,而且特斯拉的交付指引也从 2019 年的 36 万辆提高到了 50 万辆,所以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来看,4 月的销量都是非常糟糕的。
我相信这个数据,Elon 也看在眼里,但是工厂仍然无法开工需要为疫情防控作出退让。
5 月 12 日,Elon 仍无可忍,直接在推特上喊话地方政府:「Tesla is restarting proction today against Alameda County rules.I will be on the line with everyone else.If anyone is arrested,I ask that it only be me.
特斯拉今天违反了 Alameda County 的规定,重新开始了生产工作,我会和大家一起重回产线,如果有人因此被捕,抓我就好了。」
但是结果呢?
5 月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中国地区,依靠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了 11095 辆 Model 3 的月销量,但是美国地区仍然不容乐观。
4 月底特斯拉 2020 年 Q1 财报的电话会议中 Elon 表示,即使复工了,工厂也会面临供应链跟进不及时造成产能受限的问题。
Elon 在近期的全员邮件中再次强调:「对于我们来说,提高 Model Y 的产能,并降低修正的次数非常重要。我想让你们知道,这对于特斯拉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在 Model S、X 和 3 上做得非常好,但是 Model Y 在生产和供应链端都面临产能爬坡的挑战。」
显然本次疫情对特斯拉的生产和销售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Electrek 从知情人士处获悉,Model S/X 产线上 4 名工作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呈阳性(确诊)。
在如此艰难的时期,特斯拉全球业务发展副总裁,也是唯一一个参加股东大会的华人任宇翔在 2020 年 6 月正式卸任。
在这个萧瑟的时间点,并没有什么利好可以刺激特斯拉的股价,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的股价还是超过了丰田,成为全球市值第一高的车企。
再见丰田
423302 是丰田汽车 2020 年 4 月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虽然同比大跌了 46%,但是仍然是特斯拉 2020 年 4 月全球销量的 25 倍以上。
在如此悬殊的销量差距下,到底是什么撑起了特斯拉如此高额的市值?
我们已经无法站在「销量」的角度,太过单纯地看待这两家「车企」了,因为从根源上来看,这两家车企做的事已经不太一样了。
特斯拉一直在努力把两件事儿做到极致:电动化和智能化。作为这两个领域的引领者,市值超越丰田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寻找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每个国家都在做的事,无论你承认或者不承认,特斯拉已经摸索出了电动汽车这条替代燃油车的路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车企都走上了这条路。
大众集团从 2019 年宣布,在 2020 年至 2024 年期间将在混合动力、电动出行和数字化领域投入 600 亿欧元,其中 330 亿将将用在电动化上。大众预计 2025 年实现 100 万辆 MEB 平台车型的量产。
6 月 10 日,福特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集团正式签署协议,福特将基于大众的 MEB 平台,为欧洲客户打造一款纯电动车,计划 2023 年推出市场,预期数年内产量超过 60 万辆。
通用集团也表示将在 2020 年到 2025 年间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投入 200 亿美元的资金和资源。
在越来越多车企认可这条道路之后,特斯拉的优势显得就愈发明显了。
虽然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车企陆续推出了 NEDC 600+ km 的车型,看似在电池技术层面追平了特斯拉 Model 3,但是Model 3 已经是一款 4 年前发布,3 年前就量产的车型,也就是说在电池技术方面特斯拉至少有 3-4 年的领先。
特斯拉 CEO Elon Musk 也多次透露,将在近期举行特斯拉电池日。
以我们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与特斯拉签署排他性合作协议的 Jeff Dahn 研究小组已经研发出寿命超过 160 万英里的电池。
2019 年 2 月特斯拉以溢价 55% 的价格收购了掌握了「干电极技术」和「超级电容技术」的 Maxwell 公司。
2020 年初 Electrek 爆料特斯拉收购了电池产线设备制造商 Hibar System,并在 Fremont 建立了一条电池试点生产线。
因此在今年的电池日上特斯拉极有可能推出自研电芯,并且在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指标上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特斯拉已经把魔爪伸向了商用车领域。
Elon 最近的全员邮件中透露,特斯拉 Semi 半挂即将量产,续航达到 300-500 英里,这不仅是特斯拉电池技术最好的证明,也是特斯拉实现「推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发展」更实质性的一步。
特斯拉的减排不止出行领域,根据特斯拉最新发布的《特斯拉影响力报告 2019》内容显示,截止 2019 年特斯拉一共安装了 3.7 千兆瓦的太阳能系统,产生的清洁能源远大于工厂消耗的能源。
以上是特斯拉在能源层面作出的努力,现在我们再来聊聊智能化。
2020 年,L2 级辅助驾驶出现得越来越高频,这项在 3 年前被很多汽车爱好者嗤之以鼻的功能,也开始成为车企宣传的亮点功能。
但是早在 2014 年特斯拉就已经推出了第一代 Autopilot,实现了 L2 级别的辅助驾驶。当传统车企开始推出 L2 级辅助驾驶这个时间点,特斯拉已经实现了高速 NoA 功能。在功能和体验两个维度,以数个太平洋的距离领先对手。
「智能化」的另一点体现在电子电气架构,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很陌生的词,为了让大家可以简单粗暴地了解特斯拉的优势,在这里引入一位日系车企工程师拆解了 Model 3 之后的结论:「特斯拉的电子电气架构领先丰田和大众六年。」
进军百万销量
在这两点基础下,我们再看回销量。
从 2015 年到 2019 年之后特斯拉每一年的涨幅都稳定在 36% 以上,增幅最大的一年达到了 137.74%,也正是在这一年,特斯拉 Model 3 车型刷新了美国豪华轿车销量排行榜。
面对市场更加巨大的豪华 SUV 市场,Model Y 重写 Model 3 的历史只是时间问题。
正因如此,在这个汽车行业不景气的时间点、所有车企都在收缩的时间点,特斯拉仍然在以最猛的速度,在全球布局。
5 月 15 日 Giga Berlin 打下第一根桩,6 月 4 日 Giga Shanghai 二期封顶。
一座坐落在欧洲大陆的工厂和一座坐落在亚洲大陆的工厂,是特斯拉全球化布局两颗重要的棋子。
目前完成产线扩张之后,Fremont 工厂 Model 3&Y 合计产能将达到 50 万辆,Model S&X 产线产能 9 万辆,Fremont 工厂总产能 59 万辆。
负责生产国产 Model 3 的 Giga Shanghai 一期工厂产能 10-15 万辆/年,规划生产国产 Model Y 的 Giga 上海二期工厂预计 2020 年底完工,2021 年实现量产,规划产能同样为 10-15 万辆。
Giga Berlin 建成后也将用于生产 Model Y 车型,预计 2021 年 7 月实现量产,产能 10-15 万辆。
所以在 2022 年特斯拉全球范围内的这 3 座工厂将具有超过 100 万辆/年的产能,为了满足不断扩张的市场需求,从产销层面,特斯拉也在努力追赶丰田。
当然,我们并不一味推崇特斯拉的超级速度,在疯狂推进速度的过程中,特斯拉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参差不齐的装配工艺,并不算出色的油漆质量,还有多变的价格,这些都是特斯拉作为一家车企,在销量增长中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写在最后
2003 年 7 月,特斯拉正式成立。
2010 年 6 月,特斯拉正式 IPO,发行价 17 美元。
2017 年 4 月,特斯拉市值超越福特汽车。
2017 年 5 月,特斯拉市值超越通用汽车,成为市值最高的美国车企。
2020 年 1 月初,特斯拉市值超越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的总和。
2020 年 1 月底,特斯拉市值超越大众汽车,成为全球市值第二高车企。
2020 年 6 月,特斯拉市值超越丰田汽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家市值超越丰田汽车的车企,在 1 年前被质疑需求问题,被大量机构看空,股价一度从 300 多美元跌至 176 美元。
2020 年就是这么魔幻,虽然在这个时间点超越丰田让人有些意外,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特斯拉的市值迟早会超越丰田,只不过实现的这个时间点来得比大家的预期都要更早。
如果你用一个看待车企的视角,看待着所发生的一切,你永远无法理解,因为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车企」,还是一家「科技公司」。
特斯拉给这个陈腐多年的汽车行业带来了太多新鲜血液,以一己之力撬动了整个行业发生改变。
回头看看整个美股市场,苹果、亚马逊、微软、Facebook 几家科技巨头,股价都在昨天晚上创下了历史新高,再看看特斯拉的股价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总市值,流通股本,总金额有什么关系

市值:来一家上市公司的发行股份自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股票总价值,也即为公司名义价值。其计算方法为每股股票的市场价格乘以发行总股数。一般市值在0~100亿范围为小规模公司,100~1000亿为中等规模公司,大于1000亿为大规模公司。

流通市值:某特定时间内当时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数乘以当时股价得出的流通股票总价值。在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份结构中分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等。目前只有个人股可以上市流通交易,这部分股票被称为流通股。这部分流通的股份总数乘以股票市场价格,就是流通市值。这里有一个隐藏的杠杆: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建设银行:流通市值只占总市值的3.8%,那么只要用资金在二级市场拉抬这3.8%的流通股股价,企业的市值也会等比例放大。相当于用小资金,撬动了大市值。

总股本:有两种解释,1.公司发行股份数量的总和, 2.资本总额,公司资产的总价值。股市中,我们说的总股本,一般是指股份数量。

㈣ 股指期货如何对冲股市,具体如何操作

股指期货的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对冲性操作和趋势操作。特别是对冲操作,更成为机构投资者应用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对冲操作效果和效率的关联关系、关联系数方面的研究作一探讨。
一、对冲的概念
对冲作为股指期货应用的一种策略,分为防御性对冲、主动性对冲和综合性对冲。防御性对冲又叫被动性对冲,是把对冲操作作为一种避险措施来使用,目的是保护现货利益,规避系统风险。主要包括完全套期保值和留有敞口风险的不完全套期保值。主动性对冲,是把收益最大化或效率最大化作为目标的对冲策略。主要包括套利策略和系统性投机策略。综合性对冲又称混合性对冲,是上述策略的综合运用,比如把股指期货的综合功用融合进股票组合中,形成包含股指期货的组合投资策略,把股指期货策略当作风险控制器和效率放大器,从而使得夏普比率最大化,来实现不同时期、不同市场背景下的综合效果。
二、关联和系数
研究对冲基本策略,首先要着重研判关联。股票组合,标的指数,期货指数客观上形成一个三维关联关系。在这个三维体系中,研究方向是两组关联关系。即单品种(包括股票组合)和标的指数的关联,现货指数和期货指数的关联。研究重点是标的指数,因为其“一肩挑两头”。
(一)股票组合(包括单品种)和标的指数的关联
股指期货标的物有别于商品期货标的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不可完全复制性。商品现货可以完全复制标准仓单,只要按照标准仓单的要求去生成,二者不仅可以消灭质量离差而且可以消灭价格离差。股票组合与股指之间的离差是永远存在的,即使某指数基金严格按照沪深300指数的构成比例去组建这个组合,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复制”,因为沪深300指数以分级靠档派许加权法计算的权重比例,每个撮合节都在变,是个序列变量。所以只能做到“逼近”,比如跟踪指数的ETF基金。机构投资组合的品种中通常包括沪深300成分股之外的股票,收益率离差就更难以避免了。这个特征可以派生出两个概念:第一,商品期货对冲操作的目标是价格风险,而股指期货对冲的目标是价格风险中的系统性风险;第二,由于股指期货的现货价格形成于证券市场,是集中交易的结果,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动态性和唯一性,因此更方便于建立数学模型来研判他们之间的关联系数。而关联系数就是对冲纽带中的第一个环节。股票组合和标的指数的关联可以用三个指标做定量化研究:撬动系数、贝塔系数、样本误差系数。
1.撬动系数。
单品种和指数的关联研究一般有两个实现途径:一是动因分析,二是常态(现象)分析。动因分析主要着眼于股指的波动构成因素和反作用,常态分析主要着眼于通常状态下的关联程度的概念。动因分析是主动性对冲的关键,常态分析是防卫性对冲的要点。撬动系数是动因分析的一个基本指标。
沪深300指数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分股的总调整市值/基期×1000,其中,总调整市值=∑(市价×样本股调整股本数)。可见影响指数波动的直接动因是成分个股波动。我们把这种对造成指数波动的直接影响力进行解析称为动因分析。根据沪深300指数的形成机制,可以逆运算撬动系数,表达式为:撬动系数=(市价×样本股调整股本数)×指数市价/∑(市价×样本股调整股本数)。
撬动系数是一个构成沪深300指数成分的重要性程度对比指标,是该品种或者股票组合收益率占指数收益率的百分比,静态意义是在某一时间尺度,我们对其他品种做静止替代,该品种或组合收益率波动1%对沪深300指数撬动多少个点,也可以表达为撬动幅度,即该品种或组合收益率波动1%对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撬动的百分比。此系数可以用来分析指数的历史波动,也可以通过因素解析研判和预测指数未来的波动

㈤ 股票的流通市值是越大越好吗

流通市值小 庄家容易抄 因为需要的做庄资金少 股价容易暴涨暴跌
大盘股公司一般业绩比较稳定 业绩也比较好 波动比小盘股小

㈥ 市值管理对一个企业有多重要

作者:沈一冰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4360444/answer/275524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 基本概念:

市值指的是每股价格乘以总股本数,而股价等于每股净利乘以市盈率,每股净利就是净利润除以总股本。

可以看到,由于总股本数通常不会经常变化,我们所说的市值管理其实通常来说就是除权后的股价管理。而股价的决定因素为两个,一个是净利润水平决定的每股净利,另一个是市场上投资者给予的估值倍数。前者是“基本面”,后者是“未来”。本文中所述的“股价”均为除权后。

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指的是会改变公司估值水平的信息,包括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内部的利好消息例如签订大额合同,新技术研发成功等;外部的利好消息例如扶持政策出台,限制政策撤销,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有利变化等。利空则相反。

2. 股价的影响因素
公司的盈利是一个相对客观的数字,是企业实际经营成绩的体现,通常有较为客观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评价,尽管可以通过一些会计技巧来进行利润调节或隐藏/虚增,但是大型的利润数据不真实,无论是相比真实情况多了还是少了都会引起投资者的不信任。这种不真实通常也会带来监管部门的处罚,因而通常来说,在一个监管严格的市场上这种情况较少。

而市盈率则相对要主观地多,例如我们常听说的“概念股”、“利好”、“利空”就是这种主观性的体现,在短期,实际上是投资者用钱进行信心投票引起的,例如一些市盈率达到成百上千的股票(特例可能是那些股价已经不能用未来净利润折现衡量,而是用其他方法例如每股净资产来衡量的时候),股票的高市盈率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这些公司的投资者对于公司的未来前景越看好。从较长的时间上来看,股价的支撑不仅在于净利润,而是在于净利润的不断增长这一趋势。如果公司的净利润增长出现减缓,通常就已经会出现股价下跌,即我们常在财经新闻上读到的“XX公司公布了XX年的财报,利润增幅低于预期,导致股票大跌X%”。

3. 市值管理的动机
最原初的动力是来自股东,无论是否在公司任职或是实际控制人,再或是小股民,都希望手里的股票买入后(请注意)会更值钱。或者说股东在买入时希望股价尽可能低,而在卖出时尽可能高。道理很简单,不用多说了。

如2.所述,一家高市盈率的公司的管理层是有着很大的经营压力的,不仅现有的盘子不能出问题,还得不断保持增长。上市公司的高管考核指标通常会有股价这一指标,而管理层的薪酬体系设计,通常来说也会有相当比例是股权激励,因而从管理层上来说他们会有对股价进行管理的动机。

一家目标相对长远的公司应当对自身的市值经常关心,因为在健全的资本市场例如美国存在着敌意收购和最低市值的要求,原因在于:
1. 在美上市公司通常股权较为分散,如果公司市值过小容易被敌意收购,导致管理层被撤换,原大股东失去控制权;
2. “壳”资源不值钱,如果股价长期过低,走势也没有大的起伏,很容易导致不满足交易所关于成交量和总市值的要求导致退市。而中国因为上市公司具备最基础的卖壳价值,所以会发现上市公司市值再小,通常也不会低于15亿。

4. 常见的市值管理策略
对于小投资者来说,他们对股价没有多少影响力,他们通常是价格接受者。而如果股东同时又是管理层或熟悉企业运营的人,那么就有很多空间。

最近有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具体名字不提。实际控制人自上市以来不断减持,而且每次减持前一段时间都有些利好消息放出。这种行为虽然作为证券市场投资者来说,应当预见到这样的风险,但是略有吃相难看的感觉。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市值管理,我个人不推荐这样的行为。

但是上面做法的原则大致就是通过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估值达成市值管理的一种方法(再次强调这种做法比较极端),作为股东+管理者双重身份者来说,股价低时买入股票,并在买入后释放对公司经营利好信息。或者通过释放利空信息,股价下跌后进行增持。减持的时候就反过来,不再赘述 。此处股价的高低衡量标准是股东+管理者的视点,而由于管理者的身份,他的视点通常来说相较一般投资者来得准确。

我在2. 中提到,股价的影响因素包括净利润和市盈率。市盈率变化主要依靠信息,那么是否有办法在不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的情况下改变净利润呢?可以,通过公司并购重组。

借壳上市实际上控制者和管理层通常来说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个人觉得不能算本问题的“市值管理”所讨论的范畴。在不根本改变控制者和管理层的情况下,通常通过并购一些公司来达到市值管理的目的,而且往往是净利润和估值水平同时提高。
比如:
(1)并购一家或数家具备较好净利润水平的同行业公司,可以较好的将收进来的公司消化,市值可以至少提升利润增长的百分比,此外由于降低了竞争水平,对于两者的利润投资者会预期有所提升,也可以有助于股价的进一步提升。就我感觉好像通常发生在行业的前几名之间,老二和老三合体防止被老大收购,也可以抱团和老大拼一下,老大和老三合体可以和老二甩开差距。各有各的动机。
(2)并购一家具备较高估值的企业,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上近两年来最最火热的活动。各种乱七八糟的跨行业并购,餐馆收了游戏,化工收了传媒等等等等。这种行为的逻辑就是公司将具备高成长性的资产/运营实体纳入了上市公司范畴,这部分资产/实体带来的利润增长可以支撑公司的股价成长。说的直白点,就是一家30倍公司用20倍收了一家60倍的小公司,结果把公司整体股价带到40倍去了。对上市公司包括散户在内股东来说获得了10倍的额外估值,对非上市公司股东来说,手里的股票突然变成了40倍,还一下子上市了,简直是大股东、被收购股东、散户的三赢。
这样的并购狂欢发生在TMT行业的高估值、小体量、难以单独上市、大市又熊的大背景下。狂欢结束之前这样的奇怪并购还会继续发生,但在狂欢真正结束之后,只有能真正带来良好协同效应的并购才能真正继续长期推动股价上涨。比如,通过并购实现传统产业向新兴转型,或者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等等。
此外,分拆估值较低的资产也是一种市值管理的思路,但在中国资本市场见得不多。多见于BAT这些巨头之间,比如疼讯就把易迅丢出去了……期待海外并购专家举例详细说明。

5. 市值管理的一些具体手法
(1)公开市场增持和减持
过程无需多介绍,缺点是动向完全透明,成本较高,对于上市不久,股权还相对集中的企业操作空间较小。公开市场减持基本同上,大股东的集中大额减持对股价打击很大。通常需要事先披露减持计划。

(2)定向发行和非公开发行
定向发行是指目标确定的发行,可能是非公开发行,也可能是超过200人的公开发行,通常用于并购重组,例如用向收购标的股东定向发行股票换取其持有被收购标的的股权。有时将上市公司体外同样由上市公司股东持有的,但质量较好的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既不稀释自己股权又提振股价,但小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通常难有这样的精力,多见于大型企业集团。
非公开发行是指对象不超过10人,非公开发行是定向发行的一种,相当于私募股权,由非公开发行对象向公司增资,通常用于增持。

(3)分立、分拆
将估值较低,盈利状况较差的资产/实体,在不违反同业竞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转让给第三方或者移出上市公司体外。少见这样的案例,希望有读者可以提供以供学习。

(4)盈余管理
在不违反会计准则和不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的前提下,做一些会计调整,例如确认收入,资产折旧等科目,在跨期处理上做一些文章。通常空间比较小,对股价的影响一般也有限。

(5)利好/利空信息管理
前面已经介绍过不再重复。

(6)公司回购/公开增发
在管理层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时,可以用公司的自有盈余现金对流通股进行回购,可以提振股价,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另一方面,在公司不缺现金,也没有很好的投资项目时,回购比分红通常在税务等方面更为划算和便利。回购的股权也不一定注销,也可用于股权激励等。
但是回购通常不会对投资者的判断产生本质影响。为了市值管理的公司回购目前在国内是不允许的,国内的上市公司股权回购必须有规定的目的。
如公司有较好的投资项目,而管理层又认为目前公司股价高估时,可以进行公开增发,向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进行新项目的开发。如新项目属于较高估值或净利率高于原有水平的项目,则会带来股价的成长。

(7)杠杆比率调整
杠杆比率指的是公司的总资产和股东权益的比值,当公司现金流较好,具有较好投资项目时,但股价较低时,使用债务融资对股东成本更低。新增债务会导致杠杆率增大,只要新项目净利率高于原有公司经营项目即可带来股价成长。
通过(6)和(7)股和债分别调节,可以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化,提升公司股价的目标。

6. 小结
市值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实际上就是带着传销味道的“资本运作”这个词换了一种高大上的说法。
上市公司地位是一个宝贵的融资平台,在中国尤其如此。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巨头除外,只有上市公司具备同时玩股和债的条件,实际控制人也可以利用其巨大的信息优势。跻身上市公司的新贵们对于市值管理也不再是一无所知,有相当多的企业家从实业家变成了资本玩家。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家对于上市公司平台作用的发挥仍然是懵懂的,如果成功上市,但没有做好市值管理导致公司市值长期低迷实在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愿本文可以为读者提供有用的观点,其中必定存在诸多谬误,还望包涵指正。



另外万福生科是个非常恶劣的企业、中介机构合谋造假案,我不认为老板是“无知”或“无辜”,和市值管理我觉得也搭不上边。

编辑于 2014-07-04

赞同 3891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感谢收起

Luo Patrick

用户标识

首次公开募股(IPO)、金融、投资银行 等 12 个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收录于编辑推荐、知乎圆桌 · 15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大多数老板还是看重股价的。
现在老板们对上市公司的理解不是一堆股票,而是像个平台。平台弄得越大,外面能够接入的资源越多。一个200亿市值的明星公司,银行信托券商私募甚至保险政府部门都围着转,引见标的,拓展资金业务,教老板各种新玩法,推荐团队,老板的路子就宽了。如果只有20亿市值的公司,研究员可能都不爱去看,老板想做什么只能自己动手动脑花自己的钱找人。在上市公司里面就算比较苦逼了。
市值肯定是越大越好,主要还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是还能做多大事。

还有更高风险的。
上市公司市值对老板来讲,是一切活水的源头,是所有杠杆的支点,是钱箱子里压底的钱。老板把杠杆用满之后,有点风吹草动就不光是市值的问题,是用市值撬动的其他事情会不会崩塌。
打个比方,自己住的房子价格涨涨跌跌,不需要太在意。但如果把商品房抵押了借钱开个小店,那房价涨跌就要小心了——万一房价暴跌银行要求补抵押怎么办?小店卖卖不掉,挣挣不回来,最后银行把房子低价处置剩点小钱给你还不够营运成本无家可归陷入赤贫,才是最倒霉的。
某些上市公司老板就是这么搞的。市值本身涨涨跌跌无所谓,但是资金链绷太紧可能会断掉,把其他的事情一起拖垮,那就麻烦了。

新上市公司一般不太在意,因为还没来得及搞那么多花样。
稳健的老板相对也好点,不会绷太紧。

㈦ 总说股市跌停 蒸发多少个亿 这钱哪去了 到底是谁在受益啊!

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事实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万亿撬动着13万亿的资本流动。当时计算的市值也并非代表真正有那么多货币在股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1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最后那亩地被辗转交易多次了,最后接手的人用了100万元,于是最新的市场价达到了100万元,你资产又要重新计算了,你有200万元了。后来碰到经济萧条,最后接盘的人被迫以1万元卖掉土地,市场价格又回到了1万元。你的资产打回原形,从200万元到起点2万元,中间蒸发了198万元。其实就是一场纸上富贵,并没有真实金钱的损失。 可见,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即某个交易日里仅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价格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于是乎,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

㈧ 股市蒸发掉的金钱去了哪里

股市市值是根据总股本计算的,总市值只是个虚值,并没有那么多钱流入股市,所以这些钱都是来无影去无踪。就比如总股本是100股,流通股是10股,而当股票价格从1元涨到10元,总市值就是1000元,而这当中流入的钱并没有1000元,也许流入9元就能把股票价格拉到10元。当股票价格又重新回到1元时,总市值又回到100元,就并成了蒸发掉900元。真实流入的钱就是在重新分配的过程中。
上证指数从去年10月16日的6124点一泻千里,直到昨日上证指数最低点1664.93点,最大跌幅近73%;而伴随着股指节节下滑,两市市值亦如洪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据统计,从去年高点至今市值已经蒸发了近24万亿。哀叹不已的股民不禁疑问,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

蒸发数额惊人:24万亿!

24万亿意味着什么?24万亿比我国2006年全年的GDP还多;相当于建18条京沪高速铁路;相当于近344个巴菲特资产的总和,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富却在无形中灰飞烟灭。

不仅是股市市值,受股市暴跌影响,多家上市公司老总身家也急速“蒸发”。国美老总黄光裕个人的持股市值因股价的暴跌从100亿港元降至50亿港元左右;万科老总王石所获得股票市值已经损失了近1亿元,其余200余名激励对象账户内的股票,市值损失合计超过15.9亿元。

仅几万亿的实际资金投入

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也就是说,没有什么东西会平白无故的消失不见,物质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股市虽说号称蒸发了24万亿人民币,但实质上只有几万亿的实际投入资金而已。就是这几万亿资金炒高了整体的A股市值。

长城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勇认为,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事实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万亿撬动着13万亿的资本流动。当时计算的市值也并非代表真正有那么多货币在股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1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最后那亩地被辗转交易多次了,最后接手的人用了100万元,于是最新的市场价达到了100万元,你资产又要重新计算了,你有200万元了。后来碰到经济萧条,最后接盘的人被迫以1万元卖掉土地,市场价格又回到了1万元。你的资产打回原形,从200万元到起点2万元,中间蒸发了198万元。其实就是一场纸上富贵,并没有真实金钱的损失。

可见,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即某个交易日里仅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价格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于是乎,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

五类“人”赚走了钱

那又有投资者要问了,既然没有蒸发掉那么多钱,那实际蒸发掉的钱呢,有人赚到钱了吗?答案是有的。不过赚钱的当然不是我们散户。

那股市里的钱呢,那钱去哪了呢?分析人士表示,有五类“人”把钱赚走了,一是税收和券商收益;二是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三是掌握市场信息者;四是游资;五是极个别的散户。

第一类

国家税收、券商收益

国家和券商这块不用说,不论股民赚和赔,只要股市还在运转,他们就有钱赚,只是多一点和少一点的问题,每年从几亿到几百亿不等,无疑都是股民作的贡献。今年上半年证券印花税就达836亿。前三季度证券公司实现佣金收入也达799.2亿元。当然,这天经地义,全世界都一样,只能祈求管理层能把税率再调低一点。

第二类

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也是赚走钱的一大主力。前者依靠IPO、增发、配股等种种方式从股市圈钱,上半年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法融资达2244亿。后者依靠投资者用真金白银炒高的价格在高位套现离场。今年以来的前8个月,大小非减持股票套现达334.43亿元。

第三类

内幕消息掌握者

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财富。在股市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里,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赚钱。

有一类人就是得到可靠的内幕消息后,凭借关系从银行贷出数千万甚至上亿资金,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快速运作,大赚一把,然后还给银行,退出股市。难怪有人说,中国最富的人群,并不是那些抛头露面的企业家,而是暗地里调动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幕后“资本家”。还有人说,中国私人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国有资产私人化的人;二是证券市场交易内幕化的人。这或许有点夸张,但却实在令人深思。

第四类

快进快出的游资

游资,也就是热钱。是指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各金融市场之间流动的短期资产,它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快,倾向性明显的特征。

游资在股市的特点是快进快出,一般只阻击有7%涨幅左右的股票,迅速拉上涨停板后,挂巨单封死涨停板,如果其在涨停前已经吸够筹码,那么封停只不过是为了明天高开出货而已。第二天,他们会利用资金使股价高开,然后快速拉高诱多,然后迅速卖出。一般追涨的散户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已经全身而退了。

第五类

极个别散户

当然,从我国有证券市场以来,也确实出现过从几万元到上亿资产的投资幸运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之一来计。比如著名的股神“杨百万”,其实大部分赚钱的散户都是运气好。然而,更多的股民是“下地狱”,最近有媒体报道的那个湖南娄底小股民义武从去年3月13日初涉股海,一年间,24万元的积蓄和借款缩水不足7000元,其月工资仅有千余元。账单显示,这位“股神”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交易次数高达500次、支付了超过3万元的手续费和超过3万元的印花税,他的两个同伴的遭遇和他一样。

散户的资金,在世界证券史中有一个典型的名称叫“笨钱”。英国《经济学人》的主编沃尔特·白芝浩曾对“笨钱”做过经典的描述说,“这些我们称之为‘笨钱’的财富,特别庞大和热切,它们若投怀送抱,便会造就暴发户;它们若碰撞到谁,便有了投机者;它们如果迅速逃离,便留下恐惧和萧条。”

■记者观察

为何多数散户资金“蒸发”快?

据统计,目前的A股市场中,持股市值1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到总数的99.4%,占总市值的50%,业界把这些人统称为“散户”。作为普通投资者,不可能像财政和券商那样旱涝保收,不可能拥有“大小非”的低成本优势,更没有本事从股市里“融资”,因此,要想在股市里成功,低位买入,高位逃顶是散户赚钱的不二法门。

但自我国股市创立以来,媒体报道过从几万元炒到上亿资产的幸运投资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一来计,出现的概率不比买彩票高多少。更多的情况是,大量股民炒股初期赚了点小钱,最后又全部赔了进去,而且,还亏掉了老本。散户为什么老是成为最后的买单者,而不能成为永远的赢家?答案是,散户终究只是散户,这是“宿命”。

一方面,散户恐惧下跌,而且本金有限。因而在市场真正跌至谷底的时候,要么被吓傻了,不敢进场,要么是因为手里已经没钱,想“抄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散户很难买在低位。

再者,散户喜欢跟风、追高。当股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上涨,已经积累了不小的升幅之后,多数普通投资者才开始关心股市,这时进场的话,已没有太大的成本优势可言。随着股市进入主升段,“赚快钱”的独特魅力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股民投身股市,疯狂炒作那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热门股,出于“再赚一点就走”的贪欲考虑,高位进场的多数人不再愿意离场。由于舍不得离场,散户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在随后的熊市中越陷越深,逢低“补仓”,直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㈨ 股市每天在跌 那赚钱的是谁

股市蒸发24万亿 谁赚走了钱?
上证指数从去年10月16日的6124点一泻千里,直到昨日上证指数最低点1664.93点,最大跌幅近73%;而伴随着股指节节下滑,两市市值亦如洪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据统计,从去年高点至今市值已经蒸发了近24万亿。哀叹不已的股民不禁疑问,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

蒸发数额惊人:24万亿!

24万亿意味着什么?24万亿比我国2006年全年的GDP还多;相当于建18条京沪高速铁路;相当于近344个巴菲特资产的总和,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富却在无形中灰飞烟灭。

不仅是股市市值,受股市暴跌影响,多家上市公司老总身家也急速“蒸发”。国美老总黄光裕个人的持股市值因股价的暴跌从100亿港元降至50亿港元左右;万科老总王石所获得股票市值已经损失了近1亿元,其余200余名激励对象账户内的股票,市值损失合计超过15.9亿元。

仅几万亿的实际资金投入

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也就是说,没有什么东西会平白无故的消失不见,物质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股市虽说号称蒸发了24万亿人民币,但实质上只有几万亿的实际投入资金而已。就是这几万亿资金炒高了整体的A股市值。

长城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勇认为,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事实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万亿撬动着13万亿的资本流动。当时计算的市值也并非代表真正有那么多货币在股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1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最后那亩地被辗转交易多次了,最后接手的人用了100万元,于是最新的市场价达到了100万元,你资产又要重新计算了,你有200万元了。后来碰到经济萧条,最后接盘的人被迫以1万元卖掉土地,市场价格又回到了1万元。你的资产打回原形,从200万元到起点2万元,中间蒸发了198万元。其实就是一场纸上富贵,并没有真实金钱的损失。

可见,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即某个交易日里仅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价格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于是乎,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

五类“人”赚走了钱

那又有投资者要问了,既然没有蒸发掉那么多钱,那实际蒸发掉的钱呢,有人赚到钱了吗?答案是有的。不过赚钱的当然不是我们散户。

那股市里的钱呢,那钱去哪了呢?分析人士表示,有五类“人”把钱赚走了,一是税收和券商收益;二是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三是掌握市场信息者;四是游资;五是极个别的散户。

第一类

国家税收、券商收益

国家和券商这块不用说,不论股民赚和赔,只要股市还在运转,他们就有钱赚,只是多一点和少一点的问题,每年从几亿到几百亿不等,无疑都是股民作的贡献。今年上半年证券印花税就达836亿。前三季度证券公司实现佣金收入也达799.2亿元。当然,这天经地义,全世界都一样,只能祈求管理层能把税率再调低一点。

第二类

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也是赚走钱的一大主力。前者依靠IPO、增发、配股等种种方式从股市圈钱,上半年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法融资达2244亿。后者依靠投资者用真金白银炒高的价格在高位套现离场。今年以来的前8个月,大小非减持股票套现达334.43亿元。

第三类

内幕消息掌握者

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财富。在股市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里,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赚钱。

有一类人就是得到可靠的内幕消息后,凭借关系从银行贷出数千万甚至上亿资金,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快速运作,大赚一把,然后还给银行,退出股市。难怪有人说,中国最富的人群,并不是那些抛头露面的企业家,而是暗地里调动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幕后“资本家”。还有人说,中国私人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国有资产私人化的人;二是证券市场交易内幕化的人。这或许有点夸张,但却实在令人深思。

第四类

快进快出的游资

游资,也就是热钱。是指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各金融市场之间流动的短期资产,它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快,倾向性明显的特征。

游资在股市的特点是快进快出,一般只阻击有7%涨幅左右的股票,迅速拉上涨停板后,挂巨单封死涨停板,如果其在涨停前已经吸够筹码,那么封停只不过是为了明天高开出货而已。第二天,他们会利用资金使股价高开,然后快速拉高诱多,然后迅速卖出。一般追涨的散户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已经全身而退了。

第五类

极个别散户

当然,从我国有证券市场以来,也确实出现过从几万元到上亿资产的投资幸运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之一来计。比如著名的股神“杨百万”,其实大部分赚钱的散户都是运气好。然而,更多的股民是“下地狱”,最近有媒体报道的那个湖南娄底小股民义武从去年3月13日初涉股海,一年间,24万元的积蓄和借款缩水不足7000元,其月工资仅有千余元。账单显示,这位“股神”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交易次数高达500次、支付了超过3万元的手续费和超过3万元的印花税,他的两个同伴的遭遇和他一样。

散户的资金,在世界证券史中有一个典型的名称叫“笨钱”。英国《经济学人》的主编沃尔特·白芝浩曾对“笨钱”做过经典的描述说,“这些我们称之为‘笨钱’的财富,特别庞大和热切,它们若投怀送抱,便会造就暴发户;它们若碰撞到谁,便有了投机者;它们如果迅速逃离,便留下恐惧和萧条。”

为何多数散户资金“蒸发”快?

据统计,目前的A股市场中,持股市值1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到总数的99.4%,占总市值的50%,业界把这些人统称为“散户”。作为普通投资者,不可能像财政和券商那样旱涝保收,不可能拥有“大小非”的低成本优势,更没有本事从股市里“融资”,因此,要想在股市里成功,低位买入,高位逃顶是散户赚钱的不二法门。

但自我国股市创立以来,媒体报道过从几万元炒到上亿资产的幸运投资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一来计,出现的概率不比买彩票高多少。更多的情况是,大量股民炒股初期赚了点小钱,最后又全部赔了进去,而且,还亏掉了老本。散户为什么老是成为最后的买单者,而不能成为永远的赢家?答案是,散户终究只是散户,这是“宿命”。

一方面,散户恐惧下跌,而且本金有限。因而在市场真正跌至谷底的时候,要么被吓傻了,不敢进场,要么是因为手里已经没钱,想“抄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散户很难买在低位。

再者,散户喜欢跟风、追高。当股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上涨,已经积累了不小的升幅之后,多数普通投资者才开始关心股市,这时进场的话,已没有太大的成本优势可言。随着股市进入主升段,“赚快钱”的独特魅力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股民投身股市,疯狂炒作那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热门股,出于“再赚一点就走”的贪欲考虑,高位进场的多数人不再愿意离场。由于舍不得离场,散户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在随后的熊市中越陷越深,逢低“补仓”,直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㈩ 他是怎么撬动2000亿市值的万科的

2000*10%=200
2000*20%=400
2000*30%=600

别用2000这种总量来吓唬人。
阿里巴巴合伙人团队用更少的占股比例却在决策阿里巴巴的发展。

热点内容
凤凰传媒港股 发布:2021-03-31 20:26:44 浏览:3
美国原油出口带来了什么 发布:2021-03-31 20:26:44 浏览:740
k线重合指标 发布:2021-03-31 20:26:26 浏览:359
金融财经网站排名 发布:2021-03-31 20:25:22 浏览:766
金融视频网站 发布:2021-03-31 20:25:20 浏览:108
公司是否质押 发布:2021-03-31 20:24:28 浏览:643
私募众筹骗 发布:2021-03-31 20:24:21 浏览:852
股份构成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1-03-31 20:24:21 浏览: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发布:2021-03-31 20:23:56 浏览:263
融资名单查询 发布:2021-03-31 20:22:52 浏览: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