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大市值消费

大市值消费

发布时间: 2021-03-28 12:07:09

A. 消费票股票估值多少倍可以买

目前的情况是,很抄多不错的品牌食品饮料公司,还处在成长期,市值也才仅仅几十亿,多则数百亿,市盈率也就20余倍。事实上目前食品饮料行业中绝大部分的公司的总市值在三百亿以下。(市值过300亿的仅9家)
例如恰恰食品总市值95亿,市盈率27倍、承德露露113.7亿市盈率25.6倍;光明乳业202亿,伊利股份和五粮液也不过九百多亿市值。
现在最大市值的消费股除了茅台两千亿,其他没有上千亿市值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品质消费的追求,消费股里必定会有上万亿市值的,甚至不止一家,而且大概率还都是现在的行业龙头,甚至做到十年十倍的收益也不难。
对于那些规模略大,业绩增长速度略低的公司而言,长期估值基本面维持20-40倍之间,基本上当股票估值到20倍左右的时候,往往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B. 究竟该如何看待大市值蓝筹和小市值成长

蓝筹股阵营,仗的是低市盈率,实在。医疗消费新能源新经济,讲的是高成长。看起来都有理。

不过蓝筹股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市值。从根本上说,企业的价值是企业生命存续期间所有现金流的折现。这里面涉及至少两个阶段,一个是显性阶段,比方最近3—5年,业绩容易估算清楚;第二个阶段是永续阶段,用一个可持续的、靠谱的增长率来估算,并以合理的贴现率来算现值。

简单的计算即可说明,用市盈率低来说明蓝筹股有投资价值是偏颇的,因为市盈率仅仅体现了当期盈利高企,但没有说明这样高企的盈利能维持多久,如果不能结合行业的空间(天花板)、资本支出等根本性问题,市盈率指标是有很大缺陷的。所以巴菲特总说,要以公司整体价值的角度考虑问题,要用买下整个公司的思路来分析和判断。

但成长股呢?市盈率高显然是个障碍,虽然大家可以乐观展望其快速增长,几年后市盈率大大降低。我认为,小公司的命门不在于市盈率高低,而在于由小变大的概率。从1999年开始网络股、新能源等等,概念层出不穷,真正落实到后来,利润能变成现实的,并且数量可观、趋势上可持续,孤陋寡闻的我还没见到呢。所以,成长股的投资,确切说,是炒作更合适点,应该是看趋势。

对于成长中的小企业,当我们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问题,很多迷惑不解的地方都可以得到非常合理、科学的解释,和有前瞻性的判断。

比方有一些产业,在这两年之前是处于发展初期,需求很多,供应很分散,行业秩序也未形成,行业间利益分配的链条未理清,但随着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行业秩序已经清晰可见,寡头垄断正在形成,而喷发的需求正呼唤供应方加大产能,这个时候,假如公司的市值尚小,就算市盈率高一些,这项投资,成功概率是相当大的。

结论便是:要用生命周期的思路来看待很多事情,包括行业、产业、公司,也包括社会、经济周期。在这个框架下,我们看待公司,不易被市盈率或市值等教条因素所蒙蔽,能更加客观和科学地看待板块轮动。

越是成熟产业,越是适合用债券的方法来分析其估值,给予定价,仅仅因为市盈率低就看好蓝筹股是很偏颇的。

单就市值和市盈率两个指标的话,我现在更倾向于看重市值。因为小市值的公司包含了成长的可能性,虽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是成功概率;但大市值公司没有多少锦上添花的可能,(当然,有人会不同意我的说法,在中国,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啦)。

所以越是大市值公司,越是需要在估值上有足够折让,才有超额收益。当然,有人说,他不需要超额收益,与指数同步就好,那他就应该买指数基金,而不是主动参与选股和选时。

C. 股票市值是多少以上为大市值股票

10亿以上。
1、大市值股票也就是大资金股票,就是股票资金实力强,股本比较雄厚的股票。这些股票在总市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比如像中国石化等等,都是属于大市值的股票。
2、一般大市值股票的波动会影响整个大盘的变化,目前沪深两地总市值超过百亿的品种一共有1000多只,这些股票都是大资金看好的。就中长线来说,机会主要在大市值的股票里。

D. 大市值的股票,也能操纵吗比如千亿,万亿级别的股票

亲,可以是可以,但是这需要更多资金和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主力通常在考虑到成本因素和风险因素以后,他们更愿意操作那些投入少、风险低且回报率高小盘概念股。

E. 为什么股票的价格与市值大多成反比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F. 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是越大越好呢还是相反为什么

上市公司的市值是随股票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
上市公司在公开发行股票时,为了避免对市场造成冲击,通常股份分为流通部门和限制流通流通部门。限制流通部分也称为“大小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根据相关规定限售股部分逐步解禁,直到全流通。
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是指在同一价格基础上,限售股和流通股的总和。而对于已经实现全流通的上市公司来说,流通市值也就等于总市值。
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被市场解读为利空,一方面持有限售股股东可能套现,另一方面流通盘增大,使得筹码更加分散,只是市场上投资者的一种心理因素。上市公司股票实现全流通也不代表风险增大,一方面有的上市公司本来股本较小,另一方面,大股东没有减持股份的需求。
因此上市公司的市值基本反应了公司的基本面,市值的大小跟风险基本没有关系,而主要是跟公司的发展前景密切相关。

G. 市值做大,国家会有什么好处

英镑的汇率最高,要说钱值钱主要看他在世界的地位,所以现在美元最值钱

H. 股市里怎么计算大市值占比

股票总市值是以每股市价×总股本计算出来的。但是,这样的计算是否合理呢?由于非流通股的价格与流通股是不同的,而且目前非流通股场外转让大多以净资产为标准,或适当折价,或小幅溢价,但总体上看,其转让(或司法拍卖)的价格远远低于流通股股价。如果按流通股价格计算总市值,岂不谬之千里。我认为,总市值的计算应该是流通市值+(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这样才是真实合理的。不知此看法对否? 股权分割的现实,确实给总市值的计算带来困难。目前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总股本乘以每股市价,另一种是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分开来,非流通股的市值以每股净资产来计算。现在,沪深两市的综合指数采取的是前一种计算方法,成份指数计算的仅仅是流通股这部分,因此,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之下,成份指数比综合指数更接近真实,但到目前为止,总市值的计算还没有一种更合理的方法,就现有的两种计算方式来说,后一种计算方式要比前一种合理。

热点内容
凤凰传媒港股 发布:2021-03-31 20:26:44 浏览:3
美国原油出口带来了什么 发布:2021-03-31 20:26:44 浏览:740
k线重合指标 发布:2021-03-31 20:26:26 浏览:359
金融财经网站排名 发布:2021-03-31 20:25:22 浏览:766
金融视频网站 发布:2021-03-31 20:25:20 浏览:108
公司是否质押 发布:2021-03-31 20:24:28 浏览:643
私募众筹骗 发布:2021-03-31 20:24:21 浏览:852
股份构成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1-03-31 20:24:21 浏览: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发布:2021-03-31 20:23:56 浏览:263
融资名单查询 发布:2021-03-31 20:22:52 浏览:688