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
⑴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乙,为使
(1)如图乙杠杆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专,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属力臂大小.
(2)实验2和3,符合F1L1=F2L2,实验1不符合F1L1=F2L2,所以实验1数据是错误的.
(3)若在杠杆的支点两侧上挂上钩码后,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改变钩码的数量或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4)改变力的方向,使力不竖直作用在杠杆上,力臂不在杠杆上进行探究实验推翻“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故答案为:(1)右;力臂大小;(2)1;F1L1=F2L2;(3)杠杆上挂钩码后,小红又调节了平衡螺母;(4)B.
⑵ 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
(1)杠杆左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右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调节;
(2)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左边=3G×2L=6GL;
右边=2G×3L=6GL;
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取下一个相同的钩码后:左边=2G×2L=4GL;
右边=G×3L=3GL;
杠杆不再水平平衡,左边会下沉.
(5)杠杆左侧的两个钩码取下,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左边=G×2L=2GL;则右边=2G×L,即向左移动2格;
故答案为:
(1)右;(2)便于测量力臂;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左侧下降;(5)向左移动2格
⑶ 杠杆水平位置平衡目的,小明和小红的哪个合理
便于测量力臂的长度;
其实不在水平位置上杠杆静止时,杠杆也处于平衡状态,但是此时的力臂很难测量,而在水平位置上则力臂正好与刻度线重合,所以此时只用读出刻度线的大小就是力臂的长度.
⑷ 小红和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给他们提供的实验器材
(1)杠杆左端下沉,说明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内端的均可)向右调节,直容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杠杆平衡后,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可知:
2N×15cm=1.5N×L 2
解得L 2 =20cm.
(3)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故选项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右;(2)20;(3)④.
⑸ 小明和小红用图甲所示的杠杆一起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停在如图甲所
(1)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保持静止状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要使杠内杆在水平位置容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为了便于测量拉力的力臂,应使弹簧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动,这样力臂恰好沿着杠杆的方向,便于测量;
在M位置时,力臂是红色的线段;弹簧测力计在N位置时,力臂是绿色的线段.根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阻力和阻力臂都不变,动力臂变短,动力变大,故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3)由表格数数据值,通过一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很具有偶然性.所以不可靠,应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平衡;左;(2)竖直;大;动力臂变小;(3)不可靠;没有多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⑹ 1.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
(1)杠杆静止,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由图知,杠杆的右端偏回高,所以需将平答衡螺母向右调节;
(2)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设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可得:
3G×4L=nG×3L,
解得:n=4;
当杠杆平衡后,将B、D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1个格,
则杠杆左端:F 1 L 1 =3G×3L=9GL,
杠杆右端:F 2 L 2 =4G×2L=8GL,
则F 1 L 1 ≠F 2 L 2 ,即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右端将上翘.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由图可知:在杠杆的A点或C点的力臂长端,还取决于拉力的方向,故作用在A点时的动力臂可能比作用在C点时的动力臂小,所以在A点弹簧测力计示数一定比在C点小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1)平衡;右;(2)4;右;(3)不正确;作用在A点时的动力臂可能比作用在C点时的动力臂小.
⑺ 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5)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
(1)杠杆左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右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调节;
(0)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八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nb3p;(或大1×l1=大0×l0)
(7)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大1L1=大0L0得: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左边=3中×0L=6中L;
右边=0中×3L=6中L;
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取下一个相同的钩码后:左边=0中×0L=7中L;
右边=中×3L=3中L;
杠杆不再水平平衡,左边会下沉.
(中)杠杆左侧的两个钩码取下,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大1×L1=大0×L0,左边=中×0L=0中L;则右边=0中×L,即向左移动0格;
(6)A、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当直尺平放在刀口(支点)上,平衡后,此处为重心;
B、由于原来处于平衡,将质量为M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则杠杆会左端下降,
所以根据大1L1与大0L0可知:在大1、L0不变的条件下,需要增加L0,L1减小,即向右移动刻度尺.
C、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中1L1=中×L0,
即M1中L1=m中L0,
所以直尺的质量m=
M1L1 |
L0 |
故答案为:
(1)右;(0)便于测量力臂;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3)大1L1=大0L0;(7)左侧下降(中)向左移动两格;(6)重心;右;重心;
M1L1 |
L0 |
⑻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甲.为使杠
(1)如图甲杠杆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实验1、2、3,都符合F1L1=F2L2,所以,由实验数据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3)若在杠杆的支点两侧上挂上钩码后,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改变钩码的数量或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故答案为:(1)右;(2)F1L1=F2L2;(3)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
⑼ 小明和小红用下图甲所示的杠杆一起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应使甲图中的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
(1)水平左 B(2)变大在阻力和阻力一定时,动力臂回在减小,动力增大(3)实验次答数太少不具有普遍性
⑽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乙,为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