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案例研究
㈠ 财务杠杆原理的案例分析
对小企业的融资影响
财务杠杆能够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根源在于:当企业全部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通过负债融资所创造的营业利润在支付利息费用之后还有剩余,这个余额可以并入到自有资金收益中去,从而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但是,当企业全部资金的营业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通过负债融通的资金所创造的营业利润还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就需要从自有资金所创造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予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的收益就会下降。上述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说明:
上式中,全部资金利润率是指经营利润与企业全部资金的比率,自有资金利润率是指营业利润与自有资金之比。自有资金利润率越高,表明投资者所获得的回报越高。由公式可以得出:当资产基本收益能力大于负债的利率时,负债具有增加股东每股盈余的正向作用;当资产基本收益能力等于负债的利率时,负债筹资与无负债筹资对每股盈余的影响作用等同;当资产基本收益能力小于负债的利率时,负债具有减少每股盈余的负向作用。
这一重要规律,对于小企业制定融资策略至关重要。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作用强度越大,财务杠杆的作用越突出,企业收益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的可能性越大,从而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越大,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越大。所以财务杠杆的运用是以保证投资人权益为出发点所做的企业财务决策。小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必须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进行充分权衡、比较。
在小企业融资决策中的应用
(一)
1、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融资特点使得其资产负债率较高,容易过度负债导致过高的财务风险,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若小于50%,企业则处于安全线内;若大于50%,则处于危险区域内。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通常受以下因素影响,因此在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时,应从以下几点考虑:1.小企业家的品质。喜欢冒险的企业家往往追求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为股东实现较高的收益。但由此引发的财务风险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一般很少,有时甚至不足以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在实践中必须谨慎计算财务风险的可能收益与可能损失比率,以决定决策是否可行。
2、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竞争能力。如果企业在一个较稳定的行业中占据了一个较有利的市场地位,那么较高的负债率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但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差,企业的各种条件都可能随时变化,那么这种不确定性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就较大,财务杠杆会恶化这种情况,使企业的风险加大。
3、企业的筹资能力。如果企业有较强融资能力,尤其是能够及时筹集到流动资金,那么企业就会倾向较大的负债率,即追求较高的财务风险。
(二)负债融资用于调整资本结构,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当企业的预期资产报酬率远大于债务利率,资产负债率偏低的情况下,财务杠杆难以发挥作用;当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利率较低,属于鼓励投资的时期,使用财务杠杆能获得较多的利益;当企业处于经营稳健时期,收益的变动幅度较小,较低的经营风险使得企业能够在较高的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三)融资成本是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如借款利息和借款手续费、债券利息和发行债券支付的各种发行费用等。从小企业融资成本角度考虑,融资方式的优选顺序是:商业信用融资、银行借款融资、债券融资、租赁融资、留存利润、其他自有资金。
(四)在企业同时存在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作用时,当销售量发生变动后,会引起每股盈余以更大的幅度变动,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的连锁作用,称为复合杠杆。通常,在两种杠杆的组合上,不能将高经营杠杆与较高的财务杠杆组合在一起,以避免企业总体风险的加大,从而将企业总体风险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
㈡ 财务杠杆的案例分析
财务杠杆原理及在高校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一、财务杠杆及财务杠杆效益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杠杆的产生是因为在企业资金总额中,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是相对固定的。由于企业负债筹资引起的固定利息支出,使企业的股东收益具有可变性,且它的变化幅度会大于息税前收益变化的幅度,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被称为财务杠杆,其影响程度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收益总额÷(息税前收益总额-利息支出)=息税前收益总额÷税前收益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所得税可以忽略不计,依据同样原理,反映高校负债筹资对净资产积累可变性的影响程度,其财务杠杆系数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
财务杠杆系数=(总收入-总支出+利息支出)÷(总收入-总支出)=含息净余额÷净余额
依据财务杠杆理论,财务杠杆效益是指利用负债筹资而给净资产积累带来的额外利益。在分析高校的财务杠杆效益时,净资产积累的利益来源于净余额。它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资本结构不变,含息净余额变动下的杠杆效益。在资本结构一定的情况下,高校支付的负债利息是固定的,当含息净余额增大时,单位含息净余额所负担的固定利息支出就会减少,相应地,净余额就会以更大的幅度增加,这时可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反之,当含息净余额减少时,单位含息净余额所负担的固定利息支出就会增加,相应会导致净余额以更大的幅度减少。
2.含息净余额不变,资本结构变动下的杠杆效益。在含息净余额一定情况下,如果含息资产余额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利用负债的一部分剩余归属净资产,在这个前提下,负债占总资金来源的比重越大,净资产余额率就越高,则财务杠杆效益越大;而当含息资产余额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则必须用部分净资产的积累去支付负债利息,财务杠杆就会产生负效应,此时负债占总资金来源的比重越大,净资产余额率就越低。
二、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的关系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又称为筹资风险或举债风险。企业只要存在负债,就存在财务风险。
高校财务风险同样是因为借入资金存在资金成本,在高校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作用下形成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使高校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乃至危及其生存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会导致高校运行中流动资金不足,没有或缺少日常的运行费用,拖欠教职工工资,不能归还银行贷款本息,使高校陷入财务危机。
企业财务杠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在资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增加,则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减少,那么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减少,因而风险也越大。
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息税前资产利润率等于负债利息率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将降低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财务杠杆系数越大,损失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企业必须在这种利益和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
对于高校来说同样如此,通过举债发展,也是利用财务杠杆效益,也可以采用财务杠杆系数分析财务风险。财务杠杆系数表明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反映学校的借入资金带来的风险。当高校全部资金均为自有资金时,财务杠杆系数为1,即含息净余额的变化幅度与净余额的变化幅度相等,财务风险等于0。一般来说,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杠杆作用也就越大,财务风险就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财务杠杆作用也就小,财务风险就小。
因此,高校可以利用财务杠杆原理,采用适度负债的方法,获得财务杠杆效益。同时,应该注意使用条件的变化,合理预测和控制财务风险。
由于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高校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三、高校应用财务杠杆原理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在应用企业财务杠杆原理分析财务风险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高校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的产生环节不同。高校的财务风险有其特殊性:资金使用要量入为出。当存在较高金额的银行信贷资金还本付息的前提下,高校财务预算就必须收大于支,其差额是可用于当年归还金融机构本息的部分和学校发展的机动资金。高校是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相比,高校无法在控制成本和扩大销售等经营方面提高剩余资金,即存在成本开支的非补偿性,增收节支的途径较少。而财务杠杆中,含息净余额又是至关重要的条件,因此,在财务预算中更要求做到收大于支,收支平衡。
2.利率水平的变动。这是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上述分析是在利息固定的前提下,即负债利息率不变。在含息净余额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即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其对净资产余额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降低,净资产余额率会相应提高。利息率的上升,会增加高校的负债资金成本,抵减预期收益,从而使学校筹资风险变大。高校应尽可能选择低利率资金,降低资金成本。
3.负债比重提高对净资产余额率提高的作用,以含息资产余额率大于负债利息率为前提。如果含息资产余额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有财务杠杆正作用,可以通过借入资金来提高净资产的积累能力,尽可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当含息资产余额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应该尽可能降低负债水平或负债比例,从而减少财务杠杆损失。
总而言之,因为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付到期债务,高校就会陷入财务困境,因此,高校在使用负债资金发展时,既要注重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更须提防财务杠杆损失,防范财务风险。
㈢ 谁能帮忙举例说明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一、负债及财务杠杆的诠释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负债的定义是:“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讲,负债是现代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资金来源,是构成企业资产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企业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负债,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只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进行经营的。企业负债的形成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租赁等方式向债权人筹集的债务资本;二是企业由于信用关系而形成的应付款项等。
负债经营既可为企业带来厚利,又可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负债的存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双重作用和影响,企业必须在效益和风险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因为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负债过多不好,负债过少也不意味着好。若企业负债过多,会增大财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相反,若负债过少,则不能有效取得负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举债投资是神奇的工具,但务必妥善运用。这时应坚守借贷的两大原则:(1)期望报酬率必须高于贷款利率;(2)在最坏的情况下,必须有足够的现金还本付息。这里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认识财务杠杆的存在及其影响。
所谓杠杆,简言之就是四两拨千斤、以小搏大的工具。阿基米得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整个地球撬起。”延伸到财务杠杆上,可以这样说:“借我足够的钱,我就可获取巨大的财富。”具体来说,财务杠杆就是指在企业运用负债筹资方式(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优先股)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由于利息费用、优先股股利等财务费用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股普通股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将相对减少,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好处。
假设现在有一项投资,需要10万元的资本,预估会有30%的报酬率,如果我们全部以自有资金来投资,那么这10万元的自有资金报酬率就是30%.但是,如果只拿出6万元,另外4万元是利用借贷获得的,借款年利率为15%,虽然表面的报酬率也是3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6万元,因此这6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3万元(100000×3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6000元(40000×15%)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高达40%(24000/60000×100%)。
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1)负债是财务杠杆的根本,财务杠杆效用源于企业的负债经营;(2)在一定条件下,自有资金愈少,财务杠杆操作的空间愈大。利用财务杠杆操作,看起来获利率很高,但是必须操作得当。如果判断错误,投资报酬率没有预期得高,甚至是负的时候,再加上需要负担的借贷利息,就变成反财务杠杆操作,反而损失惨重。
二、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筹资效益
由前述可知,财务杠杆对企业的资金运用有一种放大效应,当企业运用了负债,财务杠杆的效应就会显现。但是负债并非越多越好,我们首先应该分析筹集资金后资金的利润率是否大于利息率,如果是,则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正杠杆的效应;反之,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负杠杆的效应。当然,这仅仅是对单种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进行阐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筹资的渠道很多,财务杠杆效应往往是通过组合的筹资结构体现的。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从资本结构角度谈论
资本结构是指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传统财务理论认为,从净收入的角度来考虑,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时,加大了股东权益的风险,会使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内,权益资本成本的上升不会完全抵消利用资金成本率低的债务所获得的好处,因此,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会下降,企业总价值上升。但是,过度利用财务杠杆,权益成本的上升就不再能为债务的低成本所抵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便会上升。以后,债务成本也会上升,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上升加快。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下降变为上升转折时的负债比率就是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筹资有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这就呈现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即资本结构。企业筹资必须达到综合资金成本最小,同时将财务风险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最佳资本结构。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才能合理确定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比例,把握资本结构的最佳点呢?
1.从企业的营业收入状况确定:营业收入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企业,可以提高负债比重。因为企业营业收入稳定可靠,获利就有保障,现金流量可较好预计和掌握,即使企业负债筹资数额较大,也会因企业资金周转顺畅、获利稳定而能支付到期本息,不会遇到较高的财务风险。相反,如果企业营业收入时升时降,则其现金的回流时间和数额也不稳定,企业的负债比重应当低些。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决定企业的负债临界点。负债临界点=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率/借款年利率。企业负债筹资规模若超越这个临界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
2.从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方面确定:长期负债大都是用企业的固定资产作为借款的抵押品,所以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可以揭示企业负债经营的安全程度。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以2∶1为安全。只有固定资产全部投入正常营运的企业,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维持1∶1的比率关系。
3.从所有者和经营者对资本结构的态度确定:如果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愿使企业的控制权分落他人,则应尽量采用债务筹资而不采用权益筹资。相反,如果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太愿意承担财务风险,则应尽量降低债务资本比率。
4.从行业的竞争程度确定:如果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低或具有垄断性,营业收入和利润可能稳定增长,其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重可较高。相反,若企业所在行业竞争强烈,企业利润有降低的态势,应考虑降低负债,以避免偿债风险。
5.从企业的信用等级方面确定:企业进行债务筹资时贷款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的态度往往是决定因素。一般来说,企业的信用等级决定了债权人的态度,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应以不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为限。
从以上筹资的定性分析中可概括出:(1)如果企业处于新建或不稳定和低水平发展阶段,为了避免还本付息的压力,应采取偏重股东权益的资本结构,包括内部筹资、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筹资等;(2)如果企业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则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借款等负债筹资的方式,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偏重于负债的资本结构。
(二)从财务结构角度谈论
财务结构是指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组合构成,通常用资产负债率表示。财务结构的类型有3种:(1)资产负债率为100%,股东权益比率为0,全部为借入资金;(2)资产负债率为0,股东权益比率为100%,全部为自有资金;(3)资产负债率与股东权益比率均小于100%,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各占一定比例,比例的不同又会衍生出若干种具体的财务结构。企业全额负债经营,风险全部由债权人承担,不仅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会严重干扰一个国家的经济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公司设立必须要具有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由股东出资形成,也即实践中不允许上述第一种财务结构存在。企业全部依靠权益资金经营,无负债,虽不受法律的制约,但权益资金成本高,不能根据需要作灵活的调整,且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交易的结算关系和临时性资金需要,第二种财务结构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第三种财务结构才是现实经济生活中需要加以研究的,也就是如何安排和调整负债与股东权益资金的比例,使之更趋于合理。那么,什么是理想的财务结构呢?
1.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借入资金成本小于权益资金成本,流动负债成本低于长期负债成本,所以提高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将使公司实际负担的资金成本下降。
2.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杠杆效益是指企业负债经营能使权益资金获得的额外利益。在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会使权益资金利润率超过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并且负债比率越高,这种财务杠杆效益越大。但若企业获利能力很差,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或高负债比率将使权益资金利润率下降,甚至无利可图或发生资本损失。这种财务杠杆负效益应尽量避免。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等于负债利息率,这是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前者大于后者,提高负债比率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
3.财务风险适度。企业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高,虽然能够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并能为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效益,但加大了财务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以至于债务到期不能偿还的概率很高,企业就可能陷入破产的境地,持续经营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预计的现金流量,合理安排债务的数量、种类和期限,降低财务风险。
三、相关问题的讨论
企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就得有投入,在企业自有资本私有制的情况下,举债投入无可非议。那么,怎样才能在企业发展和控制负债风险之间寻求一条最佳途径?在一般情况下,负债成本必须低于投资项目预期回报额,否则,经营无利可图,任何优惠的筹资条件、诱人的投资项目都是不可取的。
(一)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
企业一旦确定应进行负债经营,随之一是要确定举债额度,合理掌握负债比例;二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耗结构。企业在举债筹资时,必须考虑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举债方式由过去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1)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借款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战场,银行贷款既要受资金头寸的限制,又有贷款额度的制约,双向钳制,所以贷款难度较大。如果国家紧缩银根,最先遭到调控的就是那些借债大户。(2)向资金市场抗拆借。它是通过金融机构,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这种渠道得到的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长,而且资金成本较高。(3)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为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共同奋斗,但能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社会公开集资,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但资金成本高,稍有不慎,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4)稳妥地使用商业信用。它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背书转让; 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它是解开三角债的最佳选择。但使用商业信用,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良好的商业道德,即商业信誉好,才能稳妥地为我所用。否则,再好的办法,对信誉太差的人来说也是一纸空文。(5)引进外资。即通过种种渠道(政府、银行、企业、个人)从国外借贷资金。引进外资时,则需要考虑汇兑风险。目前虽然国家利率政策宏观控制较严,但社会拆资成本化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在选择筹资渠道时不能盲目,要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短,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就大;使用期限长,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入资金要合理搭配,以保持每年还款相对均衡,避免还款过于集中。
(二)复合杠杆及企业筹资效益
财务管理中涉及的杠杆主要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并对应着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企业总风险及有关的收益。财务管理利用杠杆的目标是:在控制企业总风险的基础上,以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收益。
1.经营杠杆及经营风险。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所产生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固定生产经营成本为零或者业务量无穷大时,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将等于产销量变动率,此时不会产生经营杠杆作用。从另外的角度看,只要有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就一定会产生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营业收入-基期变动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1)在其他因素不变(如营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2)如果固定成本不变,则营业收入越多,经营杠杆系数越小,并且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2.复合杠杆与企业总风险。复合杠杆是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连锁作用的结果,反映营业额的较小变动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现象。(1)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2)复合杠杆系数反映企业的总风险程度,并受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影响(同方向变动)。因此,为达到企业总风险程度不变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经营杠杆系数来降低经营风险,同时适当提高负债比例来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以增加企业收益。虽然这样会使财务风险提高,但如果经营风险的降低能够抵消财务风险提高的影响,则仍将使企业总风险下降。于是,就会产生企业总风险不变(甚至下降)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好现象。
综上所述,要提高企业筹资效益,就必须把握好企业财务结构、资本结构,按照企业预期合理搭配各种筹资方式;同时,合理安排企业的负债规模、期限、结构,达到财务杠杆效益优化,从而解决财务杠杆与企业筹资效益的问题。
㈣ 财务杠杆效应的企业研究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负债的定义是:“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讲,负债是现代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资金来源,是构成企业资产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企业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负债,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只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进行经营的。企业负债的形成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租赁等方式向债权人筹集的债务资本;二是企业由于信用关系而形成的应付款项等。
负债经营既可为企业带来厚利,又可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负债的存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双重作用和影响,企业必须在效益和风险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因为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负债过多不好,负债过少也不意味着好。若企业负债过多,会增大财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相反,若负债过少,则不能有效取得负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举债投资是神奇的工具,但务必妥善运用。这时应坚守借贷的两大原则:(1)期望报酬率必须高于贷款利率;(2)在最坏的情况下,必须有足够的现金还本付息。这里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认识财务杠杆的存在及其影响。
所谓杠杆,简言之就是四两拨千斤、以小搏大的工具。阿基米得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整个地球撬起。”延伸到财务杠杆上,可以这样说:“借我足够的钱,我就可获取巨大的财富。”具体来说,财务杠杆就是指在企业运用负债筹资方式(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优先股)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由于利息费用、优先股股利等财务费用是固定不变的,有一项投资,需要10万元的资本,预估会有30%的报酬率,如果我们全部以自有资金来投资,那么这10万元的自有资金报酬率就是30%.但是,如果只拿出6万元,另外4万元是利用借贷获得的,借款年利率为15%,虽然表面的报酬率也是3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6万元,因此这6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3万元(100000×3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6000元(40000×15%)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高达40%(24000/60000×100%)。
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1)负债是财务杠杆的根本,财务杠杆效用源于企业的负债经营;(2)在一定条件下,自有资金愈少,财务杠杆操作的空间愈大。利用财务杠杆操作,看起来获利率很高,但是必须操作得当。如果判断错误,投资报酬率没有预期得高,甚至是负的时候,再加上需要负担的借贷利息,就变成反财务杠杆操作,反而损失惨重。
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筹资效益
由前述可知,财务杠杆对企业的资金运用有一种放大效应,当企业运用了负债,财务杠杆的效应就会显现。但是负债并非越多越好,我们首先应该分析筹集资金后资金的利润率是否大于利息率,如果是,则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正杠杆的效应;反之,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负杠杆的效应。当然,这仅仅是对单种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进行阐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筹资的渠道很多,财务杠杆效应往往是通过组合的筹资结构体现的。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从资本结构角度谈论
资本结构是指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传统财务理论认为,从净收入的角度来考虑,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时,加大了股东权益的风险,会使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内,权益资本成本的上升不会完全抵消利用资金成本率低的债务所获得的好处,因此,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会下降,企业总价值上升。但是,过度利用财务杠杆,权益成本的上升就不再能为债务的低成本所抵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便会上升。以后,债务成本也会上升,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上升加快。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下降变为上升转折时的负债比率就是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筹资有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这就呈现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即资本结构。企业筹资必须达到综合资金成本最小,同时将财务风险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最佳资本结构。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才能合理确定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比例,把握资本结构的最佳点呢?
1.从企业的营业收入状况确定:营业收入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企业,可以提高负债比重。因为企业营业收入稳定可靠,获利就有保障,现金流量可较好预计和掌握,即使企业负债筹资数额较大,也会因企业资金周转顺畅、获利稳定而能支付到期本息,不会遇到较高的财务风险。相反,如果企业营业收入时升时降,则其现金的回流时间和数额也不稳定,企业的负债比重应当低些。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决定企业的负债临界点。负债临界点=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率/借款年利率。企业负债筹资规模若超越这个临界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
2.从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方面确定:长期负债大都是用企业的固定资产作为借款的抵押品,所以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可以揭示企业负债经营的安全程度。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以2∶1为安全。只有固定资产全部投入正常营运的企业,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维持1∶1的比率关系。
3.从所有者和经营者对资本结构的态度确定:如果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愿使企业的控制权分落他人,则应尽量采用债务筹资而不采用权益筹资。相反,如果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太愿意承担财务风险,则应尽量降低债务资本比率。
4.从行业的竞争程度确定:如果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低或具有垄断性,营业收入和利润可能稳定增长,其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重可较高。相反,若企业所在行业竞争强烈,企业利润有降低的态势,应考虑降低负债,以避免偿债风险。
5.从企业的信用等级方面确定:企业进行债务筹资时贷款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的态度往往是决定因素。一般来说,企业的信用等级决定了债权人的态度,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应以不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为限。
从以上筹资的定性分析中可概括出:(1)如果企业处于新建或不稳定和低水平发展阶段,为了避免还本付息的压力,应采取偏重股东权益的资本结构,包括内部筹资、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筹资等;(2)如果企业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则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借款等负债筹资的方式,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偏重于负债的资本结构。
(二)从财务结构角度谈论
财务结构是指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组合构成,通常用资产负债率表示。财务结构的类型有3种:(1)资产负债率为100%,股东权益比率为0,全部为借入资金;(2)资产负债率为0,股东权益比率为100%,全部为自有资金;(3)资产负债率与股东权益比率均小于100%,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各占一定比例,比例的不同又会衍生出若干种具体的财务结构。企业全额负债经营,风险全部由债权人承担,不仅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会严重干扰一个国家的经济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公司设立必须要具有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由股东出资形成,也即实践中不允许上述第一种财务结构存在。企业全部依靠权益资金经营,无负债,虽不受法律的制约,但权益资金成本高,不能根据需要作灵活的调整,且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交易的结算关系和临时性资金需要,第二种财务结构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第三种财务结构才是现实经济生活中需要加以研究的,也就是如何安排和调整负债与股东权益资金的比例,使之更趋于合理。那么,什么是理想的财务结构呢?
1.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借入资金成本小于权益资金成本,流动负债成本低于长期负债成本,所以提高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将使公司实际负担的资金成本下降。
2.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杠杆效益是指企业负债经营能使权益资金获得的额外利益。在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会使权益资金利润率超过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并且负债比率越高,这种财务杠杆效益越大。但若企业获利能力很差,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或高负债比率将使权益资金利润率下降,甚至无利可图或发生资本损失。这种财务杠杆负效益应尽量避免。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等于负债利息率,这是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前者大于后者,提高负债比率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
3.财务风险适度。企业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高,虽然能够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并能为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效益,但加大了财务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以至于债务到期不能偿还的概率很高,企业就可能陷入破产的境地,持续经营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预计的现金流量,合理安排债务的数量、种类和期限,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就得有投入,在企业自有资本私有制的情况下,举债投入无可非议。那么,怎样才能在企业发展和控制负债风险之间寻求一条最佳途径?在一般情况下,负债成本必须低于投资项目预期回报额,否则,经营无利可图,任何优惠的筹资条件、诱人的投资项目都是不可取的。
(一)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企业一旦确定应进行负债经营,随之一是要确定举债额度,合理掌握负债比例;二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耗结构。企业在举债筹资时,必须考虑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举债方式由过去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1)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借款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战场,银行贷款既要受资金头寸的限制,又有贷款额度的制约,双向钳制,所以贷款难度较大。如果国家紧缩银根,最先遭到调控的就是那些借债大户。(2)向资金市场抗拆借。它是通过金融机构,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这种渠道得到的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长,而且资金成本较高。(3)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为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共同奋斗,但能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社会公开集资,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但资金成本高,稍有不慎,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4)稳妥地使用商业信用。它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背书转让; 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它是解开三角债的最佳选择。但使用商业信用,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良好的商业道德,即商业信誉好,才能稳妥地为我所用。否则,再好的办法,对信誉太差的人来说也是一纸空文。(5)引进外资。即通过种种渠道(政府、银行、企业、个人)从国外借贷资金。引进外资时,则需要考虑汇兑风险。虽然国家利率政策宏观控制较严,但社会拆资成本化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在选择筹资渠道时不能盲目,要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短,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就大;使用期限长,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入资金要合理搭配,以保持每年还款相对均衡,避免还款过于集中。
(二)复合杠杆及企业筹资效益
财务管理中涉及的杠杆主要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并对应着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企业总风险及有关的收益。财务管理利用杠杆的目标是:在控制企业总风险的基础上,以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收益。
1.经营杠杆及经营风险。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所产生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固定生产经营成本为零或者业务量无穷大时,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将等于产销量变动率,此时不会产生经营杠杆作用。从另外的角度看,只要有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就一定会产生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营业收入-基期变动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1)在其他因素不变(如营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2)如果固定成本不变,则营业收入越多,经营杠杆系数越小,并且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2.复合杠杆与企业总风险。复合杠杆是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连锁作用的结果,反映营业额的较小变动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现象。(1)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2)复合杠杆系数反映企业的总风险程度,并受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影响(同方向变动)。因此,为达到企业总风险程度不变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经营杠杆系数来降低经营风险,同时适当提高负债比例来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以增加企业收益。虽然这样会使财务风险提高,但如果经营风险的降低能够抵消财务风险提高的影响,则仍将使企业总风险下降。于是,就会产生企业总风险不变(甚至下降)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好现象。 综上所述,要提高企业筹资效益,就必须把握好企业财务结构、资本结构,按照企业预期合理搭配各种筹资方式;同时,合理安排企业的负债规模、期限、结构,达到财务杠杆效益优化,从而解决财务杠杆与企业筹资效益的问题。
财务杠杆效应案例分析
案例一: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分析[3]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通常情况下,指的是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例,也常用负债率表示。在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结构财务杠杆效应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上市公司要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必须维持一个相对合理稳定的资本结构或者说负债水平。
一、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
1.融资结构不合理。从现有融资环境来看,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本来源有利润留存、长期负债以及股权融资三种渠道。通过对历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可以得出上市公司内部融资比例甚少,而外部融资的比重占绝对优势。其中股权融资比重平均达到55%-60%,内部筹资所占比重平均不超过5%,与发达国家上市公司主要依赖内部资金(约占资金来源的50%-97%),其次是负债(约占11%-57%),最后才是发行的新股(约占9%-33%)的融资顺序截然不同。
2.资产负债率水平偏低。2000-2005年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2.77%,43.05%,48.72%,50.11%,52.53%和54.28%,平均值为48.58%。低于全国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60%。
3.流动负债水平偏高。上市公司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高达75%以上,约比全国企业高出10个百分点。一般而言,短期负债占总负债一半的水平较为合理,若比率偏高,会增加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二、资本结构财务杠杆效应的理论分析
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的选择而对权益资本利润率的影响。MM理论认为,有负债公司的权益成本等于无负债公司的权益成本加上一笔风险报酬,而风险报酬的多寡视负债融资程度和公司所得税率大小而定。根据这一原理,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便可用下列公式加以定量描述: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负债利率)负债/权益资本(1-所得税率)
由上述公式不难看出,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适当地多借入资金,就可以提高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这就是财务杠杆产生的正效应;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率时,企业如果不缩减负债规模,就会降低权益资本净利润率,侵蚀股东权益,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这就是财务杠杆产生的负效应。
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等于负债利率时,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没什么危害,但由于借入的资金无增值,企业如果不尽快地采取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财务杠杆也会产生负效应。因此,举债具有财务杠杆效应。而财务杠杆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企业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也可以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其前提是,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是否大于利率水平。
通常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财务杠杆系数是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明其对财务杠杆利益的影响也最强,承担的财务风险也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财务杠杆系数等于1,不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也不承担财务杠杆风险。
三、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财务杠杆效应实证分析
根据中信建设信息系统提供的上市公司(剔除金融公司)公开披露的2000-2004年度会计报告,并经过简单平均计算,得出2000-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1.64%、46.66%、49.25%、50.23%、54.63%,与国外许多国家相比,是比较低的,其平均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为6.59%、5.88%、5.00%、5.01%、3.93%,只有2000年、2001年略大于我国商业银行年贷款率。
为进一步说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作用,对1348家样本公司2002—2004年的财务杠杆系数进行一个分段分析,如下表:
表:资本结构与财务杠杆系数的关系 资产负债率(%)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上市公司家数 财务杠杆系数 上市公司家数 财务杠杆系数 上市公司家数 财务杠杆系数 0-10 25 1.7 26 1.23 13 1.12 10-20 80 1.55 75 1.63 82 1.55 20-30 107 1.29 126 1.42 142 1.35 30-40 189 1.47 222 2.08 227 1.41 40-50 260 1.06 270 1.71 290 1.64 50-60 264 1.22 265 1.24 262 1.40 60-70 242 1.42 225 1.50 220 1.49 70-80 91 1.35 82 1.24 63 1.34 80-90 32 1.18 25 1.17 23 1.38 90-100 22 1.02 14 1.26 10 1.25 100以上 36 1.06 18 1.05 16 1.05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财务杠杆系数普遍不高,特别是高负债的企业系数更低。为进一步说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对1348家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息税前利润率进行一个分段分析,如下表:
表:资本结构与息税前利润率的关系 资产负债率(%)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上市公司家数 平均税前利润率(%) 上市公司家数 平均税前利润率(%) 上市公司家数 平均税前利润率(%) 0-10 25 5.86 26 2.27 13 3.18 10-20 80 7.76 75 5.92 82 6.16 20-30 107 8.05 126 7.46 142 6.06 30-40 189 6.82 222 7.28 227 6.87 40-50 260 6.30 270 6.45 290 6.38 50-60 264 5.20 265 5.44 262 6.50 60-70 242 3.29 225 4.57 220 5.48 70-80 91 0.86 82 1.09 63 0.81 80-90 32 -2.95 25 0.86 23 -6.76 90-100 22 -14.16 14 -6.77 10 -2.82 100以上 36 -29.41 18 -28.68 16 -54.09 计算结果表明:从各年来看,资产负债率50%以下的公司,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普遍高于商业银行年贷款利率,要提高财务杠杆效应,就应该采取较高负债的资本结构。由此可见,对于有较高盈利水平的行业来说,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处于不合理状态,从而丧失了可能获得的财务杠杆利益。
从各年来看,资产负债率70%以上的公司,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普遍低于商业银行年贷款利率,要提高财务杠杆效应,就应该采取较低负债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处于不合理状态,从各上市公司来看,资产负债率过高或过低的不合理现象非常明显。2004年的1348家公司样本中,其中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的公司有661家,占49.04%,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的公司有181家,占13.43%。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当前商业银行年贷款利率的公司有608家,占45%,而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小于商业银行年贷款利率的公司有740家,占55%,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没有利用好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这个比例是非常惊人的。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作用处于不合理状态,明显地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在盈利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忽视了通过借入资金来提高权益资本的获利能力,从而丧失了可能获得的利益;
第二,在盈利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却不顾使用负债资本的风险而保持较高的负债水平,从而造成了财务杠杆损失。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财务杠杆应有的积极作用,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与不合理的资本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案例二: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运用[4]
一、财务杠杆和资产负债率
通常长期债权人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都会将资产负债率作为报表分析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形成的,也可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同时也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从债权人的角度分析,都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障,贷款不会有太大风险。由于存在财务杠杆效应,其实这个比率并不能说明贷款的风险程度,只有将资产负债率与财务杠杆系数结合起来分析,才能真正知道资产负债比率结构的优劣,才能真正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使债权人全面了解企业抗风险能力。只要DFL接近1,即使资产负债率很高(80%)债权人也不必担心,因为此时企业赚取的利润比其所承担的固定债务利息要大得多,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很小,企业是有能力归还债务利息的。反之,即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高(40%),也并不能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高,因为此时企业可能正面临很大的风险(DFL很大),企业可能只有很少或几乎没有利润,甚至企业的利润不足以支付固定利息或企业亏损(DFL为负数)。
二、财务杠杆和己获利息倍数
己获利息倍数指标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长期资金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我们可以发现己获利息倍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资料来源是同样的,只要知道息税前利润和利息费用就能分别求出已获利息倍数和财务杠杆系数。通常认为已获利息倍数越大越好,说明偿还债权人的利息有保障,但这个数大到多少才好,只能和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才有可比性,才知道它相对于同行业来说是好或不好。如果我们在分析已获利息倍数的基础上分析财务杠杆系数,就能知道这个企业在现有利息倍数下的风险程度如何。
㈤ 企业如何有效利用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又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负债经营,是指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可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自有资金利润率。自2009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外汇储备过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境内资产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在全球范围,随着主要经济体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这必将向消费领域传递,通胀预期有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就成为现实。 作为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贷款的成本将会随着贷款利率的上涨而增加。为了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应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负债筹资就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企业采用借入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到期要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相比权益筹资要承担较大风险,但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资本总额及其结构既定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就会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反之,则会大幅减少普通股盈余。这就是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效应。 这种杠杆作用来自于企业的筹资,与投资活动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后者不会因为杠杆作用而发生改变。
随着企业经营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也应进行动态变化。实际上,在新形势下,对企业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财务杠杆,有可能转化为对企业发展起阻碍作用。同样,原来对企业发展起不利影响的财务杠杆,也有可能转化为对企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因素。现实经济环境的多变及财务杠杆的双重作用,要求企业应保持一个有弹性的、具备较强调整能力的资本结构,以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此,企业决策者应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科学预测未来可能影响财务杠杆效益的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相应的对策。
从企业外部环境来说,由于影响财务杠杆效用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债务利息费用在企业利润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因此,在企业负债融资时,金融市场利率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债务利息费用,它的变化势必会对企业财务杠杆水平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应认真关注并科学预测通货膨胀的速度及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判断近期国家会不会对银行的存款利息率进行调整,并根据预测对财务杠杆的利用水平进行及时的调整。
从企业内部环境来说,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企业,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来扩大企业规模,打造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具体做法是,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部分固定资产由长期资金融通,另一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全部短期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融通。这种筹资组合资金成本低,利息支出少,可以增加企业收益。反之,如果企业的总资产期望收益率小于负债期望收益率,则应削减债务资本,或者增加权益资本的融资能力。
其次,尽量采取增加企业资本结构弹性的融资措施,如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合资合作经营、股权出让、产权交易、引进风险投资等方式。目前企业财务杠杆发挥正效应的企业,可利用期权性质的融资工具,如可转换债券。当企业发展状况良好,市场价格超过转换价格时,投资者会选择将债权转变为股权。这样,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比例就会缩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下降,使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放到效益良好的投资项目上,争取更多的投资回报率,从而促进企业经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但必须注意的是,拟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企业要使其发行规模与本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相适应,债券内部各种条款的设计要与企业的资本结构相匹配。
第三,由于在向银行借贷时,一般需要企业用一定数量的资产作为抵押,所以企业应考虑自身的发展策略,有选择性地增加可作为举债抵押的资产的规模,如土地、房屋、建筑物等企业的不动产。这样既可以满足企业进一步扩张的需要,而且在未来一旦需要增加债务资本时,企业还可利用此前储备的固定资产向银行举债。
㈥ 财务杠杆案例(急!急!)
二、财务杠杆系数
【思考】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息税前利润增加10%,那么每股利润变动率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10%?
【答案】大于10%
【解析】在EPS的计算公式中,息税前利润增加10%,如果利息也增加10%,则EPS会增加10%。实际上,当息税前利润增加10%时,利息并不发生变动,这样,EPS的变动率就会大于10%。之所以会存在EPS变动率大于EBIT变动率这种现象,原因在于存在固定的利息费用。
(一)财务杠杆系数的定义公式
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示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财务杠杆系数的定义公式为:
假设财务杠杆系数等于2,表明息税前利润变动10%,每股收益变动10%。
(二)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
【提示】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看到,假如利息为零,那财务杠杆系数就是1,没有财务杠杆作用,每股收益变动率等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否则,分子要比分母大,表明每股收益的变动幅度会超过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
【例 单选题】 某公司全部资本为100万元,负债比率为40%,负债利率10%,息税前利润为14万元,则该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
A.1.4 B.1 C.1.2 D.1.3
【答案】A
【解析】财务杠杆=EBIT/(EBIT-I)=14/( 14-100×40%×10%)=14/10=1.4。
(三)相关因素变化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1)利息越大,则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2)EBIT越大,则财务杠杆系数越小。
【例】某企业本期的财务杠杆系数为2,息税前利润为500万元,则本期的实际利息费用为( )万元。
A.250
B.100
C.300
D.350
【答案】 A
【解析】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500/(500-利息)=2,所以利息=250万元。
【例】财务杠杆效应是指( )。
A.提高债务比例导致的所得税降低
B.利用现金折扣获取的利益
C.利用债务筹资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
D.降低债务比例所节约的利息费用
【答案】C
【解析】企业负债经营,不论利润多少,债券利息是不变的。于是,当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对地减少,从而给投资者收益带来更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作财务杠杆。参见教材248页。
㈦ 财务杠杆最新案例,很急!!!
中国平安资本金在同行业平均水平下游。
一些著名企业,如世界通信、巴林银行、中航油、四川长虹、中行等,近年来先后发生的重大事件及经济损失,原因不详,你可以查查。
㈧ 财务杠杆应用的案例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有些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主权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与第二种观点对比,这种定义也侧重于负债经营的结果,但其将负债经营的客体局限于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笔者认为其定义的客体范围是狭隘的。笔者将在后文中论述到,企业在事实是上可以选择一部分利率可浮动的债务资金,从而达到转移财务风险的目的的。而在前两种定义中,笔者更倾向于将财务杠杆定义为对负债的利用,而将其结果称为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或正(负)财务杠杆利益。这两种定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笔者认为采用前一种定义对于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经营风险乃至整个杠杆理论体系概念的定义,起了系统化的作用,便于财务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
我们在明确了财务杠杆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伴随着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减少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利益(损失)(Benefit on Financial Leverage)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所谓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是指负债筹资经营对所有者收益的影响。负债经营后,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就是:
资本收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总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①
(此处的企业投资收益率率=息税前利润÷资本总额,所以即息税前利润率)
因而可得整个公司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 ②
可见,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③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 ④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权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主权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主权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就是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
二、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主权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升,则主权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主权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下面的例子将有助于理解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表如表一:
项目 行次 负债比率
0% 50% 80%
资本总额 ① 1000 1000 1000
其中:负债 ②=①×负债比率 0 500 800
权益资本 ③=①-② 1000 500 200
息税前利润 ④ 150 150 150
利息费用 ⑤=②×10% 0 50 80
税前利润 ⑥=④-⑤ 150 100 70
所得税 ⑦=⑥×35% 52.5 35 24.5
税后净利 ⑧=⑥-⑦ 97.5 65 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⑨=⑧÷③ 9.75% 13% 22.75%
财务杠杆系数 ⑩=④÷⑥ 1 1.5 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 负债比率
0% 50%8 0%
息税前利润 90 90 90
利息费用 0 50 80
税前利润 90 40 10
所得税 31.5 14 3.5
税后净利 58.5 26 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 5.2% 3.25%
财务杠杆系数 1 2.25 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三、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
1、息税前利润率: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2、负债的利息率:同样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3、资本结构:根据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主权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在影响财务风险。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
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既定财富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财务风险也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向投资人的转移。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http://www.bocanw.com/Html/Article/Class11/Class21/11391.html
财务杠杆(Financial Leverage)又叫融资杠杆,是指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应用,即在某一固定财务比重下,息税前利润变动对普通股每股利润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由于固定成本的原因,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由于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盈余;反之,当息税前利润减少时,由于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增加,会造成普通股盈余成倍减少.
㈨ 求论文资料:中小企业关于财务杠杆运用的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筹资决策中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摘 要 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负债比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因此,在中小企业筹资决策中如何处理好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合理有效地利用负债资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分别从企业资本结构、企业债务利率变动及企业的获利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在筹资决策中应如何处理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进行了一个简要分析。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筹资决策 财务杠杆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也称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中因债务资本的变动而导致的风险。一般来说,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企业资本结构、债务利率变动及企业的获利能力。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权益资本净利率(或每股利润)的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存着一定的内在关系。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因受其规模、效益和资信所限,融资困难,资金严重短缺,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因此,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在进行筹资决策时,更应权衡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1 财务杠杆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
在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债务利息(包括优先股股息)都是固定的,所以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对下降,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收益,即产生了财务杠杆利益;但当企业改变资本结构、增加债务资本时,债务利息也会相应增加,如果一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下降,每一元息税前利润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增加,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损失;当息税前利润不足以补偿债务利息的支出时,企业就会发生亏损,如果扭亏无望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就会导致企业破产,这就是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负效应。
下面以股份公司为例说明财务杠杆原理的作用,该原理同样适用于非股份公司。
案例1:假设某企业准备筹集资金20亿元,现有A、B、C三种筹资方案(见表1)。
从表1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看出A、B、C三个筹资方案的资本总额、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增长率均相等,不同的只是资本结构。其中,A方案无负债,全部都是普通股,而C方案的资本构成中普通股和债务各占一半。在企业息税前利润均增长20%的情况下,A方案下的每股利润增长20%,C方案却增长了33.33%,比A方案每股利润多增长13.33%,这就是由于C筹资方案中企业每年固定地要支出8 000万元的债务利息,造成由于财务杠杆作用而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当然,如果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下降,C方案下的每股利润的下降幅度要大于A方案的每股利润的下降幅度,由此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另外,我们还可看出,在资本总额、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增长率均相等的情况下,同样有负债,但负债比率越高,企业预期每股收益会相应较高,如C方案的负债比率高于B方案,其预期每股利润要比B方案增长8.43%;当然,当企业效益不佳、息税前利润呈下降趋势时,C方案要比B方案承担更大的财务风险。
可见,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若筹资中没有债务资本,就不会存在财务杠杆作用,也就不存在财务风险,当然也不可能产生财务杠杆利益。因此中小企业在设计筹资方案时更要精心确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合理的资本结构,尽可能地规避财务风险、获取财务杠杆利益。
2 财务杠杆与企业获利能力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知,只要在企业的筹资方式中存在有固定的财务费用支出,就会存在财务杠杆效应,而且不同的筹资方式中的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也是不完全一致的,为此,需要对财务杠杆进行计量,对财务杠杆进行计量最常用的指标是财务杠杆系数,亦称财务杠杆程度。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其外源融资方式主要是向银行借款,因此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财务杠杆系数:
DFL=EBIT/(EBIT-I)式中:DFL表示财务杠杆系数,EBIT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I表示债务利息。
根据案例1的资料,我们可计算出息税前利润增长在A、B、C三种筹资方案下的财务杠杆系数分别为1、1.25、1.67,其说明的是,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增长一倍时,采纳A方案筹资每股利润也增长一倍;若采纳B方案筹资每股利润会增长1.25倍;若采纳C方案筹资每股利润则会增长1.67倍。但是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下降一倍时,采纳C方案筹资每股利润则会下降1.67倍,是三种方案中每股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即C方案的财务风险最大。
在此有必要说明的是,上述财务杠杆系数是按照基期息税前利润计算的,当息税前利润变动后,则应在其变动的基础上重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如C方案中,当债务利息不变,息税前利润增加到2.4亿元时,其财务杠杆系数则由1.67下降到1.5。这说明,在债务利息不变的条件下,息税前利润越大(即获利能力越大),财务杠杆系数就越小,财务风险也越小;相反息税前利润越小(即获利能力越小),财务杠杆系数就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也就是说,企业获利能力与财务风险呈现反方向变动,即获利能力增强,财务风险下降,相反,获利能力下降,财务风险加大。
因此,中小企业在设计筹资方案希望获得财务杠杆收益时,应当在企业息税前利润较多且增长幅度较大时,则可考虑适度负债,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既可增加每股利润,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同时又能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反之,则应谨慎利用负债资金。
3 财务杠杆与企业债务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
案例2:某公司准备筹资20亿元,现有X、Y两种方案:X方案发行普通股1亿股,每股面值10元,同时债务筹资10亿元,利率6%;Y方案发行普通股1亿股,每股面值10元,同时债务筹资10亿元,利率12%。假设各种方案下的经济状况及其概率和每种经济状况下的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上表资料可计算出每种方案下的期望每股利润、每股利润的标准离差、标准离差率和经济状况中等时的财务杠杆系数分别见表3。
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两方案同样筹资20亿元,且都是通过负债的方式筹资10亿元,负债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率皆为1︰1,负债比率都为50%,所不同的是X方案负债资金的利率为6%,而Y方案负债资金的利率为12%,通过计算发现此时Y方案的期望每股利润下降到0.51元,比X方案的同一指标值少了0.43元;标准离差率却上升到1.08,比X方案的同一指标值大了0.54;财务杠杆系数上升到2.5,比X方案的财务杠杆系数大了1.07。这说明Y方案与X方案相比,虽然资本总额和负债金额都相等,都利用了财务杠杆作用,但利息率却高于X方案的利息率,此时的财务杠杆作用就只能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不能取得财务杠杆利益。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在利用负债资金时,除了要考虑到资本结构、企业的获利能力之外,还应考虑债务利率与财务杠杆效应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债务利率,一方面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也能获得最佳财务杠杆利益,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㈩ 如何利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负债经营效益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负债的定义是:“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讲,负债是现代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资金来源,是构成企业资产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企业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负债,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只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进行经营的。企业负债的形成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租赁等方式向债权人筹集的债务资本;二是企业由于信用关系而形成的应付款项等。
负债经营既可为企业带来厚利,又可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负债的存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双重作用和影响,企业必须在效益和风险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因为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负债过多不好,负债过少也不意味着好。若企业负债过多,会增大财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相反,若负债过少,则不能有效取得负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举债投资是神奇的工具,但务必妥善运用。这时应坚守借贷的两大原则:(1)期望报酬率必须高于贷款利率;(2)在最坏的情况下,必须有足够的现金还本付息。这里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认识财务杠杆的存在及其影响。
所谓杠杆,简言之就是四两拨千斤、以小搏大的工具。阿基米得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整个地球撬起。”延伸到财务杠杆上,可以这样说:“借我足够的钱,我就可获取巨大的财富。”具体来说,财务杠杆就是指在企业运用负债筹资方式(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优先股)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由于利息费用、优先股股利等财务费用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股普通股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将相对减少,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好处。
假设现在有一项投资,需要10万元的资本,预估会有30%的报酬率,如果我们全部以自有资金来投资,那么这10万元的自有资金报酬率就是30%.但是,如果只拿出6万元,另外4万元是利用借贷获得的,借款年利率为15%,虽然表面的报酬率也是3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6万元,因此这6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3万元(100000×3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6000元(40000×15%)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高达40%(24000/60000×100%)。
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1)负债是财务杠杆的根本,财务杠杆效用源于企业的负债经营;(2)在一定条件下,自有资金愈少,财务杠杆操作的空间愈大。利用财务杠杆操作,看起来获利率很高,但是必须操作得当。如果判断错误,投资报酬率没有预期得高,甚至是负的时候,再加上需要负担的借贷利息,就变成反财务杠杆操作,反而损失惨重。
二、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筹资效益
由前述可知,财务杠杆对企业的资金运用有一种放大效应,当企业运用了负债,财务杠杆的效应就会显现。但是负债并非越多越好,我们首先应该分析筹集资金后资金的利润率是否大于利息率,如果是,则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正杠杆的效应;反之,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负杠杆的效应。当然,这仅仅是对单种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进行阐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筹资的渠道很多,财务杠杆效应往往是通过组合的筹资结构体现的。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从资本结构角度谈论
资本结构是指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传统财务理论认为,从净收入的角度来考虑,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时,加大了股东权益的风险,会使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内,权益资本成本的上升不会完全抵消利用资金成本率低的债务所获得的好处,因此,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会下降,企业总价值上升。但是,过度利用财务杠杆,权益成本的上升就不再能为债务的低成本所抵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便会上升。以后,债务成本也会上升,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上升加快。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下降变为上升转折时的负债比率就是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筹资有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这就呈现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即资本结构。企业筹资必须达到综合资金成本最小,同时将财务风险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最佳资本结构。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才能合理确定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比例,把握资本结构的最佳点呢?
1.从企业的营业收入状况确定:营业收入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企业,可以提高负债比重。因为企业营业收入稳定可靠,获利就有保障,现金流量可较好预计和掌握,即使企业负债筹资数额较大,也会因企业资金周转顺畅、获利稳定而能支付到期本息,不会遇到较高的财务风险。相反,如果企业营业收入时升时降,则其现金的回流时间和数额也不稳定,企业的负债比重应当低些。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决定企业的负债临界点。负债临界点=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率/借款年利率。企业负债筹资规模若超越这个临界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
2.从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方面确定:长期负债大都是用企业的固定资产作为借款的抵押品,所以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可以揭示企业负债经营的安全程度。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以2∶1为安全。只有固定资产全部投入正常营运的企业,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维持1∶1的比率关系。
3.从所有者和经营者对资本结构的态度确定:如果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愿使企业的控制权分落他人,则应尽量采用债务筹资而不采用权益筹资。相反,如果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太愿意承担财务风险,则应尽量降低债务资本比率。
4.从行业的竞争程度确定:如果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低或具有垄断性,营业收入和利润可能稳定增长,其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重可较高。相反,若企业所在行业竞争强烈,企业利润有降低的态势,应考虑降低负债,以避免偿债风险。
5.从企业的信用等级方面确定:企业进行债务筹资时贷款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的态度往往是决定因素。一般来说,企业的信用等级决定了债权人的态度,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应以不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为限。
从以上筹资的定性分析中可概括出:(1)如果企业处于新建或不稳定和低水平发展阶段,为了避免还本付息的压力,应采取偏重股东权益的资本结构,包括内部筹资、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筹资等;(2)如果企业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则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借款等负债筹资的方式,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偏重于负债的资本结构。
(二)从财务结构角度谈论
财务结构是指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组合构成,通常用资产负债率表示。财务结构的类型有3种:(1)资产负债率为100%,股东权益比率为0,全部为借入资金;(2)资产负债率为0,股东权益比率为100%,全部为自有资金;(3)资产负债率与股东权益比率均小于100%,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各占一定比例,比例的不同又会衍生出若干种具体的财务结构。企业全额负债经营,风险全部由债权人承担,不仅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会严重干扰一个国家的经济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公司设立必须要具有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由股东出资形成,也即实践中不允许上述第一种财务结构存在。企业全部依靠权益资金经营,无负债,虽不受法律的制约,但权益资金成本高,不能根据需要作灵活的调整,且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交易的结算关系和临时性资金需要,第二种财务结构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第三种财务结构才是现实经济生活中需要加以研究的,也就是如何安排和调整负债与股东权益资金的比例,使之更趋于合理。那么,什么是理想的财务结构呢?
1.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借入资金成本小于权益资金成本,流动负债成本低于长期负债成本,所以提高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将使公司实际负担的资金成本下降。
2.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杠杆效益是指企业负债经营能使权益资金获得的额外利益。在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会使权益资金利润率超过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并且负债比率越高,这种财务杠杆效益越大。但若企业获利能力很差,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或高负债比率将使权益资金利润率下降,甚至无利可图或发生资本损失。这种财务杠杆负效益应尽量避免。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等于负债利息率,这是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前者大于后者,提高负债比率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
3.财务风险适度。企业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高,虽然能够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并能为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效益,但加大了财务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以至于债务到期不能偿还的概率很高,企业就可能陷入破产的境地,持续经营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预计的现金流量,合理安排债务的数量、种类和期限,降低财务风险。
三、相关问题的讨论
企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就得有投入,在企业自有资本私有制的情况下,举债投入无可非议。那么,怎样才能在企业发展和控制负债风险之间寻求一条最佳途径?在一般情况下,负债成本必须低于投资项目预期回报额,否则,经营无利可图,任何优惠的筹资条件、诱人的投资项目都是不可取的。
(一)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
企业一旦确定应进行负债经营,随之一是要确定举债额度,合理掌握负债比例;二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耗结构。企业在举债筹资时,必须考虑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举债方式由过去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1)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借款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战场,银行贷款既要受资金头寸的限制,又有贷款额度的制约,双向钳制,所以贷款难度较大。如果国家紧缩银根,最先遭到调控的就是那些借债大户。(2)向资金市场抗拆借。它是通过金融机构,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这种渠道得到的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长,而且资金成本较高。(3)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为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共同奋斗,但能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社会公开集资,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但资金成本高,稍有不慎,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4)稳妥地使用商业信用。它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背书转让; 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它是解开三角债的最佳选择。但使用商业信用,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良好的商业道德,即商业信誉好,才能稳妥地为我所用。否则,再好的办法,对信誉太差的人来说也是一纸空文。(5)引进外资。即通过种种渠道(政府、银行、企业、个人)从国外借贷资金。引进外资时,则需要考虑汇兑风险。目前虽然国家利率政策宏观控制较严,但社会拆资成本化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在选择筹资渠道时不能盲目,要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短,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就大;使用期限长,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入资金要合理搭配,以保持每年还款相对均衡,避免还款过于集中。
(二)复合杠杆及企业筹资效益
财务管理中涉及的杠杆主要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并对应着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企业总风险及有关的收益。财务管理利用杠杆的目标是:在控制企业总风险的基础上,以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收益。
1.经营杠杆及经营风险。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所产生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固定生产经营成本为零或者业务量无穷大时,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将等于产销量变动率,此时不会产生经营杠杆作用。从另外的角度看,只要有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就一定会产生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营业收入-基期变动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1)在其他因素不变(如营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2)如果固定成本不变,则营业收入越多,经营杠杆系数越小,并且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2.复合杠杆与企业总风险。复合杠杆是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连锁作用的结果,反映营业额的较小变动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现象。(1)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2)复合杠杆系数反映企业的总风险程度,并受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影响(同方向变动)。因此,为达到企业总风险程度不变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经营杠杆系数来降低经营风险,同时适当提高负债比例来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以增加企业收益。虽然这样会使财务风险提高,但如果经营风险的降低能够抵消财务风险提高的影响,则仍将使企业总风险下降。于是,就会产生企业总风险不变(甚至下降)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好现象。
综上所述,要提高企业筹资效益,就必须把握好企业财务结构、资本结构,按照企业预期合理搭配各种筹资方式;同时,合理安排企业的负债规模、期限、结构,达到财务杠杆效益优化,从而解决财务杠杆与企业筹资效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